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為了做皇帝便向外族進行求援,甚至把比自己年輕的皇帝認作是父親,同時又割讓了大塊的土地給契丹。做皇帝做成了兒子。他本是後唐皇帝的姑爺。但是他卻與自己名義上的大舅子關係非常的不好,兩個人誰也不喜歡誰,所以當這位大舅子奪得了皇位之後,便命令他去做節度使,但又對他不夠放心總擔心他會出一些亂子。有一天朝廷分給了他率領的軍隊一些夏天的軍隊的衣服,同時還傳達了皇帝的詔書,向他表示慰問,誰知道官兵卻沒有向使者行禮,反而向他來高呼萬歲,他也覺得非常的害怕,趕緊將領頭的三十六個人的頭斬了並向朝廷表示自己從來都沒有過別的心思,但這並沒有消除皇帝對他的猜疑。
因為這位皇帝就是靠著兵變,最終被士兵們擁立做成皇帝的,他深知道這些將士們高呼萬歲,背後的含義會是什麼?但沒有想到的是他在皇帝的身邊安排了內線,無論皇帝有什麼樣的行動,都會有人迅速地將消息傳達給他,得知上面的疑心越來越重,他便趕緊想辦法需要找到新的出路。於是他便以補充軍費作為理由,讓人把分散在各處的自己的財產都運到自己駐紮的地方,而表面上卻向朝廷宣稱,因為自己的身體最近有點問題,請求調到別的地方去,同時還連著上了幾個這樣的奏摺來掩飾自己在做的事情,誰知皇帝真的下令要將他調離開這個地方,這下他可徹底慌了,以為上頭開始要動手整治他了,所以他經過反覆地地思考,覺得只有通過反叛,這一條路才可以行得通,便徵求了其他人的意見。
他手下的大將對他說,他們的軍隊擁有的比較強大的兵力,又佔據著相對有力的地形,如果這個時候能夠一同聯合起來的話只要他發出號召,就一定會有很多人響應,將來自然會成就大業。而另一位大將說,他們距離契丹的部落比較近,所以首先要徵得鄰居的同意,所以先要和國主徵得聯繫,要誠心的,將他作為主人萬一有什麼事。可以向對方求救,這樣晚上支援的軍隊就可以到達,就不用擔心這件大事不成功。他覺得找到穩定的後援是最省心的,也是讓他覺得最安全的,當然會帶來的負面的後果,他也顧不上了。
於是他便開始造反當他一叛亂朝廷便急派了多名將領率領軍隊前來討伐。於是他便派自己的一位秘使從小路趕到了鄰國。他命令自己手下的大臣給國主寫奏章,提出自己會用兒子的身份來侍奉,他當時他47歲。而遼國的國主,卻只有37歲,年長10歲的人要年輕的作為父親,說出來就是一個大的笑話,但他居然把這樣的事兒做出來了。他還承諾等到這件事情辦成之後,會把大片土地讓給對方。面對這麼好的條件,連他手下的大將都覺得做得太過分。稱臣就已經過格了,竟然還要把對方認作是父親就太過分了,實際上用大量的珍寶就已經可以吸引對方出兵為什麼還要搭上那麼大塊的土地。但這個時候他什麼也不聽,便將奏章送到了鄰國。國主非常高興,能夠這麼輕鬆的,得到中原的大片土地,這是他多年便夢想得到的,沒想到就這樣輕鬆的被送上門來,於是他就很快的答應及時地幫助他。
到了秋天的時候,國主果然率領的手下的50,000大軍向南前來支援他,而那個時候他已經在朝廷的軍隊的包圍下。已經馬上就要支持不住了,所以支援軍隊的到來為他解了圍,而且還將後唐的軍隊包圍了起來,讓他們取得勝利之後,遼國的國主便對他說,覺得他的膽量和見識都符合做一個中原的首領,所以打算讓他做中原的大領導,他聽國主這麼說非常高興,覺得自己終於可以登上皇位,盼望多年的願望終於得到實現了,於是先假裝推讓了一番之後便接受了下來。
遼國主便發布詔書稱他為皇帝,是歷史上的後晉,築起了高臺為他舉行了登基儀式,國主還脫下來自己的衣服,讓他穿上。作為中原的皇帝,他卻穿著一身外族人的服裝,給別人當起了兒子,皇帝接著他遵守自己的諾言,將答應割讓的土地送給了對方,同時每年還會向對方獻出大量的財寶。割讓自己國家的土地,同時還出賣自己的靈魂只為當上皇帝,在後世的呸聲中也不知道還安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