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的遠徵:阿里巴巴的新革命

2021-02-18 新愛播

犀牛智造潛行三年,新製造要幹三十年,又一次,阿里選擇了長期主義。

文:侯繼勇

編輯:黎帥

什麼是造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造勢不是呼風喚雨,而是點燃星星之火。犀牛智造,數造未來,阿里巴巴點燃了「新製造」的星星之火。自1500年發生了三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利用蒸汽機實現了生產的機械化,第二次工業革命利用電力實現生產的規模化,第三次採用電子和信息技術實現生產的自動化。三次工業革命以來,社會化大分工成為大趨勢,社會化大分工有兩個特點,一是生產以工廠為中心,二是分工細化,產業鏈越分越細,部門越來越多,組織越來越複雜。社會化大分工形成了跨國公司、超級平臺、全球品牌,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現代商業帝國,成為人類商業史上的傳奇,比如GE、耐克、IBM、英特爾、微軟……。公元1500年世界人口約為4.25億,2020年人口約為75.85億,物質財富與人口同步增長,物質財富增長的基礎除了技術進步外,更有賴於全球社會大分工的生產模式。任何生產方式都不是完美的,社會化生產、全球分工大生產在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物質財富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比如產消脫節,出現了類似產能過剩、高庫存、資源浪費等問題,分工細化導致了流程漫長、決策緩慢、組織僵化等問題,隨著社會化生產、全球分工的深化,這些問題越來越突出。以製造業為例,很多巨無霸被「撐死」,庫存太多無法銷售導致公司轟然倒塌。掙錢數十年,一款產品庫存壓倒公司,這樣的悲壯故事不勝枚舉。曾經的四川長虹何等輝煌?當年囤積彩管造成了公司經營上的危機,中國最大的彩電企業從巔峰跌落,再沒有能夠重現昔日輝煌。宏碁曾經是全球排名第二的PC巨頭,當年在歐洲實施激進的渠道策略,大量向渠道壓貨,產品無法及時售出,最終形成積壓,壓垮了宏碁。家電和PC是很典型的製造業,長虹與宏碁的案例在製造業領域具有代表性意義。小米的創始人雷軍曾經說:掙錢二十年,只要有一款產品滯銷,就能虧掉幾十年的全部利潤。這就是製造行業走不出的怪圈,業內有人稱其為「製造業陷阱」。如何躲過「製造業陷阱」?有些企業選擇相關多元化,有些企業則直接房地產、金融等行業,以對衝風險,比如前一段時間登上熱搜的美的,本質上已經成為一家金控公司。普遍的選擇是急流勇退,選擇當一個富家翁,這樣最安全,但其在積累的財富與商業智慧不再在製造業領域發揮作用,對於行業來說,這是巨大的損失。最關鍵的問題產消(生產與消費)矛盾,以工廠為中心,也就是以生產為中心,以產定銷,生產越來越無視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與消費能力,產消脫節的矛盾越來越嚴重。9月16日,阿里巴巴旗下的「新製造」樣板「犀牛工廠」正式於浙江杭州亮相,此前,「犀牛工廠」已經孵化沉澱三年。「犀牛工廠」在進行一場消費領域的新革命,其核心依靠銷售端的消費者數據洞察,形成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重構傳統的「以產定銷」的生產模式,實現按需開發、按需製造。阿里巴巴「新製造」基於兩個基礎,一是中國製造業常年的深厚積澱,二一是過去二十年不斷優化迭代的網際網路電商平臺能力平臺。新製造代表著兩者的真正融合,打通供需兩端,實現真正的以銷定產。也就是阿里商業作業系統,二是超過7億用戶的消費大數據,這個數據還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快速增加。新製造蓄勢已久,2016年馬雲在當年的雲棲大會提出了「五新戰略」,「新製造」是其中之一,時任阿里集團董事長、CEO張勇(逍遙子)提出了「數字經濟時代新消費」的重要戰略。3年後,張勇從馬雲手中接棒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新製造」、「數字經濟時代新消費」都是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重構傳統的「以產定銷」的生產模式,實現按需開發、按需製造,「犀牛工廠」是「新製造」理論指導實踐的結果。犀牛智造通過智能化、數位化將銷售數字與設計、生產環節打通,通過C端到M端的高效連接,實現更具柔性的供給,將企業推廣,服務和製造結合,實現單元到生態的無限延展。在「智能化」方面,犀牛智造的縫紉機和傳送帶都可通過智慧型手機遠程跟蹤,物聯網,傳感器。在「數位化」方面,阿里巴巴其多年來積累了海量的消費者行為數據網際網路技術能力,將給製造商帶來幫助,將銷售端的數據洞察輸出給生產者,實現以銷定產。阿里巴巴犀牛智造CTO兼 COO高翔說:對消費者需求的預測,每一個員工,每一個工位之間的協同,都是以「雲邊一體」技術完成的,實現柔性智造的客觀實際。通過過去三年的運行,「犀牛智造」完成了需求端與供給端的重塑,高頻上新、滾動補貨,形成了「小單快反」的生產能力。新製造的目標是具備「從5分鐘生產2000件相同產品,到5分鐘生產2000件不同產品」的能力。在需求端,打通淘寶天貓,為品牌商提供精準銷售預測,首次讓按需生產可規模化實施;在供給端,通過柔性製造系統,犀牛工廠可實現100件起訂,7天交貨。在試點運營2年多時間裡,「犀牛工廠」已累計為200位淘寶天貓商家、主播、時尚達人等提供生產服務。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倡導智能工廠「工業網際網路」,推動供給側改革,「犀牛工廠」加入了消費者洞察大數據,徹底打通了供銷兩則,完成了產消的閉環重構。曾鳴曾經說,網絡協同和數據智能,是未來任何商業模式必須擁有的雙螺旋,是新商業的基本DNA,「犀牛工廠」就是由「數據智能」驅動力的。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在美國高地公園工廠,完成了工業時代最具標誌性的流水生產線,是為電力驅動大生產的成熟樣板。「犀牛智造」雲端數據驅動、供需精準對接,是網際網路平臺探索新製造的重要一步,為數字時代全球探索未來智造給出了新思路、新路徑、新模式。「犀牛工廠」也製造了新恐慌:很多人擔心「馬雲開服裝廠了,其他服裝廠還有活路嗎?」這是想多了,「犀牛工廠」的目的不是辦工廠,而是為了建生態。犀牛智造CEO武學剛過去三年走訪了淘寶、天貓、批發市場大量的商家,他們的優勢是對設計和款式很敏感,在選款、拍照、拍視頻、運營粉絲和店鋪非常有創造力,很多是設計師、達人出身,但他們也有劣勢,搞不定供應鏈,供應鏈是很技術很複雜的事情,門檻很高,對起訂量有要求,很多商家剛剛創業體量很小,沒有辦法和供應商合作。「犀牛工廠」開始的時候就是幫助這些供應鏈薄弱的商家,給他們提供服務。從一開始,阿里巴巴做的事情是幫助商家,服務商家,而不是替代商家。從小處著眼,從細處入手,典型的阿里風格,這樣才能落地生根;阿里做事還強調是從高處著眼,從實處著力,看的「新製造」的大盤,發力處卻是淘寶、天貓、批發市場的賣家。「犀牛工廠」是阿里巴巴「犀牛智造平臺」打造出的一個樣板工廠,阿里巴巴不是要替代工廠,而是通過「犀牛智造平臺」將更多工廠升級改造成「智能工廠」。「犀牛工廠」正在逐步加快速度,通過開放的方式,服務更多的中小商家,未來希望建立雲端製造的生態,服務10萬個商家,創造萬億級數位化製造的生態。外界認為阿里巴巴是一家很理想主義的公司,這只是事情的一面,準確的說,阿里巴巴是將理想與現實結合得最好的公司。「新製造」這件事,高舉紅旗,原地踏步喊口號的不計其數,真正有進展的卻很少,這跟以前的雲計算很像,腳踏實地、雙手沾泥,躬身入局才能把理想變成現實。同時「犀牛工廠」把需求的數字與供應商共享、實時同步,完成消費者、商家、供應商之間數字無縫連結,供應商會根據需求備料,成為一個採購協同,供應商共享的平臺。浙江省原副省長、浙江省智能製造專家委員會主任毛光烈說:「犀牛智造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把服裝工業的工藝、技術、經驗、知識全部數位化或軟體化,變成可以復用的,從而實現邊際成本下降甚至趨零。這樣能為服裝製造的所有中小企業提供很好的服務,讓他們用得起、用得上、用得了。」簡單說,阿里不是自己搞生產,而是幫助工廠更好地生產。「犀牛工廠」的價值行業示範效應。麥肯錫資深專家侯文皓、清華麥肯錫數位化能力中心負責人認為:犀牛智造不僅是「燈塔工廠」,更是利用雲端智造重構了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打造了一個 「燈塔網絡」和「燈塔生態」。阿里現在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目的不是吃螃蟹,而是探索吃螃蟹需要哪些工具、哪些能力,然後把這些探索而來的工具、能力與中小企業、行業等分享,讓大家吃螃蟹。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在全球分工,社會化大生產的條件下,這個危機不可克服的原因——生產資料私有制與生產社會化的矛盾,生產組織的嚴密性與自由市場供需調節波動性的矛盾。全球在完成工業革命以後,其矛盾便以周期性經濟危機的方式不斷顯現出來,工業化的大規模的、迅速的發展遠遠地超過了市場或需求的增加,每隔十年,生產的進程。就被普遍的商業危機強制性地打斷一次,周期性的繁榮總是以發瘋似的生產過剩和最後再度破產而結束。除了傳統的「把牛奶倒海裡,生豬趕河裡」,生產收縮,工人失業,更激烈的市場爭奪以及戰爭之外,還有什麼新的方法嗎?1926年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發表了《自由放任主義的終結》,對新古典經濟學「供給自動創造需求」的觀點提出了批評,強調運用國家調節來解決市場機制的缺陷。凱恩斯主義是成功的,制度學派經濟學為羅斯福新政提供了理論基礎,讓美國走出了經濟大蕭條的泥潭。凱恩斯主義的成功是暫時的,1998年亞洲區域性金融危機、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給全世界造成了震動,金融機構的破產潮通過資產鏈、債務鏈傳遞到全球,引發全球經濟危機。新古典經濟學「供給自動創造需求」的觀點是「以供給為中心、以工廠為中心」,凱恩斯,制度經濟學派的邏輯是「有效需求決定產出和就業」,用「看得見的手」調節供需。凱恩斯的「看得見的手」帶來了新的問題,這隻手並不總是敏捷,有時候靈敏,有時候笨拙,時靈時不靈。社會化大生產500年來積累的最大矛盾是產消脫節:社會生產能力越來越強,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標準化,生產越來越無視消費的需求。回到事情的本質,就是按需求生產就對了,核心的準確的發現需求。問題來了,需求從哪裡來?過去很長時間以來,訂單生產,以銷定產停留在理論階段的原因就是對消費端沒有深刻理解沒有消費數據。阿里巴巴解決了這個問題:基於7億消費者,阿里有海量用戶數據對消費端、銷售端有深刻的理解,基於阿里商業作業系統,阿里巴巴敏銳的數據洞察能力,這是「犀牛工廠」能夠突圍「以銷定產」的原因。也有一些C2M模式創業項目,比如必要商城,必要的問題是沒有阿里巴巴平臺上的用戶數據,沒有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沒有消費數據洞察能力。這些年,國家一直在強調兩個方面,一是供給側的改革,有數位化技術重構供給端,二是脫虛向實,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結合,新技術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延伸。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供給側與消費側如何互通,虛擬與實體怎麼結合,「犀牛工廠」很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消費側賦能供給側,數字經濟已經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滲透。淘寶天貓總裁蔣凡在「犀牛智造」的發布會上說:在「新製造」領域,阿里不做工廠,阿里的角色是平臺,目的是生態,結果是重構製造業的價值鏈。在蔣凡的描述中,在由「商家、工廠、供應鏈、消費者、平臺」構成的多邊「新製造」生態中,阿里作為平臺,分享輸出的是洞察數據、提供的是數位化技術能力。


「犀牛工廠」的小單快反、以銷定產的「新製造」很像以前的「產供銷一體化」,也容易與未來學大師阿爾文.託夫勒「產消合一」混淆。產供銷一體化就是說生產產品,銷售產品都由自己來做,省掉代理商這個中間環節,使利潤更加集中在自己手中,本質上是產銷合一。產供銷一體化的實質就是以市場為導向,充分尊重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價格圍繞價值,反應的是生產與消費的關係。產供銷一體化有兩個問題,一是沒有解決工廠為中心的生產問題,二是沒有解決精準適時獲取用戶數據深刻理解消費與銷售的問題。產供銷一體化提了很多年,很多公司也在努力踐行,因為不能準確地把握消費與市場,結果是在供銷之間平衡,搞來搞去,最後還是回到了「以工廠為中心」的老路。阿爾文.託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了「產消合一」的概念:生產的目的不是交易,而是自用,比如農業時代的家庭生產,現代社會中的家庭主婦。

《第三次浪潮》將人類歷史分為三個階段: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並分別稱之為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第三次浪潮。在第一次浪潮時代,大部分人消費他們自己所生產的東西,他們既不是所謂的生產者又不是消費者,而是「產消合一者」。在第一次浪潮時代,有少量生產供應交易的需要。工業革命把這兩種功能一分為二,製造出現在所謂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這種分離的結果是產生了迅速擴張的市場及交易網,通過這些渠道,你生產的貨物和提供的服務可以到達我的手中,我生產的貨物和提供的服務也可以到達你的手中。第二次浪潮的來臨使我們從「為自用而生產」的農業社會進入「為交易而生產」的工業社會。然而實際情況遠非如此簡單。在第二次浪潮時代,也有少量生產是以自用為目的的。阿爾文.託夫勒認為第三次浪潮的人類社會生產將回到「產消合一」模式,但生產與消費集中與單一個體,生產者與消費者都是同一主體,供銷矛盾自然消解。「產消合一」模式的問題是低效,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從低階到高階,從低效到高效,這個大趨勢是不會變的。500年來的社會大生產積累了很多問題,但高效是不容置疑的。「產供銷一體化」也是這樣,也是反社會分工的,跟「產消合一」一樣會導致低效,產、供、銷脫離,是社會大分工的結果,是人類對高效追求的結果。《第三次浪潮》成書於1983年,那時候網際網路技術還沒出現,計算技術還處於初級階段,站在今天的角度看,人類已經有了效率且消除產銷矛盾的解決辦法,比如犀牛工廠。歷史學者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分析中國封建王朝「周期性更替」的困境時認為,因為當時的技術條件不能支持政府的「數目字管理」,導致了人口、土地、稅收等信息的紊亂。馬克思分析社會化大生產的經濟危機不可克服的原因可以這樣理解:生產的高效與供需之間的矛盾。技術的進步讓這件事情有了用技術解決的可能。在新的技術條件下,「產消合一」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高效已經有了結合起來的可能,這些技術包括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6G、區塊鏈等。在今天的數字時代,世界正在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是連接的速度越來越快,二是顆粒度越來越小,這兩個趨勢將給世界帶來巨大的變化及無限的想像空間。物理世界被切割,無限細分,顆粒度越來越小,而且在加速,這是網際網路時代發生的事情。切割是從兩個維度進行的,一個維度時間,另外一個維度是空間。並不是傳統的物理世界不是顆粒組成的,而是在新的技術條件下,每個顆粒都有計算,都有通訊,是智慧的物理顆粒。作為「新製造」的「一號工程」,犀牛工廠是座「數位化工廠」,從顆粒度的劃分來看,每塊面料都有自己的「身份ID」,從空間的劃分來看,進廠、裁剪、縫製、出廠可全鏈路跟蹤;從時間的劃分來看,產前排位、生產排期、吊掛路線,都由AI機器來做決策;從速度上看,以往須清點物料和檢查排期才能確定的工期,在「犀牛工廠」一鍵即可得到秒級回復。宏觀世界微觀化,這是事物的一面,但不是全部,事物的另外一面是微觀世界宏觀化。藉助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5G等技術,每一個細小的智慧顆粒都是可量化、可追蹤、可感知的,都是一個智能化的單元,這些單元可以產生連結。數位技術讓物理世界可量化、可感知,連接、協同更高效,決策更敏捷,這是未來的大趨勢。以商店為例,不止商店內部的1萬個顆粒產生連結,他們還與品牌商、品牌商供應鏈、渠道、物流、最終消費產生連結,微觀的世界被宏觀化了。在網絡加速效應下,全世界這些微小的顆粒會產生高頻互動,互動產生高效的協同,高效的協同提高了整個系統的效率,降低了成本。結合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犀牛工廠」的運轉效率,達到行業平均水平的4倍,可實現100件起訂,7天交貨,比快時尚鼻祖ZARA還要快7天。通常服裝行業的生產模式是平均1000件起訂,15天交貨。網際網路二十年,信息五十來的大趨勢,加速、顆粒小微化的趨勢沒有停止,這個趨勢不停止,創新就還有紅利。「顆粒度X速度」中國領先全球,從速度方面看,中國的5G網絡領先全球;從顆粒度方面看,中國在雲計算、AI、物聯網、大數據方面同樣領先。新冠肺炎期間,政府在抗擊新冠肺炎方面的效率遠高於其他國家,證明了中國在「顆粒度X速度」方面的優勢,未來這又是將衍生到數字領域。在這樣的技術條件下,「產消合一」模式有了新的答案:不是主體合一,產消形成端到端的高效、適時互動,徹底抹掉信息差,不是一體勝似一體。風口理論容易陷入機會主義的陷阱,風來了,飛一陣,風沒了怎麼辦?飛得越高,摔得越重,比如曾經數度站在風口上的賈躍亭。真正偉大的企業,都是能夠造勢的企業,造勢不容易,需要長期主義的堅持,造勢特別忌諱的是光說不練,現在很多人高舉「智能製造」大旗的公司就是光說不練。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又練又說真把式,很多公司屬於前兩者,阿里巴巴屬於後者,「犀牛工廠」就是又練又說的案例,這是有長期主義價值觀的產物。「犀牛工廠」只是一個側面。2016年,馬雲提出,未來30年,「五新」——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的發展將會深刻地影響中國、世界和我們所有人的未來。於2017年7月成立「五新」執行委員會,張勇任主席,統籌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的力量,全力推進「五新」建設。三年之後,阿里巴巴「五新」戰略一一紮實落地,並且緊密協同,推動數位化的商業基礎設施進一步升級,更好地服務於中小企業和消費者。新零售成為第一個突破口。阿里巴巴先後孵化盒馬、零售通、淘鮮達等創新業務,將餓了麼和口碑整合為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通過私有化銀泰商業、戰略投資高鑫零售、蘇寧雲商、居然之家、1919、紅星美凱龍等,探索本地生活、百貨、商超、家居、數碼、社區小店等場景的數位化。新金融以科技為底色,幫助數以千萬中小企業獲得透明和普惠的金融服務。支付寶的年度活躍用戶已經超過10億,截至2019年末,網商銀行累計服務了超2000萬小微企業和個人經營者。「3分鐘申請、1分鐘到帳、期間0人接觸」的模式能幫助中小微企業破解融資難問題。新能源是「五新」的動力,而新技術是引擎,近三年來,阿里雲持續高速增長,成為亞太地區市場份額最高的雲計算提供者,超過一半的A股上市公司和80%中國科技創新公司在使用阿里雲的服務。同時,阿里巴巴於2017年成立達摩院,大力投入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阿里巴巴的人工智慧服務現已在工業、醫療、城市大腦等生活場景中「上崗」。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在新零售、新技術、新能源和新金融全面發展的基礎之上,新製造將成為阿里巴巴探索供給側深度數位化的起點。張勇在2019年的雲棲大會上表示,利用數位技術創新求變已成為社會共識。面向未來,數位化將成為中小企業、品牌和各行各業的新能力,更將成為時代的新能力。從B2B、網絡營收、科技金融、雲計算到今天的新製造,月亮還是那個月亮,阿里早已不是那個阿里,這是阿里巴巴不停的造勢的結果。這與中國很多網際網路公司不同,以20年的時間維度看,門戶、通訊、遊戲、搜索還是那些面孔,他們沒有錯過任何風口,只是20年過去了,他們還是20年前的他們。「 作者簡介:新愛播(ID:iBroadcast)是侯繼勇的個人帳號,侯繼勇系媒體訓練營發起人、風雲資本創始合伙人,主導投資了網易味央豬、瓜子二手車、青普旅遊、品玩網、掌柜攻略等眾多項目。」

相關焦點

  • 阿里巴巴的新製造故事:馬雲指路,蔣凡扛旗,犀牛智造來了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 杭州報導「請注意,9月16日,阿里巴巴動物園有新動物出沒。」此消息一出,便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與阿里巴巴股價的上揚。9月16日,懸念揭曉:新動物是一隻犀牛。阿里巴巴打造的全球首個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正式亮相,而作為阿里新製造「一號工程」的犀牛智造工廠也在杭州餘杭正式投產。阿里巴巴迅犀早在2016年10月,馬雲首次提出了阿里巴巴未來將布局的「五新」戰略,即新零售、新金融、新製造、新技術和新能源,率先出發的「新零售」曾在整個商業領域掀起軒然大波,並逐漸發展成為產業浪潮。
  • 保密3年 阿里新製造一號工程「犀牛智造」今天正式亮相
    【TechWeb】9月16日消息,阿里巴巴動物園今天「上新」了,迎來了新的物種—犀牛,而這也代表著阿里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的正式亮相。與此同時,在今天,阿里新製造「一號l工程」「犀牛智造工廠」也在杭州正式投產。據了解,這一戰略級項目已在保密運行3年。
  • 犀牛智造保密3年,阿里「新製造」要走一條什麼路|工廠革命
    有科學家面試完,半信半疑盯著犀牛智造CEO伍學剛,問道:「你們真是阿里巴巴的業務?」 2020年9月後,這個問題不再困擾這位優衣庫的前全球供應鏈負責人,阿里正式對外宣布了保密三年的項目「犀牛智造」。其定位為服務中小企業,銷售預測和柔性製造就此在阿里有了具像化實體。 然而,更多的疑惑撲面而來:整個工廠是如何建起來的?
  • 阿里犀牛智造背後:為何以服裝業為切入點?未來如何發展?
    近日,阿里巴巴秘密打造了3年的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平臺亮相,而被稱為「一號工程」的犀牛智造工廠也已試運營2年,於9月16日在杭州正式投產。阿里巴巴「五新戰略」中的「新製造」落地。製造業作為國家的支柱產業,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
  • ...丨犀牛智造伍學剛:做中小商家的「快時尚」供應鏈,犀牛比ZARA更快
    範洛(即FANO)是淘寶上的服裝品牌,也是阿里巴巴新製造平臺上「小單快反類」的典型商家。三年前,範洛嘗試與阿里巴巴合作「小單快反」的供應模式,100件起訂,分多批次,雙方合作品類主要是牛仔。很快,範洛吃到了 「新製造」紅利,目前其整個團隊擴充至120人,去年成交額達到1.5個億,而今年的目標也增長至2個億。
  • 阿里「犀牛智造」神秘亮相 珞石帶來機器人「數字」縫衣革命
    昨日,阿里巴巴正式對外宣布成立 「犀牛智造」,這是一家從服裝業切入的製造企業,致力於對傳統服裝供應鏈進行柔性化改造。這或許將為服裝行業帶來一場「數字」縫衣的革命,一經發布便引發了各界關注。阿里巴巴「犀牛智造工廠」機器人自動分在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的犀牛智造工廠裡,我們在牛仔後袋四邊自動縫製單元看到了熟悉的身影。一臺高速精準的珞石六軸機器人正自動分揀面料,不僅輕鬆實現上料和送料,還能做到輕拿輕放。
  • 捂了三年高度保密 阿里的犀牛工廠到底是什麼?
    直到9月16日早上,很多被通知來杭州參加阿里巴巴發布會的媒體,還不知道開會的具體時間地點。也難怪,打開地圖搜索「餘杭區順風路509號」,阿里巴巴迅犀(杭州)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名字就會出現。這就是阿里巴巴已經捂了三年的秘密,也不在乎多捂這幾個小時。不過,謎底很快揭曉。16日下午,一隻酷似藍色河馬(盒馬)的藍色犀牛開始出現在很多人的朋友圈。
  • 「犀牛智造」能撐起阿里的新製造美夢嗎?「物女心經」
    9月16日,阿里巴巴打造的全球首個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正式亮相。這是一個已經保密運行3年的數位化智能製造平臺,面向中小企業,率先在服裝行業開始探索,並已與200多家淘寶中小商家試點合作。犀牛智造「新」在哪裡?
  • 向「不怕遠徵難」的革命英雄致敬!上海歌劇院《長徵組歌》唱響SUFE...
    向「不怕遠徵難」的革命英雄致敬!時隔4年之後,應上海財經大學邀請,上海歌劇院以音樂會版的形式再度呈現這一激情澎湃的力作,又對部分細節進行了微調,力求音響聲效、舞臺細節的完美呈現,向「不怕遠徵難」的革命英雄致敬!
  • 氪星晚報|阿里新製造一號工程「犀牛智造」正式亮相;黑蟻資本首次...
    大公司阿里新製造一號工程「犀牛智造」正式亮相36氪獲悉,保密3年的阿里新製造一號工程「犀牛智造」正式亮相,這是全球首個新製造平臺,「一號工程」犀牛智造工廠也在杭州正式投產。此前,這一戰略級項目已在保密運行3年。
  • 馬雲進軍工業網際網路,犀牛平臺曝光,一個比天貓更賺錢的平臺
    阿里巴巴保密3年之久的又一重大戰略項目,媲美淘寶天貓、螞蟻金服、支付寶的又一項目出爐,那就是犀牛平臺,一個想要整合整個中國服裝製造業,甚至將來整合整個製造業的宏大計劃。16日,阿里巴巴正式對外宣布成立阿里巴巴迅犀(杭州)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對傳統服裝供應鏈進行柔性化改造。
  • 中通快遞9月29日在港IPO、阿里新製造一號工程「犀牛智造」正式...
    阿里新製造一號工程「犀牛智造」正式亮相 保密3年的阿里新製造一號工程「犀牛智造」正式亮相,這是全球首個新製造平臺,「一號工程」犀牛智造工廠也在杭州正式投產。
  • 犀牛智造伍學剛:要做比ZARA更快的服裝供應鏈丨36氪專訪
    文| 彭倩封面來源 | IC photo範洛(即FANO)是淘寶上的服裝品牌,也是阿里巴巴新製造平臺上「小單快反類」的典型商家。三年前,範洛嘗試與阿里巴巴合作「小單快反」的供應模式,100件起訂,分多批次,雙方合作品類主要是牛仔。
  • 36氪專訪犀牛智造:比ZARA更快!做中小商家的「快時尚」供應鏈!
    範洛(即FANO)是淘寶上的服裝品牌,也是阿里巴巴新製造平臺上「小單快反類」的典型商家。 按照阿里巴巴的規劃,犀牛是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數位化智能化製造平臺,隸屬於阿里巴巴智能製造事業部。犀牛大量應用雲計算、IoT、人工智慧技術,為淘寶天貓的商家提供服裝這個大類的貨品。
  • 背靠阿里犀牛工廠,網紅上新快過 Zara
    目前已經有200多個淘寶中小商家、產業帶商家、直播主播已經用上了「犀牛智造」。阿里認為,先進位造業工廠一定是離市場更近。而「犀牛」是一個生態結果,不是被運營出來的。 撰文 | 吳昕 「除了新技術以外,其他都是胡說八道。」
  • 從阿里巴巴推出淘小鋪看電商發展新方向
    2020-12-23 11:49:33 來源: 創業網際網路 舉報   2020年9月1號,阿里巴巴淘小鋪全球戰略發布會在杭州阿里巴巴總部拉開帷幕
  • 背靠阿里「犀牛工廠」,網紅上新快過 Zara
    目前已經有200多個淘寶中小商家、產業帶商家、直播主播已經用上了「犀牛智造」。阿里認為,先進位造業工廠一定是離市場更近。而「犀牛」是一個生態結果,不是被運營出來的。撰文 |吳昕「除了新技術以外,其他都是胡說八道。」
  • 阿里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亮相;江蘇一公司要求員工改用國產手機...
    【黑馬高調早報】第1764期文 | 靜靜今日頭條1.阿里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亮相,此前曾保密運營3年近日,一則阿里巴巴發出的邀請函引發關注和熱議。邀請函上印有一個動物腳印,並標註文字「阿里巴巴動物園有新動物出沒!」9月16日,謎底揭曉。
  • 青年演員李路琦出演電視劇《遠徵,遠徵!》
    網易娛樂8月4日報導 《遠徵,遠徵!》是由吳斌執導,張豐毅、沈培藝、王姬、丁勇岱、曹操、張世會等人主演的近代革命題材電視劇。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2008級表演本科班,曾在電視劇《遠徵遠徵》、《烽火雙雄》、《農民籃球隊》,電影《微風吹動蝸牛心》、《鋼鐵玫瑰》《葬禮策劃師》的演員李路琦在劇中飾演林華一角,本是在緬甸的華僑學生,經歷裡同學慘死面前,從小長大的村子被日本人屠戮後加入刺刀行動小組被收編,慢慢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軍人,在騰衝戰役中犧牲。
  • 向「不怕遠徵難」的革命英雄致敬!上海歌劇院《長徵組歌》唱響SUFE校園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10月13日晚間,上海歌劇院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在師生們耳熟能詳的合唱聲中落下帷幕,現場掌聲經久不息。《長徵組歌》是我校承辦的「潮湧東方,光耀中華——迎接建黨一百周年,紅色經典進校園」系列活動第二場演出,得到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上海梅鶴雅集金融文化沙龍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