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從今天起我會定期開一檔影劇書籍推薦欄目。把我看過的婚姻家事方向高分電影和書籍推薦給大家。我相信有思想的人,在這裡相會。有思想的靈魂,在這裡相遇。
「婚姻」是我從業12年以來一直做的「功課」,很多時候當你身在局外,說的都只是風涼話,因此看看電影,感受不同電影描述的婚姻,彌補一下大眾對離婚的「無知」和「誤解」。
在婚姻中的人,需要修行的路很長。想要逃離婚姻的人們,也許想要逃離的不僅僅是婚姻裡權力關係的失衡,還有那份壓得各自喘不過氣的「負重感」?
今天推薦給各位的是一部美國電影——《婚姻故事》。
這部電影描述並非幸福快樂的婚姻,當然,事實上也沒有哪段婚姻單純只有幸福快樂,在你歷經柴米油鹽的日子,兩個迥然不同的個體,無論多麼契合,總還是會有未被發現的角落,婚姻或許真的如參禪悟道,很難讓人看透自己和對方。
走向離婚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出軌、家暴、性格不和……
在這部電影中,一開始就進入了婚姻調解,男女主各自訴說對方的優點,試圖回憶起相愛時的初心,重燃感情。他們在考慮是否還能挽回或者應該挽回嗎?兩人都是高素質人群,男的不花不渣,女的通情達理,卻鬧到離婚的地步,初看令人不可理解。
故事中的主角都能感受得到彼此的愛意與依賴,但長期習慣變成了忽視,漸漸失去了彼此。劇情中描述著生活的過往,一幕幕片段的回憶,那不是輕易可以放下的事情,但當走到需要放下、這些累積的過程中,是否能提早察覺呢?還是這就是必然的累積,當彼此之間失去了真心的交流,檯面上的友好反而成了一種毒藥。
婚姻走到這一步,你是否曾經思考:你和你的愛人到底做錯了什麼?很多時候難以明白錯在哪裡,人們常常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用自我的想法去解釋世界,忘記了換位思考。此時真正該做的是放下自己的思考和誤解,聆聽對方的心聲,了解你不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真正用心了解彼此,才能讓許多累積的矛盾化解開來。
離婚的另一個關係撕裂更為慘痛,親子的關係又該如何去處理,撫養權的爭奪,變成了一種難以處理的關係。劇中兩個人為了贏得孩子的撫養權、贏得財產,他們不惜往對方身上潑髒水,將對方扭曲成「最醜惡的那一個」。
大家都希望孩子有一個健全的家庭,但與其用虛假的婚姻關係去偽裝一個家庭,不如真誠地去看待已經無法修補,或是不願修補的關係,坦誠地告訴孩子父母的情況,關係不是單靠一己之力可以改變,始終都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形成的。
婚姻裡的彼此都需要認可與犧牲,彼此相互愛戴與尊重,若任何一方長期失衡,大概也就偏離了這軌道,當你面對所愛的人,長時間的拉扯,可能經歷背叛,可能被忽視,可能有爭執,也可能有更多的不認同。婚姻的艱難,始終是局外人所能說得清,就像道德用自己的標準去看待他人,這也是可怕的。
影片最終,到底是妮可贏得了這場離婚大戰,她以「55比45」獲勝,得了孩子的撫養權。已有新歡的她,因這一重大勝利和重獲自由而無比興奮。而查理則變成了個loser,他失魂落魄地走在小路上,在小酒館裡唱著傷心的歌:「你抱我太緊,你傷我太深。」
愛情、親情、孩子的撫養、父母的贍養、彼此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道德輿論的挾持、社會責任的承擔,尤其雙方所有利益的綁定,這些都讓婚姻的運轉太超負荷了。也因此婚姻才會變得如此沉重與撕裂吧!
寫在最後的話
做了12年婚姻案件,我仍然相信婚姻。婚姻的終結,並不會徹底消滅愛。這,大概是婚姻關係的另一個真相。婚姻是美好的,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婚姻不一定是一輩子的事情,但一定要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維繫它。
婚姻不能繼續,我建議理智結束、及時止損,爭取自己應得的財產、利益,尤其是女性當事人,我通常會建議爭取孩子的撫養權,一方面母愛是天性的,可能我們在離婚後會面臨著暫時的經濟拮据,但是如果缺失了孩子的童年陪伴,那將是無論如何也彌補不了,而且,離婚後想要變更孩子的撫養權,是非常困難的。
曾經相愛的兩個人,離婚時撕破顏面,實在是一件可惜的事情,那不妨委託專業的婚姻律師代為處理,由第三方代為處理其中的爭議,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顧全雙方的感情,避免雙方面對面的爭鋒相對,導致感情進一步破裂,對於有孩子的夫妻雙方,尤其重要。
關於「婚姻」這個話題,你有什麼感受想說?你看過《婚姻故事》嗎,有什麼觀後感?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