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風林秀
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生活中眾生百態,就會造就各色人等。
通常在人們的意識中會有一個底線思維。但也有一部分人沒有。
什麼是底線思維呢?比如說,穿衣服的時候,內褲就是底線思維。
通常時候,人們脫去衣物時,都會留下一個底褲。只有特殊情況下,人們才會脫掉或者褪下底褲。比如洗澡或者上廁所的時候。
在這種特殊情況下,人們依然會有一個底線思維,那就是儘量不去注意他人的隱私之處。
不過,也有一種人,專門喜歡在這種時候去窺探別人的隱私。
今天咱們要介紹的人,就有這樣一種癖好。他就是西門慶。
1.偷窺他人小弟弟引火上身
西門慶算是清河縣的一個名人了。他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商人成功了,通常還會去謀求更高的地位。於是,他去東京送禮了。
西門慶送禮的對象是蔡京。是東京四大權臣之首。
送禮的事情很順利。之後,西門慶在東京逗留幾天,也領略領略東京的繁華。於是,出事了。
西門慶上廁所的時候,遇到了一個人。
西門慶就是前面咱們說的那種有偷窺癮的人。大家一起噓噓,他喜歡眼睛瞅著別人的小弟。
恰好,旁邊站著的這位有點毛病,讓他拾樂了。於是,西門大官人當場作詩一首:有人養條大蟒蛇,有人養條小蚯蚓。
就這樣,倆人打起來了。
那西門慶可是練家子。這人哪裡是西門慶的對手啊。
挨揍之後,那人捂著腮幫子跑了。告訴西門慶,你小子有種就別跑。
開始時候,西門慶還沒有在意。不過等他出去就發現,這個被他揍的人可不是一般人物。已經引著一群家丁趕過來了。
嚇得西門慶趕緊找了一條小路逃跑了。
西門慶揍得人是誰呀?他就是高衙內。
按照常理,西門慶應該不會與高衙內結仇。他們之間本應該是蛇鼠一窩、沆瀣一氣、狼狽為奸方為正理。
他們的對手應該是誰呢?當然是林衝、武松這樣的人物。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
此刻的武松,已經被西門慶陷害,最終落草到了二龍山。
此刻的林衝,也已經被高衙內陷害,最終上了梁山。
著名的哲人費馬大·哈說過,社會的墮落,從壞人構陷好人開始;社會的終結,從壞人收拾壞人結束。這就是著名的費馬大·哈定律。
這個定律,在北宋還是體現得非常明顯。
開始時候,宋徽宗手下四大能臣同氣連枝,他們是一致對外的。特別是圍剿梁山的時候,童貫、高俅連番派兵徵繳,雖然沒有什麼戰績,但最終梁山還是歸順了朝廷。
梁山歸順之後,又出兵平定了田虎、王慶、方臘,這樣一來,又恢復了當初的太平盛世。可是,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金兵又打來了。
金兵可不同於宋江之流,戰鬥力蠻強的。於是,童貫與高俅之間的矛盾就出來了。童貫保著徽宗逃跑了,讓高俅半路上留下抵抗金兵。高俅一病不起,也就一命嗚呼了。此是後話。
2.命運是個各方相互作用的合體
眼下的事情是,高衙內遭到了一個不知道來自哪裡的小子的戲弄。這個仇他是一定要報的。
太尉府要想找一個人容易得很。很快,他們就弄清楚了西門慶的真實身份。哦,原來就是清河縣一個藥商啊。
高衙內帶著一群高手,悄悄來到清河縣。活捉了西門慶。
高衙內來了一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一群人讓西門慶喝足了尿。
西門慶鬱鬱而終。
西門慶不是病死的,而是嚇死的。因為他知道,自己未來的路沒有了。
可能有人會想,當初西門慶既然已經攀上了蔡京這棵大樹,跟高衙內這點事,找蔡太師出面說合一下不也就過去了嘛。
這還真不是這麼個理。
別看西門慶在清河縣算是一方巨賈,但在四大能臣眼裡,他也僅僅是一個商人。
有時候就是這樣,商人有了錢,往往會被巨額財富蒙蔽雙眼,以為錢能通神,就可以為所欲為了。但在能臣眼中,你還真不算一個人物。
西門慶的這點榮耀,也就是用來對付一些個女人。比如說潘金蓮,李瓶兒之流。
通過巧取豪奪,西門慶讓一大群女人圍繞在自己身邊,迷惑了別人,更加迷惑了自己。
開頭我們就說了,相由心生,境由心造。西門慶能在財富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其實跟他的原配夫人吳月娘有一定的關係。
相比之下,吳月娘既沒有那麼囂張,也算比較低調。西門慶則是有了點遭錢了,就開始到處張揚炫耀,所以,他遇到高衙內,也是遲早的事情。
西門慶開始開藥房的時候,基本還算是合規經營。而他資產的最大來源,其實是對花子虛資財的佔有。
西門慶先是騙取了花子虛的信任,跟他結拜為把兄弟。這個結拜從一開始,西門慶就是衝著花子虛的老婆和他的巨大家產去的。只不過,西門慶偽裝得好,成功騙過了花子虛,也騙過了李瓶兒。
西門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裝了呢?當然是娶了李瓶兒之後。已經財色兼收了,所有危險都解除了,他覺得自己不需要裝了。
真的,總裝多累呀。於是,到了東京,西門慶算是徹底爆發了。自己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又如願以償拜入蔡太師門下,自此之後,咱還怕誰,還有什麼可裝的啊。
其實,到了東京這個地方,你還應該繼續裝,以前在清河縣,如果你是裝兒子,那麼在這裡,你就應該老老實實裝孫子。
果然,這一不裝了,馬上就壞事了吧。隨便出來一個人你可能就惹不起。因為你不知道這是誰的衙內。
西門慶就這樣死了。死得很突然。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樹倒猢猻散。他的那些二娘、三娘、四娘、五娘、六娘各奔東西了。結局最好的倒是吳月娘。本來,她是這個基業的創始人,最後,依舊塵歸塵,土歸土,可見這因果循環,果然毫釐不差。
回顧西門慶的失敗,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必然在他的沒有底線。他留下的教訓就是,上廁所時,千萬別總偷窺別人的小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