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漫畫,閱似散文,賞心悅目的少女情懷,就是《海街日記》

2021-01-08 寂寞的機王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在一個很簡單的地方,都是一些很簡單的人物,卻營造出一部不簡單的治癒系電影。

對於《海街日記》來說,我會形容其為日版《小婦人》,只因主要也是講述了姐妹四人的故事。姐妹四人在一座老房子裡,在一張簡潔的餐桌上,在一個懷舊的花園中上演著一幕幕的相親相愛,再加上導演輔以清新融合懷緬的拍攝手法,讓我們像看漫畫般的欣賞了一篇心靈雞湯般的散文。

《海街日記》這個故事雖然簡單,但導演在拍攝手法、各種細節的營造上是非常注重的。例如只是一瓣小小的櫻花,隨意的飄落到單車背后角色頭髮時,如此有意而無意的刻畫,能讓觀眾感受到導演的用心。

《海街日記》這個故事看似很平淡無奇,沒有跌宕起伏、沒有驚濤駭浪、更沒有人性直接的"宮心計",只有返璞歸真的生活美感。而在這寧靜而優美的鄉村生活中,每個人仍然要面對著生活中的洗禮,這裡的人無論遇上的是喜怒還是哀樂,他們都是以更為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如此人性之中的真善美是如今都市人或多或少都欠缺著的。

相信不少觀眾會越看越嚮往如此的生活,靜靜的、甜甜的、美美的如此生活一輩子,是多麼的幸福啊!

雖然導演是男性,但這部《海街日記》可完美展現出女性內心的真實聲音。但是,配樂可是由一位知性的作曲家菅野洋子一手包辦,她非常擅長於動漫、遊戲的配樂,這次便是在配樂中時而優美、時而歡快等,令人在看著《海街日記》時會浮現出《千與千尋》《你的名字》等著名動畫大片的感覺。

在這部"日記"中,我們不僅是欣賞著人情味,更是精美的欣賞著一幕又一幕的鎌倉美景。這裡依山傍水,在電影裡我們會聽著海浪聲,意會著海風吹來的舒適感;我們會聽著蟬叫聲,意會著山間小路的幽美感;我們會聽到角色在山頂上的吶喊聲,意會到人無論有多麼的苦惱,只要宣洩出來,任何煩惱都可以拋之腦後。

其中一幕是一位男生帶女生去"隧道",而這條"隧道"不僅令女生非常感動,就連熒幕前的你都會心動澎湃。

當然了,《海街日記》更多的是描述四位姐妹之間的情誼,其雖然有《小婦人》的感覺,但情感的表現是有其獨有的特色。而其中的情感相信是不同觀眾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畢竟大家生活的境遇是不同的,當然感受會有不同。但大家都會感受到女生心思中的細膩之處,還有那女生才會擁有的"第六感",她們能更快讀懂同性之間的內心想法,並通過女性之間特有的對話和動作來相互鼓勵,相互支持。

除了姐妹間的情誼,鄉村生活中的人情味甚是美麗,大家都是以真誠的相處著,處處都是人間有情。

《海街日記》就是如此一部充滿真善美的治癒系電影,只要靜靜的去欣賞完,心裡就會非常坦然。那麼你看完後會不會立刻去聯繫親人們去相聚一下呢?

相關焦點

  • 是枝裕和的少女情懷,細品《海街日記》,感受夏日清涼
    悶熱的夏季特別適合看日本生活片,蟬鳴鳥叫,漲潮的海,蜿蜒起伏的道路,哐哧的火車,整個畫面都慢悠悠,綠油油的。像冰啤酒一樣,消暑解愁。小王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一部電影,就包含了以上所有的夏日元素,是枝裕和的少女情懷———《海街日記》。
  • 海街日記,美的像少女
    《海街日記》改編自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代表作《海街diary》,講述的是住在鎌倉的香田家三姐妹,在父親去世之後,與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的故事
  • 海街日記 是枝裕和君的少女日記
    是枝裕和的電影其實是不必太多期待的,永遠都是狗血八點檔社會新聞作為故事起點,輕言細語講著家常瑣事,「日子一天天過去,生活一天天繼續」,可就這樣兩個小時過去,電影結束時總希望讓觀眾產生東方式的哀傷:「人生可真是不容易啊,但也要好好過下去啊」或「人生要好好過下去啊,可是真的是不容易吶」。
  • 等了兩年半,《海街日記》原著漫畫終於面世!
    這部電影的原作就是吉田秋生的人氣漫畫《海街日記》。因為被這部原作深深打動,決定出版,但漫畫的出版實屬不易。2016月3月開始,經歷了版權、編校、設計以及漫長的審查期。兩年半的等待之後,終於面世。而在原著漫畫中,有更多個性豐滿的人物出場、更多綿密的生活細節娓娓道來、更多關於古都鎌倉甚至山形縣的故事緩緩展開。 就如是枝裕和說的:這部漫畫非關人,而是關於街道和時間,所以這不是「鎌倉四姐妹物語」,而是「海街日記」。
  • 光影人生 | 海街日記,少女的日記
    海街日記,少女的日記
  • 《海街日記》:人累了,始終是要回家的
    或許就在《海街日記》裡的幾番光影輪迴裡,我們便可閱盡世間百態,體味人情冷暖。不幸的家庭各有煩憂,但幸福的家庭卻總是相似的。每當這時,你便會驚嘆,電影竟有如此智慧,關於幸福,關於家,此中早已給出了最好的註解。這是枝裕和2015年拍攝的《海街日記》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吉田秋生創作的漫畫作品《海街diary》。
  • 是枝裕和的少女日記.---《海街日記》
    是枝裕和的新作《海街日記》改編自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代表作《海街diary》。毋庸置疑,是枝裕和繼《空氣人偶》(2009)之後再次承接了漫畫電影化的工作,顯然是在原著中找到了久違的強烈共鳴。家庭的瑣碎,離異的父母,受傷的兒女,還有性格迥異的兄弟姐妹,所有這些,就像是枝裕和親身經歷的一樣熟悉而真實,正是這些富於生活質感的人與事,將他從裝腔作勢、顧影自憐的《如父如子》中拯救出來。
  • 有如此溫柔的漫畫,才有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
    如此堅持原創的是枝裕和,卻在看到某部漫畫的第一卷的第一話時,就渴望將它拍成電影,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這個肯定會拍成電影的,不,不能別人拍!我想自己拍!」最後他的確拍出了一部傑作。這部電影的原作就是吉田秋生的人氣漫畫《海街日記》。
  • 電影 《海街日記》: 是枝裕和的少女日記
    是枝裕和真是日本治癒系電影導演的箇中翹楚,從《無人知曉》,到《如父如子》,再到如今的《海街diary》,親情的無限柔膩被爐火純青的技藝完美地發酵,再配上每一幀都如同少女漫畫般清新淡雅的畫面,簡直比夏日的海風更加沁人心脾。
  • 《海街日記》:治癒系影片下日本美學的「物哀」之美
    2015年上映的治癒系影片《海街日記》,由是枝裕和導演,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暢銷漫畫,同年入圍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在豆瓣也獲得8.8的高分。但影片作為藝術作品,是對生活的加工和提煉,需要經歷三重境界:&34;而《海街日記》已到了」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第三境界,散文式的敘事手法,真實地將生活的瑣碎和平淡呈現在觀眾眼前,家常的一日三餐,姐妹們坐在一起的絮絮叨叨,悲傷和難過在食物和陪伴中被慢慢治癒。
  • 《海街日記》:治癒系影片下日本美學的「物哀」之美
    2015年上映的治癒系影片《海街日記》,由是枝裕和導演,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暢銷漫畫,同年入圍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在豆瓣也獲得8.8的高分。"而《海街日記》已到了」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第三境界,散文式的敘事手法,真實地將生活的瑣碎和平淡呈現在觀眾眼前,家常的一日三餐,姐妹們坐在一起的絮絮叨叨,悲傷和難過在食物和陪伴中被慢慢治癒。
  • <海街日記>低價熱銷,包郵鉅惠!
    漫畫《海街日記》內文是枝裕和讀到漫畫第一卷中四姐妹在山頂哭泣的部分時深受感動, 他說:「當時鈴哭了,四人的身影連在一起,蟬聲如雨…這個場景太棒了,我被打動了。攝影機已經升起,音樂都響起來了。這就是為電影打造的畫面。」
  • 海街日記 | 鎌倉宇宙打卡指南
    當《海街日記》國內版的編輯聯繫我,希望幫忙推廣這本曾被是枝裕和改編為電影,舞臺設定在鎌倉的漫畫時,我不由自主就同意了。當然吉田秋生的畫風並不異常,但漫畫的內容足夠文藝,以實地為出發點的創作,也十分有趣,漫畫第一冊末尾甚至附上了一份海街日記的周邊地圖。
  • 《海街日記》
    也許是我平常習慣看喜劇、動作、科幻等類型的電影,最初對於這部是枝裕和導演的《海街日記》還有些「水土不服」,它太過平淡,宛如一池塘水,就算其間加一塊糖亦或添一勺鹽,都不會有太大的觸動和感覺。我想到有著類似風格的電影——《小森林》,也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沒有大喜亦或者大悲。習慣過「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偶爾換換清淡的口味也別有一番體悟。
  • 鎌倉親情故事 | 海街日記
    這句話是導演是枝裕和在接受《佳片有約》採訪時所談到創作《海街日記》的初衷。2016年,他憑藉《海街日記》獲得了第3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導演獎,入圍了最佳編劇的提名。本期,是枝裕和導演攜提名第68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的《海街日記》做客《佳片有約》,為我們講述他的影像故事。該片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漫畫,是是枝裕和執導的日本劇情電影。在日本鎌倉外祖母遺留下來的屋子裡,居住著相依為命的香田三姐妹。
  • 《海街日記》裡的少女|廣瀨絲絲
    超好看的少女視覺,盡在我拍廣瀨絲絲,又名廣瀨鈴(Hirose Suzu),1998年6月19日出生,是一位日本女演員、時裝模特兒。▽《海街日記》的畫面奏是這麼清新,我絲美呆帥,奏是喜歡這樣智能的少女▽,這裡有你最想看的少女,也有你最想被拍的少女攝影師。
  • 《海街日記》:愛和親情的責任!
    《海街日記》是一部具有清新氣息的日本文藝片,它更像是一本鎖滿了少女情懷的日記,講述著四個姐妹的生活。老房子,大海,浪花,少女,風景如畫,煙花迷人,一種溫情而感人的氣息,在電影中慢慢流淌。這也是一部是枝裕和的電影,獲得了影迷的追捧和喜愛。
  • 如果你喜歡電影《海街日記》,一定要看這部漫畫
    用了幾年的紫陽花頭像,來自是枝裕和的電影《海街日記》。這部成功的日式文藝片,改編自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畫《海街diary》。」這個名字點出故事的發生地:海街的人們,正是漫畫講述的核心。而電影以「香田家的四姐妹」為主要人物,講述的是隨著季節流轉,四姐妹在海街的故事。這是漫畫和電影最大的不同,也是(我認為)漫畫比電影精彩的最重要原因。當然電影的改編也是非常優秀的,將人物關係凝聚到四姐妹身上來,以鎌倉為舞臺,以四季為背景。
  • 《海街日記》:一部「旅遊宣傳大片」,卻治癒了你我心底的情傷
    2015年,是枝裕和導演的治癒影片《海街日記》入圍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這部影片已成為治癒系電影的代表之作,影片中四姐妹青春洋溢的面孔與悲傷難過的劇情相互交映,當觀眾為劇中人物的命運深深嘆息時,卻在不知不覺感受到了溫情。看完影片,心中留下的是對生活的美好情愫,對未來的憧憬和勇敢活下去的信心,這就是這部影片的魅力。
  • 《海街日記》: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地吃飯
    最近天氣越來越冷,每天出門都把自己裹的嚴嚴實實的,忙了一天回到家也想馬上鑽進被子裡,變成一隻只用呼吸的草履蟲,懶懶的癱在床上看一部溫暖的電影,我找啊找啊,想起來這部很久之前就被別人安利的是枝裕和導演的《海街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