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後,老人如果不想子女討厭自己,需要明白這3個道理

2021-01-15 蜜禪

文|蜜禪

身邊許多老人都覺得自己活得很孤單,社會不需要自己添磚加瓦,家庭似乎也沒有了自己的地位。

所以,很多老人人老後無所適從,尤其是在退休之後。

有的老人把所有的注意力和情感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可以他們慢慢發現,自己為了孩子辛苦了一輩子,任勞任怨,到頭來卻得不到兒女的感激,子女反而越來越討厭自己。

年輕人覺得老人管太多,管得太寬,而老人心裡也特別委屈,最後造成了緊張的親子關係。

人老後,老人如果不想子女討厭自己,需要明白下面這三個道理,現在知道還不晚。

愛惜自己的身體,便是幫兒女了

我的父親身體不太好,最近幾年因為家庭瑣事比較多,心情也不太好。每次回娘家問他的身體怎麼樣,他總是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樣子。

這樣讓我們做子女的感到很內疚。事實上,我們並沒有不孝順。比如每次回家看到他鬱鬱寡歡的樣子,便提議和他出去散散心,但是他總有各種理由拒絕你。

又比如我說「我帶你去做個身體檢查吧?有問題早發現,早治療。」他不願意,嘆氣說「人各有命,命數到了的時候,再怎麼折騰都沒用。」

其實,我也明白,他是不想讓我們花錢。可是,他又不愛惜自己的身體,真的不知道如何做他的兒女才好。

在現實生活中,像我父親一樣固執的老人還有很多。甚至還有比我的父親更愛折騰的。

他們一邊抱怨兒女不孝順,一邊又拒絕兒女的盡孝行為。似乎他們所有的抱怨,只是為了吸引兒女的關注。當兒女真的要有所行動的時候,他們卻以長輩的權威拒絕你。

這樣的老人有時候真的挺讓人討厭的,尤其身體不舒服卻扛著不願意去醫院檢查的時候,非得熬到熬不住的時候,熬到小問題變成大問題的時候。

老人要知道,每天在兒女面前哭訴這裡疼,那裡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沒錯,孝順的兒女都會心疼自己的父母,可是當小問題變成大問題,最後折騰的是兒女的時候,同樣會收穫兒女的埋怨。

所以,人老後,想要兒女不討厭自己,老人必須愛惜自己的身體。就像《大江大河2》裡邊宋運輝的母親安慰他的父親說的一樣話:我們保重好自己的身體,便是對兒女最大的支持了。

孩子大了,要學會放手

孩子剛學走路的時候,如果父母不忍心放開孩子的手,孩子永遠也學不會自己走路。有些父母一輩子都在學習如何和子女分離。

孩子長大了,想要脫離父母的管束是必然的。但是,許多父母沒有辦法做到對孩子放手。就像我們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在父母的眼裡,你永遠都是孩子。」

在父母的眼裡,他們永遠都是你的長輩,所以不管你是否成家立業,是否早已經成為了別人的父親,甚至是爺爺,只要父母還在一天,你就必須聽他們的話。

如果遇到明事理的父母還好,可如果遇到像蘇大強那種喜歡無理取鬧的父母,那就真的是很討厭了。

有許多的家庭之所以會父子關係緊張,多半是因為一方想要獨立,想要自由,而另一方則管太多。

我始終認為老人需要擁有自己的生活,不應該一輩子圍著孩子轉。如果自己有能力,孩子需要,那能幫的忙還是要幫的。最重要的是要有邊界感,不要過分地介入孩子的工作、婚姻和生活。

否則,老人的付出會變成一件不吃力討好的事情。而孩子則變成永遠長不大的媽寶男/媽寶女。

學會和兒女溝通,正確地表達自己的需要

影視作品中最讓人討厭的父親角色莫過於《都挺好》裡邊的蘇大強。說實話,蘇大強這個角色挺可憐的。

老婆在世的時候,事事被老婆壓著;老婆走了,她依然沒有辦法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他必須得聽兒女的安排。

他有三個孩子,三個孩子其實都很孝順,但是都不是蘇大強想要的孝順。

他想要什麼你呢?他想要和大兒子一起生活,他想要晚年有個伴,他想要一家和睦......

可是,他的每一個訴求都是通過「鬧」來告訴兒女的。

為了去大兒子家,他和小兒子鬧;為了蔡根花,他和兒女鬧。他想要一家和睦,但是因為感到虧欠,又不敢主動要求女兒做什麼。於是,他還是得鬧。

他的鬧騰確實讓兒女知道了他想要什麼,但是大家早已經被他鬧得身心疲憊,內心早已經失去對一個父親應有的尊重,有的只是義務。

其實,老人而子女溝通大可不必這麼累,有什麼需要和想法找個時間,泡壺茶,一家人心平氣和地提出來。

這樣老人不會覺得委屈,而子女也更明白如何去盡孝,不是嗎?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年老後可以「老有所依」甚至是「老有所為」,可現實是並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能夠成為父母的依靠,有一些年輕人還需要靠父母。

其中的心理落差是巨大,但是在短時間內也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子女和父母之間都應該互相體諒。

子女應該體諒父母的「依靠」心理,畢竟「養兒防老」的想法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老人也應該體諒年輕人的「不容易」。

只有互相體諒,互相配合,才能夠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老人安享晚年,兩不生厭。

作者:蜜禪。「談談情,說說愛,聽聽那些你不知道的心裡話。」專注於情感諮詢與解答,如果你有想說的話,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人老了,若發現子女在慢慢地討厭自己,該怎麼辦?
    人老了,被子女慢慢嫌棄,甚至討厭,這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個人以為,相當數量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會遭遇這種情況。我簡單地分析一下這種現象,並談談應對的策略。因此,個人以為,除了修養極高的人,或許多數人都會或多或少地表現出對年邁父母的嫌棄,甚至討厭。
  • 人老了,若發現子女越來越討厭自己,應該怎麼辦?
    前言:人年紀大了,常常會犯糊塗,對很多事情會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就會遭到子女的嫌棄。然而隨著身體機能的逐漸退化,力不從心的老人們,卻會越來越依賴子女。但是,子女卻未必待見這樣的老人,會覺得他們思維陳舊,跟不上時代,甚至對他們的做法不認同。一旦老人堅持自己的主張,就會被子女扣上頑固不化的帽子,遭到子女的嫌棄。
  • 人老了,若發現子女慢慢地「討厭」自己,那就這樣做
    人的一生中,對我們恩情最大最深的莫過於父母,他們為子女無私地奉獻一切,無欲無求,無怨無悔。他們本應得到子女關心和照顧,然而,有些子女卻疏遠父母,從而我們經常聽到身邊的老人說,人老不中用,連兒女都嫌棄自己。
  • 人老後,跟子女住還是自己住好?這位老人的回答火了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憂患意識,所以在養育子女上面也需要安全感,總以為有更多的子女就會有更多的幸福,晚年生活也會其樂融融。可是人在養兒的時候不知道老了的悲哀,有的時候總是事與願違的。今年過年回家的時候,外婆的一個鄰居來家裡面做客,由於他沒有和子女住在一起,所以他來了之後我們就問他:「人老後,跟子女住還是自己住好?」
  • 老人老了太孤獨,會和子女住在一起養老嗎?聽聽3個老人的答案
    現在很多子女都不想和老人一起住,老人還要看兒女的臉色,做什麼事情都很注意,生怕得罪了子女,他們會不高興和子女同住,是很多老人的願望,可是和子女同住後,多少都會產生矛盾,還要給子女做保姆,時間久了,老人你會覺得很累,就覺得還是一個人過得好。
  • 人老了以後,怎樣看子女是不是孝順?3個老人說了心裡話
    02現如今,大多數老人的養老都需要依靠子女,可以這樣說「子女是否孝順,直接決定了老人老年生活的質量」。對於「孝道」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時候年輕人認為的孝,未必就是老人需要的。我們都習慣於給,而很少去問對方真正要的是什麼。那麼,人老了,怎樣看子女是不是孝順呢?我採訪了身邊的三個老人,聽聽他們的心裡話。
  • 當你老了,老伴、子女、金錢三者中哪個靠得住?3個老人說大實話
    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會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可以不需要依靠任何人活著。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光陰的流逝。步入老齡的人們,會發覺原來自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強大。隨著體能的逐步退化,特別是一些因病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會需要來自外界的幫助,才能夠得以繼續生存。那麼,當人老了,最靠得住的是老伴?還是孩子?亦或是金錢?聽聽3個老人說大實話。
  • 退休後,老人的小金庫應該給子女嗎?3個子女說出心裡話。
    老人一輩子辛辛苦苦省吃儉用,退休後有自己的小金庫,老人要不要拿出來給子女?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實在太大了,娶媳婦要彩禮,買房子要錢……退休後,老人的小金庫應該給子女嗎?3個子女說出心裡話。逢年過節還要給他們發個大紅包。而父母覺得自己老了,不捨得吃不捨得花錢,就把省下的錢給兒女們攢下。條件不好,兒女多的,只要可以自食其力的,都不贊成花老人的錢。老爸老媽含辛茹苦把孩子們拉扯大,如今年老體弱,有的還有病在身,那點養老錢能維持生活就不錯了。所以兒女們只要有點孝心就不應當再去「啃老」了。老人家就好好鍛鍊身體,注意營養,身體好比給兒女們多少錢都好!
  • 3位老人的獨白,人老了以後,靠子女不如靠自己
    這種觀念是沒有問題的,畢竟尊老愛幼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傳統美德。但這種觀念放在如今就是不一樣的標準,現代社會很多人的思想觀念都已經轉變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90後還在努力工作,為生活而發愁時,「60後、70後」的人卻已經了老年生活。老人們看著自己的孩子,又看看現在的自己,知道這個社會變了。
  • 人老了,是和子女同住,還是擁有自己的小窩?聽聽3位老人的經歷
    人老了,要不要和子女同住?有人說,住一起更好,老人方便帶娃,晚輩也方便照顧到老人。有人說,年輕人和老人生活習慣不同,每個人要有自己的空間。可以說,不管是和子女同住,還是老人們單獨居住在自己的房子裡,他們都會歷經過日子的種種瑣屑,問題的關鍵在於,長輩和晚輩之間到底適合同住還是各回各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 「爸,你為什麼不想跟我們一起住養老?」老人的3個理由讓人感動
    導語很多時候,人到晚年,相信我們的很多老人,他們最害怕的事情,除了身體生病以外,估計更多的就是害怕自己老了以後,子女並不願意和他們一起住養老,因為在很多老人看來,人老了只有真正的和子女在一起住,才能真正算得上是「老有所樂、老有所依、老有所依」。
  • 不想老無所依?這3種父母老了後,子女們「搶著」孝順
    只有找到正確的表達方式,才能讓自己的愛完全的被子女所接受,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會更加的和諧親密。這3種父母老了之後,子女們「搶著」孝順。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看到,很多子女為了父母的一些資產鬧得是不可開交,明明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如果處理得當,就根本不會有那麼多麻煩。
  • 子女想給老人找老伴兒,為什麼會被拒絕?老人3個理由,有理有據
    ,一直以來,他的三個子女就都比較的孝順,老人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了或者是需要什麼幫助了,他的三個子女也都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老人去實現和幫助。鄭大爺直言:我找個老伴兒,我最起碼也要負擔人家的日常生活所需吧?我現在老了是掙不來錢了,可我也是個男人,我總不能說我們老兩口以後的日常生活開銷,還需要你們來負擔吧?就算你們願意,我也於心不忍。
  • 人老了,跟子女一起住養老會幸福嗎?3個65歲老人倒出辛酸淚。
    導語:都說養兒防老,每個人結婚了都要生孩子,不生孩子,就會擔心自己將來老了沒有依靠。有兒有女的老人,老了之後通常會跟子女一起住養老,那麼人老了,跟子女一起住養老會幸福嗎?林女士:65歲,和子女住在一起很累。
  • 當你老了,你會不會告訴子女自己的真實存款?聽聽3位老人的心聲
    有的老人會早早地把自己的真實存款跟子女們做個交待,而有的老人會擔心自己沒錢吃飯,沒錢看病而把錢守得很緊,誰也不會告訴,包括親生子女。那麼,人老了以後,該不該告訴子女自己的真實存款呢?不同的老人有不同的答案,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裡話。01楊爺爺,71歲,兒子兒媳都知道我卡的密碼。
  • 老人的真心話:不想幫子女帶孩子,也不想和他們一起住
    這中間,劉阿姨和婆婆她們幾位老朋友小聚,劉阿姨說到幫兒子帶孩子這段時間的事情,老人直言:自己的真心話就是不想幫子女帶孩子,也不想和他們一起住。而劉阿姨的觀點也得到了其他幾位阿姨的認可,我在旁邊聽著,作為晚輩也不敢多言,畢竟家務事誰家都有煩心問題。
  • 3位老人的忠告:老人,永遠不要把自己的養老錢,交給子女
    導語人到晚年,要不要把自己的養老錢交給子女呢?聽聽這3位老人怎麼說的。1.馮女士老人的錢,不是萬不得已千萬不要隨便交給子女,關鍵時候能救老人一命。我和老伴共生了3個子女,退休前省吃儉用省下65萬元,退休後就給每個子女分了20萬元,剩下5萬元留著我們老兩口自己開銷用。
  • 子女對有退休金的老人是真心孝順嗎?這3個老人說出心裡話
    導語很多人都說,養兒防老,養孩子就是為了老了之後,孩子能為自己養老,有很多老人為子女付出了大半生,就想著子女長大後,能安心享受晚年。雖然說讓子女為老人養老,但老人手裡還是要有錢,只要有了錢想買什麼都行,也不用伸手問子女,因為子女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壓力,根本顧不到老人這麼多,也不知道能不能給錢老人。
  • 人老之後,這3件事,自己「做主」比讓子女安排,更體面
    到了今年老王終於下定決心和兒子好好溝通一番打算和自己的老伴搬出去住。有些事情到老了以後自己做主能更加體面也能更加周全。不僅許多老人都需要自己決定,仔細考慮清楚才能有個更好的晚年。那麼是哪些問題呢?那麼安排住所時我們需要考慮哪些問題呢?交通,位置,地理環境。最好挑選一個離自己子女比較近的位置,需要如果發生什麼急事子女也能儘快的趕到。地理位置可以選擇一個比較,輕鬆休閒的位置,遠離學校區域和飛機經過的路線。現在交通普及程度已經很發達,交通只需選擇一個相對便利,有地鐵或公交路線即可。
  • 不想老了拖累子女的,最好60歲以前做好這幾點準備,晚年才更幸福
    文 /萱媽,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當老人開始意識到自己老了,就會希望子女可以成為自己的依靠,希望子女能夠做到贍養自己的義務。但如今卻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贍養自己年邁的父母,有些性子火爆的父母,甚至一氣之下會把這樣的子女告到法院。真的鬧到走到法庭的那一步,也許曾經最讓他們依戀的親情已經消耗殆盡了,老人已經對這樣的子女沒有了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