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對婆婆說:我花我老公的錢,要你多管閒事?

2020-10-17 摩羯座的敏姑娘

本文為作者原創,請勿隨意轉載

前言:婆婆們是不是經常看不慣兒媳花錢大手大腳?兒媳們是不是很厭煩婆婆多管閒事,總是嘮叨自己不該亂花錢?這個問題只是婆媳關係的一個縮影而已。


大舅媽前幾天打電話哭訴說:

兒子想換輛好車,兒媳說換輛新寶馬,我就在旁邊說了句『家裡車子不是還好好的,省著點用錢。』

結果兒媳婦兩眼一瞪,就大聲吵她說又『不花你的錢,要你管!』

就跟我大吵大鬧起來,兒子也幫著他媳婦一塊說我,沒有一點尊老愛老人的後輩樣子。

​​​大舅媽很多時候當著表嫂面不敢直言,在背後幾乎跟身邊所有人都說過自己的兒媳,特別愛攀比,愛亂花錢,生了兩個孩子,依舊花錢如流水,心裡好心疼兒子賺的錢。

單從大舅媽敘述裡:

表嫂雖然生了兩個孩子,但是自己好吃懶做,別說家務,孩子都很少帶很少教,經常扔給大舅媽和表哥,自己一邊玩手機。

經常網購很多東西,喜歡吃喝玩樂,比如吃的東西不合口味了,還沒過期就直接扔進垃圾桶。

買衣服跟買菜一樣不間斷,不喜歡就送人,接著再繼續買新的。

給孩子買玩具很捨得,整箱整箱的買,一年光買玩具就花好幾萬,簡直不把錢當錢。

表嫂這些行為,大舅媽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但據我所知,大舅媽光顧著訴苦,也忘記了表嫂日常對她的好。

表嫂也捨得為她花錢,心疼她帶孩子辛苦,平常想要好一點的衣服鞋子,都會買給她。

表嫂明明為家人也做過不少事情,因為從小嬌生慣養,脾氣大,很多都敗在她自己的小性子和火爆脾氣上了。

大舅媽忍了7年,這次實在在忍不住了,就怒氣攻心來了句:

不花我的,花我兒的錢,我也心疼,你不會掙錢,就知道花錢大手大腳,真是敗家!

兒媳也氣哭了:

我呆在家生孩子怎麼去掙錢,多管閒事,一點不講理!

表哥看見媳婦哭了,心疼她剛生完二胎不久,也埋怨大舅媽不該多話,大舅媽看親生兒子也不向著自己,生氣地和大舅回老家住去了。

​​​​​​​​​​​​​​​​​​​長年累月,經久下來,一家人,從老人到孩子,所有人都不開心。

大舅和大舅媽平時節儉慣了,雖說就表哥一個兒子,但是結個婚也算扒了她和大舅一層老皮,從買新房到結婚,都是她和大舅倆人在工地拆遷搬磚辛苦掙的,還有管親戚東拼西湊的。

自己在外面不捨得花錢,一點一點攢起來,想著兒子娶了媳婦,日子就會好過點,結果常常因為和表嫂的生活觀念不同,總是拌嘴生悶氣,相互看不順眼。

​​​​​​​這幾年好不容易,一家人把欠別人的錢還清,兒子也挺爭氣,家裡日子慢慢蒸蒸日上,但是家裡又新添兩個人口,花錢用錢的地方很多。

再說回到:婆婆到底該不該管兒媳如何花錢

大舅媽認為,小夫妻二人不會攢錢,特別是兒媳,花錢依然是有多少花多少,大手大腳,心疼兒子掙錢不容易,覺得他們不會過日子。

兒媳認為花的是自己丈夫掙的錢,丈夫樂意給她,不需要婆婆多管閒事。

我覺得二人都是各說各有理,清官難斷家務事。

婆婆說兒媳亂花錢這個問題,其實只是婆媳關係的一個宿影,說到底是原生家庭成員和小夫妻新家庭成員之間,沒有建立好該有的界限。

關於這件事,我個人有兩個觀點:

1.如果雙方都沒有能力處理好兩個家庭的關係,就不要以養老之名或孝順之名攪和在一起生活。

很多男人自己情商不咋滴,披著孝順外衣藏私心,平常跟自己的父母相處時都矛盾重重,結婚後依舊不主動斷奶分開,還美滋滋希望媳婦可以主動融入自己的家庭。

自己獨享父母和妻子雙份的愛,然後出現婆媳問題後,沒有實事求是正確看待問題,保持中立立場,不是偏父母,就是偏媳婦,傷了另一方的心。

更有甚者,直接置身事外,任由兩個女人自己對決。

適當的距離,才會產生美感。相處不來,就遠離分開,彼此眼不見心不煩。

2.婆媳若因為各取所需,選擇住在一起,雙方都需要好好說話和正確溝通。對彼此的付出都心懷感恩之情,多念及對方的好。

其實大舅媽開篇說的那幾句話也沒有多過分,就是老人日常的嘮叨而已,是表嫂反應太激烈,有些恃寵而驕。

作為女人,丈夫疼我們愛我們,我們應該回報給丈夫更好的自己,最起碼對待丈夫的親媽,她說的不是無賴無理的話時,該有的禮數應該做到,學會用柔和的方式讓老人閉上嘴巴。

在丈夫面前偶爾使小性子是種情趣;在婆婆面前使性子,除了體現出自己很沒教養,沒有任何好處。

只有關心在意我們的人,才會不怕討嫌對我們嘮叨一點,因為他們希望我們真正過得好,不然,他們怎麼不去別人家兒子和兒媳面前叨叨呢?

還有一點最重要:如果我們自己思慮周全,會過日子,有能力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地有聲有色,讓老人看著心裡舒服,無嘮叨話可說,老人家就主動閉嘴了。

我自己就是這樣真實經歷過來的,婆家人已經不會嘮叨我了。

♡結語

作為婆婆,不要總是把自己的老生活理念強加到兒媳身上去,用一顆大的心想著:兒媳為我們家生育兩個寶貝,也受過苦,花錢也應當,再說錢是兒子掙的,他有能力讓媳婦花是他自己的本事。兒子疼愛兒媳,說明二人感情好,我應該感到欣慰。

作為兒媳,我們需要有意識裡地認識到:能處理好自己自己情緒和家庭關係的女人,會自動得到更多家人的關愛與認可,走到哪裡都不會過得太差。

我們一生都在處理關係,自己和自己的關係,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在處理與他人的關係時,特別是家庭成員之間,每個人都需要對自己的身份有清醒的認識,懂得珍惜別人對自己的好。

與他人關係的好壞,不是光靠其中一方的努力就可以做到的,需要雙方共同去維護。

我是89後 ,養育3個娃,左手看店帶娃,右手理財寫字,熱愛情感心理學和自我成長,歡迎留言,點讚,轉發和關注❤

相關焦點

  • 故事:我不幫兒媳帶孩子,孫子上學後我讓兒媳去上班,兒媳說我多管閒事
    我不幫兒媳帶孩子,如今孫子上幼兒園了,我讓兒媳去上班,兒媳說我多管閒事有人說婆媳同為家人,為何有時候總鬧矛盾呢?我覺得不管是兒媳還是婆婆,彼此都有一個相互了解的過程,只要彼此能夠包容,理解,我想許多矛盾都會迎刃而解,當然大道理大家都懂,可真正很少婆媳能夠做到。
  • 婆婆問兒媳:我兒子的錢要養家,把你的工資給我花
    婆婆問兒媳:我兒子的錢要養家,把你的工資給我花很少有人能自然地理解、理解和關心對方,他們出生在這個世界上,傾向於獨立思考。因此如果你想獲得一種更舒適、更合理的相處方式,就必須經歷不斷的磨合和溝通。可能會的過程是在各方努力、要求、見面、互相讓步,直到達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水平時才形成的。
  • 婆婆:兒媳,你有臉花我兒子的錢嗎?兒媳:婆婆,這是我自己掙的
    回到家中把衣服扔在了沙發上,看見了婆婆走了過來。問婆婆:「婆婆,你吃過飯沒有」,婆婆回答道:「被你氣都氣飽了,還有什麼心情吃飯?」王佳習慣了婆婆這樣說,依舊收拾著東西,婆婆就在一旁一直嘮叨:「整天都知道玩,都幾點了才回來,還買衣服,還花我兒子的錢,有臉嗎?」
  • 婆婆嫌剖腹產貴,堅持要難產的兒媳順產,兒媳:錢我花,婚離定了
    ,婆婆自己就是女人,但是卻以傳統觀念看待兒媳,沒有把兒媳看作平等的家人,而是把兒媳看作照顧兒子的保姆,或者是生育的工具,在這樣的家庭生活沒有幸福,只有苦難。,堅持要難產的兒媳順產,兒媳:錢我花,婚離定了巧言就遇上了這樣的婆婆,她在一場大難中看清楚了婆婆和丈夫的嘴臉,最終躲過一劫。
  • 婆婆:你天天花我兒子的錢不心疼,以後AA制,兒媳:你們別後悔
    婆婆:你天天花我兒子的錢不心疼,以後AA制,兒媳:你們別後悔婚姻最怕的就是有第三者的插入,當然,這個第三者我不僅僅指的是小三,而是那些敢咬到了婚姻正常運行的人。我並不是指所有的婆婆,而是指那些故意幹涉自己兒子兒媳婚姻的婆婆。一些婆婆總以為自己能夠指導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卻不知道他們總會給自己的兒子和兒媳添麻煩。希希的婆婆就很愛管他的閒事,平時總是管著他,讓他不要亂花錢。要知道茜茜從小就生活在比較富裕的家庭裡,從小到大他都是要什麼就買什麼,而且買東西都只是挑那些好的來買。當然,這些好的大多數都會有點貴,但是茜茜從小處不在意錢,也不會在意這些商品的價格。
  • 我給外孫花錢,有你什麼事,兒媳:就憑你花的是我的錢
    誠然,在子女和兒媳之間,婆婆難以做到不偏不倚,但若是拿著兒媳的錢,養著自己的外孫,怎麼看好像都不在理,來看看今天的故事。非要說名下有價值的,可能就是現在住的房子。結婚的時候,考慮到老公的家境,在沒要房子,車子的情況下,彩禮也只是走個過場,象徵性地收了一萬零一。嫁過來以後,老公有意創業,我二話沒說,把能支配的,甚至就連自己的陪嫁都投了給他。只不過目前還沒見到回報,所以,基本上是我一個人在養家。
  • 雙11花2000,被婆婆說敗家,為自己抱不平老公給我兩巴掌
    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對於婆婆來說,看著兒媳消費是極其不舒服的。儘管女人買的是全家人的東西,可遇到不通情理的婆婆,她就會覺得只要是出自你的手,不管是給誰買,都算作是你的消費。這是很不合理的說法。大多數的家庭裡,夫妻之間都是女人主導著家裡的開支,只是說她如何支配,並不能說她亂花錢。
  • 兒媳,以後咱們經濟集體化;婆婆,你不如直說想要管我的錢
    女人在結婚後,因為剛開始和婆婆還不是太熟悉,再加上雙方有性格差異,所以她們之間大都會發生一些的矛盾。當婆媳之間發生矛盾時,有一部分兒媳即便自己沒錯也會選擇忍氣吞聲,她們希望用服從來得到婆婆的好感和認可,而另一部分兒媳則選擇反抗婆婆,結果很多選擇忍氣吞聲的兒媳並沒有得到婆婆的認可,反而是那些敢於反抗的兒媳,最後都得到了自己應有的家庭地位。
  • 婆婆花自己退休金去旅遊,兒媳不滿說:省這錢給孫子報課外班多好
    幫兒媳帶孫子後,兒媳又在我面前說,別人家的婆婆多麼的有錢,每個月在孫子身上的開銷就有一大筆。我知道兒媳說這話的意思,她就是想讓我把退休金拿出來給孫子花。我兒媳這人有個本事,我什麼事情要是沒按照她的意思來辦,她就會反反覆覆在我面前不停地說起這事兒,後來我被她念叨得煩了,想著反正也是自己的親孫子,給親孫子花錢也沒什麼,所以我就開始把自己的退休金給孫子花。
  • "兒媳,年過完了,你還不去找工作?" "媽,我沒花你錢"
    "兒媳,年過完了,你還不去找工作?""媽,我沒花你錢"婚姻需要靠兩個人共同去經營,每個女人都希望嫁給一個會掙錢的男人,那樣自己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甚至可以過上那種不用上班的悠閒生活,但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女人能夠有這樣的待遇呢?
  • 婆婆要走兒子工資卡,兒媳收入漲兩萬,婆婆:有錢一起花
    婚後,李倩和老公也花不了多少錢,所以也沒覺得老公把部分工資上交給婆婆有什麼影響。你的,我幫你存著,以後還不是要留給你們,我一把年紀又不用。」老公拗不過他親媽,只好做李倩工作。看著善良的老公,李倩還是忍了下來。但從此以後,她自己的工資基本都用在了家裡,連護膚品、化妝品都捨不得買。
  • 給婆婆過生日花2萬,讓婆婆花200救急,卻被告知:別花我的錢
    本以為這種狀態能一直維繫下去,直到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她改變了對婆婆的看法。前兩天,家裡的下水管道堵塞,小玉提前聯繫了一名工人維修。本來約好的周末,無奈,因為一場特殊的會議,小玉要到單位加班,當天丈夫又出差在外,想著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家中只要留有一個人看著就行,她便給婆婆說了維修一事,讓婆婆在家監工。
  • 鳳凰婆婆向兒媳提要求:我兒的錢要養家,把你的工資拿出來給我花
    當她得知萬女士家境不錯後,私下找過來當面對兒媳提了要求,原話是這樣的:「我兒賺錢要養全家,你身為我們家的媳婦,不能白白佔便宜,不付出任何勞動。所以婚後你得把你的工資拿出來給我花,我才同意這門婚事。」萬女士可不是吃素的,直接對自己婆婆說了句,「阿姨,你兒子從前給你多少錢我是懶得計較,因為跟我也沒有關係。不過現在我們要結婚了,你還來找我要錢,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
  • 兒媳要買學區房,鄉下婆婆送來20萬,得知這錢的來源後兒媳很感動
    你別看婆媳之間磕磕碰碰的,彼此對對方不滿意,但如果遇到重大問題,或者有外敵入侵時,她們馬上就會統一戰線,站到一起的。有些婆婆把兒媳說得這不好那不好的,但最後自己的財產,還不是都留給自己的兒子兒媳了,也沒見她留給哪個外人。而兒媳也是如此,你看別她對婆婆怎麼不滿意,但只要她還跟老公在一起,那始終都是認這婆婆的。
  • 扶弟魔的醒悟:父母只顧兒媳,我再也不給娘家錢花
    都說家醜不可外揚,有些事情只有自己清楚。在一個家庭中誰對誰好,誰對誰壞,別人往往看不到。如同婆媳矛盾一樣,不同的角度就是不同的看法。在兒媳的眼中,也許一切都是婆婆的錯。而在婆婆的眼中,都怪這個兒媳太難纏。從家庭的不同角度來看,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故事。在一個出嫁女兒的眼裡,自己的母親和兒媳的矛盾,往往不是「婆媳矛盾」四個字就能說得清。
  • 再婚婆婆的心酸,兒媳:把你賣身錢彩禮錢全部給我買車子
    兒子表示怎麼都接受不了媽媽再婚,讓一個陌生人融入生活,況且父親才去世幾個月就要嫁,說你要嫁可以再也不要進我家門,林阿姨聽了好傷心啊,從小疼到大的兒子居然說出這種話,但是內心找老伴的想法還是特別強烈。當然兒子也猜測那大叔不會因為娶個老太婆花十萬塊,他只是想讓媽媽死了這條心而已。
  • 老公缺位,婆婆越位:兒媳對婆婆不得不說的話「我又不是嫁給你」
    說白了就是老公缺位,婆婆越位,一家子都在界限上面不夠分明,黏黏糊糊的交織在一起後,互相嫌棄,最後,矛盾就凸顯出來了。多數婆婆與兒媳的關係上都愛包辦。我家對門的王阿姨,之前與我並不相熟,因為我生完孩子後從老單位辭職後才搬回來住,之前連面我都沒有見過。
  • 兒媳,你有錢給小叔子買套房!兒媳:婆婆,你講講理,這是我的錢
    婆婆看著晨晨的月薪比她兒子還高,開始算計起她的存款。晨晨老公不是獨生子女,他還有個弟弟今年28歲,也到了適婚的年紀,但由於婆家沒錢,沒辦法替小叔子買房,於是婆婆便把主意打到了她身上。有一天晨晨下班回到家,婆婆做了一桌子好菜,晨晨自然滿心歡喜,然而飯桌上,婆婆提出讓晨晨拿30萬給她小兒子買房,晨晨一聽立馬拒絕了,而這時婆婆說了一番話,讓晨晨很是心寒。
  • 故事:婆婆第一次過生日,我花五千給她買手鐲,婆婆卻勸老公跟我離婚
    婆婆第一次過生日,我花五千給她買手鐲,婆婆卻勸老公跟我離婚愛情很美好,但婚姻不等於愛情,有許多情侶非常恩愛,但他們的愛情倘若得到一方父母的支持,那麼即便他們結婚了,婚後難免不會遭到一方父母的刁難,比如說婆婆不認可兒媳,想方設法要拆散兒子兒媳,可最終他倆還是結婚了,那麼婚後婆婆必然會刁難兒媳。
  • "兒媳,你買件衣服要花三千?真敗家" "媽,這個家靠我養著"
    兒媳,你買件衣服要花三千?真敗家!""媽,這個家靠我養著"婆媳之間如何相處,自古就是給難題。婆婆希望兒媳孝順勤快,成為一個好兒媳;而兒媳希望婆婆通情達理,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但現實生活中,兒媳不是婆婆心中的兒媳,可婆婆也不是兒媳心中的好婆婆,婆媳相處時間長了,多少會有矛盾,如何化解婆媳矛盾,其實是門很深的學問,而作為兒子,夾在母親和妻子之間,更多是要化解她們的矛盾,而不是任由起發展。其實兒媳和婆婆之間,一旦有矛盾了,要學會換位思考,那麼許多矛盾都可以化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