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人:不能無條件滿足兒子,你對他越好,他就越不會孝敬你

2020-09-05 氧氣和你



01

很多老人都覺得養兒才能防老,所以從小對兒子的教育就是過分的寵愛。

不懂得用對的方式教導他,只是一味地對兒子好,無條件滿足他的需求,以為這樣做,他就能成為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可是結果呢,一般都是讓人感到心寒的。

孫爺爺今年已經70歲了,他有兩個孩子,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他非常重男輕女,有了小兒子之後,眼裡就基本沒有大女兒什麼事了。

以前家裡的條件並不好,但是孫爺爺想要給兒子最好的生活,不希望別人家的孩子有的東西,他沒有。可是孫爺爺和老伴不過是普通的工人,每個月到工廠上班,掙錢都是很辛苦的。

可是孫爺爺的動力全部來自於兒子,每次要加班他都積極參加,就是想要多拿錢工資。

孫爺爺活了大半輩子,不捨得給自己買一件新衣服,可是卻對兒子很大方。他上高中的時候,一雙運動鞋1500塊錢,孫爺爺都捨得兒子買。


02

他們真的太寵愛兒子了,導致他學習成績不好,每次都逃課去網吧玩遊戲。大學根本就考不上,孫爺爺還得託關係,給兒子找個學校。

但是學費就很貴了,當時要不是老家有一間老房子拆遷了,給了5萬塊錢,孫爺爺就得炸鍋賣鐵才能供兒子讀書。

在兒子上學期間,孫爺爺和老伴在家裡每天配著榨菜和花生吃,不捨得花錢買塊肉,很久很久才會買一次。就想著多給兒子寄點生活費,擔心他在學校裡吃不好。

等他兒子大學畢業後,孫爺爺和老伴也到了退休的年紀,該好好休息了。可是他兒子不去工作,嫌上班太辛苦,想要買輛車,去當司機。孫爺爺就給他買了一輛車,他在學校考了駕照,他又喜歡開車,還能掙錢也不錯。

可是他兒子才開了不到兩個月就放棄了,他當時有交往一個對象,雙方家長都見過了。只要是孫爺爺兒子喜歡的女生,他們都同意。孫爺爺當然也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早點成家,但是結婚就要買房。

孫爺爺不得不把自己養老的錢都拿出來,20萬全部給了他。孫爺爺已經老了,不可能再掙錢了,以後就得靠兒子照顧了。

他上了年紀之後,身體變得很差,睡眠不好,吃飯也吃不下。每次讓兒子帶著去醫院檢查一下,他總是沒好臉色,還說:「你自己去看就好,醫院太壓抑了,去了不僅僅要花錢,我心情還差。」


03

孫爺爺只能和老伴一起去醫院,他們都老了,眼睛不好,又不太識字,需要填寫資料的時候,孫爺爺都得弄半天。

他好幾次都是因為血壓過高,不得不住院,但他兒子從來就有來看過他。孫爺爺給他打電話,他甚至不接。

要不是大女兒特意請假回來照顧,孫爺爺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當時他住院的房間,有一個大概四十歲左右的病人。他看得出來孫爺爺心情不好,經常會主動找他聊聊天。

孫爺爺有感而發,沒有控制住情緒,便哭著說:「不能無條件滿足兒子,你對他越好,他越不孝順。如今我生病住院了幾次,他都不願意來看我。要不是有我女兒,我這條命算是走到頭了。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對兒子那麼溺愛,我愧對我女兒啊。」

孫爺爺一席後悔的話,值得我們深思。尤其是帶有重男輕女觀念的父母,千萬不要被錯的思想綁架。對兒子過於溺愛,什麼事情都順著他,這樣的教育方式很難讓他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男人。

他甚至會覺得自己沒有責任孝敬爸媽,因為在他心裡,他已經認定了父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

孫爺爺如今為自己當初的錯誤行為承擔了後果,如果能重來一次,他一定不會無條件滿足兒子的要求,更不會對女兒那麼苛刻。

我們身邊也有一些老人,他們明明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可是到了晚年卻得不到他們的照顧,原因其實就是用錯了方法。

生活上所遇到的糟糕的結果,大多數都是自己年輕的時候埋下的隱患,所以大家一定要引以為戒,做一個有智慧的父母,晚年才能過得更輕鬆快樂。

相關焦點

  • 70歲二婚,沒有退休金的老大爺生活愜意,他是如何養老的呢?
    有退休金的老人可以靠退休金生活,沒有退休金的老人如何養老呢?下邊我們來聽一位70歲的老大爺如何說: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培養他孝順老人的意識在孩子小的時候,我會經常給他講孝敬老人的故事村裡看到或發生了什麼孝敬老人的事情我在吃飯或聊天的時候都會有意無意的跟老婆聊天說起,孩子從小就聽到了很多這樣的事情。以身作則,孝順自己的父母我會以身作則孝順我自己的父母,有好吃的東西都先拿到父母跟前讓父母先用。看到父母身體不舒服會及時帶父母去醫院看病。
  • 從鄉下窮小子到城裡大老闆,孝敬老人的表弟致富路越走越寬
    表弟經過幾十年打拼,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公司,公司有各種大小起重機,還有四輛運輸車,能夠吊裝各噸位的貨物,滿足了我們當地吊裝市場需求。表弟的致富路越走越寬,不僅是表弟能吃苦耐勞,有闖勁,更重要的是表弟有顆善良的心,特別是表弟孝敬老人,團結兄弟姊妹,家和萬事興。03.表弟深得奶奶疼愛,從小就知道孝敬老人,至親的母親突然去世讓他痛不欲生。表弟對奶奶特別親,只要是回家必定會去看奶奶。
  • 70歲老人的心裡話:找老伴得滿足3個條件,否則找了也不會幸福
    就像韓叔所說的:人到晚年找老伴,不滿足這3個條件,找了也不會幸福。韓叔跟中國式父母最大的不同是,他對孩子從小到大的教育都是你要獨立自主,父母只能陪你走一程,不能陪你一輩子,要想過好日子,你得靠自己。他和逝去的妻子都是開明的人,孩子成年後便隨他們闖蕩不再插手。到如今孩子們早已成家立業,在不同的城市生活,拿不菲的薪資,過不錯的生活。
  • 70歲高齡老人哭訴:我把房子和存款給了兒子,他竟不管我死活
    歲了,我的晚年本應該在家裡度過的。房子掛在他名下,有利於他籌備資金,等到賺了錢,讓我晚年吃香喝辣的。我並不在意那些,當時的生活我就挺滿足的,但我就這麼一個兒子,他有困難,需要幫忙,我能不幫嗎?這些早晚都是他的,現在給或以後給都一樣。我當時也沒多留個心眼,就把房子過戶給他了。
  • 60歲老人:不能對女婿無節制好,你拿他當兒子,他不把你當媽
    但是她們多少有點私心,我對你好,你就會對我女兒好。話雖如此,並不是所有的女婿都知道如何感恩,即使丈母娘把他當作兒子一樣對待,也無法得到真誠的回報。他經常說:「媽,我不會忘記你和爸爸給予和幫助,將來我會孝順你們倆。」我們將他視為自己的兒子,要啥給啥。
  • 70歲老父哭求女兒賣房救老伴兒,女兒哭訴:咋不讓你兒子賣房?
    女兒哭訴,家產留給了兒子,母親治病要錢,你不找兒子要錢、賣房,卻來逼我,都是兒女醫藥費我們平攤,他出多少,我出多少。老父親指著「絕情」的女兒破口大罵,忘恩負義、白眼狼,白養你這麼大,女兒掩面哭泣,自己也已經40多歲了,也有家庭、有孩子,這時候賣房子,讓一家人怎麼生活下去。為什麼父母如此偏心,好事兒都是兒子的,用錢、出力的事兒卻想到了女兒,都是兒女,女兒就該毫不保留付出沒有怨言嗎?
  • 70歲老人被送去養老院,含淚和身邊老人說:兒子女兒真的有差距
    一位70歲的老人被送進養老院後,哭著告訴所有老人,原來兒子和女兒真的有差距。張大爺/70歲張大爺今年70歲,她是一個嚴重重男輕女的父親一年前,他的兒媳生了個孫子,把張大爺兩夫妻高興的不得了,就收拾行李去兒子家幫忙帶孫子,順便讓兒子養老。可是才住了一個月,他們夫妻就被趕出家門,原因是他的兒媳很討厭這兩個老人,說這兩個老人不愛乾淨。
  • 兒女對有退休金的老人真心孝敬嗎?3位80歲老人道出實情,很扎心
    生活中很常見到,那些有著不菲退休金的老人,晚年往往更能受到子女的尊重、兒媳的善待,而那些沒有退休金、處處需要向兒女伸手的老人,晚景則慘澹許多。那麼,對於那些有退休金的老人,特別是每月退休金有6000塊錢以上的老人來說,兒女對他們的孝敬,是真心孝敬的嗎?以下,3位80歲老人道出實情,很扎心,一起來看。
  • 70歲老人哭訴:38歲兒子三天兩頭回家「吃飯」,讓我心驚膽戰
    但是,如今的老人聚在一起,抱怨起子女來,卻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別看誰家一片和諧,那是沒拿出來說,一說粉飾再好也露餡。要不然,怎麼會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呢。兒子一說回家「吃飯」,老父親就心驚膽戰小區李大爺,今年70歲了,只有一個年齡38歲的獨生子。很多人都羨慕李大爺,說他就算只有一個兒子,家裡也不冷清,因為兒子隔三岔五就會回來陪他吃飯。
  • 「老了不要跟後人住在一起」:70歲老人坦言,越老越要自立
    然而現實情況是,很多老人在步入萬晚年之後,卻並沒能夠真正意義上享受天倫之樂。按常理來說,兒女對於老人都有贍養的義務和責任。所以很多老人在晚年都會選擇跟自己的兒女住在一起。一方面是相互有個照應;另一方面則是認為這是常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在聽完兩位跟兒女住在一起的70歲老人自述後,我才明白:人到晚年,還是儘量別和兒女住在一起。
  • 為什么女兒越孝順,父母越不待見,2位70歲老人道大實話
    但現實生活中為什麼那些女兒越是孝順老人越不待見呢?2位70歲的老人道出大實話。分享人1龍大爺73歲我雖然73歲了,但我身體還是很好,耳不聾眼不花。那個兒女真心對我好,我還是一清二楚的。我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雖然大兒子從小成績就不好,但是為人老實願意吃苦,現在也在大城市落地生根了,娶了當地的老婆。
  • 為什麼你對他越好,他越不珍惜你?
    一方對另一方越來越好,但接受方卻越來越不欣賞好事。從心理學和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如果「只有你對Ta好」,而不是「Ta對你好」,那麼你的行為就破壞了互惠互利的人際關係原則。顯然,當「只有你對他好」的時候,你自然會毀了你們的關係。當你說「真誠待人」時,你的動機可能會阻止他們真誠地對待你!
  • 人到晚年,活的不如狗,3個70歲老人講了大實話
    人到晚年,有的人身上有老人味,被年輕人嫌棄,更有甚者,自己的兒女也嫌棄自己的父母。王先生,70歲王先生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老伴已去逝多年,兒女們都已成家立業。兩個女兒嫁到外省,三個兒子都在縣城居住。只有王先生一人住在農村老宅子裡,上個星期,王老先生背著一蛇皮袋花生,去縣城大兒子家。
  • 「媽,你老糊塗了,財產給二婚老伴兒?」老人:他比你好
    王奶奶:我今年70歲了,老伴5年前病故了。我老伴病故的頭2年,我一個人生活。兒女們能如此對我,又怎麼可能孝順她們的繼父呢,我老伴對我是有恩惠的,我不能虧待了他,我也想給兒女一個教訓。要記住活在每個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靈。
  • 一個65歲老人的哭訴:養大2個兒子2女兒,孝敬我的只有小孫女
    文/清水無塵01在我的老家,很多老人都會唱民間小調《老來難》:「老來難老來難,人一老了就討人嫌。當初是你嫌別人老,如今臨到我面前。人一老了眼也難,人到面前也看不見,迷迷糊糊也看不清,常拿李四當張三。」都說湯沒鹽不如水,人沒錢不如鬼。特別是對於農村老人來說,沒錢,身體又不好,老來簡直是一種災難。
  • 女人過了70歲,為什麼還想找男人?3個70歲老人說出實話
    採訪了三位老人,她們70多歲還想找個男人,都是什麼理由呢?我們一起往下看吧。,他的小家容不下我我馬上就要滿70歲了,我的老伴兒是因為生病去世的,後來我兒子在城裡成家立業,而且他也孝順,把我接到城裡生活,雖然是兒子的一片孝心,但是我來城裡真的生活不習慣,這裡的一切都跟我在老家的不一樣。
  • 70歲老人忠告:養兒不防老,要想安度晚年還得自己早年存夠錢
    文|遇見小媛 導語:如今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老人傾向於要自己的子女多要一個孩子,可是奈何現在的社會節奏太快,很多年輕人不願給自己增添負擔,有的甚至選擇丁克也不願滿足老人抱孫子心願。今天給大家要講的就是一位70歲的老母親和自己和自己兒子的故事,讓我們來看看養兒到底防不妨老
  • 人到70歲,喪偶的他,如何才能儘快恢復平靜的生活
    具體方法如下:1.第二天僱請保姆當即周老伯大兒子走出房間,向當地家政公司諮詢僱請保姆事宜。並且要求保姆離異或喪偶,年齡55歲左右,長相要端莊,做事要勤快,第二天保姆要到崗。2.當晚周老伯的二兒子全程看護老父親家中留有專人看護是預防周老伯想不開,而且當晚周老伯的二兒子,絕不可以看手機,手機暫由大兒子保管一晚。
  • 為什麼越孝順的兒女,越不受老人待見?2個老人說出了大實話
    導語:百善孝為先,孝為人之本,為人不能忘本,要飲水思源。老人含辛茹苦將兒女養育成人,到了老年,也希望兒女孝敬,讓自己過上晚年的幸福生活。小時候,父母看著我們長大;等我們長大後,卻看著父母老去。作為兒女,總是希望能竭盡所能孝順父母,在他們老年的時候多陪陪他們,可有些老人卻不接受,兒女越孝順,越不待見他們,這是為什麼呢?兩位老人說出了大實話。
  • 人到晚年,才知道兒子好,還是女兒好?3位70歲老人說心裡話
    在現在這個社會中,雖然政府開始加強對老人的優惠政策,從養老金到老年人的娛樂設施。這些都是老人退休後提供的福利。但是如果老人的晚年沒有孩子的陪伴,那麼一定還會很孤單的。對於人造晚年,兒子好還是女兒好,很多人有不同的想法。 有些人認為兒子身為男子,日後的婚姻生活中能佔據較大的話語權。對於老人的安排,可以更加的周全和詳細,也更好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