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般來說,父母都希望能夠將孩子教育好,能夠讓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人生觀,從而指導孩子去進步發展,使得孩子成為優秀的人,能夠在未來有一番作為。因為孩子的發展是根據孩子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出來發展的,一個孩子出現錯誤的價值觀與生活的故事,孩子的未來發展出現了錯誤。父母在生活中都希望能夠傳遞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運用其價值觀去發展以及成長。
但是父母在平時中的傳遞價值觀的方式卻不大樂觀,父母傳遞孩子價值觀的方式總是過於單一,不能夠很好地傳遞價值觀給孩子,孩子同時也不能夠去接受到父母好的價值觀念,從而使得孩子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導致孩子出現的錯誤的認知以及觀念。所以父母要對於傳遞價值觀的方式進行改,父母要學習電影《少年時代》中的父母去用他們的方式傳遞價值觀給孩子。這部電影講述一個男孩從6歲到18歲的成長曆程,它仔細描畫了孩子的成長過程,及其父母親各個方面的變化。
一:解讀《少年時代》
這部電影中的主人公梅森,從小就經歷了父母離異,家庭破碎,在他父母離異之後,他跟著母親一起生活,但是並沒有就此與自己的父親斷了聯繫,雖然他們的父母沒有能夠給予他們完整的家庭,但是卻能夠給予他們的愛在他們小的時候會經常陪伴他們,即是父親和母親離異了之後,父親依然會每個周末陪著自己的孩子玩耍。
梅森的母親雖然和丈夫因為感情不和而離婚,但是她並沒有對自己兩個孩子有拋棄的感覺,依然是堅強地肩負起養育兩個孩子的生活依然去承擔起兩個孩子的生活,甚至還為自己的事業努力拼搏,雖然經歷過幾任的丈夫,但是雖然有幾次婚姻的失敗,但是他依然很堅強的生活,堅強地為兩個孩子撐起一片天地。也正是因為梅森生媽媽的婚姻情況,沒生和她的姐姐幫過很多次家,輾轉很多個地方。梅森媽媽的行為為孩子傳遞了責任的價值觀,他的行為給予了孩子好的榜樣,讓孩子能夠認識到責任。
梅森的父親是一個搖滾青年,性格很是不羈,沒個定性,雖然他和梅森的媽媽離婚之後,但是沒有忘記當父親的責任,他依然能夠去盡父親的義務,作為父親的責任去陪伴孩子。雖然梅森和他媽媽一起生活,但是梅森的爸爸依然會在每一個周末同梅森和姐姐一起相處。可以說沒生爸爸是跟著沒生一起成長的,梅森爸爸從不羈成長到成熟。梅森的爸爸在每一次相處當中,都會帶給梅森他們新的人生啟迪,引導孩子的價值觀念。
梅森爸爸在每一次的相處當中,都是會和孩子和諧地相處,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沒有擺著父親的威嚴和架子,每次和孩子相處都是和孩子玩耍,和孩子打成一片,帶著孩子去玩很多遊戲,在玩遊戲當中教會孩子一些價值觀。可以說梅森的心理成長以及價值觀的形成是跟他爸爸有著很大的關係。梅森的爸爸並沒有以父親的身份去和孩子相處,教導孩子而是用朋友的身份在和孩子的相處中慢慢去滲透孩子內心的想法,為孩子分析生活中的事情,從而引導孩子有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孩子能夠對於自己的生活以及人生有正確看法,為孩子排憂解難。
從這部電影當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從一個孩子5歲成長到18歲,在這一個成長曆程中父母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因為這過程中是孩子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階段,是孩子去慢慢探索自己的人生價值以及生活態度,而在這過程中是需要父母能夠去傳遞正確的價值觀給孩子。而這部電影中的爸爸卻是用著一種新的方式去傳遞價值觀,跟孩子打成一片,和孩子成為朋友,在朋友相處當中給孩子人生啟迪,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傳遞孩子價值觀最好的方式就是從朋友做起,但是現在生活中很少有父母能夠做到這樣子。
二:父母平時傳遞孩子價值觀的方式
1、強制傳遞
父母對於孩子的價值觀在平時一直都是很重視的,但是傳遞的方式是不對的,父母總是會強制傳遞價值感給孩子,父母會用自己作為父母的身份以及威嚴去強制孩子與自己所認為對的價值觀念,讓孩子去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父母沒有很好的跟孩子交談溝通,總是會強制要求孩子,要和父母有正確的價值觀念,一旦孩子出現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或者價值觀的時候,父母就會去強制要求孩子摒棄自己原先有的價值觀念而讓孩子去遵循自己的價值觀念,擁有和父母一樣的價值觀念。父母總是單方面的去認為孩子的價值觀念是錯誤的,是不成熟的,總是會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強加在孩子的身上,讓孩子能夠跟父母一樣的價值觀念。
2、用行為傳遞
用行為去傳遞好的價值觀念,這是一種很不錯的方式,但是有些父母卻不能很好地運用這種方式,有些父母對於孩子的價值觀念是不重視的,也不去傳遞好,而是總是在生活中用一些行為去傳遞一些壞的價值觀念給孩子,總是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著孩子的價值觀念。而有些父母則認為用行為去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念是會比較有大的效果,所以不能在平時的生活中沒有去好好地引導孩子的價值觀念,而是總是用一些行為去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念,但是孩子並沒有足夠的成熟去領悟到父母行為中所蘊藏的價值觀念。所以有一些孩子的價值觀念就沒有得到正確的形成。
父母要正確地認識到價值觀念是要靠父母去傳遞的,要需要父母去引導,在生活中的相處中慢慢去滲透給孩子,讓孩子能夠得到正確的價值觀念,從父母身上學習到價值觀念,從而引導著孩子去發展以及成長。父母要懂得去改變自己傳遞價值觀的方式,不要總是以父母的身份去傳遞價值觀,而是要一種比較新的方式,就是成為好朋友,用朋友的身份去傳遞正確的價值觀給孩子。
三:如何和孩子做朋友
1、父母懂得放下架子
父母在平時中想要和孩子成為朋友,那麼就需要適當的放下作為父母的價值,不要總是用父母的威嚴去對待孩子。父母要懂得平易近人,要用溫和的態度去和孩子相處,和孩子打成一片,在相處的過程中慢慢地傳遞價值觀念給孩子。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親密以及溫和,不要讓孩子感受到,作為父母架子和威嚴,這樣孩子才能夠用打開心扉接受父母。
2、學會去傾聽
父母想要和孩子成為朋友,首先就要學會去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要懂得去聽孩子的傾訴,在孩子出現心煩困擾的事情,不要急於去給孩子一些解決方法,也不要急於去責備孩子。而是要靜下心來安靜地陪在孩子身邊,安靜地聽孩子傾訴。在孩子傾訴自己的煩惱心憂之後,再慢慢地和孩子相處,在安靜的相處之後,靜下心來去引導孩子的價值觀念。
3、多和孩子相處
父母一定要多和孩子相處,要擠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相處模式都是需要在一步步的陪伴中形成的,孩子是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父母想要傳遞價值觀給孩子,那麼父母就應該要多和孩子相處,像朋友一樣相處,這樣才能夠傳遞好價值觀給孩子。多和孩子相處才能夠有時間的積累,才能夠讓孩子慢慢去和父母交朋友,打開心扉接受父母的進入。
孩子從小形成的價值觀念是很重要的,如果父母沒有在孩子成長中讓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的話,是會影響到孩子長大後對於人生對於生活的態度,會使得孩子對生活以及自身或者人生產生錯誤的認識,從而阻礙到孩子的發展。所以父母要懂得去傳遞價值觀給孩子,讓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孩子學習到父母正確的價值觀。
而父母傳遞價值觀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孩子從朋友做起,父母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玩耍,在相處的過程中傳遞價值觀給孩子,自然而然孩子就會對於父母的價值觀欣然接受,不會產生排斥感。而父母在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同樣也能夠培養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以及默契,能夠讓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聯繫更加深厚。
我是王孝文文,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