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蔣介石的葬禮上,張學良送出16字輓聯,蔣經國看後臉色蒼白

2020-12-22 騰訊網

1975年4月5日,一代風雲人物蔣介石因突發心臟病,醫治無效,逝於臺北市陽明山官邸。幾天後,在他的葬禮上,有一位老人前來弔唁,宋美齡特意安排秘書將他引至蔣介石的遺體前,做最後的道別。只見,這位老者俯下身去,輕撫水晶棺,他的手指微微顫抖,神情凝重。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了「西安事變」的少帥張學良。張學良的來到立刻在現場引發了不小的轟動。隨後,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他送來的輓聯上。在蔣介石的葬禮上,張學良送出16字輓聯,蔣經國看後臉色蒼白。

張學良和蔣介石的關係非同一般,可以說如果不是張學良,很難說蔣介石能取得北伐戰爭的徹底勝利和能夠迅速的在名義上統一中國。

1928年12月29日,身負國讎家恨的張學良對日本人採取不合作的態度,毅然決然宣布東三省易幟。東三省服從國民政府,蔣介石不費一槍一彈,使張氏父子長期穩固統治的東三省歸屬南京,結束了民國以來北洋軍閥混戰的局面,首次幫助蔣介石完成了國家的「和平統一」。

1930年的中原大戰,張學良再次選擇了助蔣介石一臂之力。他發出「和平通電」的巧電,率軍入關後,閻、馮集團瞬間土崩瓦解。在歷史前進的緊要關口,少帥又一次助蔣成功,鞏固了蔣介石的統治。中原大戰如果張學良不參與助蔣,蔣介石雖然也可能會取勝,但是代價會大很多,時間會更長久,人民也會遭受更大的戰爭苦難。

張學良兩次助將有功,蔣介石對他很是感激,待他不薄,感慨道:「得友如兄,死無憾矣!」中原大戰後,老蔣任命剛剛而立之年的張學良為全國陸海空軍副司令,威鎮北方八省二市,地位、聲望直線上升,成為活躍在中國政舞臺的新星。中原大戰後的張學良,實力和聲望達到了其人生的頂點。

兩次相助,蔣張結盟,關係日深,親如兄弟。1930年9月,張學良帶夫人于鳳至到南京。期間,宋美齡與于鳳至結拜為乾姊妹,蔣介石與張學良結為異姓兄弟。

然而,好景不長,「九一八」事變後,身負罵名的張學良,為了促蔣介石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國策,為了「逼蔣抗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將軍,聯手發動了「西安事變」。

事變和平解決後,少帥親送老蔣回南京,回到南京的當天,張學良就遭到蔣介石的軟禁。從此,少帥開始了他長達54年的「囚徒」生活。對此,張學良曾說:「我的生命在1936年的12月就結束了。」

張學良被軟禁後,曾多次暗示蔣介石,希望能「冰釋前嫌,放他出來」,但蔣介石依舊心如磐石,一定要讓張學良軟禁至老死的那一刻。據說,蔣介石臨終前曾對兒子蔣經國千叮萬囑:「你不可放虎,一定不能放那隻東北虎歸山,不然會遭來禍患。」

張學良在得知蔣介石的臨終遺言後,心裡是十分的憤懣。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4月8日,張學良和夫人趙一荻前去弔唁,在葬禮上,他送去了親手題寫的一幅輓聯。輓聯寫道:「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

這16字輓聯掛出後,立即引起了當時在場眾人的驚詫,蔣經國看到這16字輓聯後,他臉色蒼白,一語不發。

張學良的這16字輓聯,準確揭示了西安事變前後,二人之間的非同尋常的矛盾統一的關係,也道出了二人一生的恩恩怨怨。有人說,這十六個字正是張學良與蔣介石複雜關係的寫照,也有人說,這16個字遠遠沒有寫盡兩人的恩怨糾葛。

張學良在晚年口述歷史時曾說:「西安事變的秘密就是四個字,翻過來調過去。蔣先生說是『安內攘外』,我堅持『攘外安內』,就是倒過來。所以我在蔣先生去世以後,我寫有一副16字輓聯:『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讎仇』。」

相關焦點

  • 蔣介石葬禮上,張學良送了一副輓聯,僅僅16字,卻道出二人一生的恩怨...
    在蔣介石傳奇的一生中,有一個人對他影響非常大,他就是張學良,在1930年,蔣介石參加中原大戰時,若不是張學良相助,當時蔣介石怕是就要戰敗了,因此張學良深受蔣介石的感激,二人還結拜為兄弟
  • 張學良送16字輓聯至蔣介石靈堂,公開兩人恩怨情仇!
    張蔣二人結下深厚的情誼1930年的民國時期,還是一個軍閥割據相互混戰的年代,蔣介石和張學良在那一年結下深厚的情誼。當時中原大戰蔣介石和馮閻聯軍正在打得難分難解,而處於中立觀望的張學良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出兵擁蔣。
  • 蔣介石病逝張學良是什麼反應?親赴悼念送上16字,字字戳心
    1936年12月26日,在張學良的堅持之下,他送蔣介石回到了南京,儘管張學良在到南京之前得到過宋美齡等人的承諾,不會為難他,可是蔣介石隨即就翻臉,也再次證明張學良是幼稚的。此時張學良已被軟禁了39年,已是垂垂老矣。不過人們都想錯了,張學良沒有被釋放,他本人對此似乎沒有太大的反應,反而他對蔣介石的病逝有些傷感,張學良親自出席了蔣介石的葬禮,在葬禮上張學良猶如悼念老友一般。
  • 蔣介石的葬禮上,宋美齡遲到了一小時,原來她是為了等張學良
    但是,俗話說:亂世一出英雄,在這樣一個亂世裡,也磨鍊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像孫中山、蔣介石等等。而小編今天要說的就是曾經輝煌一時的風雲人物——蔣介石,在他死後的葬禮上,發生的一些奇怪的事情。
  • 蔣介石去世,葬禮上「古稀老人」張學良留下16個字揚長而去
    他就是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西安事變」、人稱少帥的張學良。 張學良的到來立刻在現場引發了不小的轟動。隨後,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他送來的輓聯上,輓聯是怎麼寫的呢: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這幅輓聯,由張學良親筆所寫,有人說,這十六個字正是他與蔣介石複雜關係的寫照,也有人說,這16個字遠遠沒有寫盡兩人的恩怨糾葛。
  • 蔣介石去世後,張學良送了一副輓聯,讀後讓人潸然淚下
    蔣介石去世時,有個人一出現就引起了各方人士的注意,他就是張學良,這個發動了西安事變,後被蔣介石囚禁了大半生的猛將,和蔣介石有著數不盡道不明的恩怨的人。 他為曾是兄弟、上下屬的蔣介石帶來了一副特別的輓聯,上面寫著十六個字: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讎仇。
  • 楊宇霆被槍斃後,張學良送上一副輓聯,道破殺他的真正原因
    就挖掘出了楊宇霆這樣一個人才,楊宇霆畢業於日軍陸軍軍官學校,當時擔任東北軍工廠的廠長。 這個職位讓楊宇霆十分不滿意,於是他跟張作霖一拍即合,成為了張作霖手下的參謀長,在張作霖坐上督軍的位置後。楊宇霆也水漲船高,成為了奉軍的第三把手,當時的楊宇霆意氣風發,為整頓東北軍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奉軍都尊稱他為「小諸葛」。
  • 戴笠死後葬禮規模有多大,蔣介石為他選墓地,章士釗親寫輓聯
    在戴笠死後的一年內,為了大力宣傳戴笠的影響力,國民黨前前後後為戴笠舉辦了數百次的公祭活動,這是在國民歷史上第一次,在此期間收到了很多輓聯,都來表示對戴笠進行哀悼。或許是戴笠的死與他有關,覺得心有愧疚有所彌補,再或許是通過戴笠來收買人心,看他作為領袖是如何對待自己忠實的下屬,做給活著的人看的。
  • 張學良為何親自送蔣介石到南京去?他後悔發動西安事變了嗎?
    因為蔣介石拒絕在和談協議上簽字,只肯以領袖人格擔保,同意協議內容。西北軍楊虎城將軍及部將們是不同意釋放蔣介石的。只有張學良力排眾議,堅持信任蔣介石的領袖人格,同意釋放蔣介石。為了避免西北軍阻撓蔣介石回南京,張學良就親自護送。
  • 孩子是張學良的?蔣介石逝世後,張學良道出真相,眾人皆驚
    小編每天都會為您關於歷史類的文章,希望對您有幫助,閱讀完後,如有不用見解的,可在評論區和小編說,小編會根據您的要求進行調整的!  蔣介石是個情商極高的男人,而且在感情面前還是一個主動的男人!1921年他在孫中山先生的家裡見到宋美齡的第一眼,蔣介石就被宋美齡的美貌所吸引!
  • 張學良逝世後,已經100多歲的宋美齡送來輓聯,上面寫了什麼?
    ,當時有很多人擔心她的安危,紛紛抗拒,但宋美齡執意要去,因為他相信張學良不會把他怎麼樣,也不會把蔣介石怎麼樣,見了面之後,確實如宋美齡所想,張學良確實只是威脅蔣介石停止內戰,堅決抗日,當蔣介石同意後,張學良立馬讓他們回去。
  • 在老蔣臨終前,蔣經國問:張學良怎麼辦?老蔣只回答了四個字
    楊景鎮先生思想比較保守,出了一個題目,讓張學良來寫作文,題目是:民主的危害大於君主。顯然楊先生認為民主不好,民國也不好,這和清朝過去的君主立憲制不同。那是一種比較保守、落後的歷史思想,張學良受過西方教育,也見識過很多,一看老師出了這個題目,心裡就看不起這個老師,接過這個題目,洋洋自得地寫下:民主之害大於君主專制,這是坐井觀天之論。
  • 老蔣去世時,張學良出席了葬禮,並為他寫了16字對聯,令人感慨
    史書上但凡出現張學良的名字,總是與西安事變相關聯,此次事件後,毛主席評價他為民族英雄。在他與楊虎城的共同努力下,國共兩黨在抗日方面達成一致,為日後的抗戰成功奠定了基礎。這件事後他在民間的名聲跌入谷底,若不是後來在西安事變中立了大功,也許他在歷史上的定位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了。張學良與楊虎城聯合,在蔣介石抵達西安之後,用武力逼迫他接受了兩黨聯合抗日的主張。實際上一開始蔣介石心中有自己的小算盤,並不打算輕易與我軍合作,但面對態度強硬的張學良與那些全副武裝的士兵,他只能被迫同意,與我軍聯合起來,先趕走侵略者,再謀後事。
  • 他是蔣介石視為己出的養子,入蔣家族譜,遠比哥哥蔣經國受寵
    蔣緯國,蔣介石次子,蔣經國之弟,但其實蔣緯國並非蔣介石的親生兒子,而是戴季陶(時任孫中山隨從秘書)之子。雖然緯國只是蔣介石的養子,卻始終被蔣介石視為己出,不但進入蔣家族譜,還從父親蔣介石那裡得到了比兄長蔣經國更多的寵愛,我們可以從蔣介石的書信中窺知一二。
  • 蔣介石的追悼會上,蔣經國的一句話,宋美齡聽了後遠走美國!
    蔣介石的一生當中總共擁有四任妻子,他的第一任妻子為他生下蔣經國,第二任妻子,則是為他撫養了一位過繼的小孩蔣緯國,後來蔣介石又將陳潔如納為自己的妾室,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宋美齡成為陪伴蔣介石一生的女人
  • 張學良和蔣介石妻子宋美齡的全英文書信,揭露了兩人的關係
    那時候,他們互生好感,但是當時的張學良已經娶了妻子,而宋美齡身邊也有了蔣介石的追求,後來成為了蔣介石夫人,兩人的這段紅塵往事也就被埋到了心底的最深處。後來,兩人成了具有深厚友誼的好友。西安事變後,原本和蔣介石交情不錯的張學良卻成了蔣介石的眼中釘,成了永不饒恕的罪人——張學良被囚禁了。宋美齡之後曾多次說"對不起漢卿"。
  • 金庸葬禮舉行 馬雲送上輓聯弔唁
    金庸葬禮舉行,一代武俠小說俠士就這麼走了,令人多多惋惜與不舍,而今日金庸葬禮上,馬雲爸爸也送上輓聯弔唁,一起看看吧!   金庸先生的葬禮將於11月12日下午15點30粉舉行,目前現場正在緊張的布置中,香港殯儀館內外擺滿各界人士送來的花圈和輓聯。  然而今年的香港娛樂圈痛失了很多巨人,金庸先生的離開無疑是雪上加霜。
  • 「西安事變」蔣介石自覺必死,留下3封遺書,張學良拆開沉默良久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策劃發動了"西安事變",直接扣押了國民黨領導人蔣介石。地位顯赫的蔣介石被屬下扣押,非常突然,他內心也無法接受。在扣押期間,他非常絕望,曾想到過自殺。扣押期間,他一天之內,曾連寫三封遺囑,分別寄給了他的妻宋美齡、兒蔣經國和蔣緯國,還有全部民眾。
  • 蔣經國在蘇聯登報要與蔣介石劃清界限,蔣介石為何還感到欣慰?
    1925年,蘇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在莫斯科建立中國勞動者孫逸仙大學,吸引了大量中國國內的有識之士前往就讀,為近代中國史培養出了不少重量級的政治人物,其中就有共產黨的王明、博古、張聞天等人。1935年,在蘇聯已經待了十年之久的蔣經國突然在莫斯科《真理報》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這就是蔣經國著名的《獻給母親的信》,在這封信中,蔣經國以給母親寫信的形式,表達了對母親的孺慕之情,並對父親蔣介石極盡譴責,斥責蔣介石是中國人民的仇敵,也是他本人的仇敵,他要和蔣介石劃清界限斷絕父子關係。
  • 張學良100歲時,楊虎城的後人去看他,少帥顫抖後,只說了四個字
    我先後兩次在夏威夷面見張學良老人。當時,他將近百歲。他老人家聽說楊虎城的後人前來探望時,表現得有些震驚,身子不禁顫抖了一下,只說了四個字。我面前的張學良確實是老了。說上述這番話的人名叫楊瀚,他是楊虎城將軍之孫。楊瀚的父親是楊拯民,楊拯民是楊虎城將軍的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