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英劇,除了享譽全球的英式幽默、基基復基基的cp,還有就是底蘊深厚的英國演員。
他們紮實的戲劇功底、演員本身的高素質和文化內涵,隨便拎出一個都對得起全球觀眾的喜愛。
今天這部劇,可謂集結了英國眾國寶級演員。
有近期人氣極高、紅遍全球的小變態朱迪·科默(代表作《殺死伊芙》);
有大家非常熟悉的潮爺馬丁·弗裡曼(代表作《神探夏洛克》、《指環王》);
有搞怪好玩的塔姆辛·格雷格(代表作《布萊克書店》);
還有演技太好,以至於讓大家忘記她善良與可愛的艾美達·斯丹頓 (代表作《哈利波特》)...
今年,BBC集結12位戲骨,帶來這部群星閃耀,陣容豪華璀璨的獨白劇。
就是這部——
《新喋喋人生》
Alan Bennett's Talking Heads
豆瓣評分9.0。
演員個個實力強、演技高!
從最年輕僅27歲的朱迪,到最年老70歲的哈麗特·瓦爾特(代表作《殺死伊芙》)。
在出現於屏幕前的瞬間,他們的動作表情、神態語言都在刻畫著人物,講述著故事中角色複雜的人生。
作為一部重啟劇,之所以能吸引無數演員競相挑戰的原因之一,離不開編劇阿蘭·本奈特的劇本。
他強大的文字駕馭能力,對人性的洞察和生活觀察所引發的反諷,用精湛的獨白淋漓盡致展現,每一集都值得細細品味。
就像他曾在06年《歷史系男生》中所說關於閱讀的體驗一樣,這裡替換成影視也完全ok。
12集,12個話題。
有老生常談的生活現實:孤獨、潛規則...
也有藏在鮮活生活表面之下的難以傾訴的欲望與暴力:
一個中年母親愛上了繼子;
一個女人長期受到性虐待!
愛佔小便宜的畫商反而白菜價將名畫賣了出去~~
第一集,艾美達·斯丹頓扮演的是位孤獨的老太太,任何她不滿的事情都要寫信投訴。
她對待一切看不慣,喋喋不休,憤世嫉俗。
葬禮別人抽菸,她投訴;
公眾設施沒有及時維護,她也投訴;
白金漢宮外的人行道有狗屎,她還是投訴!
每天她在自己家,通過半掩的窗簾警覺地觀察外面,一切小事她都能小之化大。
一天,她家對面搬來一位夫妻,她看到妻子早出晚歸,沒有帶孩子。
便幻想人家是不負責任的家長,是妓女,寫信投訴!
後來負責人告訴她,孩子沒在家是因為生病了在醫院,而上周五孩子在醫院不幸離世了。
這時,她仍舊幻想夫妻倆是因為疏於照顧孩子才導致其離世。
當聽到負責人告訴她真實原因是白血病時,
前一秒理直氣壯,得理不饒人的她,這一刻恍然大悟,兩眼含淚、嘴唇微顫,
短短10秒,將難過、震驚、卻又不願立刻懊悔的情緒展現的淋漓盡致。
其實,她只是太孤獨罷了,太想和人交流,卻又害怕改變。
寫信投訴,以及透過窗簾看到的外界,成了她唯一溝通的方式。
直到後來,她因為不切實際的投訴入獄。
在別人看來,入獄簡直太糟糕了,對她而言卻非常開心。
因為在這裡,她被需要。
她縫紉技術好,受到大家的讚賞,每天有做不完的活;
她會半夜握住被噩夢驚醒的室友,安慰她。
在獄中,陽光照耀,她有朋友、有周圍人的肯定,她幸福安然,內心快樂。
而之前拉著窗簾,將一切無形隔離的小屋,灰暗無比,仿佛那裡才是一座冰冷沒有愛的監獄。
兩者對比,雖然是老年的孤獨,無疑也讓屏幕前的我們極為觸動。
處於社畜生活的我們,不知什麼時候起,不愛說話,只想沉默。
即便想找人聊天,翻看通訊錄,也不知道與誰聊,或從何而談。
快捷的網上聊天,分碎了深層次的交流,它讓溝通變得不痛不癢,不深不淺,可有可無。
雖然我們沒有成為喋喋不休的孤獨的老人,但無疑,我們都將孤獨。
獨白劇的形式,其實很考驗演員以及劇本,沒有輔助角色演繹,全憑演員自身功底。
它要吸引人,有起有伏,有爆點有轉折,讓屏幕前的觀眾感受角色真的發生了這些事。
然而在真實生活裡人們談話跳躍、隱晦、離題、散漫,甚至東拉西扯、支支吾吾、拐彎抹角。因為生活中的交談是為了消磨時間。
但在這裡,每一句臺詞都有內容以及目的,每一句話都承擔著推展故事和塑造人物的重任。
可以說它不僅對演員要求極高,對觀眾要求也高。
畢竟光聽演員巴拉巴拉講話,還是40分鐘的超長內容,稍微一分神,錯過關鍵信息,看不懂就不想看下去了。
不過好在每一集都是一個爆點,甚至開場信息就是炸彈,讓你精神高度集中。
比如第二集,一位母親對自己的繼子產生了欲望;
或者第四集,開場朱迪·科默輕描淡寫說自己殺了一個人;
以及第九集,塔姆辛·格雷格告訴我們鄰居的秘密角落真可怕。
丈夫死了,腦袋開花;
問是否報警時,鄰居來了一句:「不用,我幹的。」
每一個故事從爆點都能引出更深層次的社會現實與人性陰暗的角落。
這種打破第「四面牆」的方式,就仿佛一位陌生的朋友絮絮叨叨告訴你他發生的真實故事,
而你從他們的講述中,探索人內心的世界,並在虛擬與現實之中分析各種人、情、事的可能性。
不過這些都不劇透了!
總而言之,神級陣容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