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妖怪70%源自中國,為什麼中國妖怪卻沒有日本妖怪出名?

2020-12-24 冥蝶讀書

2019年11月2日至2020年3月8日,一場以「日本超自然」為主題的展覽在雪梨南威爾斯州美術館展出。

展覽展出180多幅作品,包括浮世繪、微雕、插畫等,呈現江戶時代至今日本的妖怪文化。

這種展覽不過是日本妖怪風靡全球的一個縮影。中國不僅有日本妖怪的粉絲後援團,以日本妖怪為元素設計的商品更是比比皆是。

令國人尷尬的是,有著粉絲後援團的日本妖怪,其源頭絕大多數來自中國,比如大天狗。

有著日本漫畫第一人的水木茂曾經說:「日本妖怪至少70%來自中國,日本本土的妖怪不過10%。」

為什麼日本妖怪能夠風靡全球,其源頭中國妖怪卻連國人自己都幾乎遺忘了呢?張雲的《中國妖怪故事》可以給我們一個啟示。

張雲自號「搜神館主」,出版過多部妖怪題材的小說,他痛心中國妖怪文化的沒落,致力於發揚悠久的中國妖怪文化。

《中國妖怪故事》是他花了十年時間,從中國歷代典籍搜集、整理各種妖怪故事,重新加工而成。

《中國妖怪故事》是一部中國妖怪大百科全書,輯錄了將近300部歷代典籍,整理出1080種妖怪極其故事。

通過這本書,我們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回答為什麼中國妖怪沒有日本妖怪出名?

一、對妖怪文化的長期輕視

《中國妖怪故事》中,每個妖怪故事都有典籍出處。除了《山海經》、《搜神記》、《聊齋志異》等,其他絕大多數典籍我幾乎都是第一次聽說,比如《異苑》、《玄怪錄》等等。

張雲輯錄了將近300部典籍,我們熟知的只有寥寥幾部。那些不被人熟知的典籍自然是處於長期被忽視的境地。

像《搜神記》、《聊齋志異》這類作品,在學術界被定義為志怪作品。而志怪類作品在學術研究中,本身就是冷門。

這是一個現狀,背後原因是學界在觀念上把妖怪定義為封建迷信,忽視妖怪中蘊含的民族文化和歷史意義。

反觀日本,在明治時期,井上圓了就創立了妖怪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妖怪作為一門學問進行研究的國家。

他們從民俗學的角度對妖怪進行系統研究,從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和歷史的角度去研究妖怪故事的傳承與民眾心理和社會進程關係。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日本的妖怪學已經非常發達。高校不僅開設妖怪學課堂,還以講座、展覽等多種方式進行傳播。

二、缺乏系統整理

魯迅文學獎得主,作家曉航對《中國妖怪故事》的評價道:「這是一本開宗立派的妖怪大辭典,這本書絕對填補了中國妖怪學的空白,意義重大,功德無量。」

曉航的言下之意就是以前沒有人對中國妖怪系統整理過。之前市面上有不少作品,打著妖怪大全的旗號,實則範圍沒有超過《山海經》。

這本《中國妖怪故事》確實是填補了空白,張雲整理了1080種妖怪極其故事。

書中將妖怪分成「妖、精、鬼、怪」四個大類,並對每個大類都有明確定義。

書中將很容易造成幹擾的「神仙」、「異人」、「異象」排除,定義具體範疇如下:

妖:人所化或者動物以人形呈現,比如狐妖。

精:山石、動植物(非人形出現)、器物所化。

鬼:幽靈、魂魄等。

怪:人不熟悉、不了解的。平常幾乎沒見過的事物,或者平時有見,但和平時所見有很大差別。

日本妖怪數量遠遠不及中國,但他們很早就開始系統收集、整理。

比如江戶時代的畫家鳥山石燕繪製了《畫圖百鬼夜行》《今昔畫圖續百鬼》《今昔百鬼拾遺》《畫圖百器徒然袋》四部妖怪畫卷,這可以算是比較早期的系統整理了。後來又有人出了《日本妖怪物語》《日本妖怪大全》等著作。

早在1990年的時候,水木茂還出了《中國妖怪事典》,對中國妖怪進行了一次系統梳理。

三、相關產業發展的落後

曉航說《中國妖怪故事》「意義重大,功德無量」,這本書的「功德」在於有利於文化產業的發展。

在文化產業領域,無論是傳統的文學、電影,還是新崛起的動漫和遊戲,涉及到妖怪的,其內容依然逃不脫《山海經》。

這些行業的內容創作者,尤其是動漫和遊戲產業,似乎只能用一本《山海經》。要麼就是《西遊記》、《聊齋志異》這些大眾熟知的作品,一直用這些,跟炒冷飯無異,觀眾早就審美疲勞了。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斬獲了45億票房,人們開始問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的動漫產業開始崛起了?

行業內的人的答案很明確:還差得遠

最大的差距在哪兒呢?業內人士普遍承認,劇本太差。

大部分公司以中後期技術加工為主,能做出非常好的視覺效果,但劇本很弱。他們曾經找了很多投資人合作,而投資人看過樣片後,普遍反饋:視覺效果很漂亮,但故事極爛。

我們從《中國妖怪故事》中可以看到,中國妖怪文化極為豐富,可用於創作的素材極多,然而當代只有20世紀末,曾經出現過《新白娘子傳奇》、《倩女幽魂》、林正英殭屍系列等電影形象。這一波巔峰之後,無論是文學還是影視,再也沒有見到新的妖怪形象了。

而新興的動漫和遊戲產業,中國妖怪幾乎蹤跡全無,年輕一代接受的是日本妖怪,並形成了日本妖怪粉絲後援團。

客觀來說,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建立在經濟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上。日本的經濟發展很早,文化產業也相應被帶動發展,妖怪文化理所當然的成了日本文化推廣的名片。

如今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文化推廣也早已被視為國家名片之一。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遺產,妖怪文化應當被珍惜並發揚光大。

《中國妖怪故事》是張云為中國妖怪文化發展做的一次努力和嘗試,不僅為其他創作者在素材方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且能讓讀者走進古人的想像世界,讓我們的生命得以豐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妖怪風靡全球,中國妖怪卻鮮為人知?
    據說,日本神靈八百萬。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都自帶靈性;即便是沒有生命屬性的日常器物,如木魚、茶碗、傘、琵琶等,也因為經久使用,沾染了人的氣息而帶有靈性。所以,日本神道向來信奉一種說法,萬物皆有靈性,所到之處皆有神靈存在。鎌倉初期,故事集《宇治拾遺物語》以日本祭祀活動中的神官夜行活動為原型,提出「百鬼夜行」的說法。
  • 《中國妖怪故事》:姑獲鳥來自日本?中國妖怪文化真不如日本嗎?
    其實,日本的妖怪文化早就已通過《夏目友人帳》、《犬夜叉》、《千與千尋》等動漫傳播到全世界,就是很多中國小朋友都能輕鬆地說出一些典型的日式妖怪名字。比如,夜半偷人小孩的姑獲鳥、方相氏、倩兮女等,然而,這些其實都是源自中國的妖怪。
  • 《中國妖怪故事》為什麼妖怪文化起源於中國盛行於日本?
    一、為什麼妖怪文化在國內是封建迷信,在日本卻百鬼夜行?近代,隨著西方文化的衝擊和受思想解放運動的影響,妖怪文化受到極大的破壞,還被貼上了「封建迷信」「腐朽落後」等標籤。到了現代,妖怪文化逐漸被遺忘和淡化,很多年輕人對中國的民俗文化顯得淡漠和無視,對老一輩人信仰的妖怪鬼神也少了一份敬畏。而在我們鄰國日本卻出現百鬼夜行的現象,對於妖怪文化來說,日本的許多商品都有百鬼元素,與之相關的文藝作品、影視作品也不在少數。
  • 《陰陽師》手遊頁面是日本妖怪,為什麼中國妖怪無人問津
    一、《陰陽師》手遊傳播日本妖怪文化2017年2月16日,網易發布2016年Q4及全年財報,第四季度網易營收121億元,同比增長53%,淨利潤37億元,同比增長70%,這其中,在線遊戲的淨收入為89.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2.8%,環比增長35%,成為網易營收增長的最大驅動力。
  • 日本妖怪圖鑑:為什麼日本會妖怪遍地走?
    不得不說,日本動漫中赫赫有名的妖怪形象還真的不少:犬夜叉、鬼太郎、夏目友人帳、龍貓,還有妖怪的剋星——陰陽師等等。「妖怪」這一形象似乎在日本找到了生存發展的沃土,時至今日,在日本共有400多種妖怪。日本還在海外舉辦過妖怪漫展,反響熱烈。那麼,為什麼日本人對妖怪,對妖怪文化如此看重呢?妖怪文化的發展在日本可以分成原始時代、平安時代、室町時代、江戶時代。
  • 《中國妖怪故事》:從日本怪談文化,追溯妖怪們的「前世今生」
    宮崎駿創造的經典角色 無臉男一、日本的妖怪,70%都來自中國?可以說,日本人幾乎將怪談文化、妖怪元素融入到了各個領域。怎麼樣,是不是被日本人對怪談的執著驚到了?!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日本怪談裡的很多妖怪卻並非出自日本本土,而是從國外「進口」的。對此,日本有名的「妖怪博士」水木茂就曾表示,「日本的妖怪,至少有70%來自中國,20%來自印度,只有不到10%是日本當地的。」70%都來自中國!
  • 中國妖怪VS日本妖怪:你可怕,我也可怕!
    ,甚至可以說,日本的歷史文化中處處可以看見日本妖怪的影子。 儘管中國並不推崇妖怪文化,但在許多經典著作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妖怪鬼神的模樣。可以這樣說,70%的日本妖怪原型均來自我國神話、文學作品,但是這些越洋的妖怪們在另一個國度裡有了新的生活。 當中國妖怪遇到日本妖怪,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今天社長就來盤點一下。
  • 要被遺忘的「中國妖怪」,竟然在日本混得風生水起?
    《鬼滅之刃之無限列車》毫不誇張地說,妖怪文化給日本貢獻了豐厚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可你知道嗎?日本妖怪的起源,「至少70%的原型來自中國」。2不僅是妖怪動畫片,連日本膾炙人口的「百鬼夜行」傳說,其實也源自中國古時的驅鬼儀式——大儺。
  • 河童想必是源自中國的妖怪…… 日本物語
    日本江戶時期的妖怪畫家鳥山石燕在《百鬼夜行圖卷》中繪有河童一幅,畫中的河童在荷葉叢中出沒,顯然是近水之地,而河童的身形似青蛙,它披散著一頭長髮,
  • 隔壁日本的妖怪,有多少是來自中國的?
    中日妖怪連連看 據說日本的妖怪有70%都來源於中國,經過歷史和民間的演繹變得本土化。 早在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中國的《山海經》就已經問世了,後來陸續又有大量的志怪作品,如《神異經》《博物志》《搜神記》《後搜神記》《酉陽雜俎》《太平廣記》《閱微草堂筆記》等。 日本也有大量的專著和繪本來描述妖怪百鬼,如《夜窗鬼談•東齊諧》《今昔物語集》《百鬼夜行》等。
  • 日本為何痴迷於妖怪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此圖裡的鬼都沒有名字但卻是後世很多妖怪魍魎的鼻祖>究其源頭有百分之七十來自中國而源自其本土的正宗妖怪細究起來卻少的可憐甚至於它們的神仙也大都起源於中國比如日本人最虔誠信奉的七福神中就有五位來自中國
  • 日本怪誕的妖怪文化
    據統計,日本境內形形色色的妖怪中,究其源頭有百分之七十來自中國,百分之二十來自印度,而源自其本土的正宗妖怪,細究起來卻少的可憐,大約只有百分之十。日本是個對水非常崇敬的國家,很多妖怪傳說和水有關。比如豆子婆婆,就是用篩子在水中撈人來吃的妖精;橋姬則是為情投水自盡的女鬼;而活躍於江河之中的河童,其原型很可能是一種兇猛的淡水鱷魚。
  • 被中國驅逐的妖怪,在日本繁衍生息之後回來了
    同時,在年輕一代的生活中,影視、動漫、手遊、玩偶等妖怪文化產品正展現出新的活力。可是,若我們知道日本妖怪七成來自中國,中國年輕人從日本買回的妖怪動漫周邊產品,竟然與失落的中國妖怪傳統緊密相關,是否會不禁感慨唏噓?邪魅狂狷的妖怪歸來,我們為何要唏噓?
  • 被中國驅逐的妖怪,在日本繁衍生息之後回來了...
    可是,若我們知道日本妖怪七成來自中國,中國年輕人從日本買回的妖怪動漫周邊產品,竟然與失落的中國妖怪傳統緊密相關,是否會不禁感慨唏噓?柳田國男則從民俗學的角度研究妖怪,認為妖怪是理解民族性格及文化心理的門徑,將妖怪研究視為理解日本歷史和民族性格的方法之一。柳田國男還在《遠野物語》中描述天狗、河童、山男等日本妖怪,使這些妖怪聲名鵲起。此外,還有講述妖怪的怪談文學,類似於中國的志怪和傳奇。
  • 從手遊《陰陽師》看日本妖怪文化在中國的傳播
    調查結果顯示,63.11%的人聽說過日本妖怪文化中的「百鬼夜行」一詞但不了解其意,26%的人既沒聽說過也不了解「百鬼夜行」;同時70.49%的人是通過動漫、 電影等來接觸妖怪文化的,其餘的大部分人是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別人推薦等方式接觸妖怪文化。
  • 日本妖怪101,你pick誰C位出道?|那些火出圈的日本妖怪們
    妖怪的起源日本妖怪的70%起源於中國,20%來自印度,10%是本土誕生。雖然中國的神魔妖怪數量眾多,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形成較為全面的體系。如第一部志怪書籍的《山海經》也是以地理知識為主。反而是後來者日本,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頻發的自然災害,遣唐使等文化交流從中國帶回的大量神魔傳說,外來妖怪和本土妖怪一起構築了日本的妖怪文化體系。和大多被看作惡的化身的中國妖怪不同,日本妖怪最大的特徵在於它的善惡兩面性可以相互轉化。而且日本人相信萬物有靈,所以很多妖怪都是從隨處可見的物體中誕生出來的。
  • 日本的動漫「妖怪」文化:「百鬼夜行」竟來源於中國的《山海經》
    自此,日本妖怪文化經過中西方的融合,已經步入了成熟時期。2、日本妖怪中,有哪些來自《山海經》的妖怪呢?由於日本文化廣泛的受漢文化影響,所以70%的妖怪來自中國,20%來自印度,10%才是日本本土妖怪。其次,中國的鬼怪一般在晚上出現,日本的妖怪則可以隨時隨地的出現在中國,鬼怪一般懼怕陽光和人類。因為陽光和人類身上陽氣足,這會對他們產生傷害。因此,在人間的鬼怪只能趁著晚上沒有太陽的時候,才可以出現。
  • 日本的絕大多數妖怪都是從中國照搬過去的?
    世界上真的有妖怪嗎?有!真的有!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妖怪故事。那是我以前在日本打工的時候,店長告訴我的。他說在北海道有一個都市傳說,叫半身女。顧名思義,就是只有一半身體的女子。話說在北海道的某地,在一個天寒地凍的日子裡,曾經有人目擊到有一個只有上半身的女子用手在地上爬。這個叫半身女的妖怪到底從何而來?日本的跳軌事件很高發。
  • 日本妖怪三部曲:妖怪造型簡直了
    日本自詡為中國的門生,日本文化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妖怪文化也同樣不例外。據稱日本有600多種妖怪,其中50%來自中國。日本的妖怪文化盛行,在古代有陰陽師這樣的重要職業,在江戶時代有專業的妖怪畫師鳥山石燕,他創作的《百鬼夜行》把妖怪具體化形象化。
  • 日本妖怪文化史
    當繩文文化、古墳文化等相關的珍貴文獻陸續出土後,有朝一日或許能夠解開日本古老文明的神秘之謎。 繩文時代處於公元前一百二十世紀至公元前三世紀,對應中國的夏商周時代,是日本島土著的陶器時代,因那個時代的陶器上有獨特的繩狀紋樣而得名。繩文人過著採集、漁獵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