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文為作者原創,請勿隨意轉載
♡前言:婆婆們是不是經常看不慣兒媳花錢大手大腳?兒媳們是不是很厭煩婆婆多管閒事,總是嘮叨自己不該亂花錢?這個問題只是婆媳關係的一個縮影而已。
大舅媽前幾天打電話哭訴說:
兒子想換輛好車,兒媳說換輛新寶馬,我就在旁邊說了句『家裡車子不是還好好的,省著點用錢。』
結果兒媳婦兩眼一瞪,就大聲吵她說又『不花你的錢,要你管!』
就跟我大吵大鬧起來,兒子也幫著他媳婦一塊說我,沒有一點尊老愛老人的後輩樣子。
大舅媽很多時候當著表嫂面不敢直言,在背後幾乎跟身邊所有人都說過自己的兒媳,特別愛攀比,愛亂花錢,生了兩個孩子,依舊花錢如流水,心裡好心疼兒子賺的錢。
單從大舅媽敘述裡:
表嫂雖然生了兩個孩子,但是自己好吃懶做,別說家務,孩子都很少帶很少教,經常扔給大舅媽和表哥,自己一邊玩手機。
經常網購很多東西,喜歡吃喝玩樂,比如吃的東西不合口味了,還沒過期就直接扔進垃圾桶。
買衣服跟買菜一樣不間斷,不喜歡就送人,接著再繼續買新的。
給孩子買玩具很捨得,整箱整箱的買,一年光買玩具就花好幾萬,簡直不把錢當錢。
表嫂這些行為,大舅媽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但據我所知,大舅媽光顧著訴苦,也忘記了表嫂日常對她的好。
表嫂也捨得為她花錢,心疼她帶孩子辛苦,平常想要好一點的衣服鞋子,都會買給她。
表嫂明明為家人也做過不少事情,因為從小嬌生慣養,脾氣大,很多都敗在她自己的小性子和火爆脾氣上了。
大舅媽忍了7年,這次實在在忍不住了,就怒氣攻心來了句:
不花我的,花我兒的錢,我也心疼,你不會掙錢,就知道花錢大手大腳,真是敗家!
兒媳也氣哭了:
我呆在家生孩子怎麼去掙錢,多管閒事,一點不講理!
表哥看見媳婦哭了,心疼她剛生完二胎不久,也埋怨大舅媽不該多話,大舅媽看親生兒子也不向著自己,生氣地和大舅回老家住去了。
長年累月,經久下來,一家人,從老人到孩子,所有人都不開心。
大舅和大舅媽平時節儉慣了,雖說就表哥一個兒子,但是結個婚也算扒了她和大舅一層老皮,從買新房到結婚,都是她和大舅倆人在工地拆遷搬磚辛苦掙的,還有管親戚東拼西湊的。
自己在外面不捨得花錢,一點一點攢起來,想著兒子娶了媳婦,日子就會好過點,結果常常因為和表嫂的生活觀念不同,總是拌嘴生悶氣,相互看不順眼。
這幾年好不容易,一家人把欠別人的錢還清,兒子也挺爭氣,家裡日子慢慢蒸蒸日上,但是家裡又新添兩個人口,花錢用錢的地方很多。
再說回到:婆婆到底該不該管兒媳如何花錢
大舅媽認為,小夫妻二人不會攢錢,特別是兒媳,花錢依然是有多少花多少,大手大腳,心疼兒子掙錢不容易,覺得他們不會過日子。
兒媳認為花的是自己丈夫掙的錢,丈夫樂意給她,不需要婆婆多管閒事。
我覺得二人都是各說各有理,清官難斷家務事。
婆婆說兒媳亂花錢這個問題,其實只是婆媳關係的一個宿影,說到底是原生家庭成員和小夫妻新家庭成員之間,沒有建立好該有的界限。
關於這件事,我個人有兩個觀點:
1.如果雙方都沒有能力處理好兩個家庭的關係,就不要以養老之名或孝順之名攪和在一起生活。
很多男人自己情商不咋滴,披著孝順外衣藏私心,平常跟自己的父母相處時都矛盾重重,結婚後依舊不主動斷奶分開,還美滋滋希望媳婦可以主動融入自己的家庭。
自己獨享父母和妻子雙份的愛,然後出現婆媳問題後,沒有實事求是正確看待問題,保持中立立場,不是偏父母,就是偏媳婦,傷了另一方的心。
更有甚者,直接置身事外,任由兩個女人自己對決。
適當的距離,才會產生美感。相處不來,就遠離分開,彼此眼不見心不煩。
2.婆媳若因為各取所需,選擇住在一起,雙方都需要好好說話和正確溝通。對彼此的付出都心懷感恩之情,多念及對方的好。
其實大舅媽開篇說的那幾句話也沒有多過分,就是老人日常的嘮叨而已,是表嫂反應太激烈,有些恃寵而驕。
作為女人,丈夫疼我們愛我們,我們應該回報給丈夫更好的自己,最起碼對待丈夫的親媽,她說的不是無賴無理的話時,該有的禮數應該做到,學會用柔和的方式讓老人閉上嘴巴。
在丈夫面前偶爾使小性子是種情趣;在婆婆面前使性子,除了體現出自己很沒教養,沒有任何好處。
只有關心在意我們的人,才會不怕討嫌對我們嘮叨一點,因為他們希望我們真正過得好,不然,他們怎麼不去別人家兒子和兒媳面前叨叨呢?
還有一點最重要:如果我們自己思慮周全,會過日子,有能力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地有聲有色,讓老人看著心裡舒服,無嘮叨話可說,老人家就主動閉嘴了。
我自己就是這樣真實經歷過來的,婆家人已經不會嘮叨我了。
♡結語:
作為婆婆,不要總是把自己的老生活理念強加到兒媳身上去,用一顆大的心想著:兒媳為我們家生育兩個寶貝,也受過苦,花錢也應當,再說錢是兒子掙的,他有能力讓媳婦花是他自己的本事。兒子疼愛兒媳,說明二人感情好,我應該感到欣慰。
作為兒媳,我們需要有意識裡地認識到:能處理好自己自己情緒和家庭關係的女人,會自動得到更多家人的關愛與認可,走到哪裡都不會過得太差。
我們一生都在處理關係,自己和自己的關係,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在處理與他人的關係時,特別是家庭成員之間,每個人都需要對自己的身份有清醒的認識,懂得珍惜別人對自己的好。
與他人關係的好壞,不是光靠其中一方的努力就可以做到的,需要雙方共同去維護。
我是89後 ,養育3個娃,左手看店帶娃,右手理財寫字,熱愛情感心理學和自我成長,歡迎留言,點讚,轉發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