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娛樂頂尖自媒體 只說真話和笑話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 犀牛娛樂
犀牛娛樂原創
文|島主 編輯|夏添
上周五《平原上的夏洛克》上映後,我們專門撰文《小片宣發的千萬級成本與票房博弈》,聚焦這部電影背後的宣發模式。文章發表後,很多讀者都很關心這部電影的後續發展,可惜這部頗具新意的青年導演作品,上映後的路走的並不順遂。
《平原上的夏洛克》在宣發過程中,做對了什麼?又給行業帶來哪些經驗和教訓?
影片表現不佳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上映首日與周末的市場情況,11月29日影片上映排片佔比7.1%,上座率卻僅有2.1%,綜合票房221.68萬,名列當日第7位,當日票房竟然還在上映61天、排片佔比僅有0.1%的《我和我的祖國》之後。
7.1%的排片對於這樣一部小成本影片來說不算低,說明影片的發行做得不錯,影院經理們也願意首日給這部電影機會,可惜周五票房佔比並不理想,只有1.7%,上座率和排片量完全不匹配。低迷的上座率直接導致了次日影片的排片被縮減。
到了周末,《平原上的夏洛克》並沒有憑藉口碑在票房上有所突破,周六綜合票房181.38萬,下跌到當日第10位,周日更是直接到了第11位,綜合票房112.29萬,很遺憾並沒有呈現出逆襲的走勢。截止到發稿時票房還沒有破千萬,我們預估這部電影的最終票房落點也僅在1000萬左右。
但這部電影並不是一部爛片,豆瓣7.8、貓眼開畫評分9.0的成績,在這一周上映的華語新片中稱得上是名列前茅,再加上背後強大的宣發支持,這部電影本不該獲得這樣慘澹的成績,好口碑與排片、上座率的低迷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從FIRST走出的導演徐磊,其實壓根就沒想過自己的電影有朝一日可以走上院線,而這樣一部全素人出演、沒什麼投資的影片似乎也沒有登上院線的資格,但在被北京文化買走之後,《平原上的夏洛克》就被寄予厚望,這不僅來自於北京文化,更來自於整個行業。
FIRST作品一如既往的穩定
「我們對這部片子確實期望值挺高的,倒不敢說非要把它做成今年的《無名之輩》,但確實希望它在市場上表現得好一些,一是這電影內容確實挺打動人的,二是賀歲檔也確實需要具有黑馬相的片子來刺激一下市場。」一位《平原上的夏洛克》宣發方工作人員向我們透露。
回顧《平原上的夏洛克》的宣發之路,確實可以看到北京文化此次的野心,不僅在預告片中動用幾乎所有資源,請到吳京、郭帆、文牧野、姚晨等大咖助陣,還請到了「黑馬締造者」《無名之輩》導演饒曉志來擔任影片的監製。近一個月影片在全國舉辦了上百場觀影團,希望通過口碑發酵來實現逆襲。
業內估計此次《平原上的夏洛克》宣發成本要達到上千萬,而票房需要達到4、5千萬才能收回所有成本,目前這樣的成績有收不回本的可能。而行業內對這部電影抱有高期待的從業者,也要失望了:原來黑馬真的不是製造出來的,每一匹黑馬的誕生,都有著屬於它的「天時地利人和」。
這樣來看,「夏洛克」既是幸福的也是悲傷的,幸福在於這樣一部小片享受了大片的包裝待遇,宣發預算不少,還吸引了這麼多人的關注。而悲傷在於它承擔了本不該屬於它的壓力。我們採訪了幾位從業者、宣發人員以及影院經理,聽他們分析此次《平原上的夏洛克》宣發過程中的經驗與啟示。
《夏洛克》的市場結果
能給行業帶來哪些啟示?
從內容角度看,有從業者認為,《平原上的夏洛克》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題材的局限性,「一部電影的定位很重要,這部片並不是一部容易出圈的影片,它是一個用懸疑外殼包裝的溫暖故事,但懸疑性不夠,溫暖也不夠,這些屬性不是靠宣發能挽救的,所以預算浪費了很多」。
觀眾的偏差感很重要,影片在FIRST影展首映後,在豆瓣上首先開分7.8,這個分數基本上是偏影迷向的觀眾給出的,他們對於藝術電影的接受程度更高一些,在看電影之前也大致了解整個電影展的作品是什麼樣的風格。但普通觀眾可能很難理解,他們是抱著看一個懸疑故事的期望走進影院,在發現並不是這麼回事之後,自然也就缺少了二次傳播的想法,影片目前的貓眼評分已經降到8.7分,可能也是來源於這種失落感。
雖然影片開畫有著較好的口碑成績,但口碑一般達到臨界點才可以爆發,《平原上的夏洛克》很明顯還沒有到達這個臨界點。至於這個臨界點是多少,有的專業人士認為貓眼評分必須達到9.3以上,有的甚至認為是9.5,因為這種小成本影片的臨界點要比大製作影片要高,《平原上的夏洛克》的9.0還遠遠不夠。
有著十年影院管理經驗的影城經理陳曉向我們透露,雖然這部電影的宣發規模很大,但是在一開始他也沒打算給這部電影太多排片,這是影院經理們心照不宣的事情。因為從普通觀眾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對這種片子感興趣的人實在太少,和《驢得水》、《無名之輩》等影片相比,笑點和情感的衝擊又不夠強烈,所以首日給到低排片也是情理之中。
《平原上的夏洛克》的「小片大包裝」很像是一次宣發實驗,如果沒有大力氣的宣發,這部電影即使走上院線可能也只有百萬的票房,出品方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下了大力氣之後卻導致宣發成本過高,這對行業裡的出品方給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如何掌握影片宣發過程中的平衡點很重要。
一位有著豐富營銷經驗的從業者向我們介紹,想做好《平原上的夏洛克》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出圈,影片的營銷雖然把重心放在口碑上,但更多的還是業內人士和影迷人群的口碑,沒有觸及到圈外的觀眾,所以花了很大的力氣也沒有見效。
比如電影請到了劉德華為電影錄製視頻打call、路演環節請到肖央等大咖現場助陣、還找來樸樹演唱主題曲、這一系列營銷動作吸引了行業內人士的關注,但觀眾反響並不熱烈,貓眼的日增想看數是新片當中最差的,《兩隻老虎》《利刃出鞘》《一生有你2019》等影片的想看日增基本都在幾千人左右,而《平原上的夏洛克》只有幾百,可見營銷動作並沒有起到太大的效果。
同時影片的卡司也很重要,對於普通觀眾來說,起碼得是熟臉,或者是很多明星客串,才會起到一定的票房助推作用。比如《老師·好》和《無名之輩》,雖然主演都不是一線流量,但都是觀眾有認知度的演員。像《平原上的夏洛克》這樣完全素人的影片接近於放棄市場,故事本身也沒有達到「神作」的級別,觀眾自然不會買帳。
這樣來看,《平原上的夏洛克》本身並沒有錯誤,只是人為地把一部不可能大賣的影片拔高了預算,做了很多無效的口碑動作,當然這次嘗試還是具有一定意義的。
對於導演徐磊來說,這就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作為今年FIRST影展第一位走向院線的導演,徐磊在影片上映的過程中,將會獲得非常寶貴的創作與市場經驗,同時他的作品被更多製作方看到,自然也會擁有更多拍攝更大規模影片的機會。
導演徐磊
其實在《無名之輩》後很多製作方看到了商機,希望用同樣的方式來複製成功,但《無名之輩》的成功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它本身具備了成功的要素,包括影片的喜劇元素和內容本身所引發的小人物強烈的共鳴、檔期環境、演員表演話題發酵等,再加上合理的宣發,影片獲得成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和《無名之輩》近似的還有《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等影片,它們的破圈成功最重要的還是來自於觀眾的情緒能夠被點燃。犀牛娛樂當時在這幾部影片上映前後,推出了預測它們將成為黑馬的文章,並在文中指出它們在貓眼、淘票票等平臺獲得高分,證明了主流觀眾對這些影片的認可。比如映前半個月發布的《我不是藥神,要封神》,映後第一時間發布的《這個「無名之輩」憑何逆襲?》等,可見黑馬影片是具有一定共性的。
其實很多小成本影片,有著它適宜生長的環境,像《平原上的夏洛克》這樣的影片,更多地屬於「電影節」電影,如果強加成商業片包裝,那往往會達到逆反的效果,比如從坎城歸來的《地球最後的夜晚》,本質上就是一部文藝片,卻用過度商業化的形式來包裝,最後成為了電影營銷的反面案例。
我們在鼓勵更多優質內容產出的同時,也要給予影片相對應的宣發營銷模式,這樣才能讓它更好地成長。不過對於出品方來說,也不必氣餒,這次的實驗對於自身及行業都有著一定的借鑑與啟示意義。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說,我們在嚮往黑馬出現的同時,也要以正確的心態應對市場,《無名之輩》等黑馬影片的誕生使得整個行業的風向有了一定的轉變,慢慢變成了「唯爆款論」和「唯黑馬論」,但黑馬不常有,何必強奢求?對待市場與觀眾,我們要有敬畏心,光靠模式上的複製,是無法實現成功的,希望這次《平原上的夏洛克》的結果,可以為行業帶來更多的啟示。
歡迎添加微信120165518
犀牛娛樂誠招記者、實習生、兼職若干名,要求對泛娛樂領域產業報導有態度、有熱情、有文筆,善於觀察和思考。有媒體經驗者優先,財經和新聞相關專業優先,對影視、網生內容有較深入了解者優先。
簡歷或作品請投遞至郵箱309795777@qq.com或加工作人員微信聯繫。
點擊閱讀往期熱文↓↓↓
▶ 詳解2020六大新興綜藝派系
▶ 熱劇強標配,「售後」正當紅
▶ 影視行業大「降級」之後
▶ 解析直播賣電影票新玩法
▶ 前瞻:賀歲檔衰退用了十年,今年能否反彈?
▶ 貓晚第五年,見證阿里文娛的「化指為拳」
▶ 優愛騰2020前瞻:新一輪內容戰蓄勢待發
▶ Disney+正式上線,Netflix 的真正對手終於來了
▶ 對話寧浩、申奧:做一個天真的電影人
▶ 這位香港資深監製的故事,和《少年的你》同樣精彩
掃碼關注犀牛娛樂
(ID:piaofangtoushijing)
犀牛娛樂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 | 新浪看點丨一點資訊
貓眼電影丨騰訊新聞丨網易新聞
天天快報 | 界面 | 鈦媒體 |百家號
牙牙丨微博 |虎嗅 | 36氪 | U C頭條
雪球 | 知乎 | 淘票票| 搜狐公眾平臺 | Z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