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綜藝節目《我們離婚了》播出第一期就登上了韓國熱搜,沒多久又紅遍了亞洲,在中國也引起了一波熱度。人們最先是被題材的大膽震懾住了。離婚夫婦,尤其是明星離婚夫婦再度重逢,在同一個屋簷下同住三四天,一切都放在鏡頭前播出,這種真人秀也未免太刺激了吧?所以也有人狂喊,雙宋夫婦也來參加這個節目吧,絕對能火出天際,成為宇宙第一綜藝啊。
題材的新穎和大膽固然很博眼球,但是三期節目看下來更被內容觸動心扉。不得不欽佩節目組的真誠,很難想像前期做了怎樣大量的、艱苦的溝通工作,才能說服這幾對夫婦放下顧慮,決定讓千萬觀眾一起旁觀這場人生中的大事件。離婚夫婦再度重逢這種事是劇本很難寫出來的。他們的真實關係、相處氛圍如何,他們之間的對白、表情,某種意料不到的發展方向、他們的心理活動,我們觀眾、尤其是有過婚姻的觀眾,其實一眼就能看得出來。目前出現的兩對前夫妻基本上都貢獻出了
極為真摯、甚至讓人不忍目睹的婚姻心態。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
婚姻對於女性來說竟然是如此巨大、也如此沉重的一個命題。六十多歲的離婚女人和二十多歲的離婚女人,中間隔著幾代人,社會文明已經高速發展,然而,她們的背後,仍是一些一脈相承的東西……
第一對出場的夫婦是62歲的女演員鮮于銀淑和70歲的男演員李英河。
▲20多歲與60多歲的對比,男人臉上沒什麼變化,女人的臉變化大啦,由天真變得冷峻。兩位都是演員,電視劇也演、電影也演,屬於並不大紅,但也算得上影視圈常青樹。兩個人在八十年代達到事業頂峰,1981年結婚。老婆鮮于銀淑年輕時也是活力滿滿的美少女,一直沒斷了拍戲。中年之後是很多經典韓劇的萬能配角,比如《浪漫滿屋》裡的英宰媽媽。
沒錯,這個場景接下來就是大名鼎鼎的《三隻小熊》了,友情提供一下動圖吧。李英河呢,年輕時是帥氣小生,人到中年也有大叔的味道,事業生涯也很順。
他也是韓劇裡經常出現的臉,比如當年哭死整個亞洲的《對不起,我愛你》中飾演恩彩的爸爸。兩個人在1981年結了婚,鮮于銀淑還很年輕,只有23歲,李英河31歲。按照節目MC的說法,李英河當年很火,屬于帥氣小生,可以對標現在的李棟旭或者孔劉。鮮于銀淑嫁給了一個自己仰慕的人。戀愛並沒什麼轟轟烈烈,無非是約會幾次,然後就急匆匆地奔著結婚去了。新婚旅行在釜山僅僅呆了一天,妻子懷孕,隨後生下兒子。一切都按照進度、合理進行。此後婚姻持續了26年。2007年二人宣布離婚,當時整個韓國都為之震驚,因為兩個人的婚姻已經持續很久了,看起來似乎非常穩固,媒體給出的標題是「Long-Time Star Couple Agree on Divorce」,彼時,鮮于銀淑49歲。他們並沒有什麼原則性的問題,鮮于銀淑說「沒什麼特別的理由」,並且還說了一句「再婚的可能還是充分存在的。」可是,離婚後的13年裡,兩個人沒有再婚,都維持著單身。當然生活中到處充滿了交集,畢竟他們有孩子也有了孫女,兩個人似乎還延續著親人之間的關係,但是從來沒有單獨共處一室過。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答應要參加《我們離婚了》三天兩晚的同居生活。也是在這兩期節目中,我們似乎能抽絲剝繭地尋找出兩個人離婚的原因,以及,直觀地看到男女雙方在婚姻中、婚姻後截然不同的狀態。
雖然她一直是職業女性,自己掙錢自己花,但因為年代的關係,她是典型的東亞社會父權制度規訓下的「賢妻良母」。一生只講奉獻,小心翼翼地維護家庭,仰仗丈夫的權威。雖然心中有諸多委屈、諸多不滿,但她選擇隱忍不發,做的最多的事情是自我開解與自我消化,一直到消化不了為止。我們可以看到即便已經離婚13年之久,她身上還是揮之不去那種「順從者」和「照顧者」的影子。進門第一件事是檢查煤氣、碗筷、鍋,默默地把自己歸屬到做飯的角色中。
做飯時前夫問「需要幫忙嗎?」她回答了一句很多妻子或者媽媽都常說的一句話:「不用,你等著吃就行。」
吃飯時總是盯著前夫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前夫的筷子動到哪裡,她的心就跟到哪裡,她甚至主動剪掉烤肉烤焦的部分,給前夫嫩肉,「烤焦的我吃」。於是我們也不難想像前夫李英河是個怎樣的丈夫,
他更像是一個被寵壞的男人。不光是妻子寵他,在他那個年代,整個社會對於已婚男性都充滿著偏愛和包容。男人們無需為婚姻多付出心思,更不要提奉獻出什麼,他只是安然地接受著社會結構對於男性的饋贈,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事業、朋友和個人愛好上。所以我們看到人到暮年的他依然享有高質量的生活,熱愛攝影,家裡滿滿當當的攝影器材。愛好聽音樂和彈吉他,收藏著很多膠片。有一大群朋友,熱愛聚會,對喝酒也有品位,朋友仿佛遍布整個韓國,每天檔期不斷,過得很開心。更爽的是他擁有極好的睡眠,用他的原話是「我睡著了被人背走都不知道。」即便是和前妻第一天約會,如此忐忑和心事重重的情況下,依然是一秒入睡。而對比來看,前妻似乎已經很久沒有享受到好的睡眠,離婚後很長一段時間她要靠吃藥緩解抑鬱的症狀。除了這些之外,李英河在漫長的不平等的婚姻裡也不自覺地養成了很多習慣,那就是對妻子的輕視乃至貶損,尤其在外人面前。朋友來拜訪,當時兩個人已經共處了三天了,他卻說「這是我第一次笑」。
李英河習慣於在朋友面前展示自己不在意、不關心妻子的狀態,仿佛這樣更能凸顯自己的權威與灑脫。這和很多中國男人的心理簡直一脈相承,早年間我們的社會還存在這樣一種傾向:如果一個男人太過於重視家庭和妻子,會被人嘲笑「妻管嚴」,而「妻管嚴」的潛臺詞是窩囊、沒出息,這是很多男人不願意冠上的綽號。▲前妻專門為前夫帶了食物,前夫也剛好帶了食物,可那不是給前妻的,而是給「小區居民」的,理由是來住三天要和居民們打招呼。這樣的兩個人,註定不能有幸福的婚姻。
這其中,丈夫是麻木不知的,而妻子的內心早已經堆積了滔天的委屈。所以,這場13年後的相見變成了大型委屈傾訴現場,前妻幾乎不能停止講話,她呈現出一種勢必要在這3天的時間裡給過去幾十年的人生一個交代的決心。前妻心裡永遠藏著不能化解的傷痛,那些她歷歷在目的事情。第一,新婚旅行時本來是二人世界,結果丈夫卻呼朋喚友,還讓妻子先回去,自己和朋友一直喝到凌晨,新婚時代基本上天天在外喝大酒。
▲但我關注的是,即便凌晨四點丈夫回到酒店,可那晚妻子就懷孕了,所以即便是生氣也沒有表達出來,還在凌晨四點配合了丈夫……第三,生完兒子沒多久,妻子去火車站接丈夫,卻發現丈夫和另一個女演員行為親密,「幫她提行李,也抓著她的手。」第四,鮮于銀淑和另一位女演員不和,兩個人鬧了很多次,那位女演員甚至來到她家門口挑釁,可老公依然和那個女演員共同工作很多年,從未考慮過妻子的感受。
而更讓鮮于銀淑耿耿於懷的,是自己儘管那麼疑慮和委屈,卻自始至終沒有對丈夫表達過,她害怕影響丈夫的心情,小心翼翼慣了,也被婆婆勸說「就接受吧」,於是她在鬱悶中生活了那麼多年。
所以此刻的她是既委屈又後悔——以前那些寶貴的青春時光竟然在這樣的心情中被摧毀和浪費掉了,這太不值了。
悔意和不甘變成了最強的衝動,幾十年真情相付的男人近在眼前,鮮于銀淑想要得到補償,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希望丈夫能把她看做女人,而不是「無所不能的媽媽」。
她想要感受被愛的感覺,「那種感覺已經湧到這裡了」。她預約了化妝和髮型,穿上了裙子,戴上了前夫曾經送她的圍巾,心懷著少女般的忐忑與期待準備赴這場約。
越接近目的地越是緊張,她不停地深呼吸,我們也跟著心潮起伏。她期待與他見面,好奇他的第一個表情是什麼,她沉浸在能夠重回青春時光的憧憬之中,在前夫馬上要進門的一剎那,她的臉上湧現出甜蜜的光輝。
然而,
讓所有人心碎的事情是,前夫並沒有任何改變,他以前是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他沒辦法讓自己更在意、關心妻子,他明明就心如死水。鮮于銀淑剛見到前夫五分鐘就已經哭了,這讓我想起來小S和黃子佼世紀大和解時撂的一句話「我先哭我輸了」。
三天的時間裡,鮮于銀淑幾乎是見縫插針地想要從前夫嘴裡得到一些什麼,她坦率、勇敢、抱著飛蛾撲火般的決心,問了很多難以開口的問題。你還記得我們的新婚旅行嗎?你什麼時候決定和我結婚的?你覺得我好看嗎?你當時怎麼想的?你會把我當女人看嗎?
可前夫永遠只有沉默、轉移視線、藉故離開,咳嗽兩聲,或者來一句「你說的我不太懂」。他說,這就是我的性格,我不愛說話,「用無言的對話來翻篇」。當她向前夫訴說自己心中的痛苦,尤其離婚後承受著流言蜚語的攻擊,前夫輕飄飄地說「這種事充耳不聞就好了啊,為什麼要在乎這些呢」,然後起身離開。鮮于銀淑無時無刻不在檢查自己的妝容,希望自己呈現出漂亮的樣子。最讓人心塞的是,明明妻子很在意新婚旅行的事情,她不想再有朋友來破壞自己的二人時光,這一次,她全身心地想和前夫度過純粹的三天,可其中有兩天,前夫依然叫來了朋友。
這場重逢,鮮于銀淑似乎重新又經歷了一遍在婚姻內的心情,她滿懷期待,卻再一次被冷落、被無視,她的追問永遠沒有答案,對面是一團毫無情感的軟棉花。她哭了很多回,她用無數的嘗試換回來一個自己永遠不想承認的結論——這場婚姻是徹底失敗的,自己的青春時光終究是遺憾錯付了。三天之後,兩個人分別,一個擁抱、一句貼心的離別贈言都沒有,連網友們都大呼心疼,不值得,放棄幻想吧!鮮于銀淑和前夫的故事告一段落之後,第二位出場的是一對年輕的前夫妻。前夫崔烤肉,是一位主播,在youtube上有十多萬粉絲。
兩個人之前經常一起直播,各自的名字也顯示出他們的親密關係,一個是「烤肉」,另一個是烤肉時一定會用到的「紫蘇」,也被翻譯成「荷葉」,說明兩個人是天生一對。柳荷葉在很年輕的時候遇到了崔烤肉,一見鍾情,非常甜蜜,但是我想那時他們都還沒想到結婚的事。
二人奉子成婚,隨即展開了四年的婚姻。女兒四歲的時候二人離婚。柳荷葉在今年2月份搬出了家,把女兒留給了前夫,自己則和媽媽一起生活,很決絕,沒有一點猶豫和糾纏。
如果說鮮于銀淑是基於社會世俗的期待而主動選擇了婚姻,那麼柳荷葉多少有點稀裡糊塗被推進婚姻的感覺。生女兒時她只有24歲,本身還是個不成熟的孩子。她可能也被突如其來的婚姻實質、被繁重的育兒生活嚇到了。崔烤肉說過兩個人離婚的原因,從結婚時就埋下了定時炸彈,因為彩禮啊、房子啊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兩家老人鬧得十分不愉快。
尤其是崔烤肉的爸爸,對兒媳婦的成見很深,曾經評價她是「0分女人」,不懂規矩、不知禮節。在言談中,也得知崔烤肉還有姐姐,姐姐對待這個弟妹也很不滿。囚困在眾多外界壓力下的小兩口,自然過得不怎麼幸福。再加上兩個人絲毫沒有二人世界,一結婚就有了女兒,丈夫工作忙,妻子年紀輕輕又美貌,但卻成了全職媽媽,疲憊不言而喻。
崔烤肉愚孝,不懂得在中間協調情感,更加偏心爸爸,不顧妻子的感受。這應該是壓垮妻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這件事情的弔詭之處在於,一旦沒有了外界壓力,只有兩個人共處一室時,我們分明能感受得到兩個人還有著深深的感情,還殘存著化學反應,他們很親密很自然很和諧。
洗臉時,前夫很自然地抓起前妻的頭髮,一個洗臉一個刷牙,這不該是離婚夫婦的畫面吧?
和鮮于銀淑那對夫婦截然相反的情況是,這對小夫妻中,前夫更積極主動,很想複合。
他主動承擔起做早餐的任務,會給前妻餵飯,經常提及女兒的可愛、女兒的想媽媽,還有意無意地說想再吃嶽母做的飯。而前妻則呈現出銅牆鐵壁般的防禦姿態,現在的輕鬆歸輕鬆、嬉鬧歸嬉鬧,可絕對不要談復婚的事,更不想回憶過往的甜蜜,心中那片領地一旦封上就很難打開。很多女性看到了其中的「爽」——我和你在一起的時候辛辛苦苦養兒育女,你不知道珍惜,現在我走了,你也嘗嘗帶孩子的苦吧!這的確是崔烤肉的真實處境,一個又要工作又要養娃的爸爸不好當,他反覆向前妻懺悔:現在才知道你當時有多辛苦多累。無論從現實的角度還是情感的角度,崔烤肉都很希望妻子能回來。從現實上來說,有人幫他照顧女兒,他不用孤軍奮戰,這太划算了;從情感上來說,女兒這麼小就失去媽媽,也讓他於心不忍。
▲前妻在浴室幫女兒洗澡,看到這其樂融融的一幕,崔烤肉差點流淚。而前妻柳荷葉顯然用極強的理智在告訴自己,不能回去,不要回去。即便崔烤肉態度如此誠摯,可她實實在在領略到了婚姻對於女性的不友好,作為一個二十多歲、年輕新潮、享受過寵愛與視野開闊的女性來說,再度回到籠子內,是得不償失的一件事。
所以最終的糾結點就剩下了女兒,這也是這篇故事裡最讓人揪心的所在。
對於女兒,柳荷葉的情感應該是複雜的,她沒有太過強烈的母性,大概是現實已經將她折磨得疲憊不堪。對她來說,離婚後一個月只能見一次女兒也是可以接受的情況。在節目中,最後一天女兒來找媽媽,柳荷葉自始至終對她都是淡淡的,很少親她、抱她。相較之下,女兒的強烈依戀、捨不得媽媽的樣子讓人看了更加動容。我們不知道柳荷葉是在盡力壓制自己的情感,以便不失去理智,還是她對女兒的情感確實在慢慢變化。只能說,破碎的婚姻終究沒有兩全其美的結局,人們也只能在傷痛中學會長大,這是無奈,也是必經的過程。節目組曾經引用華盛頓大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類的壓力與困惑,大部分都與婚姻有關。人類壓力值的第一位是配偶死亡,第二位就是離婚。奇妙的是,第七位是結婚、第九位是與配偶和解。或許最直觀的一點是:
不要讓太多的人參與到婚姻中來,那樣會讓人陷入迷茫,無法做正確的決定。無論是鮮于銀淑還是柳荷葉,她們的婚姻中有太多別人的影子。鮮于銀淑常常念叨婆婆和小姑對自己的好,「她們讓我感受到了情」,這當然顯示了人情與恩義的美好,但也在關鍵時刻讓鮮于銀淑默默地忍受了婚姻的不幸,因為婆婆說「就全部接受了吧」。但是婚姻是婚姻,有個好婆婆和好姑姐,就可以抵消掉老公的不好麼?而柳荷葉的婚姻就更不用說,媽媽、公公、大姑姐,都爭先恐後地想對他們的婚姻發表意見,也毫無疑問是婚姻走向破裂的加速器。
怎麼說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父母與長輩的觀念往往停留在他們的時代,根深蒂固,無法適應新的時代與新的變化。像鮮于銀淑這樣的五零尾、六零初的女性已經不滿足於母輩那種僵化、無活力的婚姻形式,開始渴求有質量的情感生活,想要一個體貼的丈夫;到了柳荷葉這一代女性,又有著男女平權的意識,要活得有尊嚴、有自由,渴望更為個性化和有邊界感的新型婚姻模式。她們的觀念註定要和父輩母輩有衝突的,這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時代進程的問題。這時候,如何把握自己的初心,如何屏蔽掉不利於自己的聲音,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鮮于銀淑和柳荷葉,中間隔著四十歲的人生,可時代進步了那麼久,兩位女性還是說出了幾乎一模一樣的話。
▲鮮于銀淑說老公只對她態度惡劣,對朋友永遠是熱情溫暖。可能這就是韓國女性的現狀,韓國是一個封建思想嚴重的國家,重男輕女其實比中國嚴重得多,所以雖然兩位女性在各自的事業中都很優秀,也都是獨立女性,有錢、有工作,可她們仍舊被社會無意識地洗腦成婚姻中要「低人一等」的角色,有話不敢直說,要照顧老公的心情,要吃下很多委屈。她們從戀愛時就自動生成了「崇拜老公」的技能,這是東亞男性社會所讚許的男女關係模式。男強女弱是社會默認的最佳婚姻組合,而這種「崇拜」在戀愛時是情調,可延續到婚姻裡就變成了無形的鐐銬。婚姻往往對女性要求更高,你要一秒鐘從無憂無慮的女孩變成十項全能的主婦,要盡到妻子的義務,這種義務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持家、做家務、生兒育女等等,正像柳荷葉的公公所介懷的那樣——要懂禮、要拜年、要做飯、要問候。
人格上微妙的不平等註定無法生成有效的溝通,而只有溝通才能帶來活力的、有生機的、有質量的親密關係。當一個人永遠握著主動權,現實姿態或許平等,但心理姿態卻永遠高高在上時,又怎麼可能有促進情感升華的溝通呢?如果一段婚姻裡只有一方永遠的付出和小心翼翼,那和甄嬛傳時代有何區別呢,那種關係裡有愛麼?那是主人與奴婢,那是奴性。
對於現代夫妻來說,特別是現代女性來說,是不可能的。很多人認為男權社會裡,男人光顧著撈好處,可隨著時代進步,越來越多的例子顯示著,當一個男人被社會無意識寵成了愛無能患者,他們的結局也好不到哪裡去。就像李英河,我不願意說他是渣男、是自私鬼,我只是可憐他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親密關係無能者。他其實也懷著善良的初心,想要藉此機會修復關係、一掃陰霾,或者彌補對妻子的虧欠。他曾在飯桌上真摯地說過自己的想法:「我也是沒有多少路可走的人了。」那是唯一一次讓我這個觀眾為他動容的時刻。為妻子念詩、為妻子拍照,帶著膠片音樂想要營造氣氛,這已經是一個70歲古板老舊男人所能做到的極限了。
他又何嘗不嚮往深邃的情感,他反覆沉醉於一首歌《關於愛的悽涼》,這是多麼諷刺的一件事,他在反覆琢磨著「愛」,可社會教育塑造了他的性格,沒有給他相應的能力。他不懂愛,不懂情,不會浪漫,不懂得呵護女人、關照女性,所以他親自品嘗了苦果——自始至終沒有體會到更深沉的愛情,只能在酒肉朋友的恭維中找回一點莫名的自信。而且相比起前妻的勇敢、不顧一切的、熱烈的表達,他甚至連表達這種遺憾的能力也沒有,只能一個人默默地無言而立。到了崔烤肉這一代男性,他們更明理、更紳士、格局也更大,在愛的能力上比起父輩來強了不少,可男權、父權的影響實在太根深蒂固,這讓他們也更加陷入矛盾。一面是和前妻獨自生活時的本性流露,他會逗她開心,會呵護體貼她,是個很棒的男友和老公;一面又要在爸爸和妻子中做選擇,太過威嚴的父親往往會養出懦弱的兒子,而一個懦弱的兒子又怎敢忤逆父親的權威?這仿佛是個死循環。所以,明知是錯,卻無能為力,這是崔烤肉的人生困局。社會結構的不平等帶來了諸多貽害,而這些貽害也漸漸開始蠶食強勢性別本身,這真的是天大的笑話,也是男性們想像不到的發展方向。
正像前幾天有一篇公號文章《縣城的蝴蝶效應》廣泛流傳,講了一件很啼笑皆非的時代現象:被寵壞的男性本來是婚戀市場上的主宰,可隨著越來越多年輕女性受到教育、開始獨立、開始覺醒,她們不願意再委身於沒有質量的婚姻,這導致很多適齡男青年找不到老婆;
這些男青年轉而去追求已婚婦女。而這些已婚婦女由於稀裡糊塗地進入到了婚姻,從沒享受過愛情的滋味,所以一追就跑,丟下老公,和小鮮肉遠走高飛。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種奇景:小縣城裡越來越多單身爸爸獨自帶著孩子,生活勞累艱難。雖然這樣的情形並不具有普遍性,可也彰顯了一個真理——
有實力才有話語權。當個人力量無法左右時代格局時,我們能做的,只有儘量讓自己的力量更加強大,這是我們的底牌,能讓我們更從容鎮定地坐在牌桌之上。這也是我對鮮于銀淑和柳荷葉的欣慰之處——
不管婚姻如何,她們自始至終都沒有放棄事業。鮮于銀淑的職業能力超乎尋常地強大,她每一年都有新戲要拍,哪怕是懷孕生子也沒有耽誤,一直延續到現在。這讓她有足夠的底氣,即便沒有愛,也能夠生活無憂,是另一種形式上的安全感。
而柳荷葉更是如此,她還很年輕,也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她並沒有纏綿於晦澀難辨的婚姻泥沼裡,選擇了果斷抽身,這更像是某種明智的「止損」,儘管她仍要付出母女分離的代價……
米蘭昆德拉說:「
生活就是一種永恆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堅定存在。」希望所有女性都能收穫高質量的親密關係,為自己考慮多一些,更堅定、更自我、更清晰。
也希望男性能在時代中有所進步,因為一旦愛無能,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身邊的家人,最重要的是,現代女性也不打算再忍了,還有求生欲的男生就看著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