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黑星病別名香蕉黑痣病、香蕉黑斑病、香蕉雀斑病。
進入9月份以來,廣西氣候變化多端,高溫高溼,建議廣大種蕉朋友注意預防黑星病的發生。同時注意清理蕉園病殘葉,尤其在香蕉抽蕾前後若遇陰雨、颱風暴雨後更加要多注意巡查蕉園,看是否有黑星病爆發的跡象。
研究表明,黑星病是危害我國華南地區香蕉的重要病害之一,且由於該病周年發生,不但嚴重危害葉片,也嚴重危害果實,可使蕉果商品價值下降率高達30%-70%。因此,有效防控黑星病成為蕉農頗為棘手的問題之一。
1、發病症狀
黑星病發生於葉片:
初期:葉面出現許多散生突起的小黑點病斑。
中期:葉面上出現黑褐色條斑與不規則形狀,病斑外緣有黃化。
後期:葉片大量發病,最後黃化枯死。
黑星病發生於果實:
被害青果多在果背彎曲處和果指上部表皮上產生許多散生的或密集的黑褐色小粒、短條紋及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病斑邊緣褐色,外圍有淺黃褐色暈圈。果實成熟時病害加重,果表大面積變黑,病果不均勻地軟熟,病部組織黴爛下陷且著生許多小黑點(分生孢子器)。
2、發病原因
通常來說,香蕉黑星病的發生、發展與當地氣候條件和蕉園環境緊密相關。每年春雨季節,病菌的成熟分生孢子器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隨雨水和氣流傳播、萌發並侵入葉片及果實,潛伏期10-15天,高溫多雨季節或果實膨大期至成熟期病害容易流行,此外果園地勢低洼、積水、高肥、密植的蕉園或園內溼度高也會導致該病害發生嚴重。
颱風暴雨後,香蕉葉片和青果傷口多,發病會更加嚴重。密植、雜草叢生、排水不良、管理粗放、偏施氮肥、蟲害防治不及時的蕉園黑星病也更易嚴重暴發。
由於黑星病的蔓延主要是來自田間病葉及病果的病菌分生孢子,隨雨水和氣流傳播,因此當前在蕉園安裝了灌溉設備的蕉農,在噴水肥時要採用低壓,以免水珠濺得太高,加速病菌傳播。另外,薊馬、網椿等香蕉害蟲在取食香蕉時,會在蕉葉或蕉果上留下傷口,這為病菌侵染創造了條件,是黑星病爆發為害的另一個重要媒介。
因此,在控制黑星病時必須加強香蕉蟲害的治理。黑星病一旦發生,就會迅速擴散,防治起來非常困難,當前最有效的藥劑也只能控制病斑不進一步擴大,而不能把病斑恢復。因此,要減輕黑星病的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預防,降低病害發生率。
3、防治措施
雖然黑星病已成為蕉農需注意的頭號葉部病害,但還是有一系列的綜合防治措施可將染病機率降至最低。結合大部分受訪者的防治信息,許多蕉農會從四個方面著手防治黑星病,即清園、蕉林護理、噴藥以及與蟲害一同防治。
但凡種植過作物的農戶都了解清園是一項頗為重要的管理工序,但往往由於銷售期、價格等原因農戶不願做。實際上,清園是一項保持蕉園清潔的重要任務,清除園內雜草,割除枯莖殘葉以及發病嚴重的蕉葉和蕉果,集中園外燒毀,減少病菌源。另外還要及時挖通蕉園排灌溝,做到能排能灌,並注意檢查蕉株,清除多餘吸芽,降低蕉園溼度,使畦面疏鬆乾爽,以利植株生長。
除了清園,還應加強蕉林護理。不偏施氮肥,尤為抽蕾前後的蕉林更要少施氮肥,增施有機肥和鉀肥,促使植株和幼果生長健壯。同時用含微量元素的葉面肥或植物生長調節劑噴施葉片和幼果,增強樹勢和抗病能力。在香蕉幼果反梳時,統一用藥防治病蟲,然後用藍色專用香蕉薄膜套袋,內墊1-2層草紙將果穗套好,紮緊上部袋口,打開下部袋口,保護幼果生長,減少病菌侵染。
在未大面積發生黑星病之前對香蕉樹進行噴藥保護也是極為必要措施。在發病初期或抽蕾後苞葉未開前,及時噴藥保護。在葉片發病初期選用43%戊唑醇懸浮劑葉面噴霧,10-15天及時噴20%烯肟菌酯+戊唑醇懸浮劑保護。最後應特別注意與蟲害一同防治。香蕉生長後期常常被弄蝶、斜紋夜蛾、網椿等害蟲咬食葉片和吸食葉片汁液,香蕉抽蕾至開花時幼果又受到花薊馬為害,往往造成大量傷口,引起發病。為此,應在害蟲發生初期和花蕾抽出後,每隔5-7天噴施1次20%甲氰菊酯乳油、4%阿維·啶蟲脒乳油進行防治。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