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人生啊——學會告別

2021-01-15 青年閱讀分享

一大早起來,科比空難去世,感染人數即將破三千,美國伊拉克大使館被炸,我都不知道是不是在做夢。

洛杉磯的落日,北京的凌晨,每天睜開眼看到的都是壞消息,彷佛連熬過這個冬天都很艱難。

朋友圈被無數的男孩們刷屏,甚至80%的女孩也因為科比懷念起了初戀,人們彷佛終於把最近壓抑的情緒都釋放了出來,「重啟2020」話題登上了熱搜。

2020說好的愛你愛你呢,難道是我們的打開方式不對?開局真是炸裂,巨tm炸裂那種,本以為19年不好的都會過去,誰知道20年開始就是暴擊,忽然覺得,失而復得和虛驚一場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兩個詞了。

或許這就是我們在2020年學到的第一件事:學會告別。

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車可死,鬥室坐臥也可死,死於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

——蔡元培送徐志摩輓聯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

無論是楊文還是陶勇,無論是故宮還是武漢,無論是澳洲還是科比,無論是憤怒還是悲傷,其實每個年代都會經歷一些難熬的日子,可能我們的父輩也是這麼過來的。

告別是人生的必修課,學會和過去的人和事告別,學會和過去的自己告別,堅持住,照顧好自己,照顧好情緒,而後便是成長了。

除夕的春晚結束了,沒有蔡明,沒有潘長江,也沒有馮鞏。

宋丹丹倒是出現了,可她沒有再演老太太,只是開場唱了首歌,甚至這將是她最後一次在春晚登臺。

時間不饒人,還沒準備好就該說再見,那些年熟悉的春晚離我們越來越遠,我也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就不再期待了。

《難忘今宵》響起的時候,我真的,很懷念以前的春晚。

這些天到處封路宅在家裡,沒有看什麼電影大片,竟然開始重溫《數碼寶貝》,說出來我自己都不相信。

這部動畫片到現在已經整整20年了,可以說陪伴了我們90後從小孩到少年,到步入社會成為大人。你可能已經忘記它講了什麼,雖然有些中二,但只要一想起就會瞬間熱血上湧。

孩子們與數碼寶貝的相遇,一路並肩戰鬥,最後分別,它在20年前就告訴我們,什麼是成長。

劇情裡,每個孩子各有各的性格,代表了不同的徽章:勇氣,友情,愛心,誠實,知識,光明,希望,純真。而現在,你還剩下哪個呢?這些徽章也不是一開始就光芒萬丈的,他們經歷了選擇,掙扎和成長,不斷懷疑自己,也不斷找到出口。

20年後,我們跟這些被選中的孩子一樣,短暫的熱血過後,才發現夢想不一定會實現,人生也不僅僅是如此。我們都不再是被選擇的孩子,而是要學會選擇自己的人生。

如同主題曲裡的歌詞那樣,「願我們能始終懷抱無限大的夢想,穿越冷酷無情的世界。」

以前的世界就像在高速路口排隊的車流,你慢慢悠悠身在其中,偶爾還可以看一眼風景。2020年以後,你的車終於過了收費站,時代以120邁向前加速,窗外的景物像飛一樣倒流,被遠遠甩在身後,就像你熟悉的那個世界,也在加速離去。可能下一個瞬間自己也下了車,成為看著車流奔湧的人群之一。

這就是人生啊!

相關焦點

  •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告別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告別。告別一段漸行漸遠的友情,告別一段錯過的愛情,到最後,還要來一場生命的告別。有人說,真正可怕的不是告別,而是告別後泛濫成災的思念。今天來給大家講一個既治癒又暖心的故事。看著失落的女兒母親唱起了歌:就讓我們昂首向前,別讓淚水輕易流出啊,回憶起春日時光,一人孤獨的夜晚,幸福就在雲端之上......
  • 告別之前,學會感激
    >愛的,不愛的,都在告別生死離別,是人生最難的必修課,不能預知,沒有時序。也就是說現在已經死了2000人,還有2000人必死。他們現在可能還在快樂戀愛,為未來存錢,今年卻要死了,當然他們並不覺得自己今年會死掉」。我們無比地渴望著明天,但命運卻不知道安排了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沒有長亭外古道邊,也來不及勸君更盡一杯酒。「再看一眼,一眼就老了。再笑一笑,一笑就走了」。這短暫又漫長的一生,我們和那些愛的、不愛的,一直在告別著。
  • 蔣勳:學會告別,人生最重要的功課
    巔峰過後,必然會下落,這是大自然的秩序,當然也是人生的秩序。就是在該停的時候停,或者說接受「散」這個事實。 人生總有一天要做這個功課,該結束的時候就要結束。可是賈母在這晚上堅持不散,拖下去之後變成了另外一種難堪。
  • 學會好好告別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告別,是結束也是開始,是痛苦也是希望,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好好告別。但是我們更應該學會好好告別人生最不划算的事情,就是做無謂的掙扎,對於不可能的感情,好好告別到此為止。那些我們自認為感天動地的愛情,有時候不過是人生的一段路而且,你終究會迎來更好的未來,學會告別不必把回憶弄得比經歷還要長,因為累的只有自己。
  • 人生就是不斷的告別,珍惜每次的不期而遇
    因為成長所以對於未知有了些許敬畏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每個人都會離開這個世界,只是時間早晚而已。人生所能承受的是生命之重,不可承受的是生命之輕在他看到我們時的眼神,給了我完全意想不到的震撼。有些人有些事就是如此,你根本來不及告別就從此不再相見。
  • 該告別時就告別,學會及時止損
    聰明的人懂得及時告別,懂得如何更好的而不失禮貌的告別,往往不會造成太多損失,也不會危及他人太多。現在沒有像過去封建社會有那樣多規矩,路數。在古代,女子出嫁從夫,無論在夫家經歷了怎麼的痛苦也要忍受,因為一紙休書只會換來鄰裡的嘲笑和無家可歸。在哪個男尊女卑的社會裡,女子的地位很是卑微,卑微的連為自己訴苦,甚至是告別不情願的機會的都沒有。
  • 王金平正式告別44年「立委」生涯:雖有不舍,但這就是人生!
    國民黨「立委」、前「立法院長」王金平,10月25日下午利用「立法院」第9屆第8會期最後一天施政總質詢,發表三十分鐘、六千字的演說,正式告別長達44年的「立法院」生涯。1975年,年僅34歲的王金平在第一屆」立委「增額補選中高票當選,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立委」。
  • 我還沒學會告別
    她把暈倒這件事當一個笑話講,雲淡風輕的說自己老了。我在旁邊強忍著快要決堤的淚水,對她說,外婆我餓了,你給我做飯吧。然後跑到竹林裡偷偷的哭。我不能接受她怎麼突然就老了。身體一向很好的她,怎麼會暈倒。無法想像她醒來時面對周圍一片漆黑時有多孤獨,會不會害怕?要是她沒有醒過來,我該怎麼辦?後來她去世後我也做過一個夢,那時我已經開始工作。
  •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 • 告別 》面對人生的終點
    由央視網出品的紀錄片《人生第一次》迎來收官之作《告別》,這不僅僅是這部系列紀錄片的告別,也是一場人生的告別。人從來到世間的第一分鐘開始,就踏上了一趟回不了頭的旅程,如何迎接旅程的終點,是所有人的人生必修課。
  • 人生最好的告別
    人生最好的告別那天去參加姥姥的葬禮,由於疫情期間,一切從簡,家人及幾位老友簡簡單單地告別,姥姥90多歲了,走得很安詳,壽終正寢。太姥爺家境殷實,送姥姥的兩個弟弟去學堂讀書,而姥姥是女孩,本來沒機會認字的,但是她站在窗戶外面學,居然也學會了識字讀書,成為當時村裡為數不多的會寫字的人。因為這個原因,在八路軍進入村子後她做起了婦女工作。也正因為為革命工作做出過貢獻,在後來定成分的時候,處在分割線上的太姥爺家被定成了富農,而不是地主。
  • 人生嘛,就是要學會苦苦苦苦苦苦苦苦中作樂
    這一年,我拖延得能有多嚴重呢,就是到現在,都要結束了,我才想起來,年初說要立一個flag,然後因為當時比較懶,就拖到了春節開始,又拖到了疫情禁足,禁足解禁,中秋,十一,和現在......連這個互動,我都拖了兩天才寫。
  • 告別卻變成了永別,永別後的老爸,你也託個夢給我啊
    董卿在與曹文軒聊到「告別」的話題時,曾把告別分為了時間上的告別、空間上的告別、地域上的告別。我想,我與老爸的告別同樣也經歷了這三種形式:2010年6月15日,陪伴老爸15天後,我在興山醫院與老爸來了一次時間與地域上的告別,他繼續住院,我返回深圳。告別的時候,是兩個男人式的告別,我們都強自鎮定,不聽話的只是彼此的喉結不停地上上下下。
  • 原來,人生的過程就是和故人慢慢的告別
    不知不覺,已到30歲了,回想一下,貌似這過去的三十年裡,過的真是無憂無慮,父母健在,又經歷新婚大喜並且得到了一個可愛,活潑的兒子,也在想,如果就這樣人生還是挺有意義的,可是呢,人生往往會突然來一個轉折點,讓你開始慢慢的與過往道別了。
  • 生活是什麼 生活就是不斷的告別
    呼~我覺得嘛 生活是什麼 生活就是不斷的告別 是對熱愛的不斷勇敢追逐,是對未知的不斷找尋之類爾爾原來想記錄記錄生活,可一寫到告別腦袋裡有個場景一個男人和一位女士,在一起生活了半生,因為戰火被迫告別,他們花了半生尋找,可是一切的一切都陌生了
  • 學會歸零,人生才會更成功
    歸零,是破繭而出的蝴蝶告別昔日的束縛,開始了嶄新的生命;歸零,是冉冉而起的紅日告別了黑暗的禁錮,開始了一天的使命;歸零,是展翅高飛的雄鷹告別了曾經的榮耀,開始飛向更高的天空。       人生需要不斷的「歸零」。每過一段時間,都要將過去「歸零」,讓自己重新開始。不要讓過去的煩惱成為現在的包袱,因為輕裝上陣才能走得更遠。
  • 原來,這就是人生(深度好文)
    楚原在金像獎典禮上有段話說得好:「人生這兩個字,就是由歡聲同淚影組成的,無論你昨天多風光,生活下去,明天總比昨天好,這就是人生。」在高位時不被世相所迷,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在低谷時,耐心蟄伏,默默鑽研,等到風起再一躍而上。人情冷暖,學會看淡,世態炎涼,無需在意。得之安然,失之泰然,才是人生。
  • 人到四十,人生的三大離別漸漸開始,餘生要學會好好珍惜
    滄海桑田,鬥轉星移,任時光的小船飄蕩,人生如同一葉浮萍,歲月總歸帶我們到該去的地方。佛說人生不過一場修行,看世間百態,感人情冷暖,經歲月風霜,嘆人生別離,我們這一生不過是在不斷遇見,又不斷告別,期待著來臨,又目送著遠去。人到四十,已過半生,人生的三大別離漸漸開始,歲月不饒人,此情不可待,餘生定懂得好好珍惜,用心珍藏。
  • 善待人生,學會好好愛自己!
    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很多,有擔憂,有期待,有難過,也有開心,有相遇,也有分離……這些見證了人生百態的經歷,讓我們學會了擔當,學會了承擔責任,也學會了要好好愛自己。在告別了不平凡的2020之後,在嶄新的2021,希望我們可以永遠善良、赤誠、愛自己,做一個幸福、溫暖、充滿陽光的人。
  • 夜讀 |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人生就是不停地相遇和告別
    作者:看書有道來源:看書有道(ID:iikanshu)剛學會走路的時候只能偶爾小聚,不可能時時聯繫;工作中的同事,辦公室裡說說笑笑,下了班各自回家,換了工作可能再不會見面;最親愛的父母,也只能護送你成年、結婚生子,他們都會老去,先離你而去;最親密的愛人,哪怕一起白頭到老,你也只屬於你自己,有些心事無人能分享; 所謂成長和成熟,就是不停地相遇和告別
  • 《最好的告別》|葛文德:好好活到終老就是對生命的最好告別
    意思是在說,出生是人生的開始,死亡是人生的結束。只有善始善終才是人生圓滿,才是真正實現了為人之道。也就是說在幾千年前,古人就已經認真思考生死的問題了,而且得到了最本質的答案。既生命有生命的意義,而死亡也應該被賦予以價值。就像司馬遷所說的:「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而善始善終就是生命的本質所在,既好好活到終老,這才是對生命最好的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