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18)父親失眠了(19)母親的早餐

2020-08-21 求研閔

2020年8月9日周日

家有老人(18)父親失眠了(19)母

(18)父親失眠了

周五早上大雨還在下,整個路都積滿了水。因為提前預約到一個企業溝通財務建帳及整理財務制度,早早起來,整理材料,不到八點,就早早出發。到單位安排結束後,在單位吃的中午餐,回到父母家已經中午二三點了。阿姨周五下午五點下班,周日下午五點接班,阿姨在家,我每天上午回家,下午與阿姨一起推著母親 帶著父親去附近廣場散散心。父母親開始習慣與接受我的值班方式,只是我的班到15日 就結束了,父親開始擔心,老二的班如何值。

周五夜裡,母親每次小解後,我去倒便盆,發現父親燈一直在亮,問他為啥不休息,他說白天睡多了。

周六早上五點多,母親就醒了,照顧好母親,開始早餐。發現父親已經醒了,問他為啥失眠,在考慮什麼呢?一開始他說錢丟了 ,二個二百的,8個10元的,我認為不可能,他說放褂子口袋啦,前天我幫他縫口袋粘貼時還有,我有點鬱悶了。我開始幫他找 終於在另外一個褂子口袋裡,找到了。

飯還沒做好,父親又開始叫我,他說他還是擔心老二值班,問我老二能不能不上班,象我一樣,天天全天都在家,我好說歹說,他才終於明白,老二一定要認真上班的。

這個問題解決了 ,父親開開心心吃了早飯 ,我開始餵母親吃飯。在餵母親吃飯時,父親又開始糾結了,坐在母親屋裡,支支吾吾說,對這個阿姨不滿意,要換阿姨。我說,這時一定不能換保姆,因為老二的工作需要穩定,父親不相信,要親耳聽老二說,不同意換保姆,才甘心。

中午與老二聯繫,讓老二幫我代買雞與魚,老二回來了,帶了很多菜,只同意收了我個整數,其餘的算她請客了。大家一起開開心心做飯,飯剛開始上桌,老爸提起換保姆的事,老二一下惱了,我要接班了,就要換保姆,我如何工作 ,越說越多 。老爸生氣了回他屋堂下了,老二氣乎乎的要走,勸過這個勸那個,老爸終於起來吃飯了。老二匆匆吃幾口,就離席了。老爸問我,老二說的那句話,讓他氣的不想吃飯了,我微笑無語。

(19)母親的早餐

母親病了16年,完全臥床10年,從不便秘,因為我們的青菜打糊,餵的多。上周母親一周才大便一次,而且特別幹硬。尋找原因,發現上個攪拌機壞了,換個新的,菜打的太細。與阿姨多次溝通 不要打太細,或煮菜餵菜泥,阿姨很為難。今天早上開始嘗試餵菜泥,一個雞蛋羹,半碗菜泥,大半碗米飯還有蒸茄子,今天早上母親挺配合,只剩下少許蒸茄子,其餘的全部清光啦。

相關焦點

  • 家有老人(25)父親聽不得與母親高聲說話
    2020年8月25日家有老人(25)父親聽不得與母親高聲說話從6月27日小妹交班,安排保姆與老二對接,到今還差二天不到二個月。從7月7出院,至今還差二天不到50天。保姆在家,我幫忙,保姆請假我頂班。這期間很累很疲憊。保姆餵飯,與父母溝通,只要大聲,父親就極其不舒服,如果我在家,我去化解,只要我不在家,父親立即電話呼喚我回家。
  • 我與父親母親 (上)
    >家有高齡父母是子女們的一種福氣。倒是不記得父親打,父親特別愛吵;只記得小時候愛和小夥伴玩摔跤,被父親碰到總是狠狠地吵一頓(這本來是孩提時代極普通的行為,其他諸如打罵、毀壞莊稼樹木等等的事更不敢做),所以,玩時總是怕被父親碰到。而母親是打的比較多,但已記不清是為什麼,只恍惚記得上幼兒園時因為母親打而向阿姨求援過好幾回,應該是不聽話的緣故。因此,小時候從不敢犯錯,有時在學校裡做錯事還不敢回家,因為怕父母知道了挨打挨吵。
  • 我與父親母親 (下)
    父親脾氣大,愛吵。我們姊妹四人除了姐姐挨吵好像少一點(和姐姐年齡懸殊較大,我十來歲時她便出嫁,所以知道的情況少一點),餘下我和哥哥妹妹都挨了不少的吵,尤其是我(因為哥哥年輕時在外幹了不少年的木工,妹妹是女孩到年齡便出嫁了,只有我和父親相處的時間最長)。當然挨吵大多是因為農活。現在想起來,父親吵得也許大部分有道理,但起碼有一部分是吵錯了的,還有一部分是可以不吵的。
  • 家有老人(8)因為保姆
    家有老人(8)2020年7月25日周六這一周特別累,周一因為上一周的事,愛人酒後吐真言,讓我特別傷心,打算爭口氣,父母家裡的事再也不讓外人操半點心。周二與母親洗澡,周四到養老服務中心考察給父親洗澡,考察結果服務中心沒有澡盆,還是決定在家給父親洗,周五上午服務幫助服務中心排來的人員 給父親洗好澡,又把父親一周的衣服髒衣服洗洗,整理一下父親的房間雜物。
  • 家有老人(21)父親出門溜達時手機沒電了
    2020年6月11日家有老人(21)父親出門溜達時手機沒電了父親過了八十,明顯自理能力下降,特別是這兩年,一般情況下,自己從不獨自出門。這個月父親出門溜達,一般是下午,每次都是推母親出門時,與父親一起出門,因為父親走的慢,阿姨推母親走得快,有時也會讓父親先乘電梯下樓,在門崗等我們,然後一起去廣場。
  • 父親(一)
    父親被李家爺爺用繩子捆在了樹邊,為了防止他出去偷人家的東西被人家傷害不得不這麼做,畢竟那個年代誰家都不富裕,誰家缺的就是吃的!但是我父親倒好,為了填飽肚子,把繩子解了捆了一隻抱雞母(不下蛋的母雞或者是現在帶小雞的母雞)在繩子上,等我李家爺爺幹活回來,去拉繩子,人沒在上面,上面卻是一隻母雞。
  • 父親(二)
    聽我大姐說,那時候她們本來也就才幾歲,母親就拿大涼背(背小孩的背簍)把我放裡面,叫我兩個姐姐不管走哪裡都把我帶一路,有時候她們顧著玩自己的,把我涼一邊,背簍倒了,我摔了餓了就自己玩自己的,有時候弄得一身泥巴,有時候弄得一身粑粑,要是摔著碰著,兩個姐姐回家就要被母親罵要是嚴重還要被打。不過還好,一切倒還算風平浪靜,轉眼來到了我三歲了,開始有一些模糊的記憶了。
  • 家有老人(20)幸福是生活瑣事中的無奈
    2020年8月10日周一家有老人(20)幸福是瑣事堆砌的無奈周六中午午飯後,把來不及做的雞分了兩份,其中一份用小火燉上。老人吃不多,需要頓頓香香的,阿姨也需要營養。小火燉了二三個小時,肉燉的爛爛的,連肉帶湯聞起來都噴香噴香的。
  • 2005(1):父親的多面人生
    我們很遺憾的是,沒有能為父親過七十歲生日。母親說我和哥哥一個在南京,一個在北京,另有一個姐姐長年在外打工,回來都不方便。另一方面則是母親氣父親改不了上述陋習,不想為他過。她說她自己也不想過壽,讓兒女們費心和破費。我們知道母親一生也不容易,父親上述不好的習慣擾了她一輩子。在這件事上,的確是父親不對。為不惹母親生氣,我們也就都淡化了這件事。
  • 我的回憶—憶父親(一)
    父親說,亮亮還不知道?你們比我還糊塗!我問,你說的亮亮是哪的啊?是穆家的嗎(父親的家鄉)?父親說不是。我又問,是瀋陽的嗎(伯父和堂哥堂姐他們在瀋陽)?父親點頭說,嗯,在瀋陽。見我們還不明所以然,父親又問,陳淑鳳知道不(老鄰居家的大女兒)?我說,知道啊,你是不是要問陳淑鳳的妹妹陳淑芬啊?父親搖頭。我又問,那你是不是要問陳淑鳳的弟弟陳力啊?父親又搖頭,這時,我忽然恍然大悟!
  • 家道(收藏)
    老人有德,子孫興旺;老人缺德,一家災殃,家道不興,香火衰敗。9、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載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懷寬大,家庭福報就大。10、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風水,最高等的風水。3、向子女宣揚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盡孝榜樣給子女看,用感恩先輩的恩德,來啟蒙後代。4、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5、小孩子是否健康與母親關係很大,有無智慧與父親關係很大,是否福德莊嚴就看父母是否經常以快樂的愛心去做事做人。
  • 陪伴母親的日子(五)
    18年9月為了完成二老的願望,我請假陪同我嶽母及二老到新疆旅遊,歷經十餘天,遊天池,葡萄溝,火焰山,交河古城,從烏市到喀吶斯到福海,石河子到庫爾勒,庫爾勒到阿克蘇,看過秀美的風光,品嘗民族特色美食,見到了多年不見的侄兒全家,一路上笑的合不攏嘴,咳嗽症狀明顯減輕,心情的確可以改變病情。
  • 我的父親(下)
    我們四姐弟輪流照顧父親。大姐和弟弟都回家了一次,拿了些換洗衣服,弟弟回去看了一下母親,拿了一個爬爬墊來了。因為房間又有病人來了,沒有空床。我們晚上,就把爬爬墊放在病房陽臺地下休息一下。二姐回去以後,中間又來了一次,因為她帶著小孫女,我們讓她回家了。父親雖然病了,除了發燒,身上疼,不想吃東西,但有我們陪在身邊,還是樂觀開朗的。醫生囑咐要少食多餐,我也會買他喜歡吃的。
  • 家道(深度好文)
    一家是否發達,子孫是否興旺,與堂上老人有無善根福德直接有關。老人有德,子孫興旺;老人缺德,一家災殃,家道不興,香火衰敗。小孩子是否健康與母親關係很大,有無智慧與父親關係很大,是否福德莊嚴就看父母是否經常以快樂的愛心去做事做人。
  • 父親這一生(1)
    父親是農民。那種一輩子耕作于田地,老老實實,勤勤懇懇的農民。聽媽媽講,父親出生還沒滿月,他的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從來沒見過自己的生母。為了養大他,爺爺就他就寄養在別人家裡。那時候條件都艱苦,有口吃的就不錯了。可能是營養不良的緣故,父親從小就是又黑又瘦。可是在我的心目當中,又黑又瘦的父親確是如此的高大。小時候,沒有住的地方,父親決定自己蓋磚窯。沒錢咋辦?
  • 父親的傷疤(作者 韓召環)
    從我記事起,總認為母親是一個漂亮溫柔,善良的好母親,而我父親相反,很醜,嚴厲,寡語。他滿身是疤,背彎腿瘸,甚是難看。河邊到了,父親把我從背上放了下來,準備洗澡。我又問:「那以後呢?」父親拍拍我的肩膀說:「趕快洗澡吧!」「等你長大以後再告訴你吧,」從那以後,我也沒有再問。但父親被狗咬一事,在我幼小的心靈裡,總覺得是一個謎團。(二)他一生愛好很多,唯獨愛槍愛的如痴如迷。
  • 不要讓老了的父母,看我們的臉色(母親篇)
    母親今年七十六歲了,個子不高、背有點駝,滿頭銀髮,但健步如飛,力氣也點大。總是笑說我沒用,連那麼一口袋玉米也扛不起。18年父親走了,永遠的離開了我們。父親走後,弟弟要帶她走。她不願意離開老家,說是怕父親回來,家裡沒人。(老家人說:剛去世的人,靈魂會回來看看家,不會走遠的)父親百天祭日的時候,我們四姐弟都回去了。
  • 回憶母親(老來樂)
    記得小時候的冬天,早晨還沒有起床母親教我背珠算口訣,教我打乘除法(九歸)等,到了學校上珠算課時同學們都不會打算盤,但我我全會;母親還教我怎樣寫毛筆字、教我繁體字和簡化字的區別,還讓我在她的肚皮上練寫字等等。
  • 我與我的父親(四)
    我問原因,母親說:模樣是不能當飯吃的,一個能捨得出力的人跟著他肯定錯不了。我不禁對我母親伸出了大拇指,太有哲理了。於是就在那樣的一個年代,父親一個人的肩膀挑著全家十幾口的擔子,有我爺爺、奶奶、我二爸,我三爸,我四爸,我大姑、二姑,又添了我媽,我二媽,還有我姐,再後來又有了我。
  • 我與我的父親(一)
    自我記事起父親就是威嚴的,不拘言笑,所以讓我從心底懼怕他,便更多的是與母親的交談。迫於生計,父親總是起早貪黑的幹活,仿佛總有使不完的力氣,無論地裡還是家裡,都打理得井井有條。我上小學的時間,剛好是單幹(這個詞只有60後熟悉),父親買了一掛(不是輛,因為還有三匹騾子)馬車,每天天不亮就去裝石頭,然後運到鎮上的水泥廠,孩童的我體會不到父親的辛勞,他也從沒在我面前說過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