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點擊右下角「加入圈子」或者點擊右上角「關注」即可。
兄弟姐妹在晚年最親就是想法越美好,現實就越殘酷,對兄弟姐妹的期望有多麼大,失望就會有多麼大。
笑容三連拍!治癒系的笑容就像冬日裡暖暖的陽光!
A女士,50歲,依據我的親身經歷來說,毋庸置疑是夫妻更親,兄弟姐妹不僅各自擁有各自的家庭,而且已經上了年紀,我的兄弟姐妹眾多,可是再多也比不上老伴,畢竟有些兄弟姐妹離得遠,有些兄弟姐妹離得近,距離遠就好比如遠親,在緊急的情況下連近鄰都比不上,即便有些兄弟姐妹離得近也比不上老伴離得近。
父母在的時候雖然我跟兄弟姐妹見面的次數比較多,但是伴隨父母先後歸天,我跟兄弟姐妹在近些年來往的頻率不是增加,而是減少,其實可以理解,畢竟各自有各自一大家子需要照應,日常生活脫不開身,老伴才是跟我患難與共以及不離不棄的伴侶,跟老伴成為老夫老妻的進度就是越來越密切的過程,我跟老伴既會心心相印又具備夫妻相,我跟老伴伴隨相互守候的時間延長越來越具備如出一轍的夫妻相。
B先生,55歲,兄弟姐妹的家是兄弟姐妹的家,唯有在自己的家裡跟自己的老伴朝夕相處才會愜意,即便家裡的環境再不好也能找到家的感覺,在我沒病沒災的時候,兄弟姐妹就會相安無事,等到我遭遇意外的時候,兄弟姐妹充其量救救急。
老伴無論在我在富裕的時候也好還是在我貧窮的時候也罷都會跟我同舟共濟,既能夠跟我做到同甘又能夠跟我做到共苦,然而兄弟姐妹之間會因為維護切身利益引發關係的疏遠,面對同樣的場景,我跟老伴能夠抱團取暖,為了爭奪我跟老伴共同的利益一致對外,將導致我跟老伴的關係日益親密無間。
C女士,60歲,有老伴的場所才算得上家,老伴在哪裡,我的家就在哪裡,兄弟姐妹的家始終成不了我的家,即便兄弟姐妹在我無家可歸的時候顧及親情給我提供容身之地,我也找不到家的感覺。
跟我白頭偕老的人不是兄弟姐妹,而是老伴,有些話只能跟老伴說,不能跟兄弟姐妹講,兄弟姐妹充其作為老伴的補充,替代老伴或者超過老伴壓根就做不到,兄弟姐妹成家前跟成家後截然不同,成家之前會先顧相對的大家庭,成家之後會先顧相對的小家庭。
結語:親情會在逐步迭代的歷程當中呈現出逐漸衰減,父母最親,兄弟姐妹就會相對父母的親情遞減。
喜歡文章請點個讚,謝謝支持,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觀點!
圖片源自網絡,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