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夏
俗話說,養兒防老,有了兒子,父母的晚年生活就能得到保障。可真的是養兒防老嗎?父母為了兒女辛勞了大半輩子,年紀大了,原本應該安享晚年,而不是為了養老到處奔波。
可有些時候,父母不能對孩子有過多過高的期望。兒子再有錢,不如自己手裡有錢。父母手裡有錢了,才能更好更從容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不至於因為一點小事,而被兒子兒媳嫌棄。
沈大媽今年70歲了,她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女兒是老大,在好幾年前就遠嫁外地了,一兩年才能回來一次。不過女兒也會偶爾打來電話,寄回來一些錢。
兒子去年結婚,兒媳婦是獨生女,雖然漂亮,但性格比較強勢,說一不二,不允許任何反駁她。
兒子帶兒媳婦回家時,沈大媽是不太同意的。因為她覺得他們這樣的家庭,需要的是賢惠勤快懂事的兒媳婦,而不是只會在家指手畫腳,使喚人做事的兒媳婦。
可無奈兒子喜歡,沈大媽再多的抱怨和不滿,都只能埋在心底裡,深怕兒媳跟兒子鬧離婚。
兒子結婚時,沈大媽掏出了全部積蓄,也只能給兒子付首付買房。至於房貸和彩禮,她則無能為力了。為此,兒媳沒少抱怨她,覺得沈大媽藏私,就一個兒子,還不捨得為兒子兒媳花錢。正因此,後來婆媳相處時,兒媳沒少跟沈大媽鬧矛盾。
沈大媽沒辦法,最後自己又搬離了兒子的新房,自己和老伴回了老房子住。兒子十天半個月才來看一次,兒媳卻基本很少來過問。
沈大媽原以為日子就這樣過下去,可誰知道有一天沈大媽自己突發疾病,急需住院。老伴打了急救電話,兒子兒媳稍後才跟著過來的。
去到醫院,沈大媽被安排去做檢查,兒子去辦住院手續。等沈大媽病情稍微穩定一些後,兒媳就開口了,讓沈大媽拿出自己的銀行卡,說住院費他們先墊付了五千塊,剩餘的錢,讓沈大媽自己掏,畢竟他們有兩萬養老金。
當時沈大媽還在病中,並沒有太在意這件事。直到出院後,沈大媽前後花了3萬塊錢,而兒子兒媳就一直緊追著不放,非讓沈大媽拿出自己的2萬養老金。
可醫藥費才花了3萬,報銷下來1萬,相當於就花了2萬塊錢。如今兒子要沈大媽的2萬養老金,兒子就不用出一分錢了。
沈大媽心裡很不是滋味,這2萬塊錢,是她和老伴攢了許久才攢下來的,是留著給自己養老用的。兒媳婦不歡迎他們去自己家養老,沈大媽也不想去求兒媳婦,只能自己和老伴在老家住。
2萬雖然不多,但卻是她和老伴全部的積蓄了。如果給出去,那以後他們的養老可怎麼辦?
而且兒子兒媳也指望不上,要是手裡再沒有錢,那沈大媽就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想到自己為兒子付出了那麼多,如今讓他們出3萬醫藥費,也是他們應該盡的義務。
可兒子兒媳不依不饒,也不照顧。最後還是遠嫁的女兒得知後,給了兒子一萬塊錢,算是兩姐弟平攤了醫藥費。兒子兒媳這才稍微好一些。
沈大媽心裡挺難受的,她沒想到,養兒防老,可最近養老指望不上,就連生病出錢也指望不上。而遠嫁的女兒,自小沒得到過他們過多的寵愛,卻還是心甘情願和兒子負擔贍養義務。
沈大媽覺得自己錯了,當初就不該為兒子掏心掏肺花光積蓄,如今也不至於為了3萬塊錢醫藥費,鬧得母子不和。對此,大家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