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最終沒有追上太陽,反而渴死了。
但是,根據上古神書《山海經》記載,夸父竟然那死過兩次,第一次是在追逐太陽的過程中渴死,第二次則是被應龍殺死。
夸父是炎帝後裔,與黃帝屬於同一陣營。
而應龍則是黃帝陣營的得力幹將,曾經在炎黃大戰蚩尤時,幫助黃帝對抗過蚩尤。
為什麼夸父最終會死在自己人手中,這其中有暗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不妨我們去山海經中尋找答案。
夸父身世之謎
縱觀整部山海經,曾多次提到夸父,分別是海外北經、大荒東經和大荒北經,而且記錄一次比一次詳細。
根據大荒北經記載,夸父出生於成都載天,雙臂纏繞兩條黃蛇,是炎帝的後裔。
夸父曾不自量力追逐太陽,最終渴死。
從這裡我們可以得知,夸父是巨人族,竟揚言要追逐太陽。
或許這並不是吹牛,巨人族在古代神話中經常出現,而且實力超群。
在《列子·湯問》中曾提到過蓬萊、瀛洲、方壺等海外五座仙山,後來消失了兩座,就是龍伯國的巨人幹的。
由此可見,巨人族的實力確實很強大,或許夸父真有追逐太陽的實力。
在介紹完夸父逐日之後,《海外北經》又提到一個博父國,位於鄧林附近,也是巨人國,也雙手纏繞兩條蛇,跟夸父的裝扮很像。
因此有專家認為博父國就是夸父國,夸父死後,他們的子民定居於此,雖然實力不及夸父,但依舊是巨人形態。
海外北經記錄的全是海外各國,這個夸父國很可能位於海外。
《列子》中提到的龍伯國恰好也在海外,而且也是巨人,可能跟這裡的博父國有著藕斷絲連的關係。
應龍殺蚩尤
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話鋒一轉,書中繼續說,應龍已經殺蚩尤,又殺了夸父,於是去南方安居,因此南方多雨。
既然夸父是渴死的,那麼這裡為什麼突然提到應龍呢?
眾所周知,龍具有興雲布雨的技能,而應龍則是龍族至尊,肯定也會興雲布雨。
於是,一個大膽的想法產生了。
在「后羿射日或是地球保衛戰」那篇文章中,我們曾經提到過,后羿射殺的三足金烏並不是太陽,而是懸停在空中的外星戰艦。
因為古人並不認知這些高科技產物,只能當成是太陽,並記錄了下來。
這一次,夸父追逐的所謂太陽,依舊是外星戰艦。
龍伯國的巨人尚且能弄沉兩座仙山,以夸父的實力,或許真的能追上外星戰艦。
夸父奉炎帝之命,帶著自己的子民追擊戰艦。
應龍則奉黃帝之命,在地勢低洼的地方,為夸父徵調足夠的水源,以此來輔佐夸父。
但是,應龍並不想輔佐夸父,於是暗中操控水量,讓原本一望無際的大湖變乾涸。
最終夸父因為缺乏足夠的水源,在追擊過程中渴死。
夸父死後,他的手杖化為桃林,他的子民則就近駐紮在這裡,世代守護夸父。
得知夸父戰死沙場,炎帝勃然大怒,親自調查真相,這才知道是應龍暗中搞鬼,必須嚴懲。
不過,應龍曾協助炎黃二帝徵討蚩尤,是實力超群的功臣,而且是黃帝的左膀右臂,不能說殺就殺,必須慎之又慎。
經過商議之後,炎黃二帝各退一步,免除應龍的死罪。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應龍最終被貶到南方,因此南方成了多雨的地帶。
這段故事在山海經中也有記載:「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
自此之後,山海經裡再也沒有應龍的消息。
直到大禹時期,應龍將功贖罪,替大禹完成了治水大業,才重新回到大眾視野中來。
以上就是夸父逐日的故事,本故事純屬虛構,歡迎繼續關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