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婚姻的儀式感,很多人想到的是婚禮,婚慶,還有專門找的婚禮舉辦公司,那種婚禮的隆重感,似乎從古至今,婚禮的儀式感,都是被很多女性所看重的,畢竟結婚是人生大事,當然馬虎不得,好的婚禮不僅僅是一個門面,而且更關鍵的是會成為彼此一生的回憶。
如今由於社會壓力的持續增加,結婚率持續下滑,但是離婚率卻在逐漸上升,而所謂的婚姻制度,如今也是岌岌可危,甚至很多人選擇了不婚,而大量人的不婚,又會客觀程度上導致出生率的下滑,人口危機等一系列連鎖的現象產生,所以如今很多地方逐漸開始施行領取結婚證儀式感的一種東西。
面對著日益嚴重的婚姻問題,如今出現的頒髮結婚證儀式感,主要的方式是,在男女雙方結婚的時候,雙方領證當天,除了常規的一些婚檢,自願結婚聲明,拍攝結婚證照片等流程之外,增加婚姻的宣誓環節,屆時也會邀請一些當地的知名人士甚至是編內工作人員,對結婚二人的婚禮進行公證,結婚雙方也可以邀請親朋好友來現場進行見證這一神聖時刻。
而很多人認為,就因為原來不管是結婚還是離婚,去了民政局,基本上說蓋章就蓋章,說結婚就結婚了,當然也是說離婚也就離婚了,這讓很多人將婚姻視為了兒戲,甚至即使結了婚,也沒有做好進入婚姻的準備,一點點雞毛蒜皮,就可以鬧到離婚,甚至直接將離婚掛在嘴邊,婚姻的責任感不夠,包容度不夠,當然也確實沒有做好進入婚姻的準備。
增強了結婚時的儀式感,而且有當地的編內工作人員或者民政局相關領導能夠親自主持結婚見證,那麼自然可以提升很多人對於婚姻的神聖感,在婚禮的時候,在誦讀婚姻的誓言,也能夠客觀程度提升彼此雙方對於婚姻的認同感,在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也會對於彼此的未來進行期許,同時對婚姻的重要性,責任心,還有婚姻相處提出自己的殷切希望。
首先第一點,增強新人在領證過程中的這些儀式感,我感覺初衷是好的,而且也確實是可以提升彼此對於婚姻的一些認同感,而相比較於離婚的草草收場,也可以形成鮮明的對比,讓更多的人對婚姻的神聖感形成一定的嚮往,確實可以減少一部分衝動離婚的情侶,但是說到底,個人認為,這個起到的效果實在有限,而且確實施行的太晚了。
即使以前沒有這個環節,很多新婚夫妻的婚禮一點都不簡單,豪華車隊,奢華婚禮,還有婚禮現場的各種背景故事,甚至是深情表白,可以說婚慶最近幾年也是越辦越紅火,花樣也是越來越多,花的錢也是越來越多,可是結果呢?該離婚的還是會離婚,即使用奧迪,寶馬,奔馳車隊組成的車隊,也阻擋不了兩個人的分道揚鑣,可以說儀式感並不是離婚因素的關鍵。
大部分人離婚說到底,是如今的年輕人獨立自主意識更強,更不容易忍受生活中的雞毛蒜皮,還有部分女性對於婚姻的期許太高,在婚姻當中喜歡進行比較,因為生孩子,婆媳關係的處理不當,進而直接怒而離婚,甚至因為柴米油鹽的磕磕絆絆,即使是很多年的感情,也會在大吵一架之後變得灰飛煙滅,如今的婚姻,早已不再是以前,互相忍讓和包容了。
其實如今的婚姻,更像是兩個人搭夥過日子,捆綁在一起的兩個合伙人,而所謂的孩子就是兩個人共同財產,婚姻發展至今,有時候早已失去了曾經的相互攙扶,吃飽穿暖的日子,如今的婚姻對於很多女性而言,更像是一次新的階層躍遷的機會,或者說是給自己的人生帶入另外一條快車道,妄圖通過婚姻實現自身財富積累的女性也可以說是越來越多。
其實婚姻當中存在的問題,一直都有,只是以前的人更加能夠忍耐,也更懂得婚姻夫妻相處之道,能夠容納彼此的缺陷和不足,面對吵架或者是矛盾,選擇更多的是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男主外女主內,雙方各司其職也算是其樂融融,可是如今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女性越來越自立,也越來越無法忍受婚姻當中一些矛盾和關係,甚至因為一點委屈就覺得自己人生不幸。
正是因為婚姻的比較和對於婚姻的期望過高,導致很多人婚後又快速走上了離婚的地步,不能受氣,不能委屈,不能理解,彼此都有自己的觀點,一吵架就揭傷疤,生孩子警告說來就來,總覺得自己付出的多,內心失衡,再加上一些營銷號煽風點火或者姐妹們炫耀的幸福生活,心理一旦失衡,二者就容易分道揚鑣,男人也很累,忍到一定程度也就一拍兩散了。
其實強化婚姻結婚證登記儀式感,說到底初衷是好的,就像是增加離婚冷靜期一樣,能夠避免很多衝動離婚的新婚夫婦,可是說到底不過是揚湯止沸,治標不治本,離婚的根本原因沒有觸及到,所以說到底極有可能最後又是風風火火一場,最後留下了一地雞毛,收效甚微。
離婚率逐漸上升有很多因素,但是說到底最關鍵的原因是婚姻對於如今的年輕人吸引力越來越弱了,婚姻所帶來的附加值也在快速下降,而婚姻當中的生兒育女責任和養家餬口壓力卻在逐年陡增,這才是讓很多年輕人開始恐懼婚姻,不敢進入婚姻的最重要的原因。
喜歡我,請輕點關注,更多好文章,好觀點,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