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八爪魚的英文是octopus,看起來跟十月October是不是很像呀。那是因為它們有著相同的詞根「octo」,而這個詞根在拉丁語中是「8」的意思。有的小夥伴可能就要問了,為什麼十月的英語October詞根會是8呢,這也太神奇了。小雅要告訴你,其實從九月開始,它們的英語的拉丁詞根都不是我們所知的數字順序哦。此處應有BGM:「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麼白~」
如果你想知道一年中這十二個月命名有來的故事,那就繼續看下去吧~
相傳公元前738年,羅馬帝國的創建者羅慕魯斯頒布曆法,規定304為一年,劃分為10個月,以春分作為一年的開始。熟悉古羅馬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古羅馬人的生活與神密不可分,所以在月份的命名中我們能看到不少神的蹤影。
Martius紀念戰神瑪爾斯
Maius紀念女神邁亞
Junius紀念女神朱諾
直到四月April才打破規律,它的拉丁詞根表示「打開」的意思。
接下來的六個月,按照數字順序命名。
五月 Quintilis
六月Sextilis
七月September
八月October
九月November
十月December
這可與我們現在所知的十二個月份相差甚遠啊,那麼我們現在所說的十二個月份究竟是如何從上述曆法變化而來的呢?羅馬那無人問津的61天什麼時候才能擁有姓名呢?下面請聽小雅為您逐一分解。
一月January
在古羅馬神話中,有一位名叫Januarius的守護神,他天生兩幅面孔,一副用於回首過去,一副用於展望未來,按我們中國人的說法,它就是除舊迎新的代表人物啊,以他的名字命名一年之初的一月在合適不過了。
二月February
每年第二個月,羅馬人民都要迎接Februarius(菲勃盧姆節)。在這一天裡,人們要反思過去一年所犯下的罪過,淨化自己的靈魂,以求得神明的寬恕,因而這一天也被認為是「淨化節」。
三月March
三月仍按照羅馬舊曆裡對一月的稱法,在當月,不少羅馬人都要離開故土去徵戰四方(按舊曆的說法,豈不是新年伊始就要到處打仗,果然羅馬帝國野心不小),便用Martius來命名三月,以紀念戰神。
四月April
羅馬的四月源於拉丁文Aprilis,象徵著開花的日子,有「打開」的意思。正好符合了四月羅馬春回大地的美景。
五月May
羅馬的五月,依舊是春意盎然的景象,繼四月被「打開」之後,羅馬人以花神Maius的名字命名這個月份。Maius在羅馬神話中,是執掌春天和生命的女神,每到五月,人們便能感受到滿滿的生機。
六月June
第四位神出現了。女神朱諾Junius是羅馬神話中眾神之王,分管婚姻和生育。古羅馬人對其十分敬仰,便把舊曆的第二個月獻給她,以她的名字命名,後來變成現在的六月。
七月July
七月是第一個以統治者命名的月份,用來紀念Julius Caesar,就是我們熟知的凱撒大帝。凱撒大帝的一生為羅馬奉獻許多,他不僅是羅馬帝國的奠基者,他的《儒略曆》更是重新定義羅馬曆法,將一年分為十二個月。公元前44年,凱撒大帝被暗殺身亡。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獨裁官,元老院用凱撒大帝的名字來命名他出生的七月,將原本的「Quintilis」(五月,quintile是第五的意思)改為了「Julius」。
八月August
與七月的命名由來相同,八月是為了紀念羅馬帝國的第一位元首Octavius Augustus屋大維·奧古斯都。在凱撒大帝死後,他的養子屋大維繼位,幾經徵戰,最終取得了羅馬內戰的勝利。公元前28年8月,他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Augustus」的封號,意為「至尊、偉大」。為了跟凱撒大帝齊名,不輸其後,屋大維將他受封的八月命名為「Augustus」,替代了原本的「Sextilis」(第六)。
九月September
十月October
十一月November
十二月December
剩下的四個月與羅馬舊曆法就沒有多大的變動了,新曆法出臺後,沒有第三個羅馬統治者想要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月份,原本的七月到十月被順延往後,變成了我們現如今使用的說法。所以才造成了這些月份的詞根數字與我們現在稱呼有所出入的現象。
不知道經小雅一番解說,大家對十二個月份英語命名的由來有多少了解了?如果你已經完美Get了這些命名由來的故事,別忘了分享給你的小夥伴們一起漲姿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