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龍絕對不會陌生,因為我們總是自稱「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實際上,「龍的傳人」這一說法直到五四運動之後才流行起來。
龍本性淫,不單單有九子那麼簡單,其分類更是千奇百怪,應龍、青龍、蛟龍、角龍、蟠、虺、虯、螭、蜃龍等等等等。龍,似乎是一種進化的究極體,鯉魚能變龍,蛇能變龍,馬也能變龍……
本篇先講應龍,應龍是一種有翼的龍,似乎是中國龍當中唯一有翅膀的一類,有點類似於西方的龍,相傳是龍族祖先,尊稱祖龍。也有說青龍是龍族祖先的。
應龍鱗身脊棘,背生雙翼,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齒利,前額突起,尾尖長,至於是不是黃色,不好說,只能說黃色的可能性大。這大概就是它的樣子,就是個小眼睛嘛。
而應龍分有兩種,一為毛犢與羽嘉所生,生有鳳凰、麒麟;二則是龍修煉一千五百年所化,龍五百年為角龍,角龍千年則為應龍。也就是說,你要麼天生是應龍,要麼慢慢修煉,《述異記》:「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這裡解釋一下毛犢和羽嘉,《淮南子·墬形訓》有云:「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麒麟生庶獸,凡毛者生於庶獸。」「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凰,鳳凰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於庶鳥。」 高誘註:「飛龍、羽嘉,飛蟲之先。」由於資料傳說有限,就簡單介紹一下。
毛犢和羽嘉都只在《淮南子》當中有所記載,一個是皮毛動物的鼻祖,一個是羽毛動物的鼻祖,兩個一起生的應龍。原文中的「飛龍」便是應龍,它還有個名字叫「黃龍」,可能流傳甚廣的「四象」「四靈」之說,大家都有所了解,東方青龍屬木,西方白虎屬金,南方朱雀屬火,北方玄武屬水,再加一個中央屬土的黃龍,便湊成了五行之說,這其中還涉及先天五方旗這類靈寶,這個以後講到天地靈寶再說,估計很久之後了……
總之,應龍於五方主中央、五行司土,為雲雨雷霆、溝瀆河川之神,亦是天龍之神,天神太一之妃,號曰順天佑畿輔時應龍神。
《山海經》和《史記》中記載,以黃帝為首的黃河流域部落,與以蚩尤為首的長江流域的部落發生戰爭,交戰雙方都請來了各路神仙來助戰。黃帝這邊的應龍擅長「畜水」,而蚩尤那方也請來了擅長呼風喚雨的神靈,其本領較應龍更勝一籌,所以,大雨飄向了黃帝這邊。黃帝請出天女「魃」幫忙止住了大雨,乘勢一舉殲滅了蚩尤部落。應龍在此戰中立下汗馬功勞,斬殺了蚩尤和夸父。由於在戰鬥中耗盡了力氣,應龍再也無力振翅飛回歸天庭,於是他就悄然的來到了南方,蟄居在山澤之中。因龍屬水性,所居之地,雲氣水分自然而然會聚集起來,這就是為何南方多雨的緣故了。
閒居南方,應龍整日無所事事。物華變幻,鬥轉星移,一轉眼就到了大禹時代,洪水滔天,生靈塗炭。大禹肩負起拯救蒼生的重任,應龍前來幫忙,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翼的應龍記載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則是現在大家熟悉的中國龍的形象。根據僅有的一點傳說資料可以看出,應龍確實品階較高,屬龍族始祖,數量稀少,估計早已滅絕了,故而大家較為熟悉的《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小說中並無應龍身影,由於《西遊記》中龍族地位低下,想來是人族佔了上風,更難尋祖龍之所在了。
這跟瀕危物種是一個道理,本身繁殖就難,還一身是寶,引其他族類覬覦,二是修煉亦難,光從虺修煉到應龍就需要三千年,中間還不一定有什麼變故呢,畢竟現在連虺都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