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夏
許多父母為了家人,為了子女,辛辛苦苦了大半輩子,不捨得出不捨得穿。總是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留給子女,而留給自己的卻寥寥無幾。
等子女長大後,父母又費盡心思掏空家底,為子女買房結婚帶孩子。他們從不敢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甚至想想要對自己好,自私一些,都會感到有所愧疚。
其實,父母年老了,就該多為自己著想。不管子女如何孝順,父母都不要把自己的所有積蓄和金錢都花費在兒女身上。兒孫自有兒孫福,別再晚年還為子女做牛做馬,到最後卻淪落到無人養老的地步。
65歲宋大媽,每月和老伴的養老金,只有5000。如果不需要補貼兒子,單單靠著這五千塊錢,他們老兩口的晚年生活,也會過得很安逸。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不會捉襟見肘。
但宋大媽和老伴,都無法做到自私這一點。因為他們這輩子,所有的心血和指望全都放在了唯一的兒子身上。
而沒結婚之前,兒子果然是不辜負他們的厚望。順利考上重點大學,畢業後又順利進入了一家高薪公司。
按照兒子的人生發展,兒子以後的發展不可限量。可兒子卻偏偏看上了一個城裡獨生女,對方家境還行,卻要求甚高。
結婚時,兒媳和親家開門見山要求在一線城市買房子。可一線城市房價動輒好幾萬一平,老兩口如何也拿不出如此雄厚的家底買房。只是他們的苦衷,兒子雖然懂得,卻沒有強烈反對兒媳過分的要求。
宋大媽心疼兒子,也想著兒子在大城市發展更有前途,也就和老伴商量著,咬牙把家裡值錢的東西全都賣了,還把自己多年的養老金全都掏空。
即便宋大媽和老伴砸掛賣鐵,但手頭的錢,離房子首付還差十萬。他們無奈之下,只好低頭跟親朋好友借錢。這是他們第一次開口跟人借錢,也是最後一次跟人借錢。
兒子兒媳順利買了房子,但大城市的房子,往往要掏空四個父母的錢包。兒媳父母象徵性出了一點錢,大部分錢還是宋大媽出,因為親家明確說,娶妻,那就應當是男方買房,女方陪嫁嫁妝。
兒媳是陪嫁了嫁妝,可這些錢她卻一分都沒拿出來,反而還存了定期,把銀行卡都交到她娘家父母手裡保管。兒子一個人雖然工資不算太低,可每月一萬多的房貸和三千的車貸,全都壓在他身上。
宋大媽心疼兒子,也只好從老兩口每月五千的養老金裡,拿出四千幫兒子還房貸,企圖減輕兒子的負擔。雖然錢不算多,但好歹是他們做父母能盡一份力。
這樣每月貼兒子四千房貸的生活,一過就好幾年。兒子雖然多次邀請他們到家裡來住,可每次宋大媽和老伴去,兒媳婦就甩臉色給他們看,久而久之,宋大媽也不好再去討人嫌,生怕讓兒子為難。
而隨著老伴年紀大,身體也越來越不行了。經常小病不痛不斷,每個月都要吃藥。開始老伴為了省錢,還忍著。可忍的時間長了,原本的小病小痛卻發展成了慢性病。
老伴病倒了,宋大媽心急如焚。兒子結婚掏空了多年的積蓄,兒子房貸又掏空了他們的養老金,他們每個月都是緊巴巴過著,哪裡還有多餘的閒錢給老伴住院治療?
宋大媽狠狠心給兒子打電話,讓兒子兒媳回來看望老伴,順便給些錢老伴治病。兒子兒媳回來得倒是很快,兒子要請假留下來照顧老伴,兒媳卻一直使眼色反對。
到最後宋大媽也不忍心耽誤兒子工作,就勸慰他,老伴還有她照顧,就是錢得兒子兒媳想想辦法。
兒媳這時卻大方了起來,直接拿出一個信封說,裡面是給老伴的醫療費,讓老伴安心看病。說完,待了一個小時,兒媳就藉口催著兒子走了。
等他們走後,宋大媽迫不及待拆遷裝錢的信封。當看到裡面的錢時,宋大媽忍不住紅了眼眶。因為裡面就三千塊錢,而老伴住院和治療,保守估計得要三萬。
看著這些錢,宋大媽和老伴再也忍不住抱頭痛哭。他們很心酸,因為自己每月給他們還房貸就去掉四千。而老伴生病住院,兒媳就拿三千打發他們,這三千塊錢,真是狠狠打了他們的臉。
宋大媽很氣憤,卻又無法指責兒媳的不懂事和不孝順。因為如果兒子不默許這些,兒媳也不會如此囂張跋扈,明目張胆欺負他們。雖然他們體諒兒子的艱辛和為難,可此刻,他們還是對兒子心寒了。
宋大媽想了很久,最終決定,以後兒子的房貸就由他們自己解決。而他們的養老金,則留著給自己。兒子再好,自己的養老也不敢全部指望。
畢竟經歷過老伴生病沒錢住院治療,宋大媽深刻體會到:兒子兒媳再有錢,還不如自己有錢。自己有錢了,晚年生活才能過得有尊嚴和底氣。只是宋大媽也擔心,如果她不再每月補貼兒子四千,兒媳婦又該如何鬧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