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母親要去醫院複查。
本來之前說好了我帶她去的,她可能怕影響我工作,就不聲不響自己去了醫院。
湘雅醫院還是那麼多人,人山人海,母親排了很久的隊,可是輪到她的時候,突然才知道要什麼健康碼,不然無法進去。
她像個無助的孩子,站在一旁手足無措,最後只好又打電話給我。
於是我放下工作馬上跑到醫院。
她還好,有一個在長沙本地的兒子,有什麼事情打電話給我就行,可是還有一些外地來的老人,他們來看病可謂是困難重重。
記得我去接母親的時候,還有一對老年夫婦同樣被攔在了外面,他們老兩口頭髮都白了,其中老大爺還拄著一根拐杖。
外面入口的臺子放著一個喇叭,重複播放著需要健康碼。
可是他們根本不知道健康碼是什麼,那個時候太陽很大,老大爺曬得滿頭是汗,他著急地拿著自己的手機不斷鼓弄,可是他的手機是一個老年機,根本連微信都沒有。
他央求著找工作人員說是外地來的,能不能通融一下,可是工作人員也沒有辦法通融,甚至因為人員太多,只回復了他們一句就去忙別的事情,剩下他們在一旁不知所措。
看到這一幕,我覺得很心酸,不知道他們為了來一趟醫院到底準備了多久,也不知道他們能夠順利看完病,還要走多少彎路。
這個時代發展很快,我們都覺得要健康碼很正常,可對於我們很多老年人來說,就真的舉步維艱了。
8月8日,一段視頻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一位老人和地鐵工作人員發生了爭執。
地鐵站規定,乘車時需要出示個人健康碼,或者疫情通行證。
但這名老人顯然並不明白他需要出示什麼東西,問了幾次「健康碼是什麼,要電話號碼」?
工作人員再次詢問疫情通行證時,大爺情緒有些激動地說道「沒有這個東西,你們沒有給我」。
在這個點讚有160萬的視頻裡面,這個老人被貼上了「豪橫大叔」的字眼,網友們紛紛開始戲謔:
有人覺得大爺蠻橫無理,太豪橫,應該嚴懲:
還有人說他是明顯裝傻,故意使壞:
甚至有人把這個當成段子和相聲來看:
如何評價這件事情?
我覺得很悲哀,對這個工作人員的溝通方式,也對這群惡意揣測老人、把這個當成段子看的網友。
通過這個視頻我們很明顯看得到,工作人員和老人是屬於完全的無效溝通,工作人員一直在說,請出示健康碼、通行證,可是大爺根本不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兩個人一直在做無效溝通。
工作人員寧願去報警,也不願意去解釋健康碼是什麼,怎麼幫助大爺下載健康碼,這才是真正讓人反思的地方。
而且我覺得大爺不像蠻橫無理的人,他問什麼是健康碼的樣子也非常認真,工作人員讓他戴好口罩的時候,老大爺很配合地戴上了。
最後,事情的結尾是警察到場調解,並且大連地鐵發了通報,說對相關工作人員批評教育,改善工作方式。
其實現在遇到這樣困境的,並不僅僅是大連這個老人。
在百度上搜索「老人不會二維碼」的關鍵字,得到的相關結果有5130000個。
幾乎都是在反饋老人不會二維碼、不會上網,生活遇到困難。
很多老人,辛苦一生,在社會的浪潮裡站穩腳跟,時代的洪流沒有讓他們倒下,可當他們面對日新月異的事物,卻開始一籌莫展。
有一個網友說的很好:當初故宮全面推行網上售票,卻忘了考慮當那些偏遠地區的爺爺奶奶們,終於來到他們心心念念的北京故宮,卻發現,那堵紅牆怎麼也進不去。
資訊時代,絕大多數年輕人拿著手機,就能輕鬆搞定很多事情,但是對老人來說,手機裡錯綜複雜的應用,繁複的指令,都讓他們完全不知所云。
在這個他們奮鬥了大半輩子的世界裡,他們突然變得像天外來客一樣格格不入。
央視曾經做過一期節目:《掃碼時代,別讓老人「落在身後」》。
其中有一個環節很戳心,問道:你什麼時候意識到,老人被留在了身後?
網友A回答說:是姥姥姥爺自己去交電話費,跑了十幾個營業廳,被告知「不收現金」的時候。
網友B回覆說:不用叫車軟體就打不到車,五線城市明明打車起步價就能繞一圈,結果老人家花了4個小時才到家。
網友C回覆說:停電的時候,外公外婆怎麼也找不到手機裡的手電筒,就摸黑在屋子裡吃藥。
我們年輕人手機用得很歡快,也很享受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可是你根本不知道,就是這樣的生活,成為了他們的困境。
在黑龍江,67歲的大爺買完葡萄,準備結帳,卻被告知,只收微信,不收現金。
大爺拿著紙幣尷尬地站了一會兒,還是無人搭理他。
他心酸地拿起葡萄控訴:我拿的是人民幣,不是假幣啊,你讓我在那兒站著,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
無獨有偶,《揚州日報》也曾報導過一位老大爺陪妻子到揚州市區某醫院看病,想租一輛輪椅讓妻子坐著。
可是誰知道,提供現金租借的輪椅已經被借完了,只剩下需要手機掃碼才能租借的輪椅。
可大爺不會掃碼支付,只能一路背著老伴掛號看病,他自己年歲已大,還有背著一個妻子,非常艱難。
工作人員看到這一幕,覺得很心酸。
掃碼就是為人提供便利,可還有人就因為掃碼,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還記得那個在疫情期間上微博求救的老人嗎?
77歲的劉立是一名退休老師,女兒因為疫情剛剛去世,自己和妻子還有13歲的小孫女都已經感染,兒子還在疫情一線沒有辦法顧到家裡。
他急切地想要大家救援,他是小孫女的唯一監護人,最要緊的是救小孫女。
於是,他顫顫巍巍地重新學習上網,你真的無法想像,這對於從來不知道上網的人來說,到底有多難。
最後,他摸索了半天,終於發出了兩個字:你好。
網絡對於老人來說就像是一個異類世界,他邁向這個世界的每一步都變得很艱難很艱難。
後來老人還是去世了,有網友嘆息著說:
2.5發出一句「你好」 。
2.28說不出一句「再見」。
信息化的發展,對年輕人來說,是如魚得水,可對老年人來說,卻在無形之中,豎起了一道無形的屏障,讓他們越走越難。
他們就像被隔絕在文明之外,牆的那頭,是他們用畢生心血換來的全新世界,牆的這頭,是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而被迫留在後面的他們。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4.5%。
這個數據讓人很意外,中國有14億人口,也就是說,還有5億人是不上網的。
而且,在農村地區網際網路普及率僅為46.2%,相當於每100個人中,只有46個人接觸過網際網路。
國家統計局也發布了這樣一組數據: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四分之三的人從未接觸過網絡。
沒有智慧型手機,也根本不知道如何掃碼,遇到情況他們只能茫然無措地站在一旁,這就是他們的現狀。
這個世界是割裂的,我們年輕人熱衷於追求最時尚最新潮的手機,可你不知道,有那麼龐大的一個群體,他們使用的是老年機,而智慧型手機對他們來說,實在隔得太遠太遠。
有人說,不會使用智能機掃碼的老年人,就不要出來購物了。
有人說,老人去醫院看病,為什麼不要子女陪同著去?
還有人說:人就應該「活到老學到老」,跟不上時代的老年人要被淘汰。
說這話的人,我只能說他們站著說話不腰疼,憑什麼老人就不能出來買東西?誰又能夠保證自己每一次去醫院都有子女陪?
還有,說淘汰言論的人,這完全是只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你見過老年機嗎?那個手機的字都非常大,小的字體他們根本看不清。而且老年人的視力、思維和反應能力,都隨著他們的年紀加大而變得很困難,和年輕人完全比不得。
竇文濤曾說過一句話:有時候做道德評判的時候,我總覺得有點心虛,你知道嗎,因為人的處境真的很不一樣。
深以為然。
誰都年輕過,但是誰又不會老呢?
我們終有一天也會變老,也會面對新的變化手足無措,面對無比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是否也會像他們一樣,生出憤怒而無力的感覺?
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的程度,就看他們對待弱勢群體的良心。
我們當然需要文明,但我們更需要的,是能夠照顧到所有群體,而不是冷冰冰地一刀切。
文明,應該有溫度。
在大眾覺得所有人都該學會新的技術時,也要允許一些特殊的存在,允許他們像初生的孩子一樣懵懂,允許他們接受新事物的程度比我們想像的要慢。
社會的進步,是要讓所有人都感受到關懷,而不是將一部分人排除在外。
我們無法保證自己永遠年輕,給老年人和弱勢群體更多關愛和理解,給他們留下更多生存空間,也是為了我們的將來。
智能時代,讓每個人,都能有尊嚴地活,才是真正的文明,不是嗎?(桌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