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兒子帶娃和幫女兒帶娃有何不同?差別很大,選錯晚年多「遭罪」

2020-10-24 小歡媽育兒

兒女雙全的幸福會隨著父母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衝淡。

兒女雙全本應該是人人羨慕的一種家庭組合,但是隨著父母年齡的逐漸增長,很多兒女雙全的父母反而羨慕起獨生子女的家庭,這又是為什麼呢?



兒女雙全的家庭,父母退休後面臨帶娃難題

張先生和妻子有一雙兒女,如今兒女已經成家立業了,老兩口也臨近退休,兩位老人辛苦了半生,本準備好好歇幾年,沒想到卻遇到了一個難題。

今年上半年,孫子和外孫女相繼出生,張先生和妻子都感覺這是一件雙喜臨門的事,但是孫子和外孫出生後,兩位老人反而發愁起應該給誰帶孫子。


好在孫子出生的時候,兒子並沒有直接明說讓父母帶娃。

再者因為女兒是二胎,嫁的老公沒本事,婆婆又不講理。所以老兩口便答應了女兒的要求,收拾包裹便過去照顧女兒。

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為人父母看到女兒過得不好,哪個父母不心疼?



但沒想到兒子知道這件事之後,不僅不理解父母,反而對父母冷嘲熱諷,尤其是剛生完娃的兒媳,直接指責兩位老人偏心。

兒媳認為:奶奶帶孫子是天經地義,姥姥帶外孫女則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說完這些話,兒媳還讓丈夫給老人施壓:要不掏錢,要不趕緊過來帶孫子

兩位老人出於壓力,不得已匆匆搬離開了女兒家,轉身去帶孫子,但是依舊得罪了一雙兒女。



有同樣遭遇的還有王先生夫婦,王先生和妻子則是選擇了幫兒子帶娃,但是兩位老人主動請纓去帶娃也沒落到兒子的好。

帶娃這幾年,兩位老人不僅沒得到一分錢的補助,而且還要看兒子和兒媳的臉色生活,每天還要忍受兒子兒媳的挑三揀四。



而自己生養多年的女兒也因為父母一把都沒有幫過自己,自己坐月子父母都沒有來,而一直對父母有怨言,不願與父母多聯繫。

在幫帶娃這件事上,張先生和王先生都坦言自己選錯了,也正是因為自己做了錯誤的選擇,才導致自己晚年多遭了這麼多的罪。



兒女雙全,幫兒子帶娃和幫女兒帶娃有何不同?差別很大。

一:幫兒子帶娃的老人多是思想傳統的老人

現實生活中兒女雙全的父母選擇幫兒子帶娃,多是因為老人思想觀念比較傳統,還抱有養兒防老的心理。

抱有這樣心理的老人,晚年生活自然也不好過,因為現在的孩子成家立業後,能顧得住自己的小家的人很少,又如何給老人養老?

老人指望兒子養老,日子過得好不好,主要是看兒媳人品好不好。即使兒子再孝順,兒媳不講理蠻橫又強勢的話,老人的日子自然也不好過。



二:兒女雙全卻選擇幫女兒帶娃的老人,多是心疼女兒

兒女雙全的父母選擇幫女兒帶娃,多是老人比較心疼自己的女兒,這樣的父母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而且大多有一些自己的積蓄,父母也不指望子女不養老。

所以這樣的父母到年老的時候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兒子不養自己,這樣的父母活得更有底氣。


兒女雙全的家庭,父母應該兒子帶娃還是給女兒帶娃?

一:誰懂得感恩給誰帶

父母養育孩子幾十年,孩子是什麼樣的人,肚子裡有什麼花花腸子,父母其實都知道,只不過一些父母不肯承認,或者還心存僥倖。

兒女雙全的父母,遇到子女幫到娃的情況,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決定。哪個孩子懂得感恩,父母就給哪個孩子帶娃。

不懂感恩的孩子,即使父母給其幫帶娃,孩子也不會感激父母的付出,更不會因為父母幫帶娃而變孝順。



二:寧可「雪中送炭」,不去「錦上添花」

兒女誰更需要自己,父母就應該去幫誰,因為多子家庭,幾個孩子的關係既是相互依存又是存在競爭的。

只有讓兩個孩子的日子過得勢均力敵,孩子們才能和睦相處下去。所以老人幫帶娃,父母應該做那個雪中送炭的人。



三:看老人的養老觀念

父母給誰帶娃,也要看老人的個人養老觀念,如果老人有足夠多的積蓄,也沒有養兒防老的觀念,那麼父母選擇給誰帶娃都可以。

老人不用子女養老自然也不用太在意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全看老人的個人選擇,這也是金錢的魅力。



今日話題討論:

在座的寶媽,如果你兒女雙全的話,你會給誰帶娃?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討論。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獲取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也可以點讚和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幫兒子帶娃和幫女兒帶娃,有什麼不同?過來人坦言選錯了
    文|文兒如今流行老人帶娃,那麼幫兒子帶娃和幫女兒帶娃,有什麼不同呢?身邊有過來人坦言:選錯了。我姨夫去世早,我姨思想比較傳統,覺得「養兒防老」,家產要給兒子,帶娃也只能給兒子帶。雖然現在社會進步了,但是這種思想還未徹底改變,所以老人帶孫子會被兒子兒媳認為天經地義,但是帶「外孫」,因為是「越職」幫忙,女兒女婿就會充滿感激。畢竟,根據現在孩子隨父姓來看,「外孫」既然跟著女婿姓,自然是女婿家的人。但是,嶽父嶽母願意來幫忙,女婿就感覺幫了自己很大的忙,自然更懂感恩。而當女兒的,看到父母心疼出嫁的自己,也會很感激。所以,幫女兒帶娃的老人,會感到很安慰。
  • 幫兒子帶娃和幫女兒帶娃,究竟有何不同?過來人坦言自己選錯了
    導語:在國內,很多家長有了孩子之後,自己抽不出時間來照顧,就會讓家裡的老人來幫忙。這種事情實在是太過於平常,好像也已經變成了一個習慣。案例:老王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現在兩個孩子都已經成家立業,也生了孩子。
  • 「幫兒子和幫女兒帶娃,心情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真是這樣嗎?
    只不過,小孩子的任務是上學,而老人的任務就是幫子女帶娃。而當帶娃成為一種「任務」時,就難免讓人心生抱怨。鄰居喬阿姨,退休這幾年什麼事都沒幹,就光顧著給兒子和女兒帶娃了。她說:「幫兒子和幫女兒帶娃,心情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給兒子帶娃,帶的是自己的孫子,特別有幹勁兒,出錢出力的。而給女兒帶娃,就像是替別人養花,養好了人家連盆一起端走,自己想看看都難了。」
  • 「幫女兒帶娃,兒媳不給養老」,拎不清的婆婆,晚年大都過得不好
    01在婆婆能帶娃的前提下,婆婆是應該幫兒子兒媳帶孫子(孫女),還是應該幫女兒女婿帶外孫(外孫女)?答案不言而喻,很多人都會選擇前者。對獨生子女家庭而言,父母幫忙帶娃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但是對有兒有女的家庭來說,父母會選擇性幫兒子兒媳家帶娃,而不會幫女兒女婿家帶娃。
  • 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會怎樣?聽聽過來人的說法
    要不要幫自己的兒子帶孫子,成了鄰居王阿姨最近一直困擾的事。相信這也是大部分老人所面臨的困境。帶吧,自己的晚年自由眼看要泡湯,暢想中的重拾愛好、走遍全國就會變成圍著孫子轉;不帶吧,人家都說了「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在這個時候不幫兒子兒媳一把,以後他們不管自己怎麼辦?真是為難。那麼,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會怎樣?
  • 幫子女帶娃和不帶娃的老人,晚年誰更幸福?3位老人給出了答案
    現在社會,年輕人工作忙,壓力大,結婚生了孩子基本上都沒有時間帶,大多都是交給老人。據我所知,對於一部分老人來說,他們為了替子女減輕負擔,樂意幫子女帶孩子,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可還有一部分老人,不喜歡跟子女住在一起,喜歡和老伴享受晚年時光,拒絕幫子女帶娃。那麼,幫子女帶娃的老人,和不幫忙帶娃的老人,晚年誰更幸福呢?我採訪了3位過來人,聽一聽他們的真實想法。
  • 三位老人自述親身經歷:年輕不願幫子女帶娃,如今晚年過成了這樣
    ,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以至於衍生出了「不帶娃就不養老」的局面,那麼,那些年輕時不幫兒女帶娃的婆婆,晚年生活究竟如何呢?李大媽,60歲,晚年生活雖然冷清,但安心雖然身邊的老夥伴們,在子女生孩子後都去帶娃了,但是我一直沒有幫兒子女兒帶娃,並不是說不喜歡孫子,而是怕因觀念的分歧而引發矛盾。雖然兒媳剛開始對此有些怨言,兒子私下偷偷告訴我,她在看到身邊朋友因帶娃而導致婆媳雞飛狗跳之後,也就不再有這種想法了。
  • 「別輕易幫女兒帶娃」,一位姥姥的忠告揭開了多少老年生活的痛
    一位姥姥的忠告:別輕易幫女兒帶娃,否則晚年生活很辛苦陳女士是一位高管人員,她平時的生活非常忙碌,雖然孩子已經3歲,但她卻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因此孩子一般是由姥姥來照顧。面對此情此景,周姥姥每逢和人聊天,都會忠告他人:「別輕易幫女兒帶娃,費盡心思不說,還總倒貼,到最後,自己的晚年生活也會很辛苦。
  • 帶了4年外孫,女兒的一句話讓老人寒心,再疼閨女也別去幫她帶娃
    文丨小影(文章原創 ,轉載請註明,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李奶奶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本以為退休之後的生活是輕鬆自在,沒想到一退休先是幫兒子看孫子,好不容易等到孫子上小學。小琳的行為毫無疑問是不對的,但是現在有很多女性生完孩子都是希望自己媽媽來幫忙帶,相反的媽媽卻不怎麼願意去幫女兒帶孩子
  • 婆婆不帶娃就不能安享晚年?為啥婆婆的「致命過錯」就是不帶娃?
    婆婆不帶娃就不能安享晚年?為啥婆婆的致命過錯就是不帶娃?沒繼續給兒子做貢獻一般兒媳婦都認為婆婆帶孫子或者帶孫女是天經地義的,條件好的可以拿錢僱保姆,可是家庭條件一般的,你不幫著帶誰幫著帶?你為兒子的家庭所做的第一個貢獻就是帶娃,如果不帶娃,整天當甩手掌柜的,你憑什麼讓我給你養老?我跟你說,你要是不給帶娃,休想讓我給你養老!
  • 你後悔幫女兒帶娃嗎?老母親的話,道出1800萬「隨遷老人」的心酸
    現在的人們已不像以前,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想要供養孩子,就要父母雙方都去工作,帶孩子的事情只能交給家裡的老人,不管是男方父母還是女方父母,都有可能因為心疼孩子而幫著帶孫,有時候甚至為了帶孩子,還主動遷去子女住的城市。
  • 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生活過得美嗎?這三個老人的回答很招恨
    文|好孕姐現在老人跟孩子之間最大的矛盾,恐怕就數帶娃和養老了。有些媳婦甚至放言:「公婆不幫我帶娃,我就不給他們養老!」對於這個觀點,我們不能說她對,但也不能說她錯。畢竟,百善孝為先,但獨自帶娃的辛酸也只有當事人能體會。所以,我們就先不談媳婦的感受了,還是問問那些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他們的晚年生活過得美嗎?然後,我發現身邊這三個老人的回答很招恨。
  • 不幫兒女帶娃的婆婆,晚年如何?3位老人的哭訴說出實情,很扎心
    但最糟糕的情況就是兩人水火不容,婆婆就連自己的親孫子孫女都不願意幫忙帶。那麼這些不願意帶娃老人的晚年如何?三位老人道出真相。「都是媳婦過來的,還能有啥不能解開的疙瘩?現在媳婦對我可好了」今年68歲的張奶奶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身子骨也不像之前那麼精神了,自從前年老伴去以後,張奶奶更是一個人獨來獨往。
  • 帶2年外孫,卻換來女兒一巴掌,老人痛哭:早知如此就不幫她帶娃
    當代的年輕人普遍都有著不小的壓力,在結婚生子之後這個壓力更是會成倍增長,一部分女性為了分攤家裡的壓力,會選擇將子女交由家中的父母幫忙帶著,這樣自己就有精力外出工作,孩子的外公外婆也很欣喜晚年還能幫上女兒的忙,能夠讓女兒輕鬆一些,所以這種情況在如今社會上還是較為常見的。
  • 傾力幫兒媳帶娃的老人晚年過得好嗎?3位60歲老人的講述,很戳心
    其實,明事理的婆婆都知道,自己和兒媳相處融洽,最受益的是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勾心鬥角」夾在兩頭為難的也是自己的兒子。做一個好婆婆和好媳婦都不是那麼容易的,而好婆婆的標杆無疑是「幫忙帶娃那些事」。同時還是有那麼一類婆婆,她們年輕時和自己婆婆的關係過得不那麼順暢,便會把這份怨氣施加到自家兒媳婦身上,即便兒媳願意忍一時風平浪靜,但時間久了也承受不了。其實,將心比心,婆婆對兒媳態度不好,呼來喝去不願相幫,可人總有一老,自己的晚年生活要怎麼過呢?下面聽聽三位六十歲老人年輕時的態度以及如今晚年狀況的自述。
  • 那些不幫兒女帶娃的婆婆,晚年生活是什麼樣的
    婆媳關係之所以變得緊張,最關鍵的問題不在於婆媳雙方,而在於那個看似最無辜的「兒子」。婆婆自身就是一個矛盾體,她既希望有另一個女人能像她一樣無條件地付出、愛她的兒子,又會因為兒子分散了一部分精力和感情而吃醋。當媳婦付出的沒有她多時,她會挑剔媳婦;當兒子對媳婦好時,她又會暗暗不爽。所以即使當兒媳的,做的再好,婆婆也會各種找茬。
  • 「真不想幫兒媳帶娃」60歲老人掏心窩的話,讓人心酸又理解
    文|文兒如今,大部分家庭的帶娃模式都是:父母上班,老人帶娃。只有這樣分工,年輕人才能甩開手出去賺錢,不用整天被孩子牽絆。但是,關於帶娃,老人心裡是怎麼想的呢?鄰居陳大媽今年60歲,退休後就一直幫兒子兒媳帶娃,但近來她總說:「真不想幫兒媳帶娃。」
  • 幫兒女帶娃的老人要注意,不想吃力不討好,3條底線要守住
    老人帶娃在當今的中國家庭仿佛已經成了常態,很多年輕的夫妻"只管生,不管養",孩子出生之後就交給老人照顧,兩夫妻開始各自忙碌自己的事業。其實這種現象成為常態也是很無奈的事情,畢竟現在的年輕夫妻們壓力很大。各種房貸車貸壓在身上,還要負責子女的各種開銷費用,如果只靠一個人上班顯然不行。
  • 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過得怎麼樣?這3個結局很現實
    ,晚年生活會印證其重要性其實關於老人該不該帶娃這個話題,一直以來都是留有爭議的。有些人認為老人晚年生活沒什麼事情,帶帶娃挺好的。有些人會認為老人辛苦了大半輩子,是時候該歇一歇了。但社會是非常現實的,老人晚年的生活質量大部分都會因為有沒有幫忙帶娃受到影響。
  • 66歲母親訴苦:「6年換了3個城市,只為幫孩子帶娃,心很累」
    如果子女住的地方沒有和父母在一起,老人還要離開家鄉,去適應新的環境。劉奶奶就親身體會過其中的不易,她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村裡人都很羨慕劉奶奶,她培養了三個子女都很有出息。他們大學畢業後,就留在城市裡打工了。不過兩個兒子並不在同一個地方,他們結婚後,大兒媳先懷上了孩子,兒子就麻煩劉奶奶去家裡照顧他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