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幫兒女帶娃的婆婆,晚年如何?3位老人的哭訴說出實情,很扎心

2020-08-19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關於婆媳關係,心理學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論斷,在這個小論斷中指出:婆媳關係之所以變得緊張,最關鍵的原因不在於婆媳雙方,而在於那個看似最無辜的兒子

媽媽作為孩子前20~30年唯一異性佔有者,對於兒子會產生類似於私有財產般的佔有欲,當兒子結婚後,這種私人的佔有關係被打破,甚至完全消失,勢必會對兒媳婦產生敵對情緒。

這也就是說,兒子作為兒媳和婆婆之間的平衡件,他的「偏心」勢必會影響媳婦和親媽之間的矛盾。這時就需要兒子靈活地調和親媽和媳婦之間的關係。

但婆媳關係歸根到底還是婆婆和兒媳兩個人的事,還是需要兩個人之間的交流。俗話說:多年媳婦熬成婆。如果能夠將心比心坐下來談談,同樣是從兒媳過來的婆婆想必也能理解兒媳的想法。

但最糟糕的情況就是兩人水火不容,婆婆就連自己的親孫子孫女都不願意幫忙帶。那麼這些不願意帶娃老人的晚年如何?三位老人道出真相。

「都是媳婦過來的,還能有啥不能解開的疙瘩?現在媳婦對我可好了」

今年68歲的張奶奶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身子骨也不像之前那麼精神了,自從前年老伴去以後,張奶奶更是一個人獨來獨往。住在外地的兒子兒媳早就說了好幾次讓張奶奶過去住,但是張奶奶還是捨不得自己住了一輩子的老街坊,始終沒去。

除了放不下老街坊,張奶奶不願意去的原因還有一個,怕給兒子兒媳添麻煩。用張奶奶的話說就是:「咱老胳膊老腿的過去幹啥?樓是住不慣,人是不認識,孫女放個假想回家休息休息還得看著我這個老傢伙?還是不去的好。兒子兒媳工作忙,讓他們省點心吧。」

別看張奶奶現在和兒子兒媳關係不錯,在年輕的時候也常和兒媳鬧矛盾。甚至在兒媳生孫女的時候,張奶奶都因為身體原因都沒有去成。

可這次沒去成卻成了改善兩人關係的契機。當時躺在床上張奶奶一想到兒媳自己帶娃,就想起來自己當時帶娃的辛苦了。

「都是嫁出來的媳婦,人生地不熟的有啥解不開的疙瘩呢?」

等到身體恢復了一些後,張奶奶趕緊買了營養品去看望兒媳,那天娘倆也說了好久的話,之前的意見也一掃而空。

打這之後的婆媳兩人處得就像是親母女,等奶奶老伴去世的時候,還沒等老公說話,兒媳就明確表示要將自己婆婆接到家裡照顧。每次講到這,張奶奶都笑著說:「這還能有啥不滿足的啊,這是咱的命好啊。」

「我雖然沒有照顧孩子,但是我都做好準備了,現在我們就像是親母女」

孫阿姨是小區裡出了名的強勢,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誰要是嫁給她兒子,這個強勢的婆婆一定會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最戲劇的是,孫阿姨兒媳的性格也是從不吃虧,兩個人發生爭吵幾乎是家常便飯每天都因為各種小事鬧矛盾,一度吵到鄰居介入才算罷休。這種爭執直到兒媳懷孕才宣布暫時休戰。孫阿姨不止一次向自己的小姐妹表示,自己等到兒媳生孩子的時候就和老伴出門旅遊,索性將把擔子丟給兩個年輕人。

就在大家以為孫阿姨開玩笑的時候,孫阿姨做了一件令眾人大跌眼鏡的事情,在確定兒媳平安生產後,孫阿姨和老伴真的出門玩了,直到孫子滿月才回來。

請點擊輸入圖片就在周圍的人詢問孫阿姨

「我哪裡真的放心啊,沒見我特意等到平安生產才走的嗎?既然平安出生了剩下的就是照顧的事了,我花錢給她請了月嫂,常用的東西也是早早地備齊了。我倆才放心去玩的,月子裡的婆媳矛盾那麼多,我才不去觸黴頭。」

孫阿姨的刀子嘴豆腐心兒媳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就連娘倆的矛盾也是在婆婆旅行回來後消失了大半。隨著孫阿姨的年齡變大,兒子兒媳也是將孫阿姨老兩口接到家裡,共享天倫之樂。

「我給兒子帶,不給女兒帶,現在兒媳怨恨我,閨女埋怨我」

見多了婆婆不給自己帶孩子的老人晚年,我們不妨看看不給自己親生女兒帶娃的老人往往會有什麼樣的晚年。

69歲的嚴大姐不止一次向自己的鄰居哭訴自己的一輩子真的是太苦太苦了。而了解嚴大姐的鄰居們都知道,嚴大姐落到現在的結果完全是自己的原因。

嚴大姐的老公死得早,嚴大姐一個人拉扯一兒一女長大,兒子考上了外省的大學,娶了外地的媳婦,把家也定在了外省,遠遠地當了個甩手掌柜。但是最傷女兒的事還在後面。

女兒生孩子的時候,正好趕上兒媳生二胎,嚴大姐在得知兒媳生兒子的時候就已經躍躍欲試了,給了女兒500塊錢買補品,頭也不回地帶了兒子家。裡裡外外照顧兒媳整整一個月。但出乎嚴大姐意料的是,兒媳似乎並沒有感謝,反而覺得嚴大姐笨手笨腳的,剛出月子就讓老公將婆婆送回了家。

矛盾就這麼埋下了,隨著時間的變化,兒媳面對婆婆也是越來越強勢,親女兒對嚴大姐也是感到失望,只是時不時過來看看。大多數情況下嚴大姐還是自己一個人孤獨地生活。

帶不帶娃其實並不是矛盾爆發的根源,關鍵在於將心比心

我們不難發現,幫孩子帶娃其實並不是老人和兒女,婆媳之間矛盾爆發的根源。關鍵在於是否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兒女的角度上考慮,採取出於好意,採用相對公正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們。

而不是不看方法,一意孤行地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樣反而會取得相反的結果。

婆媳矛盾其實並不難解決,關鍵在於是不是建立在對對方考慮的角度上。如果婆婆都能夠做到設身處地地為兒媳著想,兒媳肯定也會將這種關愛記在心上,等到老人年老後將這種關愛再現出來。

幫不幫兒女帶娃其實只是一種形式,背後的關鍵在於,做長輩的,做婆婆的認識到孩子的辛苦,同時能明確地向孩子表示理解、尊重和支持,這樣之間的矛盾自然會得到消弭。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和兒媳有月子仇的婆婆,晚年過得如何?4位老人說出實情,很扎心
    很多丈夫婆婆都不理解,為什么女人可以記一件事情記那麼久,時不時還要拿出來翻一翻舊帳,再填上幾筆。我只能說,即便你不能理解,那也是女人們心底裡最在意的事情。問題不在於女人可以把陳年舊事記多久,而是這件事情對於女人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就比如說月子仇。
  • 「曾對兒媳好的婆婆,晚年過得如何?」3位老人說出實情,很扎心
    那麼,那些曾經對兒媳好的婆婆,現在晚年過得如何?三位老人說出實情。今年69歲的馬大姐說,這兩年身體越來越差,雖然兒媳婦沒說接自己過去住,但請了保姆照顧我的飲食起居,還經常在周末帶些生活用品過來看望我,我對此很滿意啦。馬大姐年輕的時候,是出了名的對媳婦好。別人家的婆婆看到自己兒子在家裡幹這幹那的,有時候還被兒媳使喚來使喚去,難免心裡不舒服,覺得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成了一個陌生女人的裙下之臣,於是心生不滿。
  • 老人應不應該給兒女「帶娃」?
    丈夫本就覺得理虧,面對妻子的指責也不願意回嘴,也算是默認了。02不幫兒女帶娃的老人,晚年多半逃不過三大結局,個個都很現實像小翁婆婆這樣的老人只是個例,其實大部分老人還是願意幫襯孩子的,雖然在這過程中也有過抱怨和後悔,但始終都會繼續幫下去。也有的人雖然沒有身體力行的照顧,但也會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貼補孩子。
  • 三位老人自述親身經歷:年輕不願幫子女帶娃,如今晚年過成了這樣
    ,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以至於衍生出了「不帶娃就不養老」的局面,那麼,那些年輕時不幫兒女帶娃的婆婆,晚年生活究竟如何呢?:不幫兒女帶娃的晚年生活究竟如何張大媽,65歲,反而緩解了婆媳矛盾兒子大學畢業之後就在當地找了個姑娘結婚定了居,連忙將我接去城裡孝敬,但畢竟生活環境不同,婆媳之間難免有些矛盾,於是我主動提出回老家。
  • 幫子女帶娃和不帶娃的老人,晚年誰更幸福?3位老人給出了答案
    現在社會,年輕人工作忙,壓力大,結婚生了孩子基本上都沒有時間帶,大多都是交給老人。據我所知,對於一部分老人來說,他們為了替子女減輕負擔,樂意幫子女帶孩子,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可還有一部分老人,不喜歡跟子女住在一起,喜歡和老伴享受晚年時光,拒絕幫子女帶娃。那麼,幫子女帶娃的老人,和不幫忙帶娃的老人,晚年誰更幸福呢?我採訪了3位過來人,聽一聽他們的真實想法。
  • 拒絕給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生活如何?兩種結局很現實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如今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在生完寶寶後,不能完全脫離原生家庭,需要靠著老人提供經濟支持或者分擔生活壓力,久而久之,大家理所當然地認為老人就該幫兒女帶娃,要是不帶就別指望兒女養老,這種觀念無疑是錯誤的,那麼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最終真的是老無所依嗎?
  • 兒女對有退休金的老人真心孝敬嗎?3位80歲老人道出實情,很扎心
    生活中很常見到,那些有著不菲退休金的老人,晚年往往更能受到子女的尊重、兒媳的善待,而那些沒有退休金、處處需要向兒女伸手的老人,晚景則慘澹許多。那麼,對於那些有退休金的老人,特別是每月退休金有6000塊錢以上的老人來說,兒女對他們的孝敬,是真心孝敬的嗎?以下,3位80歲老人道出實情,很扎心,一起來看。
  • 傾力幫兒媳帶娃的老人晚年過得好嗎?3位60歲老人的講述,很戳心
    其實,明事理的婆婆都知道,自己和兒媳相處融洽,最受益的是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勾心鬥角」夾在兩頭為難的也是自己的兒子。做一個好婆婆和好媳婦都不是那麼容易的,而好婆婆的標杆無疑是「幫忙帶娃那些事」。同時還是有那麼一類婆婆,她們年輕時和自己婆婆的關係過得不那麼順暢,便會把這份怨氣施加到自家兒媳婦身上,即便兒媳願意忍一時風平浪靜,但時間久了也承受不了。其實,將心比心,婆婆對兒媳態度不好,呼來喝去不願相幫,可人總有一老,自己的晚年生活要怎麼過呢?下面聽聽三位六十歲老人年輕時的態度以及如今晚年狀況的自述。
  • 退休老人,不幫兒女帶孩子,錯了嗎?漸漸老去的他們,結局很扎心
    01婆婆住院,兒媳不陪伴照料,看一眼就走,理由是婆婆不幫帶兒子。七十三歲的楊阿姨感到很扎心,因為她病倒住院已半個多月了,由於兒子出差在外沒能陪伴她照料她。可是,正請年休假在家的兒媳,只到醫院看望她一次,就再也沒來看望她,更別說來照料她了。
  • 做一個好婆婆,晚年能否過得幸福?3位老人道出親身經歷,很扎心
    父母撫養孩子長大成人,讓孩子擁有自食其力的本事,當父母老了之後,孩子贍養父母,讓父母安度晚年,這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責任與義務,是建立在血緣關係基礎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悲哀地發現,養兒防老的思想觀念逐漸不管用了。即使父母對子女再好,晚年也不一定可以得到子女的孝順與體貼。當老人得不到子女的孝順與關懷的時候,人們往往簡單地把原因歸咎到兒女不孝上。
  • 曾對兒媳壞的婆婆,晚年過得如何?2位79歲老人說出實情
    婆媳矛盾可以說是自古以來最焦點的矛盾之一,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是要結婚的,那麼就必然會遇到婆媳矛盾,而往往矛盾鬧到最後,其實雙方都有受傷,曾對兒媳壞的婆婆,晚年過得如何?2位79歲老人說出實情,太現實。 首先就是一個79歲的王婆婆,她年輕的時候,其實就受到婆婆的苛待,經常就是各種雜務都讓她去做,而且還各種訓斥她,她年輕的時候心想熬過去就好,而她也熬了過來,成為了一個婆婆,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婆婆的影響。
  • 把女婿當親兒子對待的老人,晚年日子過得怎樣?三位老人說出實情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管因什麼原來,那些把女婿當親生兒子對待的老人,到了晚年,他們的日子過得怎麼樣呢?三位老人說出實情,有溫馨幸福的,當然也有無奈失落的。王大爺和老伴退休後,就開始幫女兒女婿帶孩子,二老閒的時候還會幫忙做些家務什麼的。用王大爺的話說,女兒自然沒什麼,自己是把女婿當親兒子對待,因為養老的問題很可能還是要指望女婿。所以前幾年,外孫上學,需要換學區房的時候,王大爺就主動從自己的積蓄中拿出了20萬給女兒女婿應急。王大爺把女婿當親生兒子對待,女婿也很感恩,有機會就會帶二老出去轉轉,平時會陪老人下下棋什麼的。
  • 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過得怎麼樣?這3個結局很現實
    ,晚年生活會印證其重要性其實關於老人該不該帶娃這個話題,一直以來都是留有爭議的。有些人認為老人晚年生活沒什麼事情,帶帶娃挺好的。有些人會認為老人辛苦了大半輩子,是時候該歇一歇了。但社會是非常現實的,老人晚年的生活質量大部分都會因為有沒有幫忙帶娃受到影響。
  • 不願意幫兒女帶孩子的老人,如今真的幸福嗎?這個結局讓人深思
    之前有人做過一個隨機調查,大部分的老人都不願意幫孩子帶孩子,因為會擾亂自己的生活。可是面對現實又很無奈。不願幫兒子帶孩子,晚年的結局會怎樣?玲玲和老公結婚3年多了,婚後一直沒要孩子,因為玲玲和老公的工作都非常忙,而且收入也比較可觀,如果因為生孩子放棄了就很可惜了。
  • 那些不幫兒女帶孩子的老人,後來過得怎麼樣?3位老人說出心裡話
    幫不幫兒女帶孩子對老人來說真的不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因為中間沒有灰色地帶。那些一心一意撲倒兒女身上,想幫兒女減輕負擔的老人不會考慮應不應該;那些想追求自己晚年生活,認為帶孩子就是兒女自己的事的老人,更覺得自己不帶孩子理所應當。但幫不幫兒女帶孩子,等孫子輩長大之後,老人們的生活還是很不一樣的。
  • 作為婆婆,你願意給媳婦看孩子嗎?3位婆婆說出了心裡話,很扎心
    本來打算讓婆婆過來幫我們帶,她卻一再找理由推脫,表示不想跟兒女住在一起,想有自己的生活。可是我們家經濟壓力本來就大,如果我全職在家帶娃的話,我們的家庭負擔會更重。而且,我也不想放棄自己的工作和事業。該怎麼和婆婆說呢?為什麼別人的婆婆都樂意幫忙帶孩子,我婆婆就只顧自己的生活呢?」
  • 經常幫兒女帶娃的老人,將來會是什麼樣?3種結局令人難過
    我們如今外出時,經常能看到老人帶著孩子在小區裡玩,這已經成為了我國社會中普遍的一個現象。父母要上班養家餬口,於是照顧孩子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老人的身上。很多老人為了緩解子女的壓力,都會心甘情願的幫子女帶寶寶,但是有時他們的付出卻未必都能得到子女的理解,甚至連結局也會大不相同。
  • 婆婆不帶娃就不能安享晚年?為啥婆婆的「致命過錯」就是不帶娃?
    婆婆不帶娃就不能安享晚年?為啥婆婆的致命過錯就是不帶娃?沒繼續給兒子做貢獻一般兒媳婦都認為婆婆帶孫子或者帶孫女是天經地義的,條件好的可以拿錢僱保姆,可是家庭條件一般的,你不幫著帶誰幫著帶?你為兒子的家庭所做的第一個貢獻就是帶娃,如果不帶娃,整天當甩手掌柜的,你憑什麼讓我給你養老?我跟你說,你要是不給帶娃,休想讓我給你養老!
  • 退休以後,你會主動幫兒女帶娃嗎?3位55歲女人說了內心實話
    其實,帶娃和養老不衝突,不幫忙帶娃就不贍養父母了嗎?退休後,有多少主動幫兒女帶娃的老人呢?下面3位55歲女人說了實話。我不是怕帶娃,而是覺得很多時候,做婆婆的好心帶了娃,也出力了,還出錢了,可到了最後沒有落下句好話,兒媳的各種嫌棄。現在的年輕人一邊依賴著你,一邊又滿滿的嫌棄,這點很讓人不舒服的。我們那會如果婆婆幫個忙帶娃,那是從心裡對婆婆感恩戴德的,不論什麼時候,都要敬重婆婆的。
  • 幫兒子帶娃和幫女兒帶娃有何不同?差別很大,選錯晚年多「遭罪」
    ,父母退休後面臨帶娃難題張先生和妻子有一雙兒女,如今兒女已經成家立業了,老兩口也臨近退休,兩位老人辛苦了半生,本準備好好歇幾年,沒想到卻遇到了一個難題。,幫兒子帶娃和幫女兒帶娃有何不同?一:幫兒子帶娃的老人多是思想傳統的老人現實生活中兒女雙全的父母選擇幫兒子帶娃,多是因為老人思想觀念比較傳統,還抱有養兒防老的心理。抱有這樣心理的老人,晚年生活自然也不好過,因為現在的孩子成家立業後,能顧得住自己的小家的人很少,又如何給老人養老?老人指望兒子養老,日子過得好不好,主要是看兒媳人品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