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觀察:大學生超前消費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電商購物節,想必很多人都『剁手』了吧,大學生們也不例外。雖然大學生普遍沒有穩定、充足的經濟收入,但受商家促銷、自身喜好等各方面的影響,有些同學把下個月的生活費都提前給花光了。還有人不惜用上分期付款、借貸等方式,就是忍不住「買買買」。那麼,對於大學生而言,該不該超前消費呢?大學是青年人走向社會、邁向成年的關鍵階段,大學生應當如何管理自己的錢包呢?
大三學生 戴瑤:我(雙十一)花了,我仔細算了一下是447塊錢,買了就是比如說像化妝品,首飾這種東西。
大三學生 石雲峰:比如我自己來說,看到一些新出來的籃球鞋,新出來的耳機之類的,都比較有強烈的欲望想要購買。
近七成學生每月超前消費近500元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超前消費話題,對全國1069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九成學生使用過分期付款,主要用於購物、飲食和娛樂,近七成學生每月超前消費近500元,開銷主要通過下月的生活費補上,近八成學生認為,超前消費容易養成不正確的消費觀念。
大一學生 周文軒:我覺得超前消費在大學生中,稍微比較普遍的現象,但是還不太多,就是超前消費的錢不多。
研一學生 張汪洋:我消費的時候還是很理性的,從來都沒有過這種超前消費,有多少錢,花多少錢。
北京工業大學大三學生 孫潞:雙十一我也買東西了,但我覺得看著還是買的蠻有用的吧,也是經常用得到的那種吧,所以還算比較好我覺得,就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吧。
孫潞是北京工業大學大三學生,她說,每學期開學前,父母會一次性把生活費都給她,她再用這些錢買一些理財產品,讓這部分錢流動起來。然後再做一些兼職,這些收入基本能滿足自己的額外消費。
北京工業大學大三學生 孫潞:我是每個月會給自己做個帳,我這個月的收和支大概都有多少,就不會說因為買東西買多了,導致自己生活費不夠這樣子的情況。
超前消費容易帶來負面影響
調查中,有35.8%的受訪者認為,超前消費「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當前經濟壓力」。但超前消費在滿足大學生消費需求的同時,也容易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數據顯示,有79.7%的學生認為,超前消費「容易養成不正確的消費觀念」,「增加個人及家庭負擔」,「無法還款,產生信用危機」。
研一學生 張汪洋:我們大學生群體有些人,可能比較愛慕虛榮一些,買一些高檔的手機,買一些高檔電腦,但是自己明明沒有這些錢,然後可能他就會涉及一些校園貸,這個一定是不可取的,因為現在網絡上也有很多的例子,導致大學生自殺的這種東西,所以這個超前消費我認為,在學生這個階段一定要禁止。
學生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針對大學生超前消費的行為,北京工業大學信息學部黨委副書記趙正豔表示,大學生通過分期付款等方式進行超前消費,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相比於每個月的開支數額變化,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杜絕過度消費、從眾消費等錯誤觀念。
北京工業大學信息學部黨委副書記 趙正豔:我們會發現很多奢侈品,對於大學生的經濟能力來講,其實是壓力非常重的,可能會壓跨一個學生的一個整體的經濟的,或者叫生活費的鏈條,所以提醒一下同學們,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合理需求,然後有計劃地規劃一下自己的這種用度,而不是虛榮,攀比,跟風,盲目。
不久前,教育部在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已經在「中國學生資助」微信公眾號開通不良「校園貸」舉報通道,向廣大師生、家長徵集不良「校園貸」線索。並提醒廣大在校學生,對廣告中的「免費」「優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花錢要理性,不盲目攀比,不貪圖享樂,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勤儉節約、理性消費、科學消費。
北京工業大學信息學部黨委副書記 趙正豔:確實有同學由於這個不良貸款的這種壓力,導致甚至一些非常惡性的後果,我建議所有大學生是慎用貸款的,而且在貸款之前,一定要明確地仔細地看清它每一條的條款,而且在如果真真正正已經陷入到,這個問題當中去的時候,不要羞於啟齒,一定要尋求正確的解決辦法。
【新聞觀察:大學生超前消費】
提前消費或者是過度消費,是現今一些大學生當中,成了一種所謂潮流,請你就此問題談談你的看法。
提前消費有其現實基礎和條件
從我國整體情況看,國家、民眾普遍富裕了,這是發生青少年提前消費的經濟基礎,再加上網購、商家的便捷性的促銷手段,比如「雙十一」購物狂歡、大折扣讓利等方式,別說青少年,就是很多成人也常常經不住誘惑;網上購物,沒有掏鈔票的過程,購物消花費多少費基本無感,這就形成了超購、亂購,為什麼叫「剁手黨」,那是狂購之後的悔恨。
提前消費對青少年的成長的毒化影響不容忽視
大學生提前消費或過度消費,現在看來,不是不提倡的問題,而是必須多管齊下,需要狠狠剎住的一種極其不理性、後果嚴重的壞風氣!學生提前消費,看起來是一種個人消費行為,似乎不關他人的事,但這是一種明顯的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正是學校、家庭應該著力教育培養的重要內容,任何教育機構和家庭一定要把這一問題提高到很高的高度去認識,可以說,這一習慣,關乎學生一生的成長進程。德國漢堡大學一位心理學教授曾提出,青年人應該掌握至少三大財富能力:正確運用金錢的能力、處理物質欲望的能力、了解匱乏與金錢極限的能力。說到底,是個性還沒完全成型的青少年對物慾的控制價與能力的培養,而處在大學期間,正是培養消費觀的最佳時期。這一時期沒能得到嚴格的訓練和控制,那不僅僅是錯誤上當、陷入套路貸的深淵的問題,也使他們人生的道路走偏,直接影響一個人一生的人生態度和成就。
熱詞: 新聞觀察 大學生超前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