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陸沒有《海街日記》?

2020-10-04 李小白

對於《海街日記》這樣一部老電影,我們今天聊點不一樣的。

《海街日記》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改編自日本女性漫畫家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畫作品,於2015年上映。

故事很簡單,講的是離開家庭多年的父親去世了。香田幸、香田佳乃、香田千佳收養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的故事。

好的電影作品,它首先具備的基礎便是真實——傳達真實的邏輯情感——這也是電影可以動人的基礎條件。

所以,不管一部電影穿著怎樣的外衣——科幻、懸疑、警匪、武俠、恐怖——可以讓觀眾情感動容的都是具有真實邏輯情感的。

而在讓電影具有真實邏輯情感的基礎又是什麼?

那便是導演的信念。

這種信念源自於導演相信自己講述的故事是真實的,是在一個空間內可以真實發生的。

《海街日記》表達的便是對於血緣和親情的相信。

人類從幼時長大到成年再到老去,情感的豐富與成長伴隨人類的一生。

情感的起點是什麼?

情感的起點來源於人類與父母之間的親情,然後再是與兄弟姐妹間的親情。

而這兩種親情也成為了人類社會情感形態的組成基礎——其他的情感皆以這兩種情感為藍本而進行發展——或是相似或是對立。

或者說社會的組成單位家庭如何是完整的?

有父母和兄弟姐妹共同組成的家庭才是完整的。

而當走出家庭與其他人進行社交時,與兄弟姐妹的相處模式,則成為了社交是的藍本,友情最初的樣子便是與兄弟姐妹間的親情。

親如兄弟、親如姐妹形容的便是這種情況。

在《海街日記》中,我們能夠看到吉田秋生與是枝裕和對於家庭間親情維繫的看中。

雖然他們的父母都離開了這個家,但是香田幸卻承擔起了家庭核心的位置。並且在遇到淺野鈴的時候,主動地接納了父親留給她們的這個小妹妹。

為什麼吉田秋生與是枝裕和會如此看中姐妹間的這種親情?

可能是由於他們認為兄弟姐妹間的這種親情是一種對社會情感形態良性組成的關鍵基礎。

他們為什麼在創作時有這種自覺性?

藝術創作的自覺性來源於藝術家的成長經歷,或者說他們是在有這種自覺性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當生活在一個時常發生天災的地方,家庭所面臨的挑戰便會更加頻繁且激烈。而在這種環境中,家庭中——父母、兄弟、姐妹間的感情維繫狀況則關係到家庭成員每一個人的生存問題。

這對於生活在安逸地區的人類對於這種自覺性並沒有很深的覺悟。

越是在挑戰激烈的環境中人類越是珍視感情維繫的狀況。

為什麼許多年來,內地沒有這種優秀的、有影響力的、平靜的、娓娓道來的、講述兄弟姐妹間感情的電影?

同為五六十年代的創作者,國內的導演們似乎在迴避著此類主題的故事。

迴避這種平凡的卻又值得訴說的情感。

似乎這一個類型集體缺失了。

代替掉的平凡的是欲望。

成為英雄,獲得成功,獲得功名、獲得金錢、獲得繁殖權利(愛情)。

每一個家庭都希望生活可以越來越好。

但是這種越來越好是一種累積的過程與結果。

它是需要這個家庭的每一代人共同努力的。

但是當一個家庭的某一代或者連續幾代人中只有一個後代出現時,那麼對越來越好的期待與願望便會全部壓在這個「唯一」後代的身上。

為了越來越好,這些代的「唯一」後代身上的壓力空前巨大,沒有絲毫的空閒可以喘息,只能拼命地向前衝刺。

畢竟沒有兄弟姐妹可以幫這個「唯一」後代共同去完成家庭的期待與願望了。

未來會在大陸會拍出《海街日記》這樣的電影嗎?

大概還要許多許多年之後吧。

畢竟現在的創作者中有一部分對生活的記憶大部分是艱難與困苦;另一部分則是那「唯一」的後代。

相關焦點

  • 《海街日記》對於血緣和親情的相信
    對於《海街日記》這樣一部老電影,我們今天聊點不一樣的。《海街日記》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改編自日本女性漫畫家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畫作品,於2015年上映。故事很簡單,講的是離開家庭多年的父親去世了。香田幸、香田佳乃、香田千佳收養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的故事。好的電影作品,它首先具備的基礎便是真實——傳達真實的邏輯情感——這也是電影可以動人的基礎條件。
  • 《海街日記》
    也許是我平常習慣看喜劇、動作、科幻等類型的電影,最初對於這部是枝裕和導演的《海街日記》還有些「水土不服」,它太過平淡,宛如一池塘水,就算其間加一塊糖亦或添一勺鹽,都不會有太大的觸動和感覺。我想到有著類似風格的電影——《小森林》,也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沒有大喜亦或者大悲。習慣過「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偶爾換換清淡的口味也別有一番體悟。
  • 看一部電影 | 《海街日記》
    我說了半天,大概是在思考為什麼大家(包括我)會喜歡這種比較安靜且又讓人回味的日本電影。現在回到主題,今天看的是《海街日記》,它也是一部典型的"安靜"電影,這一次甚至安靜得讓我慢慢連期待都沒有了,因為我知道不會有"大事"會發生。這電影怎麼好我就不說了,說幾點我覺得彆扭和沒看明白的地方吧。
  • 光影人生 | 海街日記,少女的日記
    海街日記,少女的日記
  • 竹溪悅讀 | 《海街日記》
    《海街日記1:蟬鳴停歇時》內容簡介:早晨醒來,三姐妹中的二姐佳乃收到父親的死訊。因父母離異而久未與父親見面的佳乃,對父親的去世毫無感覺,卻要以女兒的身份參加追悼會。葬禮上,三姐妹見到了素未謀面的異母妹妹淺野鈴。出於血緣的親近感,大姐臨走前邀請了無依無靠的鈴到家裡一起生活。
  • 訪談:《海街日記》夏帆
    文/菅原豪翻譯/Narabiang校對/小雅乙女一輩子「那是段非常寶貴的日子」,夏帆回憶起拍攝的日子感慨到。「拍攝現場跟這部片子一樣,給人平靜而舒適的感覺。」夏帆說了個很能描述《海街日記》片場氣氛的小插曲。有一次攝影機出了點問題,導演沒有焦慮只是提議大家邊看之前過了的片段邊等,於是片場只見大家圍在客廳電視旁等待攝影機恢復正常。
  • 是枝裕和的少女日記.---《海街日記》
    是枝裕和的新作《海街日記》改編自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代表作《海街diary》。毋庸置疑,是枝裕和繼《空氣人偶》(2009)之後再次承接了漫畫電影化的工作,顯然是在原著中找到了久違的強烈共鳴。家庭的瑣碎,離異的父母,受傷的兒女,還有性格迥異的兄弟姐妹,所有這些,就像是枝裕和親身經歷的一樣熟悉而真實,正是這些富於生活質感的人與事,將他從裝腔作勢、顧影自憐的《如父如子》中拯救出來。
  • 海街日記 是枝裕和君的少女日記
    是枝裕和的電影其實是不必太多期待的,永遠都是狗血八點檔社會新聞作為故事起點,輕言細語講著家常瑣事,「日子一天天過去,生活一天天繼續」,可就這樣兩個小時過去,電影結束時總希望讓觀眾產生東方式的哀傷:「人生可真是不容易啊,但也要好好過下去啊」或「人生要好好過下去啊,可是真的是不容易吶」。
  • 海街日記 | 鎌倉宇宙打卡指南
    當《海街日記》國內版的編輯聯繫我,希望幫忙推廣這本曾被是枝裕和改編為電影,舞臺設定在鎌倉的漫畫時,我不由自主就同意了。當然吉田秋生的畫風並不異常,但漫畫的內容足夠文藝,以實地為出發點的創作,也十分有趣,漫畫第一冊末尾甚至附上了一份海街日記的周邊地圖。
  • 海街日記,美的像少女
    《海街日記》改編自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代表作《海街diary》,講述的是住在鎌倉的香田家三姐妹,在父親去世之後,與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的故事
  • 日本電影:海街日記
    128分鐘導演:是枝裕和主演:綾瀨遙 長澤雅美 夏帆 廣瀨絲絲 大竹忍  劇 情 介 紹: __________‍       在這部海街日記中  幕 後 制 作: __________       海街日記是2015年是枝裕和執導的日本劇情電影,由綾瀨遙、長澤雅美等主演。海街日記改編自吉田秋生創作的同名漫畫,講述了三姐妹在父親謝世後接收同父異母的妹妹獨特生涯的故事。
  • 鎌倉親情故事 | 海街日記
    這句話是導演是枝裕和在接受《佳片有約》採訪時所談到創作《海街日記》的初衷。2016年,他憑藉《海街日記》獲得了第3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導演獎,入圍了最佳編劇的提名。電影延用了原著漫畫《海街diary》,導演說:名字不是「海街物語」,而是「海街日記」,日記的定位決定了影片的構成,是由一個個故事串聯起來的。
  • 《海街日記》哪個小姐姐才是你的最愛呢
    《海街日記》講述了相依為命的三姐妹在父親的葬禮上接回了同父異母的小妹妹,並生活在一起的故事。《海街日記》劇照看過她演的《我的機器人女友》和《螢之光》,簡直無法想像,這麼萌的妹子為什麼會演大姐。《海街日記》劇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夏帆的《我的家裡空無一物》,斷舍離指導劇。
  • 海街日記裡的鎌倉
    海街日記是導演2015年的新作,講的是四姐妹在鎌倉生活的日常,改編自吉田秋生的漫畫,據說吉田秋生覺得唯有是枝裕和才能真的拍出鎌倉一年四季的美。看完電影之後我就毫無猶豫地把鎌倉加入了這次日本之行的日程中。其實之前去過鎌倉一次,當時是去追尋灌籃高手那個著名的平交道,這次則是見識了海街日記裡的冬日鎌倉,被美翻了!
  • 《海街日記》的攝影與幕後
    從最初合作的「空氣人形」,瀧本幹也擔任電影劇照師;到 2013 年開始更密切的合作,先後以攝影總指導之身份掌鏡了《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記》、《第三次殺人》等電影,其中更憑藉《海街日記》榮獲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攝影獎。在《海街日記》電影中,能夠如此溫柔凝視著家庭中共有的微小片段,正是攝影師瀧本幹也。
  • 在《海街日記》裡,我看到了人生很值得
    最近天氣開始熱了起來,於是我又把《海街日記》找出來看了一遍,好吧,其實這部會常常復刷。網絡上對這部電影的褒貶不一,先說我的觀點,我是很喜歡的。有網友評論,不管是對比04年發人深省的《無人知曉》,還是前兩年引起大量討論的《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怎麼看都是一部很平淡的作品。平淡確實是平淡,但是後勁卻是很足。
  • 是枝裕和《海街日記》:不止於家,四季更迭中感受海街的生命力
    於是,相較於以往諸如《無人知曉》《步履不停》等極具是枝裕和特色的家庭電影,《海街日記》向我們呈現了更寬廣、更全面的敘事視角和「生命」主題。無論是基於對原作漫畫的尊重,還是出於是枝裕和對「職人」電影的更深理解,《海街日記》中我們看到了更廣闊的「城市」和「時間」格局。
  • 《海街日記》:愛和親情的責任!
    《海街日記》是一部具有清新氣息的日本文藝片,它更像是一本鎖滿了少女情懷的日記,講述著四個姐妹的生活。老房子,大海,浪花,少女,風景如畫,煙花迷人,一種溫情而感人的氣息,在電影中慢慢流淌。這也是一部是枝裕和的電影,獲得了影迷的追捧和喜愛。
  • 訪談:《海街日記》綾瀨遙
    綾瀨遙談到的是她在是枝裕和導演的最新作品《海街日記》中所扮演的角色。這部作品以鎌倉為舞臺,講述香田家四姐妹融合為真正的一家人的過程。綾瀨遙在其中扮演四姐妹中的大姐幸。故事中,三姐妹的雙親相繼離家遠去,代替父母養育自己的祖母也已離世。在這樣的背景下,父親的去世又為三人留下了同父異母的四妹。幸提議收養四妹,並開始了四姐妹同一個屋簷下的生活。
  • 等了兩年半,《海街日記》原著漫畫終於面世!
    這部電影的原作就是吉田秋生的人氣漫畫《海街日記》。因為被這部原作深深打動,決定出版,但漫畫的出版實屬不易。2016月3月開始,經歷了版權、編校、設計以及漫長的審查期。兩年半的等待之後,終於面世。 就如是枝裕和說的:這部漫畫非關人,而是關於街道和時間,所以這不是「鎌倉四姐妹物語」,而是「海街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