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貸款人小歐的自述
「這個月的工資加提成,我算了一下有4萬多,我準備把最後一筆網貸提前結清,減免後只用還3萬,終於可以打錢回家了……」
這是小歐做直播零售的第10個月,遠離家鄉到上海的第26個月,債務優化後的第39個月,負債的第92個月,終於上岸!
小歐是85後,在杭州念完大學,畢業回了家,父母想盡辦法託關係把他塞進了事業單位,在縣城租房。剛畢業那會兒每月收入兩三千,只夠吃住。父母傾囊相助,幫他在縣城買了房,三成首付,每月3700多房貸小歐自己得承擔一半。
為了讓父母安心,小歐表現得很輕鬆,當然他能這樣輕鬆還有一個原因:他兩年內就辦了9張信用卡。找到我們的時候,是小歐借錢消費的第五年,他已經將近兩年沒有仔細梳理過自己的財務,細細盤算下來,信用貸款+網貸+信用卡欠款,林林總總竟然有72萬之多。
「只要不讓家裡人知道,怎麼樣都行」、「不想影響工作,我的單位不容易進,領導對借網貸的很反感,同事們知道了會怎麼議論,我都不敢想」……在進行債務優化的前兩個月,小歐其實有諸多顧慮、忐忑不安。已經月入5000 的他,每個月的工資扣除固定的房貸和生活成本之外,剩下用來還信用卡和網貸的錢只有1000左右,所以他的生活曾經也焦慮、無力和絕望。
躲是躲不掉的,在以貸養貸的成本越來越高的時候,有一次,因為沒能申請到一筆額度、導致網貸的還款耽誤了僅僅一天,催收就打電話給了小歐的父母。他們起初覺得難以置信、無法理解,小歐自己也意識到了不斷借錢的錯誤。所以最終決定鼓起勇氣,對自己的債務進行全面且科學的優化。
優化後,小歐對父母詳細展示了自己的還款計劃、自己會如何承擔、將怎樣努力等等,最後父母還是和小歐站在了一起:「我們已經把車賣了,我兒子也去上海打工賺錢了,希望你們不要太為難他,我們是不會賴帳的」。
聽到父親描述跟催收的溝通電話,小歐一度哽咽。正如他父親所說,他賣了車,出租了房,辭掉了原來珍視的鐵飯碗,去了上海打拼,整個人脫胎換骨,開始了完全不一樣的生活。他的新同事們不理解、也不需要理解他為什麼這麼拼。
優化完自己的債務之後,小歐的債務費用開支大大降低,心思也能更多地用在工作上,每月剩餘可以償還網貸和信用卡的收入,從3000到6000,再到1萬、2萬,直到這個月順利上岸的最後4萬。
我們感慨於小歐的幸運,如果不是踩準了風口、入對了行,三年就還清負債也許遙不可及;但從他果斷優化債務的巨大改變裡,從他的戒除超前消費和以貸養貸的決心裡,我們也看到了他能夠成功擺脫負債的必然性。
02小歐的感慨
「說實話,我挺意外的,之前覺得肯定在50萬以內。就算每年借5萬,五年下來也就不超過30萬啊」,小歐在優化債務之前,對72萬債務是怎麼積累起來的,竟然一頭霧水。其實很多負債人都有同樣的問題。而在和小歐的溝通中,我們找到了答案。
「我記得工作第一年我的卡債就只有5萬左右,沒有什麼特別的支出,一部分還房貸了,隨禮三次,買了新款的手機和電腦,老媽生日禮物也只是五百多塊的一個包……不知不覺就把額度當成自己的收入和消費能力了,刷卡看到的只是數字,後來才反應過來,那三千多的工資才是唯一真實的。」
第三年,債務滾到了30萬。「那年我有了女朋友,也買了車,我買了比父母推薦的貴七八萬的車子,因為身邊同事朋友買的都是進口車,自己又套錢補了差額,但跟父母說是上一年的年終獎。」
「後來,我開始關注那些養卡的社區,痴迷於提額,總感覺刷卡的成本低得可以忽略不計。也是從那時起,我幾乎再也沒有看過自己的工資。」
「2016年,我一張卡突然降額,能分期的都分期了,還是不夠還,之前推薦辦卡的客戶經理給我推薦了幾個信用貸和網貸平臺,申請一圈下來,四大行的被拒了,最終貸下了兩筆10萬的網貸,合同上一共20萬,到手15萬多,我還挺開心、感覺網貸居然還能解了燃眉之急。現在看來,那才是我真正噩夢的開始,之後終於明白了放貸機構為了賺錢,花了多少心思,而普通的貸款人,面對他們的時候,如果沒有專業知識的指導,又是多麼的渺小和無助。」
03採訪總結
和小歐一樣,大部分負債人都沒有遇到特別的困難,高額負債的源頭,往往只是幾次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消費而已,本以為自己刷卡只是解決燃眉之急。但隨著時間推移,被以貸養貸的溫水煮了青蛙。
因此,任何網貸和信用卡債務的形成,絕大多數都因為沒有量入為出,還款過程中因為錯誤的還款方式、上癮式的以貸養貸、各種催收壓力、礙於所謂的面子,又很容易重蹈覆轍。
所以小歐也想通過我們,對還在負債中的朋友們說一句:賺錢是自己的事,但如何科學地優化債務、一定要向專業人士學習。
獨家珍藏:負債上岸的4種方法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