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親家登門,不值半文」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2021-01-11 小馬話三農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親家登門,不值半文」,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我們常常說談戀愛是男女兩個人的事情,但是結婚卻是兩個家庭的事情。當男女兩個人打算結婚時,雙方的父母在商量兒女的婚事時,都會特別的客氣,生怕因為自己的失誤引起對方的不滿,對兒女的婚事造成影響。當男女結婚以後,兩個本來毫無關係的家庭就變得有了關係,並且很親近。那麼親家之間的關係應該很親密才對,為何還會有「親家登門,不值半文」的說法呢?

說法一,女性的父母不受男性父母的喜愛。在過去由於男尊女卑思想,讓女人不管是在婚前還是在婚後,在家庭中的地位都很低。在農村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的說法,意思是女兒在出嫁以後就不再是自己家中的人,所以當女兒出嫁以後,女人就會和自己的原生家庭脫離關係,再回到娘家以後就不再是一家人,而是客人。所以在結婚以後,女人的父母到婆家登門拜訪,目的並不是為了看望自己的女兒,而是有事相求,並且還不是小事情,所以對於女人的公婆來說,很不希望親家登門來擺脫自己的事情,不幫忙的話讓人說三道四,幫忙的話又不是自己的本心,所以便有了「親家登門,不值半文」的說法。

說法二、容易引起親家不和。相信在農村很多人都見過這樣的事情,很多親家剛開始來往的很頻繁,兩家的關係也很親密,但是時間久了,兩家的關係就開始慢慢疏遠,甚至還有「老死不相往來」的架勢。這是因為每個當父母的都心疼自己的孩子,過日子的兩口子,哪有不磕磕絆絆的時候,當小兩口出現矛盾的話,本來事情很小,但是當雙方父母摻合進來後,小事情就變大,時間久了兩家的關係就慢慢變得疏遠,所以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事情,親家雖然關係上很親近,但是人們卻不願意經常來往,就是因為如此。

其實現在這種現象已經很少見,尤其是當女方父母去男方父母家中時,男方父母會很熱情,這和現在農村娶媳婦太難有關係。很多男方父母怕自己招待不周引起親家不滿,所以都會很熱情的招待。你對俗語「親家登門,不值半文」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回復討論。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親家登門,不值半文」,啥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本文由百家號《三農風採》原創大家好,歡迎來到三農風採,帶你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如果想持續收到本欄目,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親家登門,不值半文」,啥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常言「親家登門,不值半文」,啥意思?祖宗講的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常言「親家登門,不值半文」,啥意思?祖宗講的有道理嗎?文|七號情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農村常言「親家登門,不值半文」,啥意思?祖宗講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婆家上門大似天,親家登門不值錢」,這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婆家上門大似天,親家登門不值錢」,這是什麼意思?好像這句俗語說反了?而我們這裡流行的俗語是「親家上門大似天,婆家登門不值錢」。這其中意思是說,親家上門的時候對於婆家是隆重的,而婆家登門時候是有求於親家的,自然是不值錢了。但是來說,老祖宗留下的俗語是博大精深的,即存在就有道理。
  • 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分」,什麼才是親家之間正確的相處之道
    老祖宗留下了很多財富給後人們學習,這其中就包括很多俗語。但是有的俗語在現在看來已經失去原來的道理。例如農村的一句經典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分」。這句話的意思是:男女結婚後,女方的父母如果主動登門,會被鄰居們說三道四、指指點點,還會被看不起。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俗語流傳出來呢?
  • 農村俗語「虎到中堂,家敗人亡」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居住的房屋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虎到中堂,家敗人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人常說「親家上門,不值半文」,你有過這樣的遭遇嗎?
    但有一種親戚卻不太受人待見,民間有句老話是這麼說的:親家上門,不值半文。「親家上門,不值半文」是以往姻親關係的一種體現,姻親是一種沒有血緣的親戚關係。親家,大家都知道,就是兒女親家,即男方對兒子的丈人、丈母或女方對女兒的公公、婆婆的一種稱呼。「不值半文」就是不值錢的意思。按說兒女親家,雖說沒有血緣關係,但也是關係很緊密的親戚關係了,為何會半文不值呢?
  • 農村俗語「前不守塘,後不開窗」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前不守塘,後不開窗」,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婆家上門大似天,親家登門不值錢」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俗語「婆家上門大似天,親家登門不值錢」是什麼意思呢?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結婚從來不只是兩個年輕人的事,實際上是兩個家庭的事。既然兩家人變成一家人了,那麼經常走動是在所難免的,那這句俗語又是說的什麼意思呢?從字面意思上說,婆家上門就是男方父母到女方家裡去,大似天的意思就是很重要,女方家庭很重視的意思。親家登門說的是女方父母到男方家裡來,不值錢其實是和大似天做對比,意思是女方父母去男方家不被重視。
  • 農村俗語「男怕屬雞,女怕屬羊」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人的屬相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怕屬雞,女怕屬羊」,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婆家上門大似天,親家登門不值錢」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比如天氣的,『芒種芒種忙忙種,芒種一過白白種』,比如反映人情世故的,「升米恩、鬥米仇。」還有一些講述家庭關係的,比如這句:婆家上門大似天,親家登門不值錢。在小編老家,男方所在的家庭被稱為婆家,女方所在的家庭則是親家。
  • 農村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啥意思?有道理嗎?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俗語不僅生動,而且寓意詼諧深刻,都充分反映了百姓的生活,大多數俗語都是起源於農村,因此在農村流傳著很多蘊含做人道理的俗語、諺語,經過千百年的時間沉澱,有的流逝,有的越發的凝練,一句句老話,是農民生活中智慧的結晶。比如這句:「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老祖宗說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窮死不耕丈人田。
  • 農村俗語「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還接」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是三九的第一天,在農村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意思是全年之中三九天最為寒冷。隨著最冷三九天的到來,不僅氣溫會出現明顯下降,降雪降雪等天氣也會增多,農村老人常說「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還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今日四九,農村俗語「四九不下雪,明年長工歇」啥意思?有道理嗎
    四九是數九的第四個九天,在農村有「三九四九,凍死豬狗」的說法,意思是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冷的階段。在農村中關於四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四九不下雪,明年長工歇」,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四九是數九寒冬的第四個九天,數九寒冬是從冬至節氣開始,每9天為一個單位,第一個九天為一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結束。
  • 農村俗語「家有三喜出能人,宅有四實人富貴」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家有三喜出能忍,宅有四實人富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村俗語「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還接」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三九冷三伏熱」的說法,意思是一年中三九天最冷。隨著最冷的39天的臨近,氣溫明顯下降,降雪等天氣也會增加。農村老人常說「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還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還接的意思是,當在三九和四九時沒有出現降雪天氣的話,那麼乾旱的情況會繼續延續到五九六九,甚至乾旱的時間還會持續更久的時間。
  • 農村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是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我們居住的房屋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寡婦牛年馱五穀,四馬駝糧二人分」啥意思?有道理嗎?
    雖然已經到了三九天,但是最近幾天氣溫有些回升,所以很多農村老人從家中走出來,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曬太陽閒聊天。聽農村的老人說,明年是寡婦牛年,在農村有「寡婦牛年馱五穀,四馬駝糧二人分」的說法,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手上的紋路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臘月最為一年的結尾,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臘月和正月有什麼禁忌呢?臘月忌尾:臘月是每年的最後一個月,農村老人還常常把臘月叫做「歲尾」,作為結尾的一個月份,在農村有很多關於臘月的講究,人們認為,有些事情在進入到臘月後就不能再做,只有平平安安地將這一年送走,我們才會順順利利迎接新的一年,那麼臘月有哪些事情不能做呢?
  • 農村俗語「不怕紅杏出牆,就怕野花進房」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夫妻生活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