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親不如近鄰,別讓圍牆變心牆……

2020-09-11 清河縣普法

 千裡修書只為牆,

  再讓三尺又何妨,

  萬裡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六尺巷的故事

  膾炙人口,

  成為了古今推崇的

  鄰裡典範,

  彰顯了中華民族

  和睦謙讓的道德風尚。

  本期案例

  也和鄰裡關係有關,

  不過,

  其中這堵圍牆

  卻堵了心,

  變成了心牆。

  為隔油煙,修牆

  小劉和王大爺住在同一村子,

  兩家的房子比鄰而建,

  相距不遠。

  最近兩年,

  小劉在自己家中

  辦起了農家樂,

  顧客盈門,生意很好。

  然而,

  濃烈嗆鼻的油煙

  時常飄到王大爺家中。

  王大爺上了年紀,

  心肺方面本來就有毛病,

  確實經不住油煙刺激,

  為此,

  王大爺多次上門

  請小劉想辦法減少油煙。

  最終,

  在村委會的協調下,

  小劉同意在兩家住宅間

  修建圍牆用於阻擋油煙。

  牆修多高?6米

  雖然答應修牆,

  可小劉心裡滿是不痛快,

  他總認為王大爺

  小題大做,

  看他農家樂賺錢眼紅,

  才故意刁難他。

  於是,

  小劉總想著能耍些花樣,

  讓王大爺不能遂意。

  修牆的施工隊

  就要開始幹活了,

  工頭向小劉詢問牆體高度,

  小劉心生一計,

  告訴工頭修6米高,

  這下,

  不光油煙,

  連光線也擋得嚴嚴實實了。

  影響採光,起訴

  圍牆修好了,

  王大爺總感覺不對勁,

  的確,

  油煙是沒有了,

  可家中的採光也沒有了。

  於是,

  王大爺找小劉討要說法,

  要求降低牆體高度,

  別影響家中採光,

  小劉予以回絕。

  王大爺無奈,

  向法院提起訴訟,

  請求判決小劉

  拆除牆體超高部分,

  法院審理後判決,

  支持王大爺的訴訟請求。

  以案說法

  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八十四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係。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第八十九條規定:「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準,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結合本案

  本案中,小劉修建的圍牆影響了王大爺家裡的採光,圍牆過高也存有一定安全隱患,小劉為洩私怨,故意修建過高圍牆的行為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添堵」行為,與「和諧、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符,有悖公序良俗。

  法官寄語

  遠親不如近鄰,鄰裡和睦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古之「六尺巷」美談,成為中華民族鄰裡相處和睦謙讓的例證。處理相鄰關係,應秉持互諒互讓的原則,拆除各自心中的「成見之牆」,化解積怨,共同構建鄰裡無紛爭、守望來相助的和諧美好新生活。

(來源:重慶四中法院)

相關焦點

  • 遠親不如近鄰 別讓圍牆變心牆
    速看經典案例遠親不如近鄰別讓圍牆變心牆千裡修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最終,在村委會的協調下,小劉同意在兩家住宅間修建圍牆用於阻擋油煙。雖然答應修牆,可小劉心裡滿是不痛快,他總認為王大爺小題大做,看他農家樂賺錢眼紅,才故意刁難他。於是,小劉總想著能耍些花樣,讓王大爺不能遂意。修牆的施工隊就要開始幹活了,工頭向小劉詢問牆體高度,小劉心生一計,告訴工頭修6米高,這下,不光油煙,連光線也擋得嚴嚴實實了。
  • 鄰居回家就把門關了,因為過去遠親不如近鄰,現在近鄰不如存款
    吳德欣的《一棵葫蘆爬過牆》講述自家的葫蘆長到隔壁大院裡,隔壁鄰居不僅沒有佔為已有反而用細繩兜護住,母親感念鄰居的好,將成熟的葫蘆據下一半給鄰居,兩家用這兩塊葫蘆瓢互贈物品,親如一家的故事。故事結尾,作者寫道「那時的生活捉襟見肘,可人的心胸寬厚,心眼兒出奇的好」。
  • 遠親不如近鄰,你遇到過哪些好鄰居?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那年代鄉裡鄉親的住著,誰家裡還沒有個啥事,大事小情互相串往,互相幫助。一個屯裡的低頭不見抬頭見,一家有事大家幫,多麼溫馨,多麼和諧。說說你遇到過哪些好鄰居?
  • 大家如何理解「遠親不如近鄰」
    古人言:「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對門」!這句話我有深入體會,感慨頗多,真是刻骨銘心、感人至深!古人留下的都是金句、名言,幾千年的文化精髓,是世世代代相傳,淵遠流長!故事一去年年終,單位給我們分的福利有「有機大米」,還別不相信,這大米聞到香吃著更美味,特別是
  • 遠親不如近鄰嗎?記村裡的鄰間仇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可大多人卻不知鄉村裡那些愛恨情仇。在我的印象中,村裡的鄰裡鄰間總是吵架,為一兩句話吵,為一點小事吵,為了一點地皮吵……總之,給人一種「一言不合就開吵」的感覺。然而村裡大多數人總是為地皮吵,今天你又佔了我家哪裡的地皮,明天我又佔了你家點便宜。
  • 遠親不如近鄰,鄰裡矛盾,冤家宜解不宜結
    打了架又打官司,打了官司又砌圍牆。我感到不可思議。平日裡,大家一般都相安無事。偶爾聽到說有鄰裡矛盾,但沒聽過能打這麼多年的。真是冤家宜解不宜結。老是和一個死對頭綁在一起,用一生去對抗,想想這日子也是煎熬啊。
  • 遠親不如近鄰,有個好鄰居是上世修來的福氣
    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有個好鄰居,是旁人羨慕不來的。總能在你困難的時候幫你一把。留守農村的爺爺奶奶,奶奶行動不便,身體又不好,爺爺又要操心家裡的大大小小事情,兩位都年事已高,很多事情都辦不來。
  • 遠親不如近鄰,搞好鄰裡關係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居是我們必須接觸的最小單位。
  •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碰上如此鄰居你會怎樣?
    古語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這句話真的對嗎?我們還住在村裡的時候,前面鄰居是一個大爺(農村一姓論輩分)可以說是個村霸,就因為他家兒子在村裡做了幾年書記,在村裡是橫行霸道。那時我們剛結婚才一周時間。一早就聽到外面叮叮噹噹的像在挖地。我趕緊把老公叫起來(因為之前公公說過要把我們門前的下水道修一下,以為是公公開始幹了)。
  • 在城市,遠親不如近鄰,還有道理嗎,而我只想反駁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說真的,這是俗語,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很多人也是認同,其中也包括我。但,最近,我卻有點不怎麼感同身受了,我只想反駁一下。
  • 遠親不如近鄰,這「三種親戚」,有了算你倒黴,儘早遠離方為上策
    導言: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親戚這種關係非常特殊。若說生疏那是不太恰當的,但也不能算親近,因為也就過節的時候大家才有可能聚到一起。親戚能夠給予生活日常的幫助可謂少之又少,有時還不如自家的鄰居。所以才有了那一句話「遠親不如近鄰」。若是親戚為人厚道,還有本事,那麼你就有福了,因為不少事情親戚都能幫上忙,你這一輩子也會好過一些。
  •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曾經的那份鄰居情懷是否還存在呢?
    俗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鄰居成為了一種遠超親戚的一種代名詞。曾經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鄰居一詞確實讓人感覺到心裡的溫暖。
  • 遠親真的不如近鄰嗎?論親戚在你生活中實際起到哪些作用
    不管是在文學作品中還是在影視作品中,都能看到某人發達了,一幫農村親戚到他家吃拿卡要,然後又把鄰居描述得特別好,刻意的放大了一幫農村人的醜陋,讓大家以為這種窮親戚還不如不要,特別是人情越來越疏遠的社會,親戚好像變成了你人生路上的絆腳石,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富在深山有遠親。人窮的時候親戚朋友在身邊也很少來往,富有的時候就算遠在深山老林的親戚都會來找你。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有窮的朋友和窮的親戚。朋友和親戚都要經常走動常來常往才能親切。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素質相對提高。你說的親戚每年都來擾你這種情況,使你花費不少。我感覺在現代的生活壯況下,已經很少很少。在說一個家庭又有多少親戚。
  • 「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這三個人施恩,有道理
    所以,爺爺常常告誡我:「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這三個人施恩,要牢記。那麼,我爺爺所說的這三個人,究竟是指誰呢?這樣的人,其實就是一種很典型的「爛泥扶不上牆」的人。我們如果常常對這樣的人施恩,那麼,他們必然會賴上我們,這樣一來,我們的麻煩就來了。而如果我們停止了對他們施恩,他們必然會非常憤恨我們。所以,做人再有本事,也不要對爛泥扶不上牆的人施加恩惠,才能避免「升米恩,鬥米仇」的遺憾發生在我們身上啊。
  •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且看杯中酒,杯杯先敬富貴人,這就話的意思就是在你窮的時候就算你住在市區都沒人看你,在你富的時候就算你住在山裡或者農村都有人千裡上門探望你,不信的你看喝酒的時候除了長輩,個個都是先敬有錢有權的人,現在的生活更是如此,遠親不如近鄰,能想像這句話,再親的人平時沒有問候,久了沒有探望,都不如鄰居,但是同樣道理,當鄰居搬走了,雙方少了問候和聯絡也是漸漸變得陌生
  • 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永遠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