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對婚姻的時間界定普遍定在30歲之前,但今天我想說「30歲還沒結婚那又如何?」因為年紀到了而不得不結婚的人往往也會因不合適而離婚。
過去長輩常說「緣分還沒到」「女人結婚是第二次投胎」「眼光別太高」之類的話語。其實緣分就好比運氣,而運氣其實又好比是一個人的眼光。眼光獨到之人找個愛的人相濡以沫,白頭偕老;眼光泛泛之人似乎是找個冤家,爭吵不休,更甚者婚姻破裂。而眼光往往又跟個人經歷或是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
常聽身邊的朋友吐槽:「上學時,父母就在灌輸以學習為重,早戀要不得的思想;剛出來工作時父母就開始在耳邊嘮叨怎麼連個男(女)朋友都沒有;出來工作幾年後,父母直接下達指令說今年必須結婚。我們這些90後實在是太難了!」30歲還沒結婚,其實跟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關係,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兒女的三觀。就好似長輩忌諱「遠嫁」,那麼當我們在選擇伴侶時會存在「遠嫁要不得」的意識,儘可能「就近原則」。而吃了家庭不和睦的虧的人兒,往往又希望儘快逃出原生家庭這個火坑,找個在有愛的家庭裡成長的人成婚,更有甚者一生不願嫁娶,孤獨終老。
忌諱「遠嫁」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有潮汕地區遠近聞名的「只許娶進,不許嫁出」。大概意思就是娶媳婦可以娶外地人,但嫁女兒不允許嫁到外地去,畢竟潮汕地區「外地人」的解釋無非就是「非潮汕地區即外省」。根深蒂固的地域文化觀念及家庭教育從而導致我身邊很多潮汕姑娘不願嫁到外地去。
小靈就是一個典型的「不願遠嫁」的例子,小靈今年已年滿三十周歲,在潮汕地區已經是沒人稀罕的姑娘了。但她堅持找個帥氣多金的潮汕人,至今不願邁入婚姻殿堂的想法,讓其父母既欣慰又焦急。
一個從不和睦的原生家庭裡長大的孩子總是對「有娘疼有爹愛」的孩子充滿羨慕,對溫馨的家庭也總是充滿嚮往。我對原生家庭的理解大概停留在「砸鍋摔碗,爭吵不休,大打出手,世界大戰」等字眼,算是吃盡了「原生家庭不和睦」的苦。這也決定了我的擇偶標準為「原生家庭和睦,不酗酒,君子動口不動手。」而我先生恰巧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在充滿溫馨和愛的家庭裡成長,不抽菸,不喝酒,家庭重過事業,對我寵愛有加的男人。
以上就充分詮釋了家庭教育在一個人婚姻觀形成過程中起到的極其重要的作用。子女為何30歲了還不結婚,請求長輩在催婚催生的同時尋找自身的原因,回顧過去對子女的教育是否欠缺,而今是否能彌補。
大家普遍認為「門當戶對」是物質上的門當戶對,物質上的門當戶對固然重要,但精神層面的門當戶對也不可忽視。婚姻本是從戀愛的轟轟烈烈,激情似火過渡到一日三餐的平淡如水。如若你跟你的伴侶婚後僅僅存在一日三餐,飲食起居上的溝通與交流,那一生的相依相伴未免太漫長,太無趣。又好似是一個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和一個本科學歷的人決定共度餘生,一個成語對你來說可能是在賣弄文學,故弄玄虛,而對伴侶來說只不過是信手拈來,出口成章罷了。這時顯得溝通和交流好似是在對牛彈琴,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於是夫妻感情也必然存在極大的問題。
就好比現在大眾所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好看的皮囊總有審美疲勞的一天,而有趣的靈魂卻是一生的快樂源泉。你30歲不結婚或許是在等待一個「有趣的靈魂」出現,或是在尋找一個「精神上」門當戶對的靈魂伴侶。
年齡並不能成為「我還是隨便找個人結婚算了」的藉口。在你還沒遇到「那個他」之前請你先讓自己優秀,俗話說「你若盛開清風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只要你足夠優秀自然也就吸引了同樣優秀的他,強扭的瓜不甜,耐心等待瓜熟蒂落就好。
「愛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麼苦於終成眷屬的厭倦,要麼苦於未能終成眷屬的悲哀。」——錢鍾書《圍城》
隨著年齡的增長,未婚的人總是焦慮什麼時候才能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萬一找不到對象,孤獨終老怎麼辦?過度的焦慮只會讓自己陷入感情的死胡同,轉身瞬間偶遇一人,不論是否合適,都以為是自己的真命天子,快餐式的戀愛讓自己對感情更加迷茫和困頓。就好似錢老在《圍城》裡所說,苦於終成眷屬的厭倦,或苦於未能終成眷屬的悲哀,這樣的愛情多半都是不成功的。
「旅行是最勞頓,最麻煩,叫人本相畢現的時候。經過長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討厭的人,才可以結交作朋友——且慢,你聽我說——結婚以後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顛倒的,應該先同旅行一個月,一個月舟車僕僕以後,雙方還沒有彼此看破,彼此厭惡,還沒有吵嘴翻臉,還要維持原來的婚約,這種夫婦保證不會離婚。」——錢鍾書《圍城》
我認為不論是相親還是自由戀愛,都不能輕易閃婚。閃婚就好似是將自己的一生託付給陌生人,相處及了解不夠,往往是將自己推入火坑,運氣好的人儘管能脫身,也褪了一身皮,不幸者就此葬身火海。而了解和相處不限於跟結婚對象相處,還有跟其家人相處,了解其家人之間的相處模式及家庭氛圍是否適合自己。
婚姻確實是一次人生轉折,新生命的開始。這跟父母給予我們生命不同,婚姻是我們自願選擇,選擇不同,人生也不盡相同。況且自己選擇的,總不能帶著怨恨。所以在選擇踏入婚姻時,就必須慎重考慮,而需我們考慮的方面無非就是精神層面及物質層面,三觀,家庭背景等。30歲還未結婚的你,不必焦慮,不必慌張,願你不是被年齡推向婚姻,而是因為合適才牽起他(她)的手步入期許已久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