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層固化裡女人從低層社會爬升到上層社會的捷徑

2020-08-13 蘭草雜談

漂亮的女人漂亮,不漂亮的女人可愛,不可愛的女人沒人愛。

無疑,從低層社會爬越到上層社會,最好的途徑就是學習,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會學習。

我們如果出生在一個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家庭,就要做好奮鬥爬升的準備。

男人的奮鬥是絕對的,因為大部分男人的爬升是依靠自己實打實的能力和技術。

在這個男權佔有優勢的社會中,在各行各業的崗位中,還是大多數男人控制著領導崗位,有鳳毛麟角的女性領導,那也是權貴手中的棋子。

那沒有文憑的低層女性怎麼才能爬越到上層社會呢?

楊超越出生於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某村的一個農民家庭,由於父母離異,她念完初中後就進入社會,做過縫紉廠女工、餐廳服務員等工作,2016年11月,機緣巧合下參加了聞瀾文化舉辦的女團選拔比賽,最終成了旗下的練習生。

能夠在選拔中脫穎而出當然是因為自己的容貌和身材的外在氣質。一個低層的沒有文化的女生,只有靠自己的好腦筋和高顏值、棒身材來博取更多的社會機會。

楊超越成名後說:&34;

是的,沒有能力的時候,只有模仿和順從。

底層女性的逆襲,最需要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不需要自己辛苦,不需要自己努力,就是自己天然的顏值和身材。

美貌和身材是女人的一種與身俱來的能力。

舒淇 1976年出生,她小時候家境貧寒,高中起就不再讀書了。為了賺錢養家,憑藉自己的身材和氣質,當上了業餘模特。1996年從臺灣到香港發展,20歲時被王晶發掘,主演三級片《紅燈區》、《玉蒲團之玉女心經》等,一脫成名。她領悟能力強,後來有選擇地儘可能接演文藝片,成功轉型素質藝人。

&34;身高177cm,北京一模特公司模特,因為其靚麗的外形和高挑的身材,在各大車展中贏得了好評,以其清新的氣質和魔鬼般的身材被譽為&34;。

三分長相,七分打扮。

對於女人來說,打扮尤為重要。即使是長相一般的女人,都能化妝出明星氣質。

所以,老天爺給了女人一個天生的優勢:可塑造的臉蛋和身材,以及內在的氣質。

女人的臉和身,是老天爺賞來的飯。

聰明的女人就是能運用好自己外在的優勢。

一再強調,男人就是靠&34;行事。

在顏值經濟如此發達的社會,不得不說,有男人審美的推動起決定性的作用。

女人看見女人美,這是句假話。

女人看到比自己更美的女人,只有記恨地要死。

女人在女人面前的自信,就是比她更美,甚至不用說一句話。

女人用美貌可以迎來很多東西,甚至是街邊三歲小孩給你一句&34;的稱呼。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王水雄認為,顏值是以自然的容貌為基本內容附著在個人身上的,擁有者因而在現代社會獨具一份資產,輔之以必要的才藝、貨幣電子化、直播平臺等,交易就能確立並順利實現。

顏值經濟,就是臉蛋要漂亮、身材要精幹。

顏值經濟的上遊企業,就是包裝臉蛋和身材的企業,如美容美髮、化妝品、護膚、減肥瘦身、豐臀肥胸、服裝、美容整形及微整形等。

顏值經濟的下遊,就是攝影攝像上鏡、面試機率增大、職場提升快、在街上遇到星探、戀愛婚姻成功率高……

總是,人長得不美,可以把自己變美。變美了,自己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變美了,讓別人看著舒服,給你更多的人生機會。

當代詩人吳桂君在詩歌《喜歡一個人》中寫道:

喜歡一個人,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痴於肉體,迷於聲音,醉於深情。這樣在一起,才是嫁給了愛情,願你遇到一個成熟的愛人。

自己的顏值高、身材好,只是吸引別人眼球的第一步。

一切的故事,始於顏值。

蕭伯納的《賣花女》講述的是社會底層人物賣花女伊莉莎的遭遇,好萊塢拍成的電影是《窈窕淑女》,賣花女由赫本主演的。

賣花女來自於一個窮人下層社會的家庭,從小沒有教養,滿嘴髒話,自信滿滿。不得不說階層固化帶來的素質固化是很明顯的。

賣花女一出場,她的穿著打扮毫不掩飾地展示出她是粗俗的:&34;

是的,窮不怕哦,怕的是髒。

賣花女的打扮和言語與她的家庭環境密切相關,她的父親是一個愛喝酒的倒垃圾的清潔工,貧窮地只夠餬口。

賣花女遇到了一個語言老師叫希金斯,第一次遇到伊莉莎時宣稱自己三個月就可以改變她的口音,使她具有伯爵夫人一樣的言談舉止。他這麼說只是想炫耀自己的才華,為了表現自己的語言學才華,並沒有真正想去改變伊莉莎,也沒有預料到自尊心受到傷害的伊莉莎會在第二天登門拜訪,主動要求他授課。為了證明自己語言學的才能,希金斯決定在賣花女身上進行一次&34;。

至此,在希金斯和伊莎之間形成了一種師與生關係。

至此,賣花女開始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逆襲。

很多女孩子的這一部是很難走出去的。

我們說遇到貴人,這就是賣花女遇到了貴人,改變自己的貴人,改變自己和父親命運的貴人。

有些人的價值,只有遇到了比自己差的人,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教授希金斯就是這種貴人,他的&34;只有在賣花女的&34;上,才能體現出來。

遇到貴人,就是說明自己在某方面是賤的。

正如賣花女的家庭出生和家庭教育是卑賤的。

賣花女攀上了教授這樣的貴人,這種關係顯然是伊莉莎所希望的,她是帶著學費和自尊心來的。

但是在希金斯這位教授看來,改造賣花女是一個他的實驗項目和能力展示,是一件不費任何財力的事情。

他命令傭人剝掉伊莉莎的衣服,在她換上新衣服之前用紙把她包起來,如同包裝一件物品。

顏值經濟的第一步,就是包裝和打扮。

當皮爾斯教授的母親抱怨她無處安置伊莉莎時,教授命令她把伊莉莎放在垃圾箱裡。可見,素質不高的人足以能夠讓希金斯把她當作垃圾的。

伊莉莎是一個聰明的女人,在被調教的過程中,自己的自我意識逐步覺醒。她帶著錢去找希金斯,她認為既然自己會付出學費,而不是上門乞求,希金斯就應該平等地對待她。

希金斯把她的語言都記錄下來,然後又惟妙惟肖地模仿出來,隨後他對伊莉莎的侮辱使她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在希金斯的傷害中,伊莉莎看到了自我的醜相。

伊莉莎意識到了以她現在的口音,連一份花店體面的工作都找不到,她試圖改變自己的地位和處境,獲得一份體面的工作。希金斯具有語言的天賦,伊莉莎所說的都是他的語言,她的成功是希金斯的自我成功和自我證明,伊莉莎只不過充當了一件希金斯證明自己的才華的工具,伊莉莎只是希金斯的作品。

進過半年的訓練,伊莉莎對於自己被上流社會接受的事實並不感到特別喜悅,因為雖然眼下的生活是光鮮迷人的,她卻無法預知自己的未來。上流社會生活是安逸且舒適的,通過貴人的指引和調教,自己終於躋身於名流。這樣的生活對於一個街頭賣花女來說,只需淺嘗就會頭暈目眩。

在大使館舞會上伊莉莎成功的展示,讓希金斯感到興奮的勝利,但對於伊莉莎來說只是一種折磨:她的明天該怎麼辦?她開始感受到流光浮影背後的空洞。

擠入上層社會的賣花女體會到了:&34;。

勞苦人民辛苦地生存,沒有時間去提升自己。

她向希金斯求教並不是成為表面上的公爵夫人然後嫁入豪門,而是為了能有一份更讓人尊重的工作,更好的自食其力。

這,才是像賣花女一樣來自低層社會女人的紮根之術。

沒有一個人會負責你走到最後,貴人只不過是領進你門的那個人。

你要上馬,扶你一程。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最後,伊莉莎的父親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一年有三千英鎊收入的富人。

父女二人因為結識了富貴階層的教授,也讓自己的家庭整體提升,儼然一個暴發戶的架勢。

然而,這麼多的錢,給伊莉莎的父親帶來的更多的階層的束縛。

你以為富人的階層就是奢侈與富貴,非也。

貴族,是三代人的素質慢慢地積累來的。

伊莉莎的父親並不能像上層貴族那樣把財富資本轉化為教養資本。

上層階級的貴族品位除了財富之外,更多的是教養。

教養就是禮節和整套的程序,伊莉莎的父親認為這是繁瑣的,不自由的。

階層,除了展示財富之外,還要展示教養和藝術。

希金斯教授代表了上層社會,他的母親希金斯夫人有著濃厚的藝術氣息,有了一定的財富,才能有經濟條件和時間談藝術,富人家的家具都講究風格,房間的擺設十分美觀,房間裡還掛了幾幅油畫,其中一幅是希金斯夫人的肖像。

有錢,才有格,才有自信。

我們的用品體現了我們的審美、情趣、階層,要不很多人為什麼擠破頭都要購買奢侈品!

階層高的人,當然社會機會就多。

希金斯大膽地預言:&34;

這樣的權威,都是階層帶來的機會確定性。

經過希金斯對伊莉莎六個月的發音、講話方式和行為舉止的訓練,賣花女被塑造了一個新的社會身份,即一位上流社會的語音純正、談吐文雅、儀態端莊的淑女。

所以,對與女人來講,從容貌到身材,再到氣質,再到禮節的修煉,在很短的時間內都可以完成,這樣的逆襲是來的很快的。

寫本文,蘭草並不是要宣揚女人要賣弄自己的相貌和身材,展示性感,勾引男人,才有生存的空間,而是告訴每一個女人:每個女人都是一朵漂亮的花,找到欣賞你的那個人,你就會在風中自信地搖擺。


相關焦點

  • 社會階層已經固化,普通人如何改變現狀?
    你好,我是文少前幾天看到這麼一個問題:「社會底層人物如何改變現狀,應該認命嗎?」一連吃了6個,當吃到第7個的時候,才感覺飽了。這時他有點懊惱,「早知道直接吃第七個就好了,就不用花那麼多錢」。這14個孩子出生於不同的家庭環境,有些來自上流社會的精英家庭,有些則來自普通的中產家庭,還有些是來自社會底層的家庭,甚至是孤兒院。整部紀錄片想通過這種方式,試圖回答一個問題:「你的出身階層能不能決定未來?富人的孩子是否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是否依舊是窮人?
  • 階層固化已經成為了趨勢,要進入上層社會就要學會其社交方式
    所以,我在這裡所談論的,只是上層社會的人必須進行的社交。討論社交對人的重要意義是沒有什麼好多說的:一切人都需要社交,而所有人都在尋求社交,不過可以讓社交變成一種令人高興的行為,並且可以持續的人是罕見的。
  • 高低社會階層所形成的心理行為差異
    心理學對社會階層的研究主要有三種視角:一是健康心理學,如高階層者相對於低階層者有更長的壽命,健康狀況更好,遭受肢體殘疾的可能性更小,高階層者更多地體驗到幸福,更少體驗到負面情緒;二是文化心理學視角的社會階層研究,認為社會情境塑造了不同階層的個體的價值觀和行為;三是社會認知視角的社會階層研究,認為環境導致的高低階層者的認知傾向差異
  • 如何認清社會固化
    當經濟和其他社會因素髮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階級固化似乎已經成為了社會必要經歷的一種常態。而且他只是換了一個面貌,重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之中。在古代在封建時代依然存在著社會階級固化。只不過相較於古代,我們更能感受到切身於我們自身的社會階級固化。社會固化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也是出於人心中動物性和人理智結合的必然結果。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脫離原始社會之後。公有制被破壞殆盡私有制開始出現。而私有制出現的第一瞬間,則是財產私有化及貧富差異的開始。而貧富差異,又會直接導致社會在高資產和高資本作用下形成的一種以多於生產力為主的經濟是大廈。
  • 研究發現社會階層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
    為什麼窮人會更親社會呢?社會心理學家Piff和Kraus等人認為,與高社會階層的人相比,低社會階層的人由於擁有更少的資源,因此在社會生活中他們更加需要依賴他人,為此他們會更在意他人的需要,對他人更友好。然而,也有研究發現了相反的結果。
  • 我們如何才能進入精英階層?
    精英階層制定著遊戲規則,而普通人在這個規則裡面來玩遊戲,因此,精英階層與平民必然存在矛盾,因為平民也想進入精英階層,而精英階層卻只是少部分!因此,防止階層固化,就要給平民一種向上流動的渠道,能夠讓極少部分最優秀的平民進去精英階層!而這個渠道是什麼?我想大多數人會脫口而出,高考!不管你認不認可,現在社會普遍會認為,高考是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並且高考是公平的!
  • 那些想靠青春和美貌改變社會階層的,大多數是枉費心機
    然隨著故事的深入,我和許多觀眾一樣慢慢無法再喜歡王漫妮了,因為她的拜金,她的三觀,她對男性固化的要求,她婚戀觀念上的一意孤行。不錯相對於文化少,沒見世面,只能在流水線上工作的打工妹,王漫妮無疑是出挑而有光彩的,在奢侈品店工作八年,她的眼界和追求已不再是小鎮姑娘。除了掙錢,除了想通過找個有錢男人改變自己在魔都的生活環境,我們看不到王漫妮八年中的成長。
  • 上層社會人捧人,越是底層的人,反而越喜歡相互踩踏
    當有兩隻或兩隻以上的螃蟹時,每一隻都爭先恐後地朝出口處爬,但簍口很窄,當一隻螃蟹爬到簍口時,其餘的螃蟹就會用威猛的大鉗子抓住它,最終把它拖到下層,由另一隻強大的螃蟹踩著它向上爬。如此循環往復,無一隻螃蟹能夠成功。
  • 當今社會存在階級固化嗎?
    今天在聊天的時候談到了一個話題,社會的階層固化對人的發展有多大限制,在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很多人腦子裡浮現出來的就是這樣一些話,不行了,現在階層固化了,平凡人很難再出人頭地了,階層都已經固化,有錢的只會越來越有錢,沒錢的只會越來越窮,這樣的一些話這幾年甚囂塵上,讓很多人都覺得我們所處的這個階層已經固化,沒有向發展的空間了。
  • 女人只要生娃,不想要男人,看3個階層的女人怎麼說?
    農村是既保持還帶有點封建迷信殘餘的低階層,生在還比較落後農村的羅女士,今年38歲,她說在她們家女人年齡大了不嫁人,那是要受人白眼的。要是年齡大了,隨便嫁了不生娃,那簡直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在農村不生娃的女人不僅會被婆家整得哭爹喊娘,還會被人說三道四。
  • 人在社會地位低的時候,不要過多地請客吃飯
    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人在社會地位低的時候,不要請客吃飯。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原因。你能請來的大都是同一階層的人,不要讓自己尷尬你的請客吃飯,更多時候只能請到同一社會階層的人。大家聊的還是自己圈子裡的那點小是非。大家在一起吃吃飯,喝喝酒,吹吹牛。等酒醒了,發現一切都沒有變,只是你的兜裡少了幾百塊錢。
  • 在「低欲望」的表象之下,日本社會的創造力正在集聚
    這一趨勢早就引起了注意,社會學者三浦展的《下流社會》早在十多年前就主張,一個新的社會階層已經出現:年輕一代的工作意願、學習意願、消費意願全面下降,可說是「對全盤人生熱情低下」。按書中的分析,這是一個相當平等、幾乎充分就業的社會,但在一個主要依靠個人消費的內需來驅動經濟增長的後工業國家裡,日本的個人消費卻難以增加,原因是「如今的日本,人人喪失了欲望不說,還對將來抱有不安」。
  • 賺錢、追女人的邏輯與秘密,上層社會不願戳破的謊言
    這時,還有一個前凸後翹的美女,對你愛的死去活來,你們住在大房子裡,相擁在一起,在海邊看夕陽……你或許換過好幾份工作,仍不知自己的定位,你折騰了好多年,銀行卡裡的餘額卻沒有增長,甚至負債越來越多,時代在飛速地發展,年紀也越來越大,你卻越來越迷茫……
  • 社會階級等級越多,社會效率越低
    [145]社會階級等級越多,社會效率越低 統治階級在不知不覺中,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但這只是底層人民的片面樂觀,實際上等級遠遠不止九等。我相信,不管是統治階級還是被統治階級,都不想有存在那麼多等級的。因為等級越多,效率越低。 為什麼等級越多,效率越低呢?
  • 逃不掉的社會鄙視鏈:你與保姆之間的差距從來不是階層,而是思維
    保姆的職業屬性,引發了人們內心深處的階層思維:優勝劣汰、高低貴賤,從未消失過。那些瞧不起保姆的人,打心底裡認為這個職業不值得他人尊重,認為對方是自己花錢買來的傭人。抱有貶低之心的人認為,保姆往往家境不好或知識匱乏,沒有意識到自身價值,
  • 從同事送我三袋過期咖啡而想到世態人情和無法跨越的社會階層
    同事是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經濟條件較好,生活講究的人,而我與她並無工作交集,我只是單位屬下公司的普通一線職員,因為階層的差異,很多網友留言評論,說透過三袋過期咖啡,看到你在送咖啡人心裡的份量。有個網友說:你的同事可以的,說到底還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在作祟,在她的觀念裡,平等僅僅是個漢語詞彙,生活中這種人肯定是趨炎附勢的勢力小人。
  • 拒絕跟低階層的人接觸,快來激活你成功的潛力
    人跟人是有階層的,不同階層的人思維不一樣,千萬不要跟低階層的人接觸做生意,交朋友,結婚戀愛只跟高效率,高階層的人接觸,這個也是叫做只接觸精準客戶。這個是上層社會的思維,因為人跟人就像熱的水和冷的水一樣,如果你是熱的水,你靠近冷的水,你的能量就會被冷的水稀釋掉,會被冷的水吸收掉,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混不好的原因。因為不同階層的人他的思維是不一樣的,也很難理解對方的世界。
  • 固化不是你想像的那樣(下)
    ——劉慈欣在《贍養人類》裡如是說在天朝還在討論階層分化、固化這個問題的時候,正是大家對這件事才開始有所認識。前文說到,目前不過是個分化的,裡固化還有相當的距離。那麼看看別的地方呢?大多數國家都主動或被動的進入了自由資本主義的圈套。那些貧窮的大多數才是基尼係數最大的地區,那種分化更接近原始形態,生產力還不足夠發達,經濟生態薄弱,被大國操控形成兩極分化。
  • 世俗的社會,畸形的價值觀,沒有人能做到知行合一
    總會有人將自己的利益看得比什麼都重要,金錢權利,只要是對自己有利的都會無底線的維護,仿佛道德成了一個擺設,是用來在外人面前裝扮自己的謊言,很少有人做到知行合一,都是表面的功夫,表面上把自己說得高大上,背地裡卻是無惡不作的壞蛋!
  • 低欲望社會下的生活是一種可怕的怪圈
    你現在是否也處於低欲望生活中呢?01什麼是低欲望社會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個詞&34;,這個詞原產於日本,它是日本上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破滅後的產物。作為社會主體的新世代不願再背負風險和債務,喪失物慾、成功欲、結婚欲、生子欲、甚至是性慾,遠離時尚、遠離名牌、遠離買車、遠離喝酒、甚至是遠離戀愛。我發現身邊很多人都有這個趨勢,包括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