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我們人生對於道路的選擇會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大學畢業,踏入社會,正處於懵懵懂懂的年紀,這時候我們就該選擇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了,由於都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工作經驗,沒什麼差別,所以我們可以選擇是老老實實的根據專業去找工作,還是選擇自己喜歡的。
第二個階段,工作幾年後,大概二十五六歲的年紀,社會閱歷豐富了,見得多了,想的也多了,這時候就該選擇是繼續當前的工作幹下去,還是去闖闖,這個年齡段留給我們的還是有選擇的機會的。
到了第三個階段,就是我們三十歲左右的時候了,這時我們大多數人都已經成家立業了,有些人孩子都有了,生活什麼的一切都該穩定下來了,這時候就已經沒有我們選擇生活的權利了,而是生活選擇我們。
提問的剛好處與第二的階段,按理說想改變一下現在的生活並沒有什麼,但有一個問題就是你的家境是否支持你這種選擇,如果你是全家的頂梁柱的話,那我並不是很建議你不上班備考,畢竟生存才是維持文明的第一要素,如果連活都活不下去了,每日的溫飽都成問題,還談什麼狗屁理想。所以這種情況下的話,還是建議你先找一份工作,等工作穩定後,再準備考公務員。
如果你是一人吃飽飯,全家不餓的那種話,那我不僅很支持你不上班全力備考公務員考試,甚至還會把我自己的經驗分享給你,畢竟我們倆個的遭遇還是挺像的,我也是從學校畢業了之後,在上海打拼了兩三年後,發現自己還是什麼都沒有,來時空空,去時也空空,然後選擇了考公務員,希望能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些改變。只不過我是選擇的在職備考而已。
備考過程很艱辛,但是也很充實,改掉了這些年上班作息不規律的壞毛病,其實我覺得,,就算當時沒有上岸,那幾個月的備考經歷也會是我人生中的一筆財富。
公務員考試並沒有官方指定的書籍教材,不過你可以到市場上多挑挑看看,當時我用的是粉筆系統課,雖然公務員考試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線,但我畢竟已經出來工作兩三年了,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大幅度減弱了,用粉筆系統課,跟著老師學,總好過自己跟無頭蒼蠅一樣亂撞,行測模塊講的挺清晰的,還有配套的真題,也不用去網上費勁心思的挑了,每天花三四個小時,跟著老師看完視頻之後,就做做真題,成績的提升還是很快的。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年齡大了,還是出來工作的時間太久了,對於圖形,數量題始終不是多感冒,找不到規律,只能見一道題,算一道題,效率極其低下,經常是一道題算了五六分鐘還算不對,極其惱火,也正是因此導致行測的模擬成績一直徘徊在了五十分左右,始終提不上去。
後來換著刷了阿甘上岸說,整體還行,雖然基礎知識講的不多,但是各個題型都有解題技巧,沒有太多花裡胡哨的廢話,教的都是最簡便的方法,學了就能套用刷題,數量題有總計的公式,解題方法也很實用,不用辛辛苦苦的列方程了,簡單的題目直接把數據帶入,不用計算也能得到正確的答案,只要能得到高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以前從沒有想過還能有如此方便的解題,感覺只要吃透所有的方法,那就離上岸不遠了。
資料分析題也不用一字一句讀題,讀題到解題能控制在五十秒左右,正確率也能達到百分之八十,這對於時間的節約可是很可怕的,沒用阿甘前的模擬測試幾乎沒有一場能在規定時間內把題做完的,用完後知道了方法,幾乎每道題的讀題時間和糾結選項的時間都會變少。模擬測試也能穩定在70分以上了。
關於申論方面則是有些彆扭了,不知道你在現實生活中對每天的市政和時事是否有所關注,如果有的話,申論對你來說可能會簡單一點,如果沒有的話,那以後最好逐漸養成看新聞的習慣,對申論是有很大幫助的。
申論是由材料和題目組成,要求我們能根據材料回答和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也就是學生時代語文考試中的閱讀理解,雖然看起來有那麼多字,那麼多材料讀起來很麻煩,但我自己總結完之後,也是發現了一點規律的。
首先申論的各種材料基本上都逃不脫以下四個點,或者說是以下四個關鍵詞,即問題,原因,影響,和對策。我們每次閱讀材料題的時候都可以在文中考慮這四個關鍵詞了,這個問題是什麼問題,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問題,這些問題造成了哪些影響,我們怎麼來解決這些問題。
這四大要素基本上可以解決大部分的申論材料題了,不過剩下的大作文還是要我們自己來的,平時沒事多看看新聞,注意每天都發燒了啥,這也是在積累素材。然後對於那些高分的申論作文,我們可以先模仿其結構,甚至說的直白一點,我們可以先去抄,去抄他的模板,抄他的思維方式,抄他的答題技巧。除了往年真題以外,還有人民日報,新華網等等官方的媒體頻道。
先借鑑,借著借著就能寫出自己的東西了,最好還要多注意字體,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啊,卷面再小也是分啊。
這就是我那一段時間的備考經歷了,如果你已經下定決心了的話那就去勇敢的前進吧,在這個年齡段的我們,能夠做出選擇的機會已經不多了,所以為了自己以後不後悔,就大膽去做吧,這是時間給我們的最後一次犯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