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的田女士和43歲的丈夫結婚一年半,結果丈夫因為他「太能吃」提出要和她離婚,無奈的田女士找到當地一家媒體,希望記者能幫忙調解
記者來到他們家,問男子要和妻子離婚的理由,男子說:「她也太能吃了吧!一頓兩碗米飯打底,我一個人過的話一碗麵條就能吃飽了,跟她一起吃我還得給她打個滷,炸個肉醬」
聽了男子要離婚的理由,記者只覺得好笑,而他的妻子拉起記者就開始訴苦了
「你說誰吃麵光吃麵條不打滷呢?他就能做到,我為何一頓飯最少要兩碗米飯?因為他不買菜不買肉啊,一點葷腥都沒有,我就只能拿米飯頂頂了」
採訪到這來,記者也忍不住要笑了
「我老公太摳了,結婚一年半,他工資8000,我工資2000,我們一個月買衣服家買菜生活費400-500元,其他全部要存起來一分都不能動,結婚一年多從來沒有去外面吃過一頓飯,因為和同事在外面吃了一碗十多塊的麻辣燙被念了差不多半個月」
「曾經有一次,我說要去買衣服,結果他第二天就去他媽媽家給我搜羅了一堆他媽媽不要的舊衣服給我,我說那老太太的衣服我穿不了,結果他說只要不花錢,怎樣都可以!」
聽到這些,記者直呼汗顏,一頓飯吃兩碗也屬正常,而男子執意要離婚,還有很大一個原因:是妻子總是從自己家拿東西往娘家送,最氣的,是一隻70元左右的燒雞......
聽完這個故事 ,不禁覺得三觀受到嚴重的質疑,見過摳門的,但是沒有見過這麼摳門的
網友瞬間不淡定了:就這樣的鐵公雞也能找到老婆,而大把大好青年卻在打光棍?這個世界太不公平了吧!
看完這段採訪,我是很同情故事中的田女士,在這段婚姻中,她完全是被動的一方,其實在我們看來,田女士的行為和做法在婚姻中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結果他的丈夫卻苛責她太能吃、苛責她不應該給自己娘家拿一點東西,甚至要因此而離婚
可即便如此,田女士都是想要挽回這段婚姻的,很多人無法理解,也只能說一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悲之處吧
結婚一年半,丈夫如此摳門,而且僅僅因為她多吃了點飯就鬧到要離婚的地步,應該是在結婚之前沒有了解清楚,倉促結婚才造成的吧
田女士的丈夫不僅摳門,而且特別能念叨,因為兩塊錢對不上帳,都能和田女士鬧騰很久,因為出去吃了一個麻辣燙,也要念很久
家庭是夫妻兩人的沒錯,夫妻就應該力氣往一起使心往一處去,這樣才能經營好自己的小家。但這不代表就能苛扣對方,降低彼此的生活質量
兩個人結婚,是朝著共同創造幸福生活、彼此相扶一生去的,在田女士的婚姻中,不知道幸福的成分佔幾成,最基本的生活要求都被視為過分的享受,有什麼幸福可言呢?
生活中也有很多閃婚的夫妻,認識時間很短就倉促結婚,在一起生活之後,兩個人身上的缺點全部展現出來
表弟小凱就是在相親中認識了現在的老婆,看中女方的長相,兩人相親不到一個月就訂婚同居了,又不到一個月,女方懷孕,三個月之內完成了從相親到結婚到懷孕的所有過程,一直被我們笑稱效率高
但是兩人住一起後各種問題就來了,他發現弟媳是真的能花錢啊,懷孕後女方就辭去了工作,不到半年,兩人不僅花光了結婚的禮錢,還欠了不少網貸
而弟媳也和我表舅媽性格十分不合,兩人在家裡誰都不待見誰,日子過得也是硝煙四起,現在進退兩難
這也是很多閃婚家庭的縮影吧
有很多網友笑稱:當年讀書時父母總是防著我們早戀,但是一出學校就開始催婚!
確實很能理解父母迫切希望孩子成家立業人生穩定的心態,但是關於婚姻,還是希望各位父母能理性看待。現在很多年前人提倡的」高質量單身」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故事中的田女士和丈夫也是相親認識的,結婚那年,田女士36歲,丈夫43歲,都已經是晚婚晚育的年齡了
傳統觀念裡好像女生過了30歲還沒結婚的話,就會被貼上「大齡剩女」的標籤。
在焦慮情緒的渲染下,很多人開始「飢不擇食」,遇到一個稍微過得去的,也不考慮那麼多的問題就走進了婚姻
而後,也同樣因為年紀大的原因,哪怕是走進了一段不幸福的婚姻裡,也沒有了重頭再來的勇氣,一輩子的幸福,就這樣斷送
你看田女士過得幸福嗎?連十幾塊麻辣燙的自由都沒有,連最基本的飲食需求都被丈夫苛扣,這樣的婚姻能稱之為幸福嗎?
但是可悲的是,在丈夫提出離婚要求的時候,她委屈到顫抖哭泣,但她想到的並不是為自己申訴和爭取,而是要去挽回這一段如同嚼蠟的婚姻
故事中田女士的不幸和我表弟的困局,其實是中國千千萬萬婚姻的縮影。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抗拒結婚呢?因為他們看了太多在婚姻中不幸福卻走不出來的例子,多少婚前瀟灑的靈魂在婚後困於一隅。
其實婚姻從一開始形成的目的,就是兩個人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去一起創造更好的生活。
婚姻中,了解很重要、愛很重要、包容很重要、合適更重要!
喜歡可以關注我,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