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歷史上有大量名聯,也有不少不出名的對聯,等待大家的賞識。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愛好對聯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4副對聯,字字珠璣文採高,讓人拍案叫絕。
第1副:恩作解元,禮合賀其榮;策為進士,職當陳嘉謨。
這個對聯背後有一段韻事。明代時期,蘇州有個大畫家叫做沈周,位列「明四家」,能寫詩能書法,聲名赫赫。
有一天,沈周和陳啟東一起喝酒。當時,酒席上的還有不少人,大家一起喝酒暢飲。陳啟東忽然靈機一動,就對沈周說:「我有一個上聯,你對一下看看?恩作解元,禮合賀其榮。」
這個上聯完全是根據酒席中客人即興發揮的。因為酒席中有個解元叫做賀恩,字其榮。上聯把賀恩的名字與身份都概括進去了,而且用意比較好,在酒席上面用出來,堪稱神來之筆。
而沈周也是不慌不忙,他隨口回答說:「策為進士,職當陳嘉謨。」原來酒席中有個進士叫陳策,字嘉謨。
沈周應聲而答,同時又做到了貼切穩妥,真不愧是才思敏捷啊。也因此,酒席上其他人紛紛拍案叫絕,紛紛誇獎沈周的才華。
第2副:一水抱城西,煙靄有無,拄杖僧歸蒼茫外;群峰朝閣下,雨晴濃淡,倚欄人在畫圖中。
這個對聯的作者是明代才子楊慎,據說寫的是雲南昆明的太華寺。太華寺下面就是著名的滇池,而楊慎這個對聯可以說把絕美風光描寫得淋漓盡致,生動無比。
上聯注重描寫太華寺的禪味,一個煙字,一個僧字,都帶有空幽寧靜的韻味,讓人感受到清淨之意。而下聯則主要寫風光之美,化用了蘇東坡寫西湖的名作「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將一副美好的圖畫展現在讀者面前。
第3副:思親淚落吳江冷;望帝魂歸蜀道難。
相傳這個對聯的作者是明代奇才徐文長寫孫夫人廟的。孫夫人,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三國名人孫尚香,出身於東吳,嫁給了劉備,後來又回到了東吳,與劉備分隔兩地。
對聯雖然短短14個字,卻頗具情味,用語含蓄,而思緒綿長,堪稱絕妙之筆,字字珠璣。上聯說的是孫尚香嫁給劉備後,思念東吳家鄉的悲傷,體現了孫尚香的內心痛苦。而下聯說的是孫尚香回到東吳後,知道了劉備死訊,黯然傷神,同樣體現了孫尚香的悲痛與心傷。
上下聯營造了孫尚香人生中的兩次「兩難」經歷,凸顯了孫尚香身上難以祛除的悲劇感和矛盾感,讓人印象深刻,忍不住生出同情心來。
另外這個對聯巧妙的地方在於,《吳江冷》和《蜀道難》都是古樂府的曲調名,所謂悲歌嘆美人,這個對聯本身便稱得上一首悲歌了。
第4副:雨裡築牆,搗一堵倒一堵;風中點燭,流半邊留半邊。
這個對聯是一個諧音聯。明代狀元顧鼎臣小時候,家裡面的一堵牆被雨淋倒了。當時教書先生就出了這個上聯,「搗」和「倒」同音,而這種「搗一堵倒一堵」的場面極具戲劇化,很有幽默感,可以說體現了生活中的苦中作樂。
而顧鼎臣雖然小小年紀,但是才思敏捷,他很快就對出了下聯:「風中點燭,流半邊留半邊。」同樣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現象:「由於風的吹動,蠟燭燃燒只在一邊燃燒。」而正是這種生活化的內容巧妙用在對聯中,便在平凡中生出不平凡來,讓人拍案叫絕。
大家還知道哪些好對聯呢?歡迎留言哦。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轉發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