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海札記之——寫作雜談

2020-09-04 杜老倌俠客居

(一)、對於「寫作動機」的理解與認識

在犯罪心理學當中,有一個專用名詞就叫做——「動機」,它主要是指:某個人想要去幹某一件事情時,在心裡上形成的一種思維途徑,與此同時它也是某一個人,在做某種(項)決定時,所產生的某些念頭,而且它還是某一個人心裡和行動一致的一大傾向,更是理念實施的組織源頭。因此可以這樣去說,不管是人類自身,還是各種動物,也不管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可能沒有一點「動機」,都是「有動機」的,也全都是由「各種動機」推動著事情的前進與發展!

筆者個人是這樣來理解並去認為的,不管去做什麼樣的事情,皆都是有「一定的動機」的,包括「寫作」也同樣是需要各式各樣的「動機」的,也都是由各式各樣的「動機」貫穿期間與始終的!

筆者個人對於「寫作的動機」,是這樣來理解並去認為的。

有一些人之所以會去寫作,可能會產生兩個方面的「動機」,其一就是:自認為自身有一些寫作方面的功底與天賦,若是這樣的功底與天賦不去利用的話,不免有些可惜了;其二就是:受到了別人的發覺、支持與鼓勵以後,以此為開端與契機,故而迷戀上了寫作!

還有一些人之所以會去寫作,其本人的「動機」稍稍有一些不純潔的,而是衝著「名利」這兩個字直奔而去的,認為「寫作」不僅僅是一樁「有利可圖」的好買賣,與此同時,更是一件「名利雙收」的好事情,一旦經過了自身的勤奮與努力後,去成為了一名職業的作家,或者是因為自身在寫作方面,稍微有了一點點小名氣,既可以有一大把的銀子能夠入帳,還能收穫一批讀者,何樂而不為之?!……

另外有一些人之所以會去寫作,是懷有「如下的三種動機」,其一就是:為了去記錄下曾經過往的一段歷史,讓後代人也能明白,上一代人的歷史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其二就是:在生活、家庭、工作和學習之餘,為自身的日常生活中,去平添一份「興趣愛好、色彩與前進的動力」,認為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應該只埋首於工作、孩子、家庭和苟且……還應當有隻屬於自己的「理想、詩和遠方」;其三就是:為的就是給自己的家庭,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食糧與精神財富,還能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與流傳下來的文字來教育啟迪自己的後世!

……

對於寫作而言,筆者本人亦是無法例外、也是稍稍「有一些動機」的,最大的一個動機就是,筆者深知一條「二八道理」,既:有80%的人,無論怎樣的勤奮、努力、刻苦、拼搏……這一生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員,只剩下20%的人才能成為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才有能力去改變世界與歷史,筆者也是屬於80%當中的一員,當百年以後,就算沒有為家庭、社會與國家做出過什麼貢獻,至少還有一些文章流傳於世,其次就是,所寫的一些文章,還有一些人歡喜閱讀閱讀,並認為還是寫的可以的,並非是無病呻吟沒有內涵的文章,就善莫大焉了!

(二)、對於寫作方面的理解與認識

筆者個人是這樣來理解並去認為寫作這件事情的,寫作它又好似在說話一樣,是說話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只不過,寫作就未必比說話來的輕鬆簡單,它需要作者經過醞釀、深思熟慮以後,方能把文字閱然於紙上,而且一篇好文章,並非就能一蹴而就出口成章,它需要作者在寫作的全過程當中,去不斷地調整、補充、完善,即便是寫好了,仍需作者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反反覆覆的去修改,直至令作者感到滿意為止,一篇好文章,都是通過無數次修改而來的!

寫作即生活,同樣也是一種生活的表達方式,是通過文字來表明的,而不是通過行動和言語來表明的,亦是某些生活場景的再現,它更是作者對生活、人生與生命的體悟與表達。既不管什麼體裁的文章,也不管文章有多少虛構的成分在內,多多少少必然會有生活中的影子,是從生活中來的,生活為寫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一個歡喜寫作的人,只要用心的去體察生活中的任何人事物情,皆可以入文章、皆可以寫成一篇文章,若是嚴重的脫離了「生活」這個寫作源泉,是無法把一篇文章寫好的,即便是勉強去寫了,所寫的文章不是沒有內容,就是空洞無物的泛泛而談,沒有人會歡喜去閱讀這樣的文章的!

寫作是「思考」、「積累」與「啟迪」的過程,它是作者經過思考與深思熟慮以後,通過書面語言表達出來的,但凡要去撰寫好一篇文章,必須要寫作的人不斷地去思考,把對生活當中觀察到的所見所聞、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各類人事物情,都通通融匯在自己的文字當中,但凡是一個善於思考與勤於思考的人,更容易去把一篇文章寫好。還需要不間斷的去積累各個方面的、和寫作有關的素材,這個積累不僅僅是一個過程,還去包含了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就是:對於各類寫作素材方面的積累,是否有足夠的、好的素材去支撐自己的寫作,假若說近期實在是沒有了寫作方面的素材,那也只好去放棄了;第二層含義就是:文字素養與功底的積累,這就需要寫作的人,去不間斷的寫作,唯有多多的去寫作、勤於寫作,時間一長,才會越寫越好、越寫越成熟,還需要寫作的人去閱讀各類好的、有意義的書籍和文章,寫作愛好者們唯有長時間的通過去閱讀各類好的書籍和文章,把別人好的寫作手法、框架與語句……都通通拿過來為「我」所用。通過自身的寫作,還可以讓作者與讀者都獲得某些啟迪,讓人去明辨是非與好壞,知曉了,什麼樣的人事物情,才是你我這樣的人能去操做的,什麼樣的人事物情,又是你我絕對不能去操做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以避免去犯類似的錯誤,從而能讓自己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少走一些人生的彎路!

寫作也是「沉澱」、「學習」與「洗禮」的一個過程,它需要作者把自己的心沉澱下來,「安安靜靜」與「耐得住寂寞」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之一,唯有像這樣的人,才可以去寫作、才有可能把一篇文章寫好。你我若是讓一個生性就歡喜熱鬧、離不開熱鬧的人,不是歡喜別人簇擁在他或她的周圍,就是他或她歡喜簇擁在別人的周圍,像這樣的人能靜下心來寫文章嗎?!能把一篇文章寫好嗎?!不但要去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而且像這樣的一類人,無論如何也是寫不出、寫不好文章的。在寫作的全過程中,還需要作者去做個有心人,更需要作者去「換位思考」、「批判性思維」、「反思性思維」、「為什麼要寫這樣的文章」、「能夠給人以怎樣的一個啟迪」、「如何才能把這篇文章去撰寫好」……這些其實就是一次學習的過程,在這學習的過程中,自身同時也受到了一次洗禮,每寫好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學習」與「洗禮」的過程,在每一次「學習」與「洗禮」的過程中,還有可能讓作者與讀者也同時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教育,教育了作者與讀者,獲得了「某些方面的經驗與教訓」、「人生的智慧與哲理」、「在某些方面的得與失」、「知道了自己未知的世界裡是怎樣的」……與此同時,這也是獲取各種寶貴經驗的重要途徑之一!

……

(三)、對於寫作方面的感懷與想法

不必為了純粹的寫作而去寫作,只因這樣的寫作,是毫無什麼意義可言的。寫作既是自我對話的一個過程,又是自我思想的衝撞、迸發與獨白的過程;寫作既是完整的記錄了自己在某個時間段裡面的「思想足跡」、「成長經歷」、「所獲得的點點滴滴的人生感悟與某些收穫」,還能讓自己不斷的去成長,逐步的去邁入到成熟……

或許,所撰寫的所有的文章,是寫給幾年、十幾年乃至幾十年以後的自己看的;亦或許,是寫給那些歡喜文學的讀者們看的;還或許吧,為的是給自己的家庭和子孫後代去保留一份精神食量、精神財富與文化財富,不管出於何種目的去寫作,它都標記下了自己的行動旅程,記錄了個人在某個時間階段裡的歷史、心路歷程與所思所想所感,還可以讓自己和讀者們,都能清晰的看到自己在某個時間段裡的生活軌跡與狀態又會是怎樣的。每次通過寫作,更可以去不間斷的反思並提升自己,這往往要比聽好幾場專家報告來的更加的富有意義。

但凡是那些歡喜寫作的人,要想把每一篇文章都能去撰寫好、都能去撰寫的令自己比較滿意的話,唯有一個「勤」字,是別無其他的,唯有勤於寫作、勤於耕耘文字、始終堅持不懈,時間一長久而久之必然會有些收穫。在勤於耕耘文字的時候,不必拘泥於寫作的體裁,但凡有的體裁都可以嘗試去寫寫,唯有寫的比較多了,各式各樣的體裁都撰寫過了,而且每一類體裁的文章都寫過好幾篇了,通過和不同體裁的文章去做一個比較,就能讓自己徹徹底底的去弄明白,哪一類體裁是適合自己去寫作的,也總歸有一類體裁是十分適合自己去寫作的,一旦發現某類體裁是特別適合自己去寫作的,就要朝著這個方向多多的去寫作,不合適的堅決去放棄,勢必會有開花結果的那一天!

筆者個人到了目前為止,把自己所寫的文章去劃分為了十個體裁(板塊),在這十個體裁(板塊)當中,有一個體裁(板塊)是「遊記類」的,筆者也嘗試著去寫寫「遊記類」的文章,筆者所撰寫的每一篇「遊記類文章」,皆是自己曾經旅遊過的。不過,所撰寫的「遊記類」文章,大多數都是滯後的、事後補上的,且是過了很多年以後才動筆去寫的,並非是旅遊結束以後寫的,最近的也是間隔了兩年,只因為當時還沒想明白如何去動筆寫作,所以只能暫時擱淺下來。

家父的好友潘中法先生其本人是個作家,1998年和其一起去旅遊時,也曾鼓勵筆者去撰寫各式各樣的文章,還告知了筆者,寫遊記類的文章時,最好是旅遊結束後立馬就動筆,最長也不要超過一個月,因為這個時候的記憶還是鮮活與準確的,越往後記憶會變得越來越模糊,記憶遠不如旅遊結束時來的準確清晰,儘管是這樣,筆者會儘可能的還原當時的旅遊過程,把最真實與最準確的一面展現出來。

對於去寫什麼樣的文章,是無需再去多言些什麼的,只要是個有心人,任何人事物情皆可以入文章的。即便是一個極其普通的普通人,在其身上也多多少少會有一個或幾個閃光點,在這些閃光點中,不管是「好的閃光點」,還是「壞的閃光點」,也不管是「好的閃光點」要遠多於「壞的閃光點」,還是「壞的閃光點」要遠勝於「好的閃光點」,它都值得你我去用心的好好學習,並把它融會貫通到自己的文章當中。或多或少,你我還能從這些閃光點中,收穫一點點益處與經驗教訓、明辨一些是與非,知道什麼樣的事情是你我可以去做的,什麼樣的事情又是你我不可以去做的,從而能讓你我從今以後,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一點彎路,不會再去犯某些類似的錯誤與壞毛病。

對於凡是既歡喜閱讀,又歡喜寫作的人而言,就不妨去做個有心之人吧,用心去觀察生活中所有的一切,皆有可能寫成文章,不必擔心無素材而寫不好文章,因為「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竭的源泉!

【備註:①文章為作者原創;②各種寫作類圖片以及各類文字動圖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上;③感謝原創圖片。】

杜老倌俠客居(陸偉)寫於2017年07月27日星期四晚上

相關焦點

  • 程頌雜談,為什麼叫雜談?
    文/程頌  2020年10月28日  我的寫作一直都是斷斷續續,一來是因為發布的那些文學平臺人員少,曝光度不夠;二來是因為我要做更重要的事情。後來我發現短視頻的曝光率比文章高,可是無奈我沒有高顏值性格又內向,對視頻製作是十竅通九竅,一竅不通;也希望有熱心人教我,非常感謝。
  • 暢遊書海 快樂競技丨江門公用水務舉辦主題讀書競技活動
    12月5日,江門公用水務在龍溪湖閱讀中心舉辦了「暢遊書海,快樂競技」主題讀書競技活動。活動以趣味遊戲及知識競賽等形式,讓廣大職工在輕鬆活躍的團建活動中進行一場頭腦風暴,共同暢遊書海,激發職工的閱讀熱情。  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場讀書競技活動,探索不一樣的知識世界!
  • 人生三大樂事 戀愛、讀書和寫作
    ★ 」文 | 李銀河 · 聲 | 雅萱摘自《一生所尋,不過愛與自由》戀愛、讀書、寫作是人生三樂戀愛時,人沉浸在激情之中,快樂感覺無以復加;讀書時,人徜徉在智慧之中,心曠神怡;寫作時,人尋尋覓覓,仿佛在尋寶的過程中,一旦有所收穫,心花怒放,愉悅的心情無與倫比。 戀愛的機會可遇不可求。世界上好人很多,可不一定是你能對他產生激情的。
  • 寫作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一個小學語文高級教師寫作的心路歷程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語文就是教會學生寫作文,語文老師也就是學生的作文之師。教學生寫作文,自己當先會作文,寫文,我覺得這應該是個真理。可是當下我們許多的語文老師是「不屑」為文的,教語文多少年,也不曾寫過字言片語,甚至連計劃、總結也是要「參考」他人的。前些年,有人曾提倡,語文老師要寫「下水文」,但沒有形成規定,也很少有人寫,近些年更是沒有人再提這件「自找麻煩」的事了!
  • 一刀情感雜談——作者:文一刀,號:博啟(個人簡介)
    一刀情感雜談這個號主要是用來講述關於人生、婚姻、友情、親情、愛情、人性等各類人生感悟和情感故事,我希望用文字散發情感,用情感與你共鳴!我自己本身也是一個編輯,有6年的編輯經驗,寫過很多新聞稿、軟文、論壇帖、品牌故事、自媒體文章等等,得到了很多用戶的認可,也正是有著6年的寫作功底
  • 我的前半生札記——「巨嬰終於睜開眼!」
    我看過許多過來人的故事:比如賈伯斯的車庫創業決定了他的成功、馬雲的杭州野道註定了他的不凡、村上春樹30歲開始全職寫作......於這些人而言,我雖然還是個毛孩子,但卻多多少少知道,以後若想要寫「我的傳記」,人生路上的轉折點必定是要具體到「某時某地某事件」才會有說服力的,不然讀者一定會以為我刻意隱瞞了什麼真相。
  • 寫作之247原則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關於寫作的兩個把握、四個原則、七個小技巧。兩個把握:心態上空杯心態;以生活為主,寫作為輔。我們身邊有很多喜歡寫作的人,為了寫作而寫作,卻忽略了寫作以生活為主是為本質的底層邏輯。知道這種狀態不能繼續下去後,現在奉行的原則就是以不傷害身體為前提的去寫作,改變為早睡早起寫,而這種改變需要很長時間的適應。
  • 第四屆耳機與雜談盛典回顧,2020年HIFI音頻還能玩什麼?
    所以本次耳機與雜談盛典,成為自去年12月份我以行業者身份參加了廣州國際音響展後,2020年唯一一次看展,這點估計很多行業者和媒體都是如此。由於一月份出差較多和工作進度處於年終總結,本來二月份要從專業屬性去談這一波展會內容被延誤了一些狀況。
  • 鬱夏雜談|看個《義蓋雲天》還看哭:我為什麼越來越容易淚流滿面
    …… 2019.7.12深圳沙尾延伸閱讀:鬱夏雜談|清朝沒了好幾年還去淨身做太監的「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鬱夏雜談|那些無處可逃的絕望的孩子們——寫給所有為人父母的人們鬱夏雜談|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值得保留和尊敬,比如裹腳……鬱夏雜談|得民心者得天下?難不成蒙元滅宋是順應民心?
  • 高考議論文寫作指導之寫作多角度 審題立意
    議論文多角度寫作之審題立意   一、審題缺陷   1、錯解關係,以偏概全(多材料作文、材料有多角度時常犯此類錯誤)   我們來看全國卷作文試題。
  • 林清玄:沒有感情,你就不要寫作
    如果你是沒有感情的人,那你就不要寫作。好作品不是文字本身,而是從感情開始,有真感情才會有好文章。感情從哪裡來?從感受、感覺、感動來。如果你是沒有感情的人,那你就不要寫作。1970年,在報紙上發表《行遊札記十帖》。1972年,考入世界新聞專科學校 。1981年,出版散文集《溫一壺月光下酒》。1986年,散文集《紫色菩提》在中國大陸出版。1990年,散文集《紅塵菩提》在中國大陸出版。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在中國大陸出版。2014年,散文集《清歡玄想》在中國大陸出版。2016年,散文集《心有歡喜過生活》在中國大陸出版 。
  • 名家談寫作|朱光潛:選擇與安排
    如何讀書、寫作,以及評判一篇文章的優缺,大家見地各異,主張不一。鑑於此,中國作家網特推出「名家談寫作」系列文章,讓古今中外的名家與您「面對面」傾授他們的寫作經驗,或許某一句話便能讓茫茫書海中的您恍然大悟、茅塞頓開。敬請期待。
  • 教育寫作之名言警句
    但是在寫作中,許多考生們因為缺乏練習,感覺肚子空空,不知道怎樣下筆,所以本次應同學們的後臺要求,整理了一些名言警句素材,正確使用會對您的寫作有所幫助哦。1、「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禮記》2、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陶行知3、「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 名家談寫作|張悅然:小說裡的「頓悟」
    如何讀書、寫作,以及評判一篇文章的優缺,大家見地各異,主張不一。鑑於此,中國作家網特推出「名家談寫作」系列文章,讓古今中外的名家與您「面對面」傾授他們的寫作經驗,或許某一句話便能讓茫茫書海中的您恍然大悟、茅塞頓開。敬請期待。
  • |媒體札記
    對此,《新京報》表示:「(老師)讓家長批改作業,其依仗的確實無外乎兩點:一是通訊發達了,打段文字發個通知,就可以把家長給安排了;二是現在的一些家長,比之以往有了更高的學歷和能力。但家長群提供的應該是便利,而非壓力;建立的應該是高效的溝通和和諧的關係,而不是低效的糾纏和壓迫的關係。」其實,說句公道話,過去的老師沒有家長群,並不意味著家長群的存在就毫無必要。
  • 名家談寫作|施蟄存:愛好文學,不一定得從事創作
    如何讀書、寫作,以及評判一篇文章的優缺,大家見地各異,主張不一。鑑於此,中國作家網特推出「名家談寫作」系列文章,讓古今中外的名家與您「面對面」傾授他們的寫作經驗,或許某一句話便能讓茫茫書海中的您恍然大悟、茅塞頓開。敬請期待。——編者施蟄存愛好文學許多青年常常高興對你表示他是一個愛好文學的。
  • 寫作與寫作收益
    「寫作能掙錢嗎?」「目前不能。」「你缺錢嗎?」「不缺。」「那你幹嘛那麼辛苦!有空來多做幾次美容不行?」......寫作,只要會寫字,應該都會寫,只有寫好寫壞之分,但是寫作收益,只有寫好了,達到一定水平,才有會有高收益。如果只盯著收益,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既使有收益,也會廖廖!
  • 寫作之樂樂陶陶:你是我最親愛的情人
    寫作可以讓人獲得極大的滿足感。這種感覺往往只有真正醉心於寫作的人才能深刻體會到。如同喜歡音樂的人,只能獨自沉醉於美妙的旋律之中。說出來如果詞不達意,反而會破壞那種蕩漾於心間的美感,一切盡在不言中。寫出來的文字也許可以讓眾樂樂,寫的過程卻只能獨樂樂。
  • 秋天雜談:父母把兒女這些「啃老」視為理所當然,苦日子就不遠了
    久之,習慣了索取的兒女往往失去感恩之心。當父母由於種種原因,或是年老了,不能再滿足兒女得寸進尺的要求了,兒女必然對父母不滿。兒女對父母不滿了,不僅意味兒女與父母矛盾了,而且意味兒女不會好好贍養日漸老去父母了。苦難的日子,就會與這些父母相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