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影(文章原創 ,轉載請註明,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李奶奶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本以為退休之後的生活是輕鬆自在,沒想到一退休先是幫兒子看孫子,好不容易等到孫子上小學。
這不,外孫女又來了。自己的女兒小琳今年生下了一個女兒,小琳的婆婆身體不好沒有辦法來照顧孩子,於是照顧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李奶奶的身上。
李奶奶在女兒家不僅要照顧孩子,還要做飯、打掃衛生,包攬一系列家務。有時候親家來看孩子時李奶奶心裡總是會感到不快,因為和容光煥發的親家相比,自己就像是一個免費保姆,不過為了女兒這也是值得的。
這幾天天氣多變,孩子身體弱一下子就感冒了,但經過李奶奶的精心照料已經好了不少。而李奶奶卻因為照顧外孫太過勞累,也病倒了。
本以為到了周末自己可以休息一下,沒想到女兒卻叫自己去給外孫衝藥。李奶奶迷糊間沒有注意水的溫度,餵藥的時候燙到了孩子。喝到熱水的孩子一下就哭了起來,李奶奶的女兒聽到孩子的哭聲後,一下就衝了過來,得知原因後一把就被李奶奶推開開,並質問道:你幹什麼?連藥都不會衝嗎?孩子燙傷了怎麼辦?
李奶奶聽到女兒的話心一下子就涼了,帶了4年外孫,女兒輕飄飄的的一句話輕易地就讓老人寒了心。李奶奶想起這些年任勞任怨,沒想到自己吃力不討好,當下收拾了行李離開了女兒家。
小琳的行為毫無疑問是不對的,但是現在有很多女性生完孩子都是希望自己媽媽來幫忙帶,相反的媽媽卻不怎麼願意去幫女兒帶孩子,生怕自己會落得一個吃力不討好的角色,心裡會想著再疼閨女也別去幫她帶娃。
原因一:女兒跟自己媽媽更熟悉
自己媽媽畢竟是跟自己相處比較久的,一些習慣和脾性她都會比婆婆了解。但是年紀小發脾氣媽媽還會包容,生兒育女之後再發脾氣難免會傷了老人的心。外婆幫忙看外孫是出於心疼女兒,對女兒好要懂得感恩。
越對女兒好,有些人就會覺得母親是免費保姆。母親對她的付出是不會感覺有恩的,反而當她稍有不如意就會拿自己的母親出氣,跟別人不敢,因為再沒有其他人可以慣著她。
原因二:生活太近產生摩擦
人和人之間還是要保持一個適合的距離,生活得太近難免會產生摩擦,比如教育方法和觀念的不同。女兒年紀還小的時候怎麼吵鬧做父母的都不會介意,但是長大後已經生孩子了,外婆不計回報來幫忙帶孩子,還是不注意的話,就很容易發生矛盾。
1、帶孩子不是老人的義務
作為子女要明白老人帶娃不是他們的義務,他們只是出於一顆疼愛子女的心來幫忙帶娃而已,不然他們也可以安享晚年、遊山玩水。因此,如果生活中碰到一些和老人觀點不和的小事,能忍則忍,如果涉及到孩子安全和教育的,最好還是坐下來多溝通,只要說的合理老人一般都會聽取意見的。
2、理解和尊重老人,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老人看孩子的方式多多少少都會和現在的方法有所出入,對於不同的地方多溝通就好了,千萬不要過多指責。作為子女也應該多關心體諒父母的付出,心存感恩和理解。偶爾還可以買一些禮品送給老人,雖然他們嘴上會說不要,但是心裡還是會開心的,這說明自己的辛苦是被看在眼裡的。
因此,家庭成員之間還是要相互理解,觀點不同可以坐下來心平氣和地交流看法。而且,家庭關係和睦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也是一種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