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文/曉斐
有人說:你越在意的會讓你越痛苦。比如越在意一段感情,就會為這段感情全力付出,而在全身心付出後發現收穫甚微或毫無回應時,內在的受傷感或失落感或絕望會讓自己痛徹心扉。你越在意一件事,心心念念把它放在首位,小心呵護生怕出現一丁點差池,可是越小心越是會因為這樣那樣的不如意而讓自己感覺越來越沒把握。
所以我們會發現,讓你非常在意的人或非常在意的事背後,會有一種你沒有足夠信心去獲得,或沒有十足把握能搞定的潛意識狀態。因為沒有十足把握,所以在處理或完成時會更加的小心翼翼,而越發小心翼翼去做越是顧慮很多,越是顧慮很多也就越是放不開手腳去做,越是放不開手腳越是受限制。
因此,「在意」這種心念會時刻提醒人要用心以對。你越在意,就會為之越多的付出。而因為在意同時也會希望獲得相應的回應。當無法得到相應回應甚至毫無回應時,內在的自我防禦和保護機制就會以委屈的,傷心的,痛苦的等等情緒狀態呈現。
有很多時候,人們並不一定知道自己所在意的人或事的價值幾何,只是在自己的個人認知領域把它放大化。比如,很多人會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會因為他人的看法而一闋不振或心生悲戚。而事實上他人的看法真的那麼重要嗎?
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有一位剛出道的年輕畫家,畫作第一次展出。他非常謙遜的在畫作邊貼了一張提示條,上面寫著「您可以在畫上圈出覺得不滿意的地方,以待更進」。第二天當他去取畫的時候,看到畫上很多地方都被圈上了記號。於是他非常沮喪,甚至想要臨場放棄展出。他的老師看到了他這種狀態跟他說:明天你在畫作旁邊依然貼上一張紙條,只是內容改成請在你覺得滿意的地方圈出來。他很低落的照老師說的做了。又過了一天當他去取畫的時候,那些以前被圈出來的地方依然被畫了圈。
他看到這個現象很奇怪去問老師,老師答曰:你畫的再好,還是有人會不滿意。所以不必在意所有人的看法,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從此以後這位學生再畫畫多了一份淡定和從容。
從這個故事我們看到,不管你以為做的有多完美,總是會有人覺得有瑕疵。每個人對完美的定義不同,也就註定了每一個人不會被所有人接納和認同。堅持做自己,堅持自己的選擇,堅持自己的那一份在意,不是為他人,而僅僅是為自己。
人們的困惑或難過,很多時候來源於他人的不認可或不接納。永遠都在外界抓取的心,終究勞累的都是自己。不僅心累,所有的感覺也會覺得受限受壓力。走出困惑其實就是走過自己。當我們在經歷所有事的時候,更在意自己的方向,在意生命原本的綻放,在意自性能量的激發,相信那份困惑必定撥雲見日,如霧霾般消失不見。
對生命的熱愛,源自於對自我的熱愛。當我們有足夠的能量愛自己,我們就有了愛世界的能量。
~end~
(圖片來自網絡,原創者可以自行撤回或聯繫刪除。感謝,感謝,再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