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付出得越多,兒女們越孝順嗎?非也。
她的小女兒,也就是我老公的三姐曾在她的母親90歲生日前夕寫下這樣一段話:
「我的母親不是什麼大人物,也不是什麼大家閨秀出身,但母親是善良的,就算自己只有一碗飯,也要給半碗乞丐;
我的母親是聰慧的,很多事情只要看一遍她就能學會;我的母親是儒雅的,餐桌上的她總是細嚼慢咽,舉止優雅;
我的母親是笑容可掬的,看見她的笑容如沐春風;我的母親是堅強不屈的,困難面前即使流淚,也沒見她放棄。」
三姐遠在香港,三姐夫在13年前因肺癌去世,三姐一個人帶著女兒在遙遠的異鄉艱難打拼,但她每年都會做飛機或高鐵回來陪伴她的母親幾天,那幾天,她幾乎哪裡也不去,為她的母親做她最拿手的菜。
二姐夫常年在外打工,二姐為了她的母親,在兒女大時,也沒有夫妻團聚,而是選擇在本地縣城一邊打工,一邊照顧母親,為母親事無巨細的做著家務。
我的老公,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的母親43歲時生的他。2013年,婆婆83歲時,我們為她和他的腦部有殘疾的二哥在縣城買了一套電梯房,將婆婆和二哥接到縣城;2019年,婆婆89歲時,他又為婆婆在農村做了一棟樓房。他和我一樣,是生活特別節儉的人,我們夫妻倆兩年沒買過新衣服了,他卻願意為自己的母親傾盡所有,他對婆婆噓寒問暖輕言細語寢室難眠比對自己的孩子細心一百倍!
我經常很難過的問他:「你為什麼那麼愛你媽?」
「因為她是我媽!」
就因為這句話,搭進了我的前半生,我百思不得其解,那個沒有為我帶過一天孩子的婆婆那個沒有為孫子做過一件事的婆婆,憑什麼讓她的兒女們如此愛她如此孝順她?
1.笑
婆婆每次見到我都是笑容滿面,她會迎上來,兩手一把抓住我的一隻手。
她站在我跟前,比我矮了快兩個頭,她把我拉著挨著她坐下,對二哥喊到:「給某某倒水!」
她住在我買的新房子裡,我都沒有住過一天,因為這套房子,弄丟了她的孫女的房子,她卻渾然不知。
但她一直在笑,像招呼客人一樣指揮著二哥為我倒水,我能說什麼,我只能對我的老公傾訴。
我認識她20多年,她一直是笑著的。
對我如此,對她的兒女們更是如此。
2.說
我婆婆每次看見我老公,第一句話就是:「你吃了沒?我做飯給你吃。」
其實,她從未做過,我老公也不會讓她做,這些事向來是他和二姐做,他們忙不過來時,就請保姆為她做。
但這句話是她每次見到兒女必說的第一句話。
「你累著吧,來,坐下!」她常常拍著她身邊的椅子,然後我老公就很近的挨著她。
她從不會主動關心她的兒女們,她也從不知道她的兒女們的辛苦,但她常常說得她的兒女們哈哈大笑,因為她耳朵聾,她主要談的是她的外孫們,因為她的外孫們她都帶過。
(小兒子、二女兒、婆婆、大外孫女、大女兒)
3.示弱
她長得瘦小,她的皮膚很白,白裡透著光,她的兒女們常常歆羨的崇拜的看著她,她常常伸出乾枯的手,兩手相互交叉著,兒女們就心痛的喊到:「看我的大,這瘦!」
她常常對我的老公說:「我這一生就靠你爺養著的,你爺不在了,我命好苦啊!」「我9歲就沒得娘,我的命好苦啊!」她說這些話時,我看見她一臉悲苦,眼裡含著淚,偏偏她的兒女們很吃她這一套,尤其我的老公,對她言聽計從。
她還常常講述她從前如何在燈下為孩子們做鞋,估計她為她的孩子們做過的事無非兩樣:做飯和做鞋。
我老公從讀初中起,她就很少為我老公做飯了。
她在她的兒女們面前,總顯現得孤立無援,她給我的感覺就是一朵即將開敗的白蓮花,聖母白蓮花。
4.不偏心。
她對兒女表現出是一樣的態度。
她帶大了外孫她沒帶孫女,她一句話:「我年紀大了。」然後我老公對我說:「我媽年紀大了,我媽還能活幾年?」這話他從她70歲時說起。她還對我老公說:「我43歲生你,我吃了好大的虧!」因此,我老公並沒覺得她偏心,女兒們對她感恩戴德,願意侍奉她。
她沒有任何財產。
中國一般的家庭都是重男輕女,當母親的總要絞盡腦汁的為兒子留下點什麼,她不!
她一生不存錢,有多少用多少,捨得吃捨得穿。
因此,兒女更不覺得她偏心。尤其是女兒們,因為母親當初手裡有錢時,對她們很大方,所以都願意對她出力。
而她的兒子,因為她生他的目的明確(養兒防老),從小言傳身教,所以特別聽她的話。
我的婆婆有很幸福的晚年,因為她有一群孝順的兒女。
雖然我很不欣賞她,做為一個母親,我不希望自己將來為我的孩子增添負擔,我要為自己的養老做好打算,我還想盡我所能為我的孩子創造一筆財富。
因為在社會打拼多年,我知道賺錢的辛苦,知道生活的不易,我不想讓我的孩子承受因我帶來的生活之重。
我的婆婆一生沒賺過一分錢,她從不知賺錢的辛苦,她不知她是如何拖累她的兒子一家的,因此,我從不認為她是一個好母親!
她過得好,她有哪個兒女又真正過得好呢?
但不得不承認,她這一生得到了她想要的幸福!
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她,成功的養育了一群孝順的兒女,讓自己真正做到了老而無憂!她活成了很多老人羨慕的人!
因此,她身上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