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後悔幫女兒帶娃嗎?老母親的話,道出1800萬「隨遷老人」的心酸

2020-08-23 爸媽盒子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做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的人們已不像以前,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想要供養孩子,就要父母雙方都去工作,帶孩子的事情只能交給家裡的老人,不管是男方父母還是女方父母,都有可能因為心疼孩子而幫著帶孫,有時候甚至為了帶孩子,還主動遷去子女住的城市。

王大媽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住在北京的女兒今年生了個兒子,但婆婆身體不好,只好由當姥姥的她來幫忙帶娃。

從湖南老家來到北京後,王大媽雖然很多地方都不太適應,但是為了孩子她都選擇默默忍耐。

王大媽帶著孩子到小區裡遛彎的時候,發現周圍有不少像自己這樣的老人,大家來自五湖四海,講著不同口音的普通話,有些老人甚至還不會說普通話,但是看著孩子們互相玩到一塊,心理也有了些許安慰。

一次聊天中,王大媽說:「要不是孩子還小,我可真想回去啊。都說北京好,可這裡不是我的家,在家整天帶著孩子,有時候帶不好了還有矛盾,在外頭也沒什麼朋友,融不進,也就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心裡能有些安慰了。」

其實,王大媽就是典型的「隨遷老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曾發布數據:中國目前隨遷老人已經近1800萬,其中專程來照顧孫輩的比例就高達43%。他們為了幫子女養育下一代,主動或被動離開自己住了幾十年的家鄉,承受帶娃艱辛的同時,還要忍受人在異鄉的孤獨。

王大媽的一句「融不進」,可謂是道出了1800萬隨遷老人的心酸。

隨遷老人這些心酸,作為子女要知道

①帶娃艱辛

只有帶過孩子的人,才知道會有多累。就算是年輕媽媽,在家當家庭主婦就已經非常勞累了,24小時盯著隨時會亂跑、搗亂的孩子,還要包攬家務、一日三餐,可以說比上班還累,但這確實是大多數隨遷老人的日常生活。

②融入家庭難

現在的年輕家長,在育兒上已經跟老一輩有很大不同了,科學育兒的觀念讓他們對很多老一輩的看法嗤之以鼻,但是又礙於能力不足,只能讓老人來幫忙照顧孩子。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因為孩子的養育問題出現許多矛盾。

在老人的角度上來看,大部分情況都會覺得自己非常委屈,自己辛辛苦苦在這帶娃,不僅得不到家人的感激,還要被挑著挑那,覺得內心非常孤苦。

③融入社會難

老人遠在他鄉,本就沒有什麼親朋好友在身邊,到了這個年紀結交的新朋友,大多也難以交心,所以人際上基本很難有什麼親密的關係。

另外,不少老人都更愛講方言,出門在外交流也容易出現困難,即便是加入了一些老年人交友群,也不一定能很好地融入。

作為子女,應該如何幫助隨遷父母緩解心境?

作子女的,平時應該多關注老人的內心世界,幫助老人調節好心態,畢竟老一輩人的生活習慣和觀念跟年輕人都是很不一樣的。

①懷感恩之心

老人千裡迢迢來幫子女帶娃,作為子女應該時刻懷有感恩之心,因為這並不是老人的義務,他們犧牲自己隨心所欲的晚年生活,再辛苦操勞,子女應該多體諒。遇到分歧儘量平和地溝通。

②多陪伴老人

很多年輕的父母心想著回到家了,幫帶帶娃,就是減輕了老人的負擔。但老人真正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刻的放鬆,還有家人的陪伴。平時一家人周末一起出去玩一玩,或者晚上一塊看看電視,跟老人聊聊天,都能給老人很大的心理安慰。

今日互動話題:你的身邊有這樣的「隨遷老人」嗎?他們的生活過得怎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這輩子最後悔的事,就是幫女兒帶娃」老人說的話讓人心酸又扎心
    疑惑:小姨不是給表妹帶娃去了嗎?怎麼突然有空來我家住了?後來,才聽我小姨說,她給女兒帶了半年娃,就待不下去了,說什麼也要回來。而且,小姨還頗為傷感地說道:「這輩子最後悔的事,就是幫女兒帶娃。」聽一個60多歲的老人說這樣的話,真是讓人心酸又扎心。不過,仔細聽她說完原因,我也就理解了。
  • 「真不想幫兒媳帶娃」60歲老人掏心窩的話,讓人心酸又理解
    文|文兒如今,大部分家庭的帶娃模式都是:父母上班,老人帶娃。只有這樣分工,年輕人才能甩開手出去賺錢,不用整天被孩子牽絆。但是,關於帶娃,老人心裡是怎麼想的呢?鄰居陳大媽今年60歲,退休後就一直幫兒子兒媳帶娃,但近來她總說:「真不想幫兒媳帶娃。」
  • 幫兒子帶娃和幫女兒帶娃,有什麼不同?過來人坦言選錯了
    平時我姨有個頭疼腦熱,也沒臉給女兒打電話,因為在女兒最困難的時候她沒有搭把手。不過,好在女兒不生氣,還是經常去看她。我姨現在特別後悔,她說如果當初選擇給女兒帶娃,不會落得這樣的下場。雖然現在社會進步了,但是這種思想還未徹底改變,所以老人帶孫子會被兒子兒媳認為天經地義,但是帶「外孫」,因為是「越職」幫忙,女兒女婿就會充滿感激。畢竟,根據現在孩子隨父姓來看,「外孫」既然跟著女婿姓,自然是女婿家的人。但是,嶽父嶽母願意來幫忙,女婿就感覺幫了自己很大的忙,自然更懂感恩。而當女兒的,看到父母心疼出嫁的自己,也會很感激。所以,幫女兒帶娃的老人,會感到很安慰。
  • 老人抗拒保姆和護工,60歲女兒無奈陪母親一起住養老院,太心酸
    但,這種「幸福」真正降臨到自己身上,估計你就笑不出來了。鄰居陳阿姨,今年60歲了,已經退休。前段時間,陳阿姨原先一向身體硬朗的90歲老母親不小心摔倒住院了。因為陳阿姨的哥哥已經去世,嫂子身體不好,照顧老母親的重擔自然落在她身上。但是,她每天要到兒子家帶孫子,就想著乾脆給母親請個保姆或護工,她抽空多去看看。可是老人抗拒保姆和護工,非讓女兒管。
  • 「幫兒子和幫女兒帶娃,心情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真是這樣嗎?
    文\好孕姐總聽身邊的一些老人說,人老了跟小孩子一樣,早晚也有自己的任務。只不過,小孩子的任務是上學,而老人的任務就是幫子女帶娃。而當帶娃成為一種「任務」時,就難免讓人心生抱怨。鄰居喬阿姨,退休這幾年什麼事都沒幹,就光顧著給兒子和女兒帶娃了。
  • 「我不要你們養老」,老人拒絕幫子女帶娃獲網友支持:為自己而活
    王阿姨說:「我和你爸這麼大年紀了,經不起帶孩子的折騰了,養孩子是你們小兩口的事情,你們應該自己解決。」 兒媳聽完這番話,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和孩子他爸都要上班,你就不能體會一下年輕人的難處嗎?別人家都是老人幫著帶娃的,怎麼到你這就不行了,你現在不幫我們帶娃,那你們以後養老......」
  • 幫兒子帶娃和幫女兒帶娃有何不同?差別很大,選錯晚年多「遭罪」
    一:幫兒子帶娃的老人多是思想傳統的老人現實生活中兒女雙全的父母選擇幫兒子帶娃,多是因為老人思想觀念比較傳統,還抱有養兒防老的心理。抱有這樣心理的老人,晚年生活自然也不好過,因為現在的孩子成家立業後,能顧得住自己的小家的人很少,又如何給老人養老?老人指望兒子養老,日子過得好不好,主要是看兒媳人品好不好。
  • 老兩口退休後的心酸:外孫要帶又嫌,老人霸氣回應再也不去女兒家
    01、老兩口退休後的心酸:外孫要我帶又被嫌,老人再也不想去女兒家李霞和老伴退休好幾年,但女兒動不動就叫自己帶外孫,還覺得還是理所當然的事。兩人就因為自己年輕時阻止過女兒的戀情,讓她有點「懷恨在心」,動不動叫他們帶外孫。女兒趙婷曾談過一次戀愛,但老人家對她所找的對象很不滿意,那就是個混混。可惜女兒一點也不聽話,死活要嫁給那個男人。
  • 帶了4年外孫,女兒的一句話讓老人寒心,再疼閨女也別去幫她帶娃
    喝到熱水的孩子一下就哭了起來,李奶奶的女兒聽到孩子的哭聲後,一下就衝了過來,得知原因後一把就被李奶奶推開開,並質問道:你幹什麼?連藥都不會衝嗎?孩子燙傷了怎麼辦?李奶奶聽到女兒的話心一下子就涼了,帶了4年外孫,女兒輕飄飄的的一句話輕易地就讓老人寒了心。
  • 有老人帶娃和沒老人幫帶的家庭,差距有多大?過來人的話很現實
    然而對於不同的家庭來說,家中的老人在家裡的地位似乎略有不同。我的朋友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不要小看退休的老人,他們的作用其實是十分重要的。千萬不要把老人當成一種累贅,有老人在自己還有一個後盾和港灣,有一個家可以讓自己依靠。一旦老人沒了,那我們的人生就只剩下歸途,孤獨寂寞。這其實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有老人帶娃和沒老人幫帶的家庭差距有多大,過來人的話很現實。對此,你有什麼想法?
  • 退休老人心酸,帶外孫卻換來女兒的一巴掌:我不會再來女兒家
    網上有個問題:老人有必要給女兒帶外孫嗎?事實上,這個問題真的有些不好回答。女兒也是自家孩子,當他們有困難時,作為母親就會於心不忍。帶的話,覺得女兒都有婆婆,外婆插什麼手?不帶的話,又說不過去。你過來幫我帶吧。」
  • 退休後,到大城市幫子女帶娃,到底是享福還是受罪?
    但現實中,那些把生活過成詩的老年人,其實都是金錢在支撐著,他們不用幫子女帶娃,因為他們有足夠的退休金可以給孫子孫女請保姆;不用子女在身邊,因為他們有資金支撐自己的晚年生活。所以也有精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大部分的一般家庭,老人都是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到城市中去幫子女帶娃,成為「老漂族」。
  • 放棄退休生活,選擇幫女兒帶娃,孩子的話讓人傷透了心
    劉媽媽做這個決定其實也是挺無奈的,自己老伴去世的早,自己帶女兒當爹又當媽挺不容易,眼看著女兒長大了結婚了,自己也退休了,可女兒的婆婆身體有病不能帶小孩,而自己的女兒又有工作,要是辭職在家,那可就真成家庭婦女了。
  • 不幫兒女帶娃的婆婆,晚年如何?3位老人的哭訴說出實情,很扎心
    但最糟糕的情況就是兩人水火不容,婆婆就連自己的親孫子孫女都不願意幫忙帶。那麼這些不願意帶娃老人的晚年如何?三位老人道出真相。「都是媳婦過來的,還能有啥不能解開的疙瘩?現在媳婦對我可好了」今年68歲的張奶奶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身子骨也不像之前那麼精神了,自從前年老伴去以後,張奶奶更是一個人獨來獨往。
  • 姥姥給退休老人忠告:「最好別幫女兒帶娃」,三個原因很「扎心」
    而心疼女兒和外孫的姥姥,在自己閒暇之餘,就會幫自己的女兒照顧孩子。原本這樣的母女組合會一定程度上減少矛盾的出現,但是很多姥姥在幫女兒費心費力的帶孩子之後,卻十分的後悔: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肯定不會幫助女兒帶娃,因為這根本就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 為何越來越多的老人不願意帶孩子?聽了幾位老人的說辭,滿滿心酸
    早些時候,年輕人有了孩子忙工作顧不上帶娃,老人們會感覺自己有義務幫助子女帶孩子,可近些年,越來越多的老人在幫子女帶孩子這件事情上開始猶豫,甚至是直接拒絕。是老人怕辛苦怕累,還是另有隱情,聽了幾位老人的說辭,真的是感覺滿滿的心酸。丁大媽:幫女兒帶孩子,不僅得罪了女婿,還順帶得罪了兒媳丁大媽是去年從女兒家回來的,她的說辭是,因為自己幫助女兒帶孩子,不僅把女婿得罪了,還順帶得罪了兒媳婦。
  • 來自60歲退休老人自述:後悔當初決定幫女兒帶孫子,心累且委屈
    家裡就一個女兒。去年退休的時候,女兒希望王阿姨搬過來她那邊跟她一起住。一個人回農村住她也不放心。順便幫她帶一下兩個兒子。每一個月會給王阿姨2000塊錢,作為生活費。當時王阿姨有想過拒絕過,因為她心裏面想回農村住。親戚朋友都是在農村的。在城裡沒有朋友。可是因為自己就一個女兒,如果她不幫她,孫子就沒有人帶,女人跟女婿就得有一個人留在家,兩個小孩讀書,壓力就非常大了,確實是一個問題。
  • 三位老人自述親身經歷:年輕不願幫子女帶娃,如今晚年過成了這樣
    ,所以奶奶帶娃一直都是約定俗成的觀念,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以至於衍生出了「不帶娃就不養老」的局面,那麼,那些年輕時不幫兒女帶娃的婆婆,晚年生活究竟如何呢?李大媽,60歲,晚年生活雖然冷清,但安心雖然身邊的老夥伴們,在子女生孩子後都去帶娃了,但是我一直沒有幫兒子女兒帶娃,並不是說不喜歡孫子,而是怕因觀念的分歧而引發矛盾。雖然兒媳剛開始對此有些怨言,兒子私下偷偷告訴我,她在看到身邊朋友因帶娃而導致婆媳雞飛狗跳之後,也就不再有這種想法了。
  • 一位老母親的哭述: 如果有來生,我再也不會幫女兒帶孩子了
    提倡兒女平等後,一些母親由於自己也是女人所以對女兒都比較疼愛,甚至有些母親女兒出嫁有孩子後,都跑去給女兒帶娃。彤姨就是如此,生有一兒(小忠)一女(小猜),女兒比較有出息,是公務員又嫁到城裡,彤姨為此很喜歡自己女兒,也因此有點看不起自己的兒子,畢竟兒子比較平庸,在別人面前沒有面子。
  • 「別輕易幫女兒帶娃」,一位姥姥的忠告揭開了多少老年生活的痛
    等你老了,你會選擇和兒女同住,幫他們照看孩子嗎?這個問題如果放在以前,很多老人一定會選擇是,畢竟這是傳統的相處方式,一直以來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但時代的變遷,讓很多事物發生了改變,這個問題放到現在,或許有些老人就不會這麼想了,他們會多一份考慮,多一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