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老了,你會選擇和兒女同住,幫他們照看孩子嗎?
這個問題如果放在以前,很多老人一定會選擇是,畢竟這是傳統的相處方式,一直以來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
但時代的變遷,讓很多事物發生了改變,這個問題放到現在,或許有些老人就不會這麼想了,他們會多一份考慮,多一份選擇。
陳女士是一位高管人員,她平時的生活非常忙碌,雖然孩子已經3歲,但她卻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因此孩子一般是由姥姥來照顧。
周姥姥去年退休了,本以為能和老伴共享晚年生活,平時跳跳廣場舞,沒事出去旅旅遊,過好自己的後半生。
但沒想到女兒需要自己幫忙帶娃,害怕保姆對孩子不好,面對女兒的請求,周姥姥雖然有些不願意,但畢竟是自己的女兒,怎麼可能不心疼?
於是她搬進了女兒家,全心全意地照顧起孫子,從每天早晨到晚上,周姥姥基本上是一刻不停地在忙碌,女兒女婿孫子的飲食起居,都是由她來完成。
在剛幫女兒帶娃的第一年裡,孩子們總是心存感激,經常帶他們老兩口出去遊玩,吃一些以前沒見過的食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把這當成了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家務活和孩子的事情都交給了她。
周姥姥這才發現,原來自己成了女兒的「免費保姆」,可是人家保姆還能掙工資,自己卻經常「倒貼」,本來自己每個月就不到3000元退休費,給孫子和家裡買東西就得花1000多,將來自己養老的費用可能都不夠了。
面對此情此景,周姥姥每逢和人聊天,都會忠告他人:「別輕易幫女兒帶娃,費盡心思不說,還總倒貼,到最後,自己的晚年生活也會很辛苦。」
一位身為女兒的網友面對這個問題直言:自己家的孩子也是姥姥帶娃,但有兩個原則,一是一定要給母親零花錢,不能讓她貼補,必須給她足夠的錢去養老;二是晚上不讓孩子和姥姥睡,畢竟早晨已經很辛苦了,晚上需要休息了。
一位姥爺網友說,自己付出得也很多,但是有回報,畢竟孫子還是和自己親,可如果能夠重新選擇,還是願意過屬於自己的生活。
其實晚輩和老一輩的爭論也很好地揭開了多少老年生活的痛,他們從催婚到催生,再到帶娃,似乎從孩子出生開始,就將一生獻給了自己的兒女,他們放心不下,也離開不了,即使嫌累,也願意為孩子們付出更多。那如何平衡父母帶娃的「傷痛」?
曾經看到一個消息,講的是夫妻倆讓老人帶娃是否要給錢,甚至爭吵到離婚的地步,網友們的評論也是「兵分兩路」,各說各話。
我認為老人帶娃還是要給錢的,畢竟老人帶娃並不是「蹭住」,而是犧牲了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和自由,為了幫助兒女所作出的選擇。
雖然他們中很多人都是自願的,但付出就應該得到回報,更何況帶娃是一件耗費體力和精力的事情,那種無形的壓力和責任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理解。所以,子女支付給老人一定的費用本就是理所當然。
不僅要談錢,還要談父母的養老問題。他們將自己的晚年生活奉獻給了兒女,那等他們老了該怎麼辦?是否也應該為他們養老,為他們提供一份活下去的保障?
談錢、談養老在很多老人心中似乎是一件「難以啟齒」的話題,但其實不然,這是一份尊重和平等,如果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那晚年生活的痛又有誰來撫平?
作為子女,一定要主動和老人談論金錢和生活,如果需要父母幫忙帶娃,那就要提前講清楚每月需要支付的金額,和父母年邁之後的養老問題,讓他們的晚年有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