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八萬四千問》,其實已經是第二次看了,看到這本書婚姻愛情的部分時候,有個問題讓我現在還留有印象,問題大致是為什麼現在大城市很多女性獨立善良,才華橫溢,相貌美麗,卻不能夠找到伴侶。
答案書裡寫的太多,這裡我簡單明了來說一下,在過去女性被約束被束縛,她們困在知識黑洞中,而現在的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也越來越越睿智,她們就越發地想要獨立。「你感到孤單和無聊,所以想要一個伴侶;而你是自私的,所以想要獨立。」
也正因為每個人所求所想大不一樣,所以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婚姻。
之前認識一個朋友,認識她的時候她已經離婚了,三字開頭的年紀她依然過得很灑脫。
我問她有再結婚的打算嗎?她說暫時沒有,婚姻對她來說完全不太適合,況且她已經很長的一段時間論證過了,至於今後會不會改變主意,那就再說吧。
反正現在這個階段她還是想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因為婚姻對她來說更像是枷鎖,讓她束手束腳,而她天生就是喜歡自由浪漫的人,她不想因為一段婚姻就將自己徹底束縛。
其實我也很煩「你老大不小一個女孩咋還不結婚?」「你再不生孩子就遲了」「安安靜靜相夫教子多好。」「你也別太挑剔,找個適合的人,就趕緊結婚吧」「再往後挑,你就遇不到好的了。」諸如此類,把女生安排的明明白白,卻很少有人跟女孩子說,「你不要著急,你值得被愛。」
人生有時差,婚姻也有,有的人英年早婚,但又慘澹收場,有的人直到黃昏戀才找到一生所愛,有的人結了一輩子婚,卻從未被愛,但有的人一生未婚,卻一生被愛。
反正一輩子那麼長,你那麼著急幹嘛。
華晨宇在之前一段採訪中說過一段話,「我一直覺得愛情是你碰到了你喜歡的女生,你喜歡上了她,你才會想去談戀愛,如果你沒有女朋友,但你每天想找一個女朋友,那只能證明你寂寞。」
我覺得他這段話三觀很正,同樣我覺得結婚也是,你是遇到他之後才想結婚的而不是為了結婚也草草找到一個人結婚生子然後率先完成人生的kpi。
就像三毛跟荷西,在沒有遇到荷西之前三毛以為自己會一個人很久,哪怕選擇了荷西也絕不是因為填補自己的安全感,更不是為了終結她的單身生活。
我想兩個人能夠走在一起,無非除了他是對的人以外,你們還得有相同的決心與對方一起度過今後漫長的歲月。
也許有人會說,自己都快三十歲了,鬼才知道那個對的人,什麼才能來。
於是乎在苦苦堅持了好幾年之後,終於還是妥協了。
頂著著天大的壓力嫁或者娶了一個看起來各方面還不錯的人。其實兩個人對對方都提不起有多大興致,只是覺得雙方條件合適,適合結婚。
這樣的選擇其實也無可厚非,至少你們不互相討厭對方,日子還算過得下去。
如果你想要結婚,不一定非要等到愛情,但如果你一定要等到愛情,那麼你就要做好心理準備,也許一輩子都有可能等不到。
畢竟愛情的發生是小概率事件,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跟喜歡的人白頭偕老的運氣。
暫時不想結婚,那就努力經營好自己的生活,該吃飯的時候好好吃飯,該休息的時候好好休息,沒事的時候逛逛街,跟朋友們聊聊天沒事常聚一聚,有一兩個自己喜歡的愛好,一邊獨立生活,一邊又等待愛情發生,其實這樣的生活也挺好。
我身邊單身的朋友這樣的不在少數,該養貓的養貓,該養狗的養狗,要不就是貓狗雙全,有的喜歡手辦就一個勁的收藏,有的喜歡旅遊,隨時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副歲月靜好,怡然自得的狀態。
對於他們一部分人來說,單身,並不代表可撩,他們喜歡一個的狀態,若不是特別喜歡,他們並不願意作出改變。
無論是哪種選擇,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或多或少也許都有遺憾吧,就像蕭伯納說的,「想結婚就去結婚,想單身就維持單身,反正最後都會後悔。」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