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凡事比別人多想一步,你就超過了大部分的人

2020-10-09 甬說

宋時蘇東坡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古人意識堅定如此,今人實是難以望其項背。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時代的腳步也不再慢條斯理。

新時代、新徵程的帷幕早已拉開,網際網路成了人們聯繫的紐帶。在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背景下,「勤奮」成了優秀者的代名詞,何也?優越的環境滋養出當代人獨有的「惰性」。

少有聽聞哪位古人身患如「懶癌」、「拖延症」等疾病,只如今,發現身邊之人竟多得此症。

今昔相比,想來為何如今因人生失意而心生抱怨之人如此之多,倒也竟說的通了。此間道理,一如作家馬未都所言:「凡事比別人多想一步,你就超過了大部分的人。」

一、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淮南子言:「行一棋不足以見智,彈一弦不足以見悲。」人生如棋,普通人只是行之,看之,走之,一切如常,也未見其波瀾,而優秀者「凡事比別人多想一步」,便超越了大部分的人。

因才有人說「下棋容易知棋難」。四海五洲,天地玄黃,大千世界裡天才總是極少的,多得是那埋天怨地的普通人。走一步,看一步是多數人的常態,而我們卻時常誤以為自己是天選之人,有天降之才。

在湍急如流水的生活裡嘟嘟囔囔,不去想,更不去做,但又希望得到命運的眷顧,希望擁有優越的生活品質。殊不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面對才是。

如今不去想只是不想面對眼前的窘迫,可在逆水行舟的世界裡奔騰,不進必退,想保持原樣尚且艱難,又怎敢言超越他人?然想奮起直追之時,只需「凡事比別人多想一步」,其前提是「敢想」,並且願意「去想」。

懶惰的枷鎖不斷禁錮著當代人行動的雙腳,而思考是解開其之谷的唯一鑰匙。向來只有敢於登上山頂的人才有機會俯瞰遠方的風景,布萊希特言:「思考是人類最大的樂趣。」我想,思考或許還是通向成功之路的風向標。

無論做任何事,只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時,或許已經成功了一半。常言道:「往事開頭難。」但當你敢於去想時,當你沉浸思考時,實則已然開了個頭,只是你不自知罷了。

相反,「多想一步」也並不意味著要思考規劃好未來所有的人生路程,只是當你正在行走時,預先想好下一個腳步將踏向何處,這便夠了。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而「多想一步」正是通向所有成功之路的大門。

二、 未雨先綢繆,一步似一程

這個世界從不缺少「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敢想」之後需「敢做」,方能成事。

曾有人言:「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豬都能飛上天。」在這個變幻莫測的時代,這句話絕對不無道理,然法國劇作家巴爾扎克有言:「想升高,有兩樣東西,那就是必須做鷹,或者是爬行動物。」

是的,再怎麼會飛的豬,其姿勢也遠不如鷹好看,鷹者的行動敏銳與豬者的滿身惰性,兩者相形見絀。鷹的成功在於其「敢做」勇氣,當「多想一步」時也能「多做一步」,方可立於不敗之地。

哈佛大學曾送給其學生這樣一句話:「當成功來臨的時候,你已經準備好了。」

當身邊之人抱怨著命運不濟,時運不公時,聰明的人不會人云亦云地隨波而去,因為他們深知「真金不怕紅爐火,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個時代缺少的不是機遇,而是善於抓住機遇的能力。

古往今來,多少能人志士拜倒在這種「能力」之下而不自知。

三國時期,孫曹之間的赤壁之戰中,周瑜大敗精通兵法的曹操,何也?只因其「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未雨綢繆的一小步拉近了三國戰役的一大步,至此以後,曹操損失慘重,三國鼎立的局面也就此形成。

赤壁之戰

拜倫曾言:「無論頭上是怎樣的,我準備承受任何風暴。」有人將風暴當挫折,電閃雷鳴時無所警覺,任由狂風肆虐,那麼,他也將拜倒在那個雷雨交加的夜晚。

但亦有人多想一步,多做一步,風暴便不再是風暴,他將風暴作帆船,從此迎風而上,踏浪而行,岸邊的礁石無法使他心生畏懼,深海鯨鯊見他也只繞道而行。

由此觀之,機遇只偏愛那些有準備頭腦的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能人的未雨綢繆,「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亦是智者的周密行動。俗話說:「先知三日,富貴十年。」當「先知」遇上「先行」,其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 做事不畏小,點滴匯成海

從「多想一步」到「多行一步」已然明了,但該如何「行」才能夠儘可能保證準確無誤呢?魯迅先生給出了答案:「巨大的建築,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可何妨做做這些一木一石呢?」

人們都想成為栽花者、種樹人,何其偉大的夢想,可為何偏偏忘了那一木一石亦是生靈,看得見的奉獻我們將其崇高成偉大。

但我始終認為,看不見的奉獻才更應該受關注,被推崇,小人物的奉獻一直是這個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那些隱藏在點滴裡的行動也應該被重視。

我們常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量力而行是衡量一切行動的首要標準,進入一個全新環境時,首先要認清自己,一味地爭強求多必不會獲得好的結果。

世界著名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便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他將「做最好的自己」當做自己的座右銘。他一生都在不斷地根據外部環境與自身條件進行適時調整,塑造了屬於自己的最佳生活。

安德魯·卡耐基

林語堂言:「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執著。」誠如斯言,認清自己,從點滴做起才能集之所成,最終匯成涓涓細流。荀子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大抵是如此吧。

其實,凡事比別人多想一步,你就超過了大部分的人。不需要特別複雜的思維方式,只「多想一步」,僅此而已。多數人之所以成為多數人,大都因其只原地踏步,不肯向前而已。

當懶惰變成性格,才是真正的可怕之處。麻木了人類的原生力量,我們將逐漸變得不再反抗,沒有任何攻擊性與上進心,在安逸的囚籠裡虛晃度日,一如「溫水煮青蛙」般任人宰割,直至死亡來臨之際也不曾動搖。

不做任何嘗試,不想任何原因,瞞過眾人也騙了自己,想是人生安定卻不知世事無常,沒有人的人生能一帆風順,而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多想一步之人方能獲得機遇的眷顧,當努力遇上機遇,不正是成功的表現嗎?

世界可稱之為成功之人不足百分之二十,但這並不意味著成功一定是難的,它可能不簡單,但亦不會太難。「萬石谷,粒粒積累;千丈布,根根織成」,這樣的成功才是為世人所接受的。

所以,願諸位凡事多想一步,努力掙脫平凡的枷鎖,跳出安逸的桎梏,為自己尋一個不凡人生,搏一個滿身功名,望各位莫等閒,別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相關焦點

  • 八條黃金定律,也許改變你的人生
    TED演講《五分鐘內讓你知道活著的意義》指出:80%的人並不滿意他們目前的生活。大多數人認為:人生已經過了大半,但總覺得都在浪費生命。網上有個說法叫「瞎忙族」,即:忙忙碌碌卻沒有結果的人。吃一塹長一智,務必讓每次錯誤的經歷,幫助你走向成長和新生。5找到人生標杆,獲取更快成長牛頓曾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最快的成長捷徑,便是向最優秀的人學習。
  • 30年前的馬未都,早已月入七八萬,工作卻從不敢與別人訴說
    30年前的馬未都,早已月入七八萬,工作卻從不敢與別人訴說現在的經濟條件提升了不少,所以人們的壓力也變大了,物價上漲,人們都在為了賺錢而努力。在多年前,月入上萬就是一大難題,直到如今也一樣如此。當然,世界上有錢人最不缺乏的,但是這些人都比較低調,很少會將自己的工資說出口。
  • 馬未都:通過一件生日禮物,我算知道馮小剛是什麼樣的人了
    學會了為人處事,才是邁向成功的關鍵一步。試問當今在名利場上玩得如魚得水的生意人、在娛樂圈裡混的有聲有色的明星偶像、甚至只是在工作崗位上最先得到提拔的職員,哪一個肚子裡沒有一點點的彎彎繞繞。情商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即便是已經取得一定成就的人。
  • 人的一生應有三重境界,被馬未都的語錄道出,富有哲理,警醒世人
    你看多少人,為了錢,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被人使喚,被人辱罵,被人欺負,依舊不改初衷,依舊假裝很熱情地工作。老闆問你喜歡這份工作嗎?其實內心早已很排斥,卻裝出一副很喜歡的樣子。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也不知道人的一生應有三重境界,是哪三重境界,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馬未都的語錄,就道出了人生三重境界,富有哲理,警醒世人,文字如下:人的一生應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趨利,追求物質上的溫飽;第二重是趨名,追求精神上的愉悅和寄託;第三重是安放靈魂,追求內心的平靜與超脫。大部分人到了名利階段就走不動了。
  • 馬未都說:「現今的人倫之混亂,令人堪憂!」
    可往往就是這三類人,把我們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團糟,難免經受精神的摧殘和心理的折磨,總覺著遇人不淑,苦不可堪。叔本華曾說過:「人就像寒冬裡的刺蝟,互相靠得太近,會被刺痛,離得太遠,又會感覺寒冷。」所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傳奇文化學者馬未都感嘆道:「現今的人倫之混亂,令人堪憂。」
  • 王朔為啥批評馬未都?馬未都還總誇他?高情商攤上毒舌損友,真香
    人,作為個體生活在群體社會之中,必然免不了和其他同類的接觸!互相瞧得上眼的可以處之為朋友,瞧不上眼的,最多是個陌人。然而,即便是朋友也有「親近」之分!正如孔子所說:共同學習,不一定能共同在道上行;能共同在道上行,未必能在道上真正立得起來;能在道上立得起來,也未必通達道上的變通。
  • 人窮不可怕,怕的是「心窮」,馬未都:遠離身邊吃相醜的「窮人」
    由此看來環境會影響人的方方面面,包括眼界、情商和格局等,著名文化學者馬未都曾勸誡:生活中要遠離格局小、吃相醜的「窮人」。馬未都之所以能悟出這樣的道理,說起來還多虧了他家的一名保姆。原來,這位保姆雖然做事兒利落,但卻是個很喜歡貪圖小便宜的人。有好幾次,她偷偷拿走家裡的東西都被馬未都發現了,雖然只是些蔥姜蒜瓣花生米這樣不值錢的東西,可馬未都沒把這當小事兒。
  • 馬未都家保姆鬼鬼祟祟,辭退她怕人議論小氣,拎不清的保姆太氣人
    馬未都請過一個保姆,她幹活手腳麻利,時間長了馬未都發現這個保姆鬼鬼祟祟,家裡卻發生一連串匪夷所思的事兒。馬未都工作繁忙,他託人在中介找了個保姆,要求也不高;為人老實本分,幹活勤快就行。沒有多長時間,中介就幫他物色了一個保姆,馬未都和中介協商了一下,試用一段時間。試用期裡保姆表現得特別勤快,不僅把家裡收拾得僅僅有條,做飯還好吃,簡直不要太周到。
  • 馬未都:現今的人倫之混亂,令人堪憂
    陷在這些複雜的矛盾與關係中間,人難免受精神摧殘與心理折磨,總覺人心不古,鬱郁困苦。面對這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馬未都曾感嘆:現今的人倫之混亂,令人堪憂。他提出的紓困之法非常簡單——親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親。
  • 馮小剛過生日,為什麼馬未都要送他拐杖?
    馮小剛過生日,邀請了馬未都,馬未都心想自己好長時間沒見到小剛了,送點什麼東西好呢? 想了許久,馬未都來到了自己的收藏室,看著滿屋子的物件挑起來也有些繁瑣。 正在發愁的時候看到了自己收藏了十多年的綠松石拐杖。
  • 馬未都告訴你如何看穿一個人的不靠譜?
    如何看穿一個人的不靠譜?馬未都在某期節目中講到:共情能力差的人有些人你跟他講一件事,他完全不能get到你的點,甚至會拿來開玩笑等,很浪費別人的感情,不能共情就無法真正溝通,也會浪費很多時間。如果你是一個無法好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一點就著,一說就炸會給身邊的人造成壓力,大家就自然而然遠離你了,成年人必須為你的情緒買單。不管幹什麼都喜歡解釋的人解釋是一個很迷惑人的行為,因為它不是抬槓,也不是吵架,解釋往往和講道理掛鈎,讓人不得不聽,聽完還不得不信。
  • 馬未都:為什麼親人間的矛盾最難調和?您家老人一碗水能端平嗎?
    對於這一現象,馬未都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為什麼親人間的矛盾最難調和?您老人家一碗水能端平嗎?此話一出,戳中了多少老人的心。誠然,親人是我們人生中無可或缺的存在。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可以由著自己的性子與親人交往,在和親人相處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夠營造出和諧的家庭環境,從而擁有幸福的生活。但遺憾的是,如今的大部分人,都不懂得這一道理。
  • ​凡事靠別人,是一場災難
    人在虛弱的時候,難免對人指望,希望困頓時有人給你幫襯。社交的本質永遠基於實力對等和價值互換,有用的社交,不在於你認識多少人,而是多少人願意主動幫助你。,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人生的選擇。」精神獨立的人,知道凡事要靠自己,不把自己的心放在別人的手上。
  • 培養「多一步」這種行為意識,不管你做什麼都會有所收穫
    當你面試一份新工作,除了準備好相應的面試資料,如果你還能夠多想一步,多做一步,思考面試官會問你一些什麼問題,你要如何做好應對,讓自己自然流利地作答,你是不是比那些把機會交給運氣的人多了一份把握呢?當你有一個目標,除了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地去爭取之外,如果你還能夠多想一步、多做一步,思考你在實現目標的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預留一個Plan B,及時有調整的對策,然後多堅持一步,你是不是比那些單憑一腔熱血就行動的人,更有成功的機會?這就是「多一步」思維帶給我們的好處了。
  • 凡事靠別人,是一場災難
    靠來靠去你就發現,最後靠的是你自己。人這一生,總是以為有所依靠,有所指望,心才能有處安放,路才能走得更遠。但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世界裡的主角,無法為你的一輩子負責,你的美好,只能靠自己成全。別高估你和任何人的關係,也不要低估自己獨自向前的能力。
  • 馬未都:什麼是「豬嘴龍」瓷器畫法,「比目眼」又是什麼
    這件碗是大哥愛人家祖傳的一個瓷碗,這件碗在大哥愛人家已經不止一百年了,馬未都先生到覺得這個碗很有意思,遠觀的時候效果非常好,它的細部會干擾我們的判斷,這個碗的使用痕跡非常重,我們看裡面的紅彩基本上都磨光了,這是一個礬紅的低溫釉,這碗的邊飾畫的有點現代意識,它是用一種菱形塊互相疊壓成的漫畫的非常仔細,低下寫的「大明宣德年制」這個款識寫的相對比較規矩,這種規矩很接近於雍正時期的書寫的方式
  • 馬未都:中國人希望你過的好,但是不希望你過的比他好,您同意嗎
    嫉妒是人的本性,「大衣哥」成名之後所遭受的村民的無端指責讓無數國人同情,社會貧富差距巨大之下,嫉妒之心在所難免,社會風氣助長仇富。我國著名文物收藏家馬未都此前在一個節目中曾經拋出了一個令無數中國人反省探究的結論:中國人希望你過的好,但是不希望你過的比他好,您同意嗎?
  • 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看著她一步一步走進別人懷裡,是什麼感受
    愛情這兩個字不知道讓多少人傷痕累累,也不知道讓多少人望而卻步,但是也讓很多人渴望品嘗愛情的滋味。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品嘗過,酸甜苦辣各首味道不齊,有的人甜了有的人苦,有的人酸!在不同的人身上會體現出不同的味道。
  • 凡事靠別人,是一種麻煩
    01行過半生,我們會漸漸明白,人這輩子,只能靠自己,才是你終身幸運的開始。凡事靠別人,對於自己而言,是麻煩,也是災難。從生命的本質而言,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同時,也需要社交。但有太多的人,以為有了依靠,就是自己的保障。殊不知,你越是去依賴別人,就會喪失自己與生俱來的獨立能力。更何況,別人也不會幫你一輩子,無論是你的家人也好,還是你的朋友,他們終究會成為你生命中的過客。到了站點,就會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