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街日記》:人累了,始終是要回家的

2021-01-08 清故宸涼靜的

家,生命開始的地方,人的一生都行走在歸家的途中。家有時是有形的。詳細的街道地址和門牌號碼,戶口簿上關係分明的戶籍卡片,讓千千萬萬的人聚居,在一片屋簷下找到自己的歸宿。家有時又是抽象的。一句叮嚀,一聲囑託,幾絲關照,幾縷問候,都不懼山高路遠,飛遍西北東南,讓親情溫潤每一個家庭成員。或許就在《海街日記》裡的幾番光影輪迴裡,我們便可閱盡世間百態,體味人情冷暖。不幸的家庭各有煩憂,但幸福的家庭卻總是相似的。每當這時,你便會驚嘆,電影竟有如此智慧,關於幸福,關於家,此中早已給出了最好的註解。

這是枝裕和2015年拍攝的《海街日記》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吉田秋生創作的漫畫作品《海街diary》。大姐香田幸是醫院的護士,對拋下家庭和孩子的父親無法原諒,在三姐妹中扮演著大家長的角色,堅強而又有擔當。二姐香田佳乃是銀行職員,喜歡喝酒,在家庭中調節著各方的關係,是一個獨立又灑脫的女孩。三妹香田千佳是體育用品店的店員,總是穿著奇怪裝束,個性率真,沒心沒肺。

三姐妹的父親早年離家。一日,三姐妹意外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在父親的葬禮上,她們與同父異母的小妹淺野鈴(廣瀨鈴飾)相遇。血脈的牽絆讓大姐幸向淺野鈴發出了邀請,決定邀請她到鎌倉與三人一起生活。淺野鈴欣然接受前往,在一幢老房子裡,四姐妹的故事便緩緩展開。在真正進入電影之前,我們不妨先回到《海街日記》的原著作品中。

漫畫作品《海街dairy》由日本女漫畫家吉田秋生創作。儘管身為女性作者,但吉田秋生的繪畫風格簡約硬朗。她摒棄一般女性漫畫網點繁雜與精細描摹的手法,而是以灑脫硬朗的畫風梳理出自己的特色。吉田秋生筆下的人物常常在簡約中透露出灑脫,對肢體動作的細緻描繪顯示出少年漫畫的風格。吉田秋生並不試圖在視覺元素上討好觀眾,其平淡卻又濃鬱的故事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展現,反而增添了一種頗為奇妙的韻味。

此外,吉田秋生作品的另一特色就是極具電影鏡頭語言感的畫面風格,她的作品常常會獲得電影改編的機會。吉田秋生曾表示,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擁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她不會對其漫畫的真人化改編添加個人意願。正是在吉田秋生這樣的態度下,是枝裕和才能在《海街日記》中用同樣的故事內核創造了一個與原著視覺風格大相逕庭的影像世界。

本片的故事背景設定看似頗具「狗血家庭倫理劇」的潛質,在全片兩個小時的片長中,我們難以發覺跌宕起伏的情節。全片樸實平和,以固定鏡頭為主,這種緩緩鋪陳的風格不僅貫徹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中,更是日本家庭電影的傳統。日本家庭電影以樸實的生活流為主要特徵。

這類影片往往聚焦於一個普通的家庭,用極其平靜的視角講述大家庭中發生的點滴小事。這些影片敘事手法克制平淡,但又不失細膩,角色感情投入較深卻也充滿理性。 日本家庭電影裡的故事也許就發生在你我身邊。正是這些容易被你忽略的瑣碎小事,剪不斷理還亂的家庭關係,也許定義了幸福的終極奧義。

一如中國古話所云: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不要酣暢淋漓,只求絲絲入腸,這才是幸福家庭的模樣。雖說美無處不在,但在平凡生活中發現美、並通過影像將這種美表現出來,卻是難上加難。或許這就是是枝裕和擁有眾多堅定擁躉的原因吧——雖然他的影片常常如「清湯麵」般看似無味,但他就是擁有在平凡中發現細膩溫情的魔力。窗邊的風鈴,未開花的梅子樹,微風習習的海灘……這都是是枝裕和的「獨家佐料」,細細品味,你便會沉溺在這碗醉人的「清湯麵」中,難以自拔。

在《舌尖上的中國2》的《家常》篇中,用美食講述了人生百態與家庭溫暖。在四姐妹平淡又娓娓道來的家庭故事中,我們也看到了對日式美食的展現。食物,也正是東方家庭的一大核心。人類之所以組織家庭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更合理地生產和分配食物。而通過這些「人間煙火」,也意外地讓家庭成員的聯繫紐帶變得更加緊密。

聚集在同一屋簷下,家庭成員們採購清洗,炒菜蒸飯,用一道道精緻的珍饈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在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裡,盛滿了東方式的人生百態,更折射出東方式的家庭倫理。在一桌桌宴席裡,人們慢慢成長,從相識到相愛,從團聚到別離。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讓我們再回到四姐妹的生活上來吧。從電影開始到影片結束,四姐妹的生活狀態似乎沒有太大的改變,而我們所期待的戲劇矛盾也像一陣清風似的草草收手。這或許這是是枝裕和想表達的人生態度。人生永遠不像想像中那樣瀟灑。你大步向前越走越遠,卻漸漸在分岔路口迷茫,回頭張望,看不到迴路,忘記了自己為何出發。再轟轟烈烈的人生,也終究要回歸平淡至簡的生活。

「生活中的人來來又去去,日子還是要一步一步地走。」這種觀點看似悖論,但細細體味這些伴著鎌倉海風的淡淡真情,你才會恍然大悟——家,不只是幾磚幾瓦,這裡有愛,有最心疼你的姐妹。鳥倦了,要歸巢;人累了,始終是要回家的。

相關焦點

  • 是枝裕和的少女日記.---《海街日記》
    是枝裕和的新作《海街日記》改編自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代表作《海街diary》。毋庸置疑,是枝裕和繼《空氣人偶》(2009)之後再次承接了漫畫電影化的工作,顯然是在原著中找到了久違的強烈共鳴。家庭的瑣碎,離異的父母,受傷的兒女,還有性格迥異的兄弟姐妹,所有這些,就像是枝裕和親身經歷的一樣熟悉而真實,正是這些富於生活質感的人與事,將他從裝腔作勢、顧影自憐的《如父如子》中拯救出來。
  • 經典電影推薦——《海街日記》,溫柔的時光最殘酷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經典之作《海街日記》。《海街日記》上映於2015年,由綾瀨遙、長澤雅美等主演。該片改編自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畫,講述了三姐妹在父親去世以後,接納了同父異母的妹妹一同生活的故事。本片延續了是枝裕和導演一貫的風格,用平實無華的鏡頭語言講述平凡生活中的故事。
  • 《海街日記》
    也許是我平常習慣看喜劇、動作、科幻等類型的電影,最初對於這部是枝裕和導演的《海街日記》還有些「水土不服」,它太過平淡,宛如一池塘水,就算其間加一塊糖亦或添一勺鹽,都不會有太大的觸動和感覺。我想到有著類似風格的電影——《小森林》,也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沒有大喜亦或者大悲。習慣過「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偶爾換換清淡的口味也別有一番體悟。
  • 在《海街日記》裡,我看到了人生很值得
    最近天氣開始熱了起來,於是我又把《海街日記》找出來看了一遍,好吧,其實這部會常常復刷。網絡上對這部電影的褒貶不一,先說我的觀點,我是很喜歡的。有網友評論,不管是對比04年發人深省的《無人知曉》,還是前兩年引起大量討論的《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怎麼看都是一部很平淡的作品。平淡確實是平淡,但是後勁卻是很足。
  • 竹溪悅讀 | 《海街日記》
    《海街日記1:蟬鳴停歇時》內容簡介:早晨醒來,三姐妹中的二姐佳乃收到父親的死訊。因父母離異而久未與父親見面的佳乃,對父親的去世毫無感覺,卻要以女兒的身份參加追悼會。葬禮上,三姐妹見到了素未謀面的異母妹妹淺野鈴。出於血緣的親近感,大姐臨走前邀請了無依無靠的鈴到家裡一起生活。
  • 從《步履不停》和《海街日記》看是枝裕和對家庭的解構
    《海街日記》中以父親的葬禮開始,以食堂老闆娘的葬禮結束。大家有沒有發現,兩部影片都是以「心結」和「隔閡」開始,以「消解」和「原諒」結尾。是枝裕和始終是克制和溫情的,沒有過多渲染兩代人之間裂痕的悲痛,也沒有刻意讓他們達成和解,所有的情感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發生。
  • 海街日記 是枝裕和君的少女日記
    是枝裕和的電影其實是不必太多期待的,永遠都是狗血八點檔社會新聞作為故事起點,輕言細語講著家常瑣事,「日子一天天過去,生活一天天繼續」,可就這樣兩個小時過去,電影結束時總希望讓觀眾產生東方式的哀傷:「人生可真是不容易啊,但也要好好過下去啊」或「人生要好好過下去啊,可是真的是不容易吶」。
  • 光影人生 | 海街日記,少女的日記
    海街日記,少女的日記
  • 訪談:《海街日記》夏帆
    對於近年來戲路漸擴展開的夏帆來說,在《海街日記》中的演出實現了「做自己」。文/菅原豪翻譯/Narabiang校對/小雅乙女一輩子「那是段非常寶貴的日子」,夏帆回憶起拍攝的日子感慨到。「拍攝現場跟這部片子一樣,給人平靜而舒適的感覺。」夏帆說了個很能描述《海街日記》片場氣氛的小插曲。
  • 海街日記裡的鎌倉
    海街日記是導演2015年的新作,講的是四姐妹在鎌倉生活的日常,改編自吉田秋生的漫畫,據說吉田秋生覺得唯有是枝裕和才能真的拍出鎌倉一年四季的美。看完電影之後我就毫無猶豫地把鎌倉加入了這次日本之行的日程中。其實之前去過鎌倉一次,當時是去追尋灌籃高手那個著名的平交道,這次則是見識了海街日記裡的冬日鎌倉,被美翻了!
  • 鎌倉親情故事 | 海街日記
    這句話是導演是枝裕和在接受《佳片有約》採訪時所談到創作《海街日記》的初衷。2016年,他憑藉《海街日記》獲得了第3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導演獎,入圍了最佳編劇的提名。電影延用了原著漫畫《海街diary》,導演說:名字不是「海街物語」,而是「海街日記」,日記的定位決定了影片的構成,是由一個個故事串聯起來的。
  • 日本電影:海街日記
    128分鐘導演:是枝裕和主演:綾瀨遙 長澤雅美 夏帆 廣瀨絲絲 大竹忍  劇 情 介 紹: __________‍       在這部海街日記中  幕 後 制 作: __________       海街日記是2015年是枝裕和執導的日本劇情電影,由綾瀨遙、長澤雅美等主演。海街日記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漫畫,講述了三姐妹在父親謝世後接收同父異母的妹妹獨特生涯的故事。
  • 海街日記 | 鎌倉宇宙打卡指南
    當《海街日記》國內版的編輯聯繫我,希望幫忙推廣這本曾被是枝裕和改編為電影,舞臺設定在鎌倉的漫畫時,我不由自主就同意了。當然吉田秋生的畫風並不異常,但漫畫的內容足夠文藝,以實地為出發點的創作,也十分有趣,漫畫第一冊末尾甚至附上了一份海街日記的周邊地圖。
  • 海街日記,美的像少女
    《海街日記》改編自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代表作《海街diary》,講述的是住在鎌倉的香田家三姐妹,在父親去世之後,與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的故事
  • 日本電影|《海街日記》背後「家與父」的生命意義
    在此後,是枝裕和的電影始終在圍繞著「日本的家庭倫理觀」以及「合理中控訴不公」為主,而2015年上映的《海街日記》恰好是「後是枝裕和執導」的電影作品。影片改編自田秋生的同名漫畫,故事所講述的是,三姐妹把父親出軌後生下的妹妹接到了鄉下外婆家老房子的故事,在平淡無奇中把生活與哲理娓娓道來。
  • 為什麼大陸沒有《海街日記》?
    對於《海街日記》這樣一部老電影,我們今天聊點不一樣的。《海街日記》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改編自日本女性漫畫家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畫作品,於2015年上映。故事很簡單,講的是離開家庭多年的父親去世了。香田幸、香田佳乃、香田千佳收養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的故事。
  • 暑假薦片 |《海街日記》:人間有味是清歡
    一個偶然的機會,朋友一口氣推薦我是枝裕和的兩部作品:《如父如子》、《海街日記》,結果是,我也被圈粉了! 是枝裕和的風格稱得上寡淡:用生活化的場景,白描出平凡家庭的喜怒哀樂,卻完全擊中我們的內心。 《小偷日記》要等到8月份在國內院線正式上映,這裡我們來聊一聊是枝裕和的另一部電影,拍攝於2015年的《海街日記》。
  • 看一部電影 | 《海街日記》
    我喜歡他們那種安靜的表達方式,還有那種平淡而又讓人回味的魔力。我覺得,日本電影肯定不都是這樣的,但過去這一段時間我看過的幾乎都是這種風格。無疑,我是幸運的。由於我之前看過的日本電影不多,所以我的選擇空間很大,基本上我選擇的方式就是在豆瓣按評分從高到低順著看的,所以我看過的這些日本電影都算是被大家公認的好片。
  • 電影《海街日記》是枝裕和鏡頭下的家庭觀
    演是枝裕和創作的淺野鈴之難,不單要年輕,也要演技好,這演技尤重演繹自然和多樣兩者兼顧,是枝裕和2009年的《空氣人偶》主角是個突然有了人性的充氣娃娃,要演那份生澀,是枝裕和找了韓國演員去說日語,加之主角從頭至尾對人世理解距常人始終一知半解,因此角色性格演變需求不大。
  • 一部讓人想努力活著的電影—《海街日記》
    四季流轉,姐妹們的故事悄然上演……海街日記記錄著平淡的生活。沉穩的大姐、有點小狂野的二姐、古怪的三姐,少女的小妹。街角的餐館、火車站、海邊、老家、櫻花樹下,一處一處都是風 景。梅酒、白飯魚、咖喱飯,無一不是老街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