結婚40年,我才理解「無愛比不婚有多可怕」,相親果然是個坑

2020-08-09 天鵝湖上的小沐童

文/小沐童

最近的熱播劇《三十而已》,成為了我們這個夏天最值得關注的影視劇,這部劇它最大的亮點,首次把30+的女性推到了熒幕前面。讓我們看到30+的女性也可以很漂亮,有夢想。

有人說,王漫妮是真實的現實,所以很多人不喜歡,鍾曉芹是美好的存在,所以很多人喜歡,顧佳是理想中的嚮往,所以沒有人不喜歡。三個女人,三種不同的人生精彩和無奈。

王漫妮,一個從小地方來到大城市打拼的上漂女孩,她來上海八年,從一個小小的銷售,一步步做到了奢侈品店銷售主管,月薪1萬5。她有夢想,有欲望,就像她站在30+的路口對自己所說的話:「與年齡一同增長的,還有選擇的艱難,和對一切不確定的恐慌,一臺飲水機一百塊,我擁有的只是飲水泵,讓人負擔不起的不是這些東西的價格,而是帶著它們一起搬家。

我最先感到三十歲將至的,不是我們的身體,也不是精神,而是物質。比起情感的不安,物質的困頓才是時時刻刻勒著你的脖子。

三十歲,我們沒有了二十歲的灑脫肆意,沒有了四十歲的雲淡風輕,三十歲,想要的是更好的生活。如果你想要在這座城市紮根,你需要不停的給自己增重,才能保證不會被擠出去!

這就是30歲王漫妮的人生哲學。

鍾曉芹,一個地地道道的土著上海人,一畢業就相親結婚。丈夫陳嶼是一個酷愛養魚的大直男,雖然疼愛妻子,但是不夠體貼,兩人硬是把幸福的婚姻生活過成了一地雞毛。在30歲的門口,鍾曉芹決定和丈夫離婚。

都說婚姻是避風港,每個人急匆匆的擠進來,無非是希望自己能過上幸福的無風的美好生活,可誰都想避風,那誰當港呀!這個30歲的鐘曉芹,站在離婚登記處,終於知道了婚姻不是避風的港灣,而是經營幸福的開始。

顧佳,全劇都是一個大女主人設,雙商高,能力強,談的了生意,照顧了家庭,降的了小三,對於資金和信息壟斷的太太圈,她也能靠著自己的努力混進去,即便最後反遭太太圈驅逐,她也能走的體面,走的讓人敬重。她更是憑藉一己之力,救茶廠於水火之中,連太太圈的王太太看著顧佳的背影都要誇上一句:「女人有多狠,不是看她能夠得有多高,而是看她能蹲的有多低。」

三個女人,三個不同的人生精彩,同時也有他們不同的人生無奈。

這城市到處是紙醉燈謎,也處處充滿著欲望和不斷被欲望驅使的野心和拼勁。她們努力的,想融入這座城市,她們把自己逼成鎧甲騎士,逼成了超人瑪麗。

王漫妮,這個典型的上漂一族,為了在這座城市紮根,拼命的工作,終於靠著自己的努力,為自己迎來了人生一個百萬大單,於是就有了郵輪上的豔遇和關於她的上海的愛情故事。

她欣賞和喜歡梁正賢,梁正賢也確實對她是百分百的寵愛和柔情,送她珠寶,送她豪車,帶她出入各種高端的場所和酒會。直到梁正賢的正妻趙靜語的到來,王漫妮這個傻姑娘,卻被迫成為了小三。

但我始終,都不覺得她慘,因為在這段愛情裡,她收穫了愛和體面,她懂得獨立行走,她沒有像趙靜語一樣,成為梁正賢的依附和背後的小女人。所以,她不慘,始終之中,她都勇敢的做自己,勇敢的愛和勇敢的抽離。

而反觀民國另外一位女性,她明明是明媒正娶,大文豪魯迅的正妻,反而卻得不到丈夫一丁點的溫存和疼愛,結婚四十年,丈夫卻只對她說過三句話。

朱安,生於浙江紹興的朱家臺門,祖上富裕,是當地有名的富貴人家。但朱家臺門內是不鼓勵女性讀書的,頂多讀點《女兒經》這類的閨訓。朱安的侄子朱吉人曾對人說:「姑母沒有讀過書,但《女兒經》裡的許多話語都能講出來。

因為,在封建社會裡,《女兒經》是女人的必修課,女兒經,仔細聽,早早起,出閨門,燒茶湯,敬雙親,勤梳洗,愛乾淨,學針線,莫懶身,父母罵,莫作聲……,當時的大姑娘雖不能上私塾,但一定由父母或其他人講給她們聽,千方百計地灌輸。《女兒經》作為專門為女子編寫的蒙學教材,在明清時代廣為流傳。

朱安的父親作為封建社會的典型代表,更是把此作為女兒一生安身立命的終極信仰。不僅讓女兒熟讀女兒經,更是替女兒纏了足,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所謂的終極信仰,綱常倫理,卻害了朱安一生,因為朱安一輩子也沒有用的上。

朱安的丈夫魯迅,他作為文學革命的先驅,吶喊者,新文化運動的旗手,留洋多年,他接受了新學的洗禮,不僅為自己剪了辮子,也很反對女人纏足。

當時魯迅遠在日本留學,魯母為兒子訂立了婚約,魯迅不願母親傷心,一方面接受了母親的安排,另一方面寫信回家,希望朱姑娘,一要放足,二要進學堂。但是朱姑娘思想很古板,回答腳已放不大了,婦女讀書也不行,進學堂更不願意。從魯迅這方面看,雖然最初最這門親事不甚願意,但也試圖緩和。他希望妻子進學堂,主要也是希望兩人在以後的婚姻生活裡,能有一個好的溝通和交流。可是,朱家並沒有理會他提出的條件,朱安的態度也一度令他大失所望,這無疑為他們的婚姻蒙上了一層陰影。

朱安

1906年,魯迅朱安在周家臺門的大廳舉行了婚禮,但在婚禮的第二天,魯迅就搬到了書房去睡。結婚後,魯迅也很少向外人訴說自己的婚姻生活,他僅對好友許壽裳說過這樣一句話:

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她,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魯迅的這段表白很著名,曾被很多人引用,這句話也深刻的揭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同時也揭示了朱安可憐的處境。「禮物「在《現代漢語詞典》釋為」為了表示尊敬或慶賀而贈送的物品,泛指贈送的物品。

朱安是一個大活人,怎麼能說是贈送給他人的一件物品呢?可事實確實如此,朱安和魯迅,他們只有夫妻之名,沒有夫妻之實。她就是一件等待被接受的」禮物「,主人喜歡可否,沒有任何人會在意。

婚後沒幾天,魯迅就攜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留學,1909年,魯迅學成回國,回到了故鄉紹興,,但作為夫妻,魯迅和朱安一點也不像夫妻,他們既不吵架,也不打架,平時更沒有什麼話說,頂多朱安問大先生,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飯想吃什麼?每次,魯迅都以「嗯哦,好「,作為回復。

這種日子無異於精神上的苦刑,對彼此都是一種折磨。魯老太太對這一切看在眼裡,但也無能為力。

魯迅

1912年,魯迅攜家眷來到了北平,就任北京教育部部員。在北平,魯迅和朱安的相處與在浙江紹興家裡無異,更是無法可說。

據魯迅好友俞芳的回憶,魯迅為了省口,把一隻柳條箱的底和蓋放在兩處,箱底放在自己床下,裡面放著要換洗的衣褲,箱蓋放在朱安的屋門右手邊,裡面放著他要替換的乾淨衣服。這樣一來,兩人之間連最基本的話,都不用說了。

在北京的日子,朱安無疑是苦悶和寂寞的,她沒有自己的交際圈,她的生活空間也極其狹小,生活極其單調。她唯一能感到的變化,就是家裡來來往往的客人和女學生們和魯迅的交流。

曾有人勸說魯迅,既然你和妻子沒有感情,為何不早點放棄這段疲憊的婚姻。魯迅當時可能礙於這是「母親為自己娶來的媳婦,怕母親傷心,所以決定陪著這個無辜的女性做一世的犧牲。」

這一時期,我想,他的內心也是極其痛苦和矛盾的。

但最終促使魯迅「向著新的人生跨進第一步的是許廣平。許廣平作為魯迅的學生,他們情投意合,無論從身份,地位,還是精神,他們都是絕佳的談話對手和相濡以沫的朋友。

1926年,魯迅攜許廣平一起南下,來到了戰火紛飛的上海,開始了他們的革命生涯。1929年,許廣平懷孕,生下了兒子海嬰。

有人心疼朱安說:「她從正妻,變成了小三,變成了魯迅和許廣平之間的一根橫梁,雖然這根橫梁,無足輕重,但有時魯迅和許廣平接受來自外人的指指點點,是是非非。」

這個把自己比作是蝸牛的朱安,我想,此刻她的內心是何其苦悶和傷心的。她曾經說:「我好比是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一點往上爬,爬的雖慢,總有一天會爬上牆頂,可是現在沒有辦法了,我沒有力氣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無用。」

寥寥數語,道盡了朱安一生的悲苦和心酸,我曾經設想過,如果朱安當年嫁的不是魯迅,而是一般的人,那麼她這一輩子至少也會過上平淡舒心的日子,可是她嫁給的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是新思想的宣傳者。

這樣,一個封建落後的「舊式太太「和這樣一個擁有新思想的丈夫,他們的結合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誤了自己,也誤了她人。

魯迅、許廣平,海嬰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去世,年僅56歲。這時身在北平的朱安,因為照顧魯老太太的緣故,不能前去上海悼念,但對於魯迅的去世,她更是表現的無比傷感。

作為舊式夫人,朱安在過去流逝的歲月裡,她一天也沒有得到丈夫的愛,他們之間有著無法填補的鴻溝,但她始終留意著丈夫的情況,對他的每一封信都記得清清楚楚。在外人面前,她也沒有吐露一絲一毫的怨言,更沒有任何的失態,她體現了「溫柔敦厚「的一面。

雖然,無愛,無性的婚姻,冰冷了她一生,但她始終都以她自己最寬厚的容忍包容著對方,照顧著對方以及對方的母親,作為妻子,她可能不是最受丈夫喜悅的那個她,但作為兒媳,她一定是滿分的,她恪守婦道,兢兢業業,照顧了魯母一生,她生而平凡,但也生而偉大。

不由得想起,演員江疏影在《女人30+》,裡面,曾談到婚姻,她說:「不愛比不婚更可怕」,就好像朱安和魯迅的這段冷漠的婚姻,雖然開始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無愛的婚姻註定讓彼此痛苦一生。如果你是當年的朱安你會怎麼做?是選擇逃離,還是選擇忍耐一生?歡迎評論和留言

相關焦點

  • 江疏影說「不愛比不婚更可怕」:無愛的婚姻,請及時止損
    面對無愛的婚姻,及時止損,才是明智之選!01.理解是情,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表姐文憑不高,讀了大專後就在縣城裡找了個幼兒園當老師。有一次表姐去相親遇到了一個蠻斯文的相親對象,聊起來很滿意。姨媽知道後,高興得馬上開始安排見父母準備結婚,表姐拗不過。最後沒過幾個月兩人果然就結婚了。
  • 江疏影:無愛比不婚更可怕
    其次,在現如今大多數女性能養活自己,經濟獨立的情況下,內心層次的需求有一定的門檻;在如今這個時代,單身,已婚,不婚,都有各自的選擇和承擔相應的責任。婚姻,在一定意義來講,就是找個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合伙人一起過日子。好比,自己是個有責任心並且專一,性格穩定的人,找的對象也應當是有責任心,對待家庭,感情負責,性格穩定的人,兩個一起撫養孩子,參與孩子的成長,共同經營家庭。
  • 結婚三年才知道,有些婚姻,比不婚更加可怕
    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如果一個男人到了二十五六歲還沒有結婚,身邊的人就會不斷催促。如果他到了三十歲還沒有結婚,這對於大家來說,簡直就是一件有些可怕的事情,於是一個男人在三十歲左右還處於單身狀態,便成了他人生當中的噩夢。親戚朋友會經常慰問,而父母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時間長了就連他自己也覺得沒有結婚是一件不太正常的事情,於是,他會把結婚當成一種任務,希望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其完成。
  • 相親3天就結婚了,她說"心中無愛,嫁誰都一樣"
    聽過一個擺攤朋友說的一個悲傷故事,她說:隔壁攤的女兒94年的,相親3天就結婚了。我問她為什麼不再多了解一下,她說&39;。那一瞬間,我忽然覺得很悲傷,因為我害怕自己有一天也會走上這樣的道路,而現在一味的倔強對將來不知是救贖還是毀滅。
  • 比無性無愛更可怕的,是無話可說
    1、陪伴交流,才是治癒庸碌的良藥「千萬記住距離再近的兩個人結婚之後,不管遇到什麼事情,話不能藏著,吵架不能冷戰,感情不能沉默。」2、聊不來的婚姻,最後都死掉了「婚姻最壞的結局不是離婚,而是成為面具夫妻。對對方沒有愛,也沒有任何期待,卻在一起生活,這才是最大的不幸。」深以為然,有時候,婚姻中,比無性無愛更可怕的,是無話可說。
  • 相親不是可怕的事情,可怕就在於,相親是存在鄙視鏈的
    可是啊,這件事的可怕就在於,相親是存在鄙視鏈的,尤其是對大齡女青年們非常不友好。就像之前看到的幾則新聞,83年的海歸女相親,被人嘲諷像郊區房,說她不要要求太高了。三十多歲的女人去參加相親大會,被安排到了老年組,因為她已經過了最佳的生育年齡,同齡的男人們都要找二十多歲的女孩。
  • 坑了同班同學40億,又坑了老鄉150億,如今再坑了中國首富100多億
    兩個人的蜜月期還不到1年的時間,賈躍亭就坑了中國首富。賈躍亭在沒有達到合同條件的情況下,要求恆大的資金到位,結果了引發了雙方的不滿。目前賈躍亭已經向香港仲裁中心提出申請,要求剝奪恆大在FF汽車的融資同意權。這意味著賈躍亭可能將引入新的資金,稀釋恆大在FF汽車的股權。許家印對此還沒公開發表意見。不過顯然準備在汽車領域大展拳腳的許家印,吃了一個啞巴虧。
  • 個矮肚大的相親男:我一初中生配你36歲本科剩女綽綽有餘
    林夕對此就深有感觸,年方36歲的她,面試過的相親對象沒有100也有50了,每次相親她感覺不是在相親,而是像菜市場上的蘿蔔青菜,被人挑來撿去,即使她工作好,學歷好,收入高,長相漂亮,但男士一得知她的年齡,言語間的談話就會莫名的染上一種優越感,似乎大齡單身剩女,就算有學歷、工作加持
  • 結婚15年,老婆背著我給娘家拿了40萬,家裡有個「扶弟魔」多可怕
    結婚15年,老婆背著我給娘家拿了40萬,我該怎麼辦?在柜子裡發現一張100000的轉帳單,收款人是小舅子,我問老婆怎麼回事,老婆承認是她拿給弟弟買房子的。在我的一再逼問下,我才知道,結婚15年,老婆共往娘家拿了400000,而我都不知情!我是一名大學老師,家在城裡,父母都是中學老師。老婆家是農村的,還有一個弟弟,家庭條件不是很好。
  • 我採訪了100個相親結婚的女人,顛覆了我對「包辦婚姻」的理解
    據說,百分之四十的人都是通過相親交友認識的,其他也都是通過熟人朋友同事介紹認識,真正靠自己認識的人貌似比例很低,這也是交友軟體長久不衰的原因。 可能有人會覺得,自由戀愛的時代,相親多麼不靠譜。在我問過不少通過相親結婚的女人後,似乎有了不一樣的答案。
  • 「合租式婚姻」:比無性無愛更可怕的,是無話可說
    「代表你們結婚了。」很多人表示深有感觸,結婚前無話不說,結婚後無話可說。夫妻生活基本就是一人一部手機,同居不同心,搭夥過日子。說得最多的幾句話是:「嗯嗯」「好的」「行吧」;說得長一點就是「你把我衣服收哪去了」、「晚上吃什麼」之類的話。日劇《最完美的離婚》中有句臺詞說:「婚姻最壞的結局不是離婚,而是成為面具夫妻。
  • 「結婚第7天,我想離婚了」
    「婚前相處時他表現的是最好的一面,婚後才發現都是偽裝。兩個人飯吃不到一塊,沒有共同話題,三觀也不一樣。因為一件小事他可以吵半天,最後必須聽他的,有一次因為他媽媽的事差點動了手。」人生最可怕的,從不是孤身一人,而是有了伴侶卻還要孤獨終老。
  • 60歲不婚女人傾訴:一輩子沒結婚,看似灑脫,老了才知當初錯
    幻想著自己如果不曾結婚,不曾生娃該有多麼的自由。隨著社會的進步,女性越來越多的參與了社會活動和參加工作,有自己的經濟實力,有能力養活自己,不再是過去那種「嫁漢穿衣吃飯」的時代,有些女性因某些原因,選擇一輩子不婚,為自己而活,活出一個人的精彩。很多嫁人的女人會說自己後悔結婚了,那麼選擇一輩子不婚的女人,老了會不會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呢?下面我們來看看60歲不婚女人的故事。
  • 45歲大齡剩女感嘆:我遇到的相親對象都是糟老頭子,我不甘心
    1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身邊的大齡剩女越來越多,很多女人30歲還沒有結婚,也有不少女人40歲以後依然單身,大齡剩女日益增多,這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有些女人因為工作和學業耽誤了婚姻;有些女人的擇偶條件過高,挑來挑去找不到合適的人選;還有一部分女人想法比較新潮,她們想做不婚一族,打算一輩子單身一個人,這樣的人很難讓人理解和接受。
  • 3年相親30次,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討厭相親?
    昨晚,大娘給我發來相親對象的照片,讓我去相親,我拒絕了,姑媽做了1個小時的思想工作,讓我去見見真人再做決定。我還是沒有同意去見面。上一次相親,大概是兩年前吧,不知道從何時起,越來越不願意相親。因為相親,就像是被掛在肉架子上的肉,被別人挑肥揀瘦。相親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碼標價。
  • 細說相親交友軟體都有哪些坑
    小編5年使用過182款相親交友軟體,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網絡相親交友APP最重要的是要靠譜,高效,否則你玩個一兩年也未必能找到對象。為什麼這麼說呢?網絡交友都有哪些坑呢?有什麼靠譜的交友方式?下面由本人來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
  • 無愛的婚姻和喪偶哪個更可怕?
    26歲那年我不顧家人的反對,嫁給一個甚至連婚禮都捨不得給我的男人,他吝嗇,貪婪,甚至唯利是圖,可我還是被愛情衝昏了頭腦,義無反顧的嫁給了他,爸媽曾經勸我說:他不愛你,只是想找一個人結婚可我愛他,愛到可以卑微的順從他的一切,可越是順從,他越卑劣,婚後沒多久便開始無休止的爭吵,當我的付出沒有一丁點的迴響,就會抱怨,可在一個不愛你的男人面前,你越是抱怨,他越是冷漠,擠壓的情緒久了就會一觸即發,他開始罵我,甚至還動了手,傷痕累累的我只能選擇離婚,從他家離開時我一無所有,一段無愛的婚姻真的比喪偶更加可怕。
  • 「結婚40年,我還是處女」:同性戀騙婚,2000萬同妻的悲劇
    同性戀不可怕,可怕的是騙婚的同性戀。他們迫於社會或家庭壓力,選擇隱瞞性取向和異性結婚,把對方誆騙進有名無實的婚姻軀殼中。拿到檢測結果時,她的表情異常,憤怒恐慌中又帶有一絲釋懷,在醫生的追問下,她才說出了真相:「我老公是同性戀。」
  • 「結婚40年我還是處女」:同性戀騙婚背後是2000萬同妻的悲劇
    同性戀不可怕,可怕的是騙婚的同性戀。他們迫於社會或家庭壓力,選擇隱瞞性取向和異性結婚,把對方誆騙進有名無實的婚姻軀殼中。而這些嫁給男同性戀的女性,被叫做同妻。她們從步入婚姻起,就註定是悲劇的犧牲品。其實一切早有跡象,他們婚後性生活的次數屈指可數,丈夫堅持分床睡,白天不回消息,下班去健身房,就連周末也外出,生怕跟她獨處。同性戀身份被揭發後,丈夫在微博公開道歉:羅老師,對不起,我就是個gay。是我騙了你,騙婚的目的就是為了掩蓋自己。這是羅洪玲自殺的前一晚。8小時後,她帶著不甘和絕望,用一封遺書結束了生命。
  • 白領變「妓女」真可怕有性無愛的生活要不得
    大家好我是永恆小情人。有性無愛的生活好嗎?在繁華的大都市裡,川流不息的大馬路汽車在飛奔,來來往往的人群在穿插著,有時精彩危險的一幕呈現在眼前,一個將近三十的女人孤零零生活在上海的繁華的都市裡,為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業,有時自己覺得很無奈,說不出的痛苦,無人能理解,留著眼淚往肚子裡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