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五千幫兒子還四千房貸,老伴生病兒媳出三千,老人抱頭痛哭

2020-11-15 半夏解語

文|半夏

1

許多父母為了家人,為了子女,辛辛苦苦了大半輩子,不捨得出不捨得穿。總是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留給子女,而留給自己的卻寥寥無幾。

等子女長大後,父母又費盡心思掏空家底,為子女買房結婚帶孩子。他們從不敢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甚至想想要對自己好,自私一些,都會感到有所愧疚。

其實,父母年老了,就該多為自己著想。不管子女如何孝順,父母都不要把自己的所有積蓄和金錢都花費在兒女身上。兒孫自有兒孫福,別再晚年還為子女做牛做馬,到最後卻淪落到無人養老的地步。

2

65歲宋大媽,每月和老伴的養老金,只有5000。如果不需要補貼兒子,單單靠著這五千塊錢,他們老兩口的晚年生活,也會過得很安逸。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不會捉襟見肘。

但宋大媽和老伴,都無法做到自私這一點。因為他們這輩子,所有的心血和指望全都放在了唯一的兒子身上。

而沒結婚之前,兒子果然是不辜負他們的厚望。順利考上重點大學,畢業後又順利進入了一家高薪公司。

按照兒子的人生發展,兒子以後的發展不可限量。可兒子卻偏偏看上了一個城裡獨生女,對方家境還行,卻要求甚高。

3

結婚時,兒媳和親家開門見山要求在一線城市買房子。可一線城市房價動輒好幾萬一平,老兩口如何也拿不出如此雄厚的家底買房。只是他們的苦衷,兒子雖然懂得,卻沒有強烈反對兒媳過分的要求。

宋大媽心疼兒子,也想著兒子在大城市發展更有前途,也就和老伴商量著,咬牙把家裡值錢的東西全都賣了,還把自己多年的養老金全都掏空。

即便宋大媽和老伴砸掛賣鐵,但手頭的錢,離房子首付還差十萬。他們無奈之下,只好低頭跟親朋好友借錢。這是他們第一次開口跟人借錢,也是最後一次跟人借錢。

4

兒子兒媳順利買了房子,但大城市的房子,往往要掏空四個父母的錢包。兒媳父母象徵性出了一點錢,大部分錢還是宋大媽出,因為親家明確說,娶妻,那就應當是男方買房,女方陪嫁嫁妝。

兒媳是陪嫁了嫁妝,可這些錢她卻一分都沒拿出來,反而還存了定期,把銀行卡都交到她娘家父母手裡保管。兒子一個人雖然工資不算太低,可每月一萬多的房貸和三千的車貸,全都壓在他身上。

宋大媽心疼兒子,也只好從老兩口每月五千的養老金裡,拿出四千幫兒子還房貸,企圖減輕兒子的負擔。雖然錢不算多,但好歹是他們做父母能盡一份力。

5

這樣每月貼兒子四千房貸的生活,一過就好幾年。兒子雖然多次邀請他們到家裡來住,可每次宋大媽和老伴去,兒媳婦就甩臉色給他們看,久而久之,宋大媽也不好再去討人嫌,生怕讓兒子為難。

而隨著老伴年紀大,身體也越來越不行了。經常小病不痛不斷,每個月都要吃藥。開始老伴為了省錢,還忍著。可忍的時間長了,原本的小病小痛卻發展成了慢性病。

老伴病倒了,宋大媽心急如焚。兒子結婚掏空了多年的積蓄,兒子房貸又掏空了他們的養老金,他們每個月都是緊巴巴過著,哪裡還有多餘的閒錢給老伴住院治療?

6

宋大媽狠狠心給兒子打電話,讓兒子兒媳回來看望老伴,順便給些錢老伴治病。兒子兒媳回來得倒是很快,兒子要請假留下來照顧老伴,兒媳卻一直使眼色反對。

到最後宋大媽也不忍心耽誤兒子工作,就勸慰他,老伴還有她照顧,就是錢得兒子兒媳想想辦法。

兒媳這時卻大方了起來,直接拿出一個信封說,裡面是給老伴的醫療費,讓老伴安心看病。說完,待了一個小時,兒媳就藉口催著兒子走了。

等他們走後,宋大媽迫不及待拆遷裝錢的信封。當看到裡面的錢時,宋大媽忍不住紅了眼眶。因為裡面就三千塊錢,而老伴住院和治療,保守估計得要三萬。

7

看著這些錢,宋大媽和老伴再也忍不住抱頭痛哭。他們很心酸,因為自己每月給他們還房貸就去掉四千。而老伴生病住院,兒媳就拿三千打發他們,這三千塊錢,真是狠狠打了他們的臉。

宋大媽很氣憤,卻又無法指責兒媳的不懂事和不孝順。因為如果兒子不默許這些,兒媳也不會如此囂張跋扈,明目張胆欺負他們。雖然他們體諒兒子的艱辛和為難,可此刻,他們還是對兒子心寒了。

宋大媽想了很久,最終決定,以後兒子的房貸就由他們自己解決。而他們的養老金,則留著給自己。兒子再好,自己的養老也不敢全部指望。

畢竟經歷過老伴生病沒錢住院治療,宋大媽深刻體會到:兒子兒媳再有錢,還不如自己有錢。自己有錢了,晚年生活才能過得有尊嚴和底氣。只是宋大媽也擔心,如果她不再每月補貼兒子四千,兒媳婦又該如何鬧騰?

相關焦點

  • 一位生病老人的心酸:醫藥費3萬,兒子兒媳卻讓我掏出兩萬養老金
    至於房貸和彩禮,她則無能為力了。為此,兒媳沒少抱怨她,覺得沈大媽藏私,就一個兒子,還不捨得為兒子兒媳花錢。正因此,後來婆媳相處時,兒媳沒少跟沈大媽鬧矛盾。沈大媽沒辦法,最後自己又搬離了兒子的新房,自己和老伴回了老房子住。兒子十天半個月才來看一次,兒媳卻基本很少來過問。沈大媽原以為日子就這樣過下去,可誰知道有一天沈大媽自己突發疾病,急需住院。
  • 「花光養老錢給兒子換房車,幫還房貸車貸,兒子嫌父母錢給得少」
    哪天你給少了,或者沒錢給了,兒女還認為你給錢少了,對他們不夠好,不夠盡心。兒女對你拿出全部養老金,不但不感激,反而認為你有所藏私。年輕的時候,她和老伴掙了不少錢,在省城買下了第一套房子。退休後,她拿著四千的退休金,還又找了一份工作。雖然上下班累點,但是看在每個月五千多塊錢的份上,她還是堅持了下來。陳阿姨的兒子,很早就結婚了。當時兒子的婚事,婚房以及婚車,全都是陳阿姨和老伴一手操辦出錢的,為此,老兩口基本都是傾囊而出。
  • 老伴幫兒還房貸,我三千退休金被啃兩千:養兒啃老,父母最深的痛
    辦完了兒子的婚事,孫大媽和老伴,也幾乎像被脫了一層皮。只是兒子才結婚兩年多,卻又再次提出要父母拿退休金幫他一次性還完房貸。兒子還說,每月還房貸,壓力太大,兒媳一直鬧矛盾。兒子都發話了,孫大媽和老伴都無奈,也只好掏空了養老金,幫兒子一次性還清了18年的房貸。
  • 每月給四千養老金,婆婆總說不夠,兒媳查清真相不再給一分錢
    每月給四千養老金,婆婆總說不夠,兒媳查清真相不再給一分錢01雖然王女士和老公並沒有和婆婆住在一起,但是在孝敬老人這方面可以說是非常不含糊的,和老公結婚了三年多的王女士,經常也是為了自己在老家住的婆婆是傷心不已,時常也會帶著孩子去看望
  • 「媽,每月給三千,你繼續帶二胎」「女婿,給三千我還要貼五千」
    如果父母願意幫兒女帶孩子,這是他們的情分,是他們的不忍心。如果父母不願意幫兒女帶孩子,那也是他們的本分。兒女不應該責怪到父母的頭上,畢竟父母對兒女的責任已經盡完。只是如今的獨生子女多,父母為了減輕兒女的負擔,往往都會心甘情願貼錢貼人幫帶孩子。即使受到不公平待遇,父母也會隱忍不發。因為他們心疼給自己的孩子。
  • 老人退休金3000,老伴退休金4000,兒女雙全,沒想到還搭上棺材本
    周姨今年六十多歲了,她年輕時趕上了好時候,進了工廠,現在退休工資三千多,她老伴退休工資四千多。他們比起同齡人,條件算是不錯,老兩口工資加起來有個七八千塊錢,吃喝不愁。兒媳還說,以後老兩口需要用錢給他們說。現在不買,房子以後更買不起。她說首付她手裡有點存款,周姨拿點,再用老兩口的退休金還房貸。兒媳婦張嘴了,他們又不能不同意,女兒嫁的遠,以後生病了還得指望兒子兒媳。
  • 「媽,每月給三千,你繼續幫帶二胎」「女婿,那我還要倒貼五千」
    如果父母願意幫兒女帶孩子,這是他們的情分,是他們的不忍心。如果父母不願意幫兒女帶孩子,那也是他們的本分。兒女不應該責怪到父母的頭上,畢竟父母對兒女的責任已經盡完。只是如今的獨生子女多,父母為了減輕兒女的負擔,往往都會心甘情願貼錢貼人幫帶孩子。
  • 給兒子拿首付買房,用養老金幫還房貸,偷聽兒媳電話,愣了
    我40多就離婚了,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我寧肯自己吃苦受罪,絕不讓他受半點委屈。我一個掙錢養家,供兒子讀書,還做兼職,兒子大學畢業後,我身體不好了,沒做兼職。兒子結婚了,我擔心小兩口還貸壓力大,每月幫他們還貸2千元。我的養老金4千多,扣除給兒子的2千,還剩2千多,緊著點花夠了,就是沒錢出去旅遊了。
  • 給兒子買房還房貸,去養老卻被兒媳拒絕,父母選擇收回房子
    面對父母給兒子買房還房貸,晚年了想去兒子家養老,卻被兒媳婦拒絕。這是作為父母的悲哀。養兒防老,可到最後卻是養兒防兒媳。父母人老年邁,想去兒子家安享晚年,這原本就是無可厚非的事情。這些要求,實在有些為難了劉大媽和老伴。不過想著自己就一個兒子,劉大媽和老伴,還是咬咬牙,掏出了全部積蓄,給兒子買了婚房。至於10萬彩禮,則是跟親朋好友借的。兒子結婚後,就拿他們老兩口的退休金來還。好不容易還完了10萬外債,兒媳卻訴苦說,每月四千房貸,經濟壓力太大,讓老兩口幫忙分擔下。
  • 故事:我拿40萬給兒子買房,兒媳卻每月貼娘家五千,我讓兒媳負責還房貸
    我拿40萬給兒子買房,兒媳卻每月貼娘家五千,我讓兒媳負責還房貸有些女人一直認為結婚買房是男人的事,可要知道如今房價高居不下,一套房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對於那些普通的工薪家庭,有多少男人有能力買房呢?現實中好多人都是在父母幫助下才得以實現買房。
  • 給兒子買房還房貸,父母想住兒子家兒媳阻攔:我父母要住進來養老
    不過兒子兒媳沒和他們住在一起,他們還是住在自己的樓梯房裡。兒子結婚時,兒媳要了市中心的房子,又要了10萬彩禮。這些要求,實在有些為難了劉大媽和老伴。不過想著自己就一個兒子,劉大媽和老伴,還是咬咬牙,掏出了全部積蓄,給兒子買了婚房。至於10萬彩禮,則是跟親朋好友借的。兒子結婚後,就拿他們老兩口的退休金來還。
  • 老人幫兒子還房貸,打工回家見到老伴模樣,他決定報復兒子
    張雲峰老人來自某山區農村,只有63歲的他看起來有70歲的容貌,老人皮膚黝黑,身體精瘦,由於常年奔波在建築工地上,他的雙手十分粗糙。按照老人的歲數,本應該待在農村老家安享晚年,但為了幫兒子還房貸,他背井離鄉來到了城裡一處建築工地當農民工。
  • 故事:我每月出三千和兒子一起還房貸,如今兒子訂婚,兒媳要房子加她名
    我每月出三千和兒子一起還房貸,如今兒子訂婚,兒媳要房子加她名在彩禮盛行的年代,婚房成了結婚的標配。為了讓子女們順利結婚,許多父母掏老本湊錢買房,在他們眼裡,房子就是他們的命,正因為房子如此重要,所以在婚房上,父母慎之又慎,可總有些女人以結婚的名義,打起房子主意,父母當然不會同意。結婚是人生大事,也是件喜事,我覺得在婚事上,男女雙方都應該相互理解和包容。
  • 67歲的老人為了幫兒子還房貸,每月靠著300元生活,煙都戒了
    很多人以為把孩子養大了,就可以享清福了,但事實不是這樣的,很多老人老了之後非但沒有享福,然而比年輕時更勞累,那都是因為有一個啃老的孩子。隨著社會發展,只有你跟不上步伐,就會覺得一切都難,娶媳婦難、買房難、買車難、工作難等等,應有盡有,甚至有的人怪父母,怪父母沒有給他一個衣食無憂的家。這人的人都是不思進取的人,貪婪的人。
  • 三個老人說了心裡話
    下面我們來聽聽三個老人的心裡話,看看他們為什麼退休後,還要出門打工。冉姐,58歲我是在50歲那年退休的,每個月的退休金不多,只有兩千多,我老伴還沒退休,但工資不高,每個月也就不到五千,如果單單是我和老伴兩個人用的話,那當然是綽綽有餘,問題是我們還有一個兒子。
  • 幫兒媳帶孩要五千,幫女兒帶孩貼五千,生病後被趕走才懂誰是外人
    那麼兒媳是什麼呢? 其實,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兒媳是「風雨衣」。或許平時穿不著、用不到,甚至放起來還有佔用空間的麻煩,但是當風雨來臨時,缺它不可。 但是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覺得「小棉襖」才是最愛,「風雨衣」有沒有根本無所謂。 所以,很多糊塗父母喜歡偏袒女兒,刻薄兒媳,還為自己的偏心沾沾自喜。
  • 60歲老人把養老金給兒子後,寫了這樣一封信...
    有個農村老人給大媽寫了一封信,用他親生的經歷,證明了一件事,這封信是這樣寫的:1我叫李金柱,今年60歲了,老伴比我小兩歲,今年58,我們現在住在農村老家他們很少回家,兒媳嫌老家房子破舊,沒有暖氣和空調,沒有乾淨的衛生間。也就只有除夕回來,初二就急火火的又回去省城走娘家。我幹了一輩子瓦工,以前在農村種地,幫人蓋房子。後來兒子和閨女相繼考上大學,我就一直去縣城給人家貼瓷磚賺錢。
  • 兒子把八十萬房車偷轉給兒媳,再要錢買房:養兒防老就是養兒啃老
    ,兒子總是不以為然,還說他已經成家了,有自己的分寸和打算。看著兒子一意孤行,張阿姨和老伴只能抱頭痛哭。如果兒子兒媳好好過日子就算了,可兒媳卻經常跟兒子吵架。一吵架就鬧離婚,一個月裡就要大吵一次鬧一次離婚,而小吵更是天天有。結婚後,他們手上有個十五萬存款。為了滿足兒媳去國外旅遊,兒子愣是花了6萬多,而張阿姨卻連國內遊三千塊都捨不得。
  • 單身沒再嫁,兒子兒媳要50萬養老金買房,母親給20萬兒媳:藏私心
    尤其是養兒子的,在兒子成年要結婚時,更是面臨著買房娶媳婦的老大難問題。如果你有50萬養老金,你會願意拿出來,給兒子兒媳買房嗎?這50萬養老金,是你這輩子攢下來的全部家產。只是錢拿不拿出來,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這裡面牽扯到養老。你全部拿出來,自己年紀又大了,兒子兒媳未必可靠。可不拿出來,心裡又過意不去,畢竟看著兒子受苦你心裡也難受。
  • 故事:兒媳,你幫你弟還了三年房貸,還要繼續還?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兒媳,你幫你弟還了三年房貸,還要繼續還?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有句話叫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如今這句話真驗證在了小軍身上。三年前,小軍不顧父母反對,娶了漂亮的小玉為妻,如今他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