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增加結婚證頒發儀式感,能夠拯救如今搖搖欲墜的婚姻嗎?

2020-10-03 璐璐的三味書屋

提起婚姻的儀式感,很多人想到的是婚禮,婚慶,還有專門找的婚禮舉辦公司,那種婚禮的隆重感,似乎從古至今,婚禮的儀式感,都是被很多女性所看重的,畢竟結婚是人生大事,當然馬虎不得,好的婚禮不僅僅是一個門面,而且更關鍵的是會成為彼此一生的回憶。

如今由於社會壓力的持續增加,結婚率持續下滑,但是離婚率卻在逐漸上升,而所謂的婚姻制度,如今也是岌岌可危,甚至很多人選擇了不婚,而大量人的不婚,又會客觀程度上導致出生率的下滑,人口危機等一系列連鎖的現象產生,所以如今很多地方逐漸開始施行領取結婚證儀式感的一種東西。

什麼是增強頒髮結婚證的儀式感?主要的意義又在哪裡?

面對著日益嚴重的婚姻問題,如今出現的頒髮結婚證儀式感,主要的方式是,在男女雙方結婚的時候,雙方領證當天,除了常規的一些婚檢,自願結婚聲明,拍攝結婚證照片等流程之外,增加婚姻的宣誓環節,屆時也會邀請一些當地的知名人士甚至是編內工作人員,對結婚二人的婚禮進行公證,結婚雙方也可以邀請親朋好友來現場進行見證這一神聖時刻。

而很多人認為,就因為原來不管是結婚還是離婚,去了民政局,基本上說蓋章就蓋章,說結婚就結婚了,當然也是說離婚也就離婚了,這讓很多人將婚姻視為了兒戲,甚至即使結了婚,也沒有做好進入婚姻的準備,一點點雞毛蒜皮,就可以鬧到離婚,甚至直接將離婚掛在嘴邊,婚姻的責任感不夠,包容度不夠,當然也確實沒有做好進入婚姻的準備。

增強了結婚時的儀式感,而且有當地的編內工作人員或者民政局相關領導能夠親自主持結婚見證,那麼自然可以提升很多人對於婚姻的神聖感,在婚禮的時候,在誦讀婚姻的誓言,也能夠客觀程度提升彼此雙方對於婚姻的認同感,在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也會對於彼此的未來進行期許,同時對婚姻的重要性,責任心,還有婚姻相處提出自己的殷切希望。

增強結婚儀式感,是否真的能夠提升結婚率?

首先第一點,增強新人在領證過程中的這些儀式感,我感覺初衷是好的,而且也確實是可以提升彼此對於婚姻的一些認同感,而相比較於離婚的草草收場,也可以形成鮮明的對比,讓更多的人對婚姻的神聖感形成一定的嚮往,確實可以減少一部分衝動離婚的情侶,但是說到底,個人認為,這個起到的效果實在有限,而且確實施行的太晚了。

即使以前沒有這個環節,很多新婚夫妻的婚禮一點都不簡單,豪華車隊,奢華婚禮,還有婚禮現場的各種背景故事,甚至是深情表白,可以說婚慶最近幾年也是越辦越紅火,花樣也是越來越多,花的錢也是越來越多,可是結果呢?該離婚的還是會離婚,即使用奧迪,寶馬,奔馳車隊組成的車隊,也阻擋不了兩個人的分道揚鑣,可以說儀式感並不是離婚因素的關鍵。

大部分人離婚說到底,是如今的年輕人獨立自主意識更強,更不容易忍受生活中的雞毛蒜皮,還有部分女性對於婚姻的期許太高,在婚姻當中喜歡進行比較,因為生孩子,婆媳關係的處理不當,進而直接怒而離婚,甚至因為柴米油鹽的磕磕絆絆,即使是很多年的感情,也會在大吵一架之後變得灰飛煙滅,如今的婚姻,早已不再是以前,互相忍讓和包容了。

高離婚率的背後,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反思?

其實如今的婚姻,更像是兩個人搭夥過日子,捆綁在一起的兩個合伙人,而所謂的孩子就是兩個人共同財產,婚姻發展至今,有時候早已失去了曾經的相互攙扶,吃飽穿暖的日子,如今的婚姻對於很多女性而言,更像是一次新的階層躍遷的機會,或者說是給自己的人生帶入另外一條快車道,妄圖通過婚姻實現自身財富積累的女性也可以說是越來越多。

其實婚姻當中存在的問題,一直都有,只是以前的人更加能夠忍耐,也更懂得婚姻夫妻相處之道,能夠容納彼此的缺陷和不足,面對吵架或者是矛盾,選擇更多的是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男主外女主內,雙方各司其職也算是其樂融融,可是如今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女性越來越自立,也越來越無法忍受婚姻當中一些矛盾和關係,甚至因為一點委屈就覺得自己人生不幸。

正是因為婚姻的比較和對於婚姻的期望過高,導致很多人婚後又快速走上了離婚的地步,不能受氣,不能委屈,不能理解,彼此都有自己的觀點,一吵架就揭傷疤,生孩子警告說來就來,總覺得自己付出的多,內心失衡,再加上一些營銷號煽風點火或者姐妹們炫耀的幸福生活,心理一旦失衡,二者就容易分道揚鑣,男人也很累,忍到一定程度也就一拍兩散了。

其實強化婚姻結婚證登記儀式感,說到底初衷是好的,就像是增加離婚冷靜期一樣,能夠避免很多衝動離婚的新婚夫婦,可是說到底不過是揚湯止沸,治標不治本,離婚的根本原因沒有觸及到,所以說到底極有可能最後又是風風火火一場,最後留下了一地雞毛,收效甚微。

離婚率逐漸上升有很多因素,但是說到底最關鍵的原因是婚姻對於如今的年輕人吸引力越來越弱了,婚姻所帶來的附加值也在快速下降,而婚姻當中的生兒育女責任和養家餬口壓力卻在逐年陡增,這才是讓很多年輕人開始恐懼婚姻,不敢進入婚姻的最重要的原因。

喜歡我,請輕點關注,更多好文章,好觀點,與你分享~

相關焦點

  • 鄭重宣誓感受婚姻的神聖!高密在濰坊率先實現結婚證頒發儀式常態化
    高密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右)為新人頒髮結婚證。為進一步維護婚姻家庭和諧穩定,民政部、全國婦聯近日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高密市民政局積極行動並認真落實指導意見,作為全市首家,從9月16日開始,實現結婚證頒發儀式常態化。此外,高密市民政局通過線下婚戀輔導、線上開設婚戀輔導課堂等多種形式,增強婚姻穩定性,從起點上降低離婚率。
  • 領結婚證增加儀式感是好事,為啥網友都不買帳,原因現實又扎心
    此消息一出,領結婚證增加頒證儀式感,成為熱搜,網友們議論不休,但大多數人對此都不買帳,紛紛表示,年輕人忙著生存,事情已經夠多了,就不要再折騰年輕人了,讓他們多點時間休息不好嗎?結婚不是因為儀式,離婚也不是因為沒有儀式,此舉完全是多此一舉等等。
  • 結婚證強化儀式感,形式真的能強化意義嗎?
    民政部希望通過引導婚姻當事人宣讀結婚誓言、領取結婚證等流程,讓婚姻的締結過程在莊重神聖的儀式中宣告成立,此舉也是為了讓當事人感悟銘記婚姻家庭蘊含的責任擔當,強化人們對婚姻、家庭的重視。 只是這種儀式感的增強對婚姻牢固與否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它的「療效又能保持多久?
  • 領結婚證要增強儀式感 網友們操碎了心
    今日,此消息一出,「我國將強化結婚頒證儀式感」的話題迅速成為熱搜,網友們為此熱議不斷。有網友覺得,「增強儀式感,更能體現婚姻的神聖。」也有網友網友認為,「增加儀式感只是一種形式,對婚姻沒有什麼用。」圖片來源武侯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結婚頒證要增強儀式感 網友紛紛有話說成都市民唐先生和新婚妻子非常贊同強化婚姻登記的儀式感。
  • 備婚|全國通用領結婚證流程注意事項之領證儀式感
    注意:①再婚的一方還需要帶離婚證②現役軍人一方需帶軍人證+婚姻狀況證明③港澳臺居民一方需帶港澳通行證+婚姻狀況證明④外國公民一方需帶護照+外國人居留證+婚姻狀況證明A3、周六日可以領證嗎&領證需要費用嗎?
  • 國徽下宣誓、集體頒證、親人見證……超強「結婚頒證儀式感」,就問...
    強調儀式感,對於新人而言或許能起到自我暗示的效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新人感受到婚姻的嚴肅和莊重,強化內心對婚姻的尊重和使命感。市民劉一豪卻覺得儀式感很麻煩,本來結婚的各種流程就很繁瑣了,沒必要給領證也加上儀式感。有儀式的婚姻生活不代表從此完美無缺,缺乏儀式感的婚姻也可以美滿幸福。更有一種吃瓜群眾表示無所謂,「反正自己不想結婚」。
  • 拯救一地雞毛的婚姻,一點點的儀式感就夠了
    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了儀式,才有儀式感,有了儀式感,這一天,這一刻,才顯得特別,才容易深刻記憶。遠古的祭祀儀式,是敬畏感的綜合體現;封建王朝對君主的跪拜儀式,君王的登基儀式,往往隆重而肅穆,這是對權力的臣服;古人的成人禮,亦稱及冠之年,寄予了對少年的無限期望……只是這些意涵豐富的儀式,在如今看來,卻有了繁文縟節的嫌疑,被作為落後文化的一種所擯棄。
  • 強化結婚頒證儀式感?婚姻的幸福,與「儀式感」沒有必然關係
    《關於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稱:「探索將頒證儀式引入結婚登記流程並實現頒證常態化,通過引導婚姻當事人宣讀結婚誓言、領取結婚證,在莊重神聖的儀式中宣告婚姻締結,讓當事人感悟銘記婚姻家庭蘊含的責任擔當。」我個人認為,這就是對婚姻的誤解、對儀式感的歪曲。長期以往,情況堪虞。
  • 我國將強化結婚頒證儀式感,領證時要說誓詞了
    都說了是儀式感,肯定追求的就是個感覺,不需要有實際的用途,我個人感覺這種誓詞還是挺好的,讓領結婚證更加正規化、更加有紀念意義。01、女生的福音根據民政部頒發的《關於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以後結婚登記時,我們領結婚證需要新增一個「頒證儀式」,在這個儀式上,結婚的新人要宣讀結婚誓言,才能領取結婚證。
  • 強化結婚頒證儀式感,以前的結婚證什麼樣?
    婚姻登記代表了什麼?近日,「我國將強化結婚頒證儀式感」這個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婚姻是家庭的紐帶,結婚是人生大事。但在當下,「婚禮」往往被當成一樁婚姻起始的象徵,「領證」卻只是作為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並未受到足夠重視。過去,婚姻登記程序簡單,新人填表、蓋章即可迅速領證,缺少儀式感,而這一場景有望迎來大變化。圖據新華社。
  • 人生需要儀式感嗎?
    人生,從出生到死亡,每個人都擁有著許多個時刻是用儀式來證明的。生日、結婚紀念日、祭日、節日等等,我們都需要一個儀式來區別於其他平淡的日子,同時還要有不同的流程來產生不同的儀式感。儀式可以盛大、可以簡單,就像通道,很多情感通過儀式表達。比如在生日那天和父母一起吃塊蛋糕表達了感恩;節日裡貼上春聯和福字就有了節日的歡欣;體育比賽上看到國旗冉冉升起內心充滿了莊嚴和熱愛。
  • 一個有著小小儀式感的領證—如何去香港領結婚證
    然後還會問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你們是第一次結婚嗎?是單身嗎?簡要對你們的材料進行形式審查之後會給一個號,然後坐下來等叫號就行了。 等待期間想起窗口工作人員普通話水平,這邊叫號都是人工的,我們一直擔心一會粵語叫號聽不明白要怎麼辦,於是便仔細聽別人的叫號,試圖找出規律,哈哈哈哈哈。
  • 婚姻中需要更多的責任感和儀式感,你怎麼看呢?
    還要說:生活總得有點儀式感!在這種物慾橫流的世界中儀式感早已經不可或缺的成為人們心中願意追求的,正所謂生活還是希望有點品味,不是嗎?,在莊重神聖的儀式中宣告婚姻締結,讓當事人感悟銘記婚姻家庭蘊含的責任擔當。
  • 我國將強化結婚頒證儀式感,誰還敢說儀式感不重要?
    近日中國民政部、全國婦聯近日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稱,探索將頒證儀式引入結婚登記流程並實現頒證常態化,通過引導婚姻當事人宣讀結婚誓言、領取結婚證,在莊重神聖的儀式中宣告婚姻締結,讓當事人感悟銘記婚姻家庭蘊含的責任擔當,強化了結婚證頒證儀式感。
  • 劉嘉玲:儀式感,是婚姻的最佳保鮮劑
    也許對Lynette 來說,儀式感就是拯救絕望婚姻的最好良方。而對於長久的婚姻來說,儀式感也是最好的情感保鮮劑。孰不知,無論是對愛人、還是孩子:這些所謂的「么蛾子」,反而才是生活中的精心時刻。這些特意創作的「儀式」,最終構成了生命的意義。劉嘉玲在綜藝節目《女人有話說》裡的一番話,引來了無數人的贊同。
  • 好的婚姻一定要有儀式感嗎?有多少夫妻被「偽儀式感」所綁架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儀式感這個詞一下子就流行了起來,許多女生更是受了一些公號文的影響,認為好的感情和婚姻就一定要講究儀式感,仿佛沒有儀式感的婚姻就是不幸福的,老公或男友如果不配合,就是不愛自己。如果你原本就是一個性格細膩的人,能夠把各種紀念日都記得清清楚楚,你的愛人也跟你一樣,那麼你們大可時不時的把平常的日子過得有儀式感一點。可是有許多人生性就是粗枝大葉,並且不善於表達情感,也做不到高調的秀恩愛,難道他們的生活就沒有儀式感所帶來的小確幸嗎?
  • 給婚姻增加儀式感,將幸福熬成一鍋粥
    以後在中國辦理結婚登記的「新人」們有望在莊重、神聖的頒證儀式中宣告婚姻締結二,儀式感是婚姻的「粘合劑」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個問題:中年夫妻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回答特別扎心。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總有一些微小的細節,能夠維繫著夫妻之間的情感,使其不會輕易流失。久而久之,這些細節也變成了生活中一個個充滿愛意的儀式,正是這些小小的儀式感,讓夫妻之間更加親密,讓愛情得以「保鮮」。
  • 以後可不能隨隨便便登記結婚了,這種儀式感婚後真的會更幸福嗎?
    我國將強化結婚頒證儀式感,引導婚姻當事人宣讀結婚誓言,建立地方領導怎麼看待辦理結婚證時強化頒證儀式感?檬妹覺得有好有壞吧。就像檬妹的表妹前不久結婚時,對於領證儀式十分地看中,自己在領證當天準備了輕薄的頭紗,跟拍的攝影師以及領證時分發給工作人員的喜糖。
  • 北京結婚登記可舉行免費頒證儀式 北京精神寫入誓詞
    《規範》要求,婚姻登記機關應公示頒證服務內容,並積極推廣,在每對新人的結婚登記辦理完畢後,應詢問新人雙方是否需要舉行結婚登記頒證儀式。市民政局推薦了兩個頒證詞版本,各婚姻登記機關也可以制定特殊頒證詞。市民政局還鼓勵婚姻登記機關適當增加新人互換信物、感恩父母、全家合影等環節;也可根據新人需求和工作實際,組織集體頒證儀式等特色服務。
  • 結婚頒證儀式感有無必要?網友的回覆顛覆你對儀式感的認知
    近期一則新聞上了熱門討論話題,我國將強化結婚頒證儀式感,引導婚姻當事人宣讀結婚誓言。針對這件事你怎麼看待?結婚頒證對很多人來說,是人生的一個儀式。一對對新人宣讀結婚誓言,領取結婚證,在莊重神聖的儀式中宣告婚姻締結。讓當事人感悟銘記,婚姻家庭蘊含的責任擔當。有網友就說,這個建議很好,早就應該實行了。還有網友也浪漫的分享了自己結婚時宣讀誓言的激動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