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消費、負債72萬的貸款人,詳述上岸之路

2020-12-28 債務優化上岸百科

01貸款人小歐的自述

「這個月的工資加提成,我算了一下有4萬多,我準備把最後一筆網貸提前結清,減免後只用還3萬,終於可以打錢回家了……」

這是小歐做直播零售的第10個月,遠離家鄉到上海的第26個月,債務優化後的第39個月,負債的第92個月,終於上岸!

小歐是85後,在杭州念完大學,畢業回了家,父母想盡辦法託關係把他塞進了事業單位,在縣城租房。剛畢業那會兒每月收入兩三千,只夠吃住。父母傾囊相助,幫他在縣城買了房,三成首付,每月3700多房貸小歐自己得承擔一半。

為了讓父母安心,小歐表現得很輕鬆,當然他能這樣輕鬆還有一個原因:他兩年內就辦了9張信用卡。找到我們的時候,是小歐借錢消費的第五年,他已經將近兩年沒有仔細梳理過自己的財務,細細盤算下來,信用貸款+網貸+信用卡欠款,林林總總竟然有72萬之多。

「只要不讓家裡人知道,怎麼樣都行」、「不想影響工作,我的單位不容易進,領導對借網貸的很反感,同事們知道了會怎麼議論,我都不敢想」……在進行債務優化的前兩個月,小歐其實有諸多顧慮、忐忑不安。已經月入5000 的他,每個月的工資扣除固定的房貸和生活成本之外,剩下用來還信用卡和網貸的錢只有1000左右,所以他的生活曾經也焦慮、無力和絕望。

躲是躲不掉的,在以貸養貸的成本越來越高的時候,有一次,因為沒能申請到一筆額度、導致網貸的還款耽誤了僅僅一天,催收就打電話給了小歐的父母。他們起初覺得難以置信、無法理解,小歐自己也意識到了不斷借錢的錯誤。所以最終決定鼓起勇氣,對自己的債務進行全面且科學的優化。

優化後,小歐對父母詳細展示了自己的還款計劃、自己會如何承擔、將怎樣努力等等,最後父母還是和小歐站在了一起:「我們已經把車賣了,我兒子也去上海打工賺錢了,希望你們不要太為難他,我們是不會賴帳的」。

聽到父親描述跟催收的溝通電話,小歐一度哽咽。正如他父親所說,他賣了車,出租了房,辭掉了原來珍視的鐵飯碗,去了上海打拼,整個人脫胎換骨,開始了完全不一樣的生活。他的新同事們不理解、也不需要理解他為什麼這麼拼。

優化完自己的債務之後,小歐的債務費用開支大大降低,心思也能更多地用在工作上,每月剩餘可以償還網貸和信用卡的收入,從3000到6000,再到1萬、2萬,直到這個月順利上岸的最後4萬。

我們感慨於小歐的幸運,如果不是踩準了風口、入對了行,三年就還清負債也許遙不可及;但從他果斷優化債務的巨大改變裡,從他的戒除超前消費和以貸養貸的決心裡,我們也看到了他能夠成功擺脫負債的必然性。

02小歐的感慨

「說實話,我挺意外的,之前覺得肯定在50萬以內。就算每年借5萬,五年下來也就不超過30萬啊」,小歐在優化債務之前,對72萬債務是怎麼積累起來的,竟然一頭霧水。其實很多負債人都有同樣的問題。而在和小歐的溝通中,我們找到了答案。

「我記得工作第一年我的卡債就只有5萬左右,沒有什麼特別的支出,一部分還房貸了,隨禮三次,買了新款的手機和電腦,老媽生日禮物也只是五百多塊的一個包……不知不覺就把額度當成自己的收入和消費能力了,刷卡看到的只是數字,後來才反應過來,那三千多的工資才是唯一真實的。」

第三年,債務滾到了30萬。「那年我有了女朋友,也買了車,我買了比父母推薦的貴七八萬的車子,因為身邊同事朋友買的都是進口車,自己又套錢補了差額,但跟父母說是上一年的年終獎。」

「後來,我開始關注那些養卡的社區,痴迷於提額,總感覺刷卡的成本低得可以忽略不計。也是從那時起,我幾乎再也沒有看過自己的工資。」

「2016年,我一張卡突然降額,能分期的都分期了,還是不夠還,之前推薦辦卡的客戶經理給我推薦了幾個信用貸和網貸平臺,申請一圈下來,四大行的被拒了,最終貸下了兩筆10萬的網貸,合同上一共20萬,到手15萬多,我還挺開心、感覺網貸居然還能解了燃眉之急。現在看來,那才是我真正噩夢的開始,之後終於明白了放貸機構為了賺錢,花了多少心思,而普通的貸款人,面對他們的時候,如果沒有專業知識的指導,又是多麼的渺小和無助。」

03採訪總結

和小歐一樣,大部分負債人都沒有遇到特別的困難,高額負債的源頭,往往只是幾次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消費而已,本以為自己刷卡只是解決燃眉之急。但隨著時間推移,被以貸養貸的溫水煮了青蛙。

因此,任何網貸和信用卡債務的形成,絕大多數都因為沒有量入為出,還款過程中因為錯誤的還款方式、上癮式的以貸養貸、各種催收壓力、礙於所謂的面子,又很容易重蹈覆轍。

所以小歐也想通過我們,對還在負債中的朋友們說一句:賺錢是自己的事,但如何科學地優化債務、一定要向專業人士學習。

獨家珍藏:負債上岸的4種方法對比

相關焦點

  • 聽聽丨超前消費,是怎樣毀掉一個人的?
    他們在雙十一精打細算,利用分期消費讓自己成功享受到購物狂歡的快樂,買下一堆「早買早享受」的產品,再慢慢還貸。倘若遇上免息分期,更覺得自己薅了資本的羊毛。但與此同時,豆瓣「負債者聯盟」小組裡,那些因超前消費陷入負債困境的成員,則個個都想後悔。
  • 90後女孩刷爆信用卡超前消費,四處躲債遭催收上門:我欠錢太多了
    像朱麗這樣的90後並不少,在某網壇的"負債者聯盟"小組創建一年多,已經有了3萬多名成員,成員們欠債的原因五花八門,有的是因為創業失敗而負債,有的是因為家人重病而負債,有的是網戀遇到了殺豬盤負債,有的人是被坑了負債……但抽樣統計結果顯示,超前消費才是欠債的最主要原因。
  • 「月薪五千的我,是如何負債四十萬的?」
    不僅僅是我個人感慨今時今日的年輕人超前消費,不少網友也直言「我再也不網購了」。 月初和昨天的兩次尾款,榨乾了年輕人為數不多的存款餘額,或者說,他們根本就沒有存款餘額。
  • 信用卡逾期,負債了怎麼辦?
    大家有沒有發現,慢慢的身邊的人都開始負債了,這種負債並不是因為買車了或者買房子了,而是莫名其妙的就負債了,有些朋友無法忍受負債的壓力,自暴自棄,身體能量極低,更甚者被銀行起訴,留下終身案底,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網絡貸款的盛行只要有身份證,就可以在網上申請貸款,額度幾千到數十萬不等
  • 2021年國考面試預測:一些年青人為追求精緻生活選擇超前消費!
    2021年國考面試預測真題:一些年青人為追求精緻生活選擇超前消費!對此,你怎麼看?熱點背景一:一些年青人借力網際網路+工具超前消費,為此付出不小的代價!熱點背景二:2020年,許多人的薪資在縮水,甚至是被裁員,超前消費不可持續!執點背景三: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理性消費敲響警鐘!
  • 困在消費貸裡的年輕人:生活中越失落,消費上越失控?
    在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看來,年輕人靠借債過度消費、奢侈消費的現狀令人擔憂。  在這個「觸手可貸」的時代,借貸方設計陷阱、暴力催收,貸款人以貸養貸、惡意逃債,亂象叢生。箇中風險不只存在於金融機構,更逡巡於每個家庭周圍。  「精緻窮」的一代  「90年代網際網路在中國興起,成為多數年輕人自幼共同成長的工具與娛樂生活方式。
  • 央行突發警告:信用卡,花唄借唄超前消費責任大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大家的思想也得到了「超前解放」,對待很多事情的態度都產生了變化。老一輩的人消費觀念是:有100元僅用10元,剩下的錢都存起來;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是:有100元用100元,不夠再去借,根本不會想到未來的日子要如何過。
  • 負債後成功翻身:不能指望一份工作就上岸
    但當工作結束的時候,有人選擇閒玩、消磨時光,或是做一些沒有價值的事情,是他們已經上岸、沒有煩惱了嗎?99.99%都不是。因為也有人選擇在空餘的時間裡,堅持學習、爭分奪秒地奮鬥,而且上岸之後的人更加明白學習的重要性。這樣努力的人,多嗎?當然不多,成功永遠只屬於少數人!
  • 困在網貸裡的年輕人該怎麼「上岸」|夜讀
    「第260期」困在網貸裡的年輕人該怎麼「上岸」郭慧巖來源 中國青年報(2020年12月16日 02版)這段經歷讓他產生痛的領悟,終於明白不要輕易貸款,不要超前消費。像梁先生這樣的人在現實中為數不少。根據2019年《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在中國年輕人中,總體信貸產品的滲透率已經達到86.6%,實質負債人群約佔整體年輕人的44.5%。也就是說,近一半的年輕人或多或少都在花著「明天的錢」,正在或已經成為「負翁」。
  • 北京拓思:「年輕人負債」是出於什麼心理
    社會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不僅體現在工作,還有消費習慣上。#年輕人為何超前消費#相信很多人都逐漸擺脫了現金支付的習慣,取而代之則是行動支付。同時,「超前消費」的概念也逐漸走向我們生活中。而,年輕人則是「超前消費」主要群體。
  • 負債50多萬,普通高校教師,辛酸上岸路,珍惜信用遠離負債
    就給大家說說我的故事吧 一、「賭徒心理」讓我負債越來越多 我在四川,我的老婆是四川的,就定居在了四川,可我是北方人。遠離家鄉,遠離親人,一切都需要靠我自己。
  • 如何看待年輕人負債 是不是現在的人都喜歡提前消費?
    數據分析機構尼爾森在京發布《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報告》指出,中國消費升級仍是普遍現象信用消費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途徑,據了解,有86.6%的受訪年輕人正在使用信貸產品。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年輕一代(35歲以下)56%的人沒有儲蓄。
  • 不要讓超前消費透支你的生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互動編輯李佳近日播出的《熬鷹巴士》節目中,一年輕人的消費行為引發關注:她剛畢業一個月,5000元月薪還未到手,卻已負債十萬元。有人認為,「花今天的錢,享明天的樂」正成為年輕人的普遍生活模式,無需指責;也有人認為,無節制的花銷是商家為年輕人定製的「消費陷阱」,身陷其中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如今超前消費成為當下流行的消費方式之一,消費途徑越來越多,早已滲透到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買房、買車,小到買菜、繳話費……超前消費讓百姓的消費需求不斷滿足,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 新聞觀察:大學生超前消費
    近七成學生每月超前消費近500元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超前消費話題,對全國1069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九成學生使用過分期付款,主要用於購物、飲食和娛樂,近七成學生每月超前消費近500元,開銷主要通過下月的生活費補上,近八成學生認為,超前消費容易養成不正確的消費觀念。
  • 二刷張嘉譯《下海》,負債百萬,上岸從來都不簡單,唯有真誠面對
    可是這一等就是無盡頭,直到電視劇的結尾,張嘉譯飾演的長兄志平經歷各種困難已是成功人士,而曠老闆卻隱姓埋名在路邊撿垃圾,何其無奈、諷刺,不禁感慨昔日創業楷模,負債百萬,上岸從來都不簡單,唯有真誠面對!可以上岸誰會想要結束生命?朋友受不了,受不了被多家銀行輪番追問、受不了被親朋好友惡語相向,受不了供應商的各種威逼,從資金出現問題,世界就開始不安寧,除了還錢,就是各種人身攻擊,讓他開始認為自己活著就是罪,給不了家人更好的生活,卻產生了一堆債務,想要面對、想要解決、卻無從下手。
  • 《大債時代》樹立正確金錢觀,別掉進消費主義陷阱,把負債當習慣
    《大債時代》是由公視出品的六集迷你劇,大膽詮釋了現今年輕人負債的問題,讓人不禁反思生活的意義。劇情真實、接地氣,細微的細節真的非常戳心。簡直就是給北上廣深和各大省會城市裡的成千上萬年輕人的生活做了一個切片。在這個電商廣告轟炸,消費主義至上的時代,貸款已經席捲了大部分年輕人的生活。大到買房,小到買一件衣服都在貸款,我們好像都已經習以為常了。
  • 儲蓄大國變負債大國,中國老百姓的錢都花哪了?
    然而事實是,雖然國人愛存錢,但是卻人均負債13萬元,中國變成了所謂的"負債大國"。那麼問題來,國人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又怎麼會背負這麼多的債務呢?平均13萬元的債務根據有關機構的統計數顯示,如果國內居民的負債總額超過200萬億元。
  • 繼「黃賭毒」後,又一行業正拖垮年輕人,未成家就已經負債十幾萬
    文丨陽光 排版丨陽光 「傳統觀念中,年輕人受『黃賭毒』的影響最大,然而隨著超前消費理念的形成,很多年輕人習慣性負債,90後平均負債12萬元,
  • 明明中國人愛存錢,為何負債這麼多?錢去哪了?
    中國人喜歡存錢是出了名的,不管生活條件如何,總要留一部分積蓄放在銀行裡以備不時之需,但是讓人驚奇的是,即使大部分家庭都有一定的存款,但是整個中國居民的債務總額已經超過了200萬億元,人均債務高達13萬元,為什麼明明咱們是很喜歡儲蓄的國家,卻變成了「負債大國」了呢?錢都去哪了?
  • 警惕過度消費隱患,「有度」成消費行業新主張
    從網易嚴選宣布退出雙11,螞蟻花唄調整額度鼓勵理性消費,到分期樂商城推出「有度青年十大生活指南」,旗幟鮮明提出「不為非必需品負債」的主張……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主動承擔責任,為淨化行業環境付諸實際行動。豆瓣負債小組近期統計發現,該小組內人均欠款高達30萬,因過度超前消費而導致負債的比例竟高達41.6%,比第二名的創業失敗、破產的原因還高出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