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觀察:大學生超前消費

2021-01-18 廈門廣電網

新聞觀察:大學生超前消費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電商購物節,想必很多人都『剁手』了吧,大學生們也不例外。雖然大學生普遍沒有穩定、充足的經濟收入,但受商家促銷、自身喜好等各方面的影響,有些同學把下個月的生活費都提前給花光了。還有人不惜用上分期付款、借貸等方式,就是忍不住「買買買」。那麼,對於大學生而言,該不該超前消費呢?大學是青年人走向社會、邁向成年的關鍵階段,大學生應當如何管理自己的錢包呢?

  大三學生 戴瑤:我(雙十一)花了,我仔細算了一下是447塊錢,買了就是比如說像化妝品,首飾這種東西。

  大三學生 石雲峰:比如我自己來說,看到一些新出來的籃球鞋,新出來的耳機之類的,都比較有強烈的欲望想要購買。

  近七成學生每月超前消費近500元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超前消費話題,對全國1069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九成學生使用過分期付款,主要用於購物、飲食和娛樂,近七成學生每月超前消費近500元,開銷主要通過下月的生活費補上,近八成學生認為,超前消費容易養成不正確的消費觀念。

  大一學生 周文軒:我覺得超前消費在大學生中,稍微比較普遍的現象,但是還不太多,就是超前消費的錢不多。

  研一學生 張汪洋:我消費的時候還是很理性的,從來都沒有過這種超前消費,有多少錢,花多少錢。

  北京工業大學大三學生 孫潞:雙十一我也買東西了,但我覺得看著還是買的蠻有用的吧,也是經常用得到的那種吧,所以還算比較好我覺得,就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吧。

  孫潞是北京工業大學大三學生,她說,每學期開學前,父母會一次性把生活費都給她,她再用這些錢買一些理財產品,讓這部分錢流動起來。然後再做一些兼職,這些收入基本能滿足自己的額外消費。

  北京工業大學大三學生 孫潞:我是每個月會給自己做個帳,我這個月的收和支大概都有多少,就不會說因為買東西買多了,導致自己生活費不夠這樣子的情況。

  超前消費容易帶來負面影響

  調查中,有35.8%的受訪者認為,超前消費「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當前經濟壓力」。但超前消費在滿足大學生消費需求的同時,也容易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數據顯示,有79.7%的學生認為,超前消費「容易養成不正確的消費觀念」,「增加個人及家庭負擔」,「無法還款,產生信用危機」。

  研一學生 張汪洋:我們大學生群體有些人,可能比較愛慕虛榮一些,買一些高檔的手機,買一些高檔電腦,但是自己明明沒有這些錢,然後可能他就會涉及一些校園貸,這個一定是不可取的,因為現在網絡上也有很多的例子,導致大學生自殺的這種東西,所以這個超前消費我認為,在學生這個階段一定要禁止。

  學生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針對大學生超前消費的行為,北京工業大學信息學部黨委副書記趙正豔表示,大學生通過分期付款等方式進行超前消費,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相比於每個月的開支數額變化,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杜絕過度消費、從眾消費等錯誤觀念。

  北京工業大學信息學部黨委副書記 趙正豔:我們會發現很多奢侈品,對於大學生的經濟能力來講,其實是壓力非常重的,可能會壓跨一個學生的一個整體的經濟的,或者叫生活費的鏈條,所以提醒一下同學們,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合理需求,然後有計劃地規劃一下自己的這種用度,而不是虛榮,攀比,跟風,盲目。

  不久前,教育部在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已經在「中國學生資助」微信公眾號開通不良「校園貸」舉報通道,向廣大師生、家長徵集不良「校園貸」線索。並提醒廣大在校學生,對廣告中的「免費」「優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花錢要理性,不盲目攀比,不貪圖享樂,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勤儉節約、理性消費、科學消費。

  北京工業大學信息學部黨委副書記 趙正豔:確實有同學由於這個不良貸款的這種壓力,導致甚至一些非常惡性的後果,我建議所有大學生是慎用貸款的,而且在貸款之前,一定要明確地仔細地看清它每一條的條款,而且在如果真真正正已經陷入到,這個問題當中去的時候,不要羞於啟齒,一定要尋求正確的解決辦法。

  【新聞觀察:大學生超前消費】

  提前消費或者是過度消費,是現今一些大學生當中,成了一種所謂潮流,請你就此問題談談你的看法。 

  提前消費有其現實基礎和條件

  從我國整體情況看,國家、民眾普遍富裕了,這是發生青少年提前消費的經濟基礎,再加上網購、商家的便捷性的促銷手段,比如「雙十一」購物狂歡、大折扣讓利等方式,別說青少年,就是很多成人也常常經不住誘惑;網上購物,沒有掏鈔票的過程,購物消花費多少費基本無感,這就形成了超購、亂購,為什麼叫「剁手黨」,那是狂購之後的悔恨。

  提前消費對青少年的成長的毒化影響不容忽視

  大學生提前消費或過度消費,現在看來,不是不提倡的問題,而是必須多管齊下,需要狠狠剎住的一種極其不理性、後果嚴重的壞風氣!學生提前消費,看起來是一種個人消費行為,似乎不關他人的事,但這是一種明顯的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正是學校、家庭應該著力教育培養的重要內容,任何教育機構和家庭一定要把這一問題提高到很高的高度去認識,可以說,這一習慣,關乎學生一生的成長進程。德國漢堡大學一位心理學教授曾提出,青年人應該掌握至少三大財富能力:正確運用金錢的能力、處理物質欲望的能力、了解匱乏與金錢極限的能力。說到底,是個性還沒完全成型的青少年對物慾的控制價與能力的培養,而處在大學期間,正是培養消費觀的最佳時期。這一時期沒能得到嚴格的訓練和控制,那不僅僅是錯誤上當、陷入套路貸的深淵的問題,也使他們人生的道路走偏,直接影響一個人一生的人生態度和成就。

熱詞: 新聞觀察 大學生超前消費

相關焦點

  • 這月買下月還,超前消費讓年輕人「窮忙」…
    長期研究消費文化的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劉曉程認為,在西方消費文化和國內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的多重因素影響下,青年表現出超前消費、重視個人快感和體驗等消費文化新特徵,「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現在擁有」。
  • 聽聽丨超前消費,是怎樣毀掉一個人的?
    今晚我們來聊聊:超前消費,是怎樣毀掉一個人的?一周伊始,我們來聊聊經濟問題。節儉or消費?你是哪一類人群?即便是有能力還清分期借貸的網友,都會心有餘悸地分享自己經歷的「消費主義陷阱」,認為「超前消費後會省錢」是場精心的騙局——「分期後每月只用還五六百,因為數額太小,日常消費時根本提不起省錢攢錢還貸的欲望。算到最後,這筆錢完全是額外多花的。」使用過網絡超前消費的人們,獲得了完全不一樣的體驗:有人被它毀掉了正常生活,有人利用它大大提升生活品質。
  • 你如何看待大學生的消費誤區?
    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運用行為經濟學的方法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予以分析,把握大學生特殊的消費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對其中的誤區進行理性思考,對促進大學生科學、理性消費具有現實意義。 從一個每天埋在書本裡的高中生到一個愈發獨立的大學生,消費內容和習慣的改變可能是所有改變中最明顯的,是大學生當前以至一生都需要面對的問題。大學生消費行為是一種具有重要影響的經濟行為,對其背後的家庭,乃至社會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 女大學生陷入網貸陷阱,被逼賣身還債,超前消費讓年輕人負債纍纍
    ——《陶淵明詩》 不要讓自己的消費水平超出自己的收入水平,這是一個小學生都懂得理財道理,然而,在當今消費主義狂轟濫炸的「薰陶」下,許多人想要購買一些自己的工資水準完全不足以支付的東西。 因此,各類大小的網貸平臺應運而生,其中的亂象也令人髮指。
  • 大學生過度消費遭遇校園貸,家長要為其買帳?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在消費,沒有存在不消費的個體。每個人消費的多少不一,有多有少,有好有壞。消費的群體也是多樣的,有學生,老人,上班族,工人。在如今,社會消費水平越來越高,生活質量越來越好,網際網路的發展也為消費水平增加活力。
  • 花明天的錢,實現今天的願望,超前消費的利與弊!
    那麼面對著能夠實現超前消費的種種方式,信用卡、,借唄、花唄及各種信貸平臺,大家該如何看待?或者說超前消費的利與弊都有哪些?首先從社會整體上來看,超前消費肯定是能夠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就比方說美國,可以說在美國信用卡是人人必備的,美國人特別講究透支消費,花明天的錢解決今天的問題,因此美國也是全球第一經濟大國。
  • 「超前消費」的「受害者」:除了紙幣,還有千千萬萬的期房購買人
    只是,一切的源頭不經意的都指向了一個代名詞,它就是"超前消費",人們常說,"超前消費"毀掉了一代年輕人,但是,其"受害者",卻遠遠不止年輕人。1. "無現金時代"越來越近,紙幣成了"受害者"之一一切的源頭還得從支付寶說起,2003年,大家最信任的只有銀行,沒有之一。
  • 觀點|「女大學生」為什麼總是被消費
    在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周志強看來,一些大學生正在逐漸向社會娛樂性、青春消費群體轉型。「伴隨著網際網路長大的這一代人,他們的倫理行為、倫理觀念和創造出來的倫理文化,都與之前幾代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差別。」周志強認為,當代大學生的自我形象定位、性愛觀念、人際關係有著巨大的變化,大學生會創造出新文化概念,比如「腐女」文化。
  • 不要讓超前消費透支你的生活
    有人認為,「花今天的錢,享明天的樂」正成為年輕人的普遍生活模式,無需指責;也有人認為,無節制的花銷是商家為年輕人定製的「消費陷阱」,身陷其中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如今超前消費成為當下流行的消費方式之一,消費途徑越來越多,早已滲透到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買房、買車,小到買菜、繳話費……超前消費讓百姓的消費需求不斷滿足,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 破題大學生過度消費需樹立正確價值觀
    (9月4日 紅星新聞)雖然各地消費水平不同,各院校物價不同,很難一概而論,但一名大學生,動輒要三四千元的生活費著實有些「超標」。就三餐而言,在學校食堂,一天20元的標準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如果要吃得更好一些,按一天30元的標準計算,也僅需900元一月。加上日常生活、服裝鞋帽費用,一月2000元足矣。
  • 大學生太注重形象消費,沒必要
    近日,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9大學生消費理財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在校大學生每月平均花銷(不含學費、家庭與學校間往返交通費)達到了1197元,其中,形象消費所佔比重最高(62%),其次是社交娛樂消費和學習消費。當生活費不夠用時,大學生會怎麼做?37%的大學生會選擇信用消費或分期付款。
  • 2019消費輿情熱點:騰訊視頻與愛奇藝推超前點播被點名
    人民網北京1月13日電 今日,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基於大數據平臺數據與輿情社會影響力測算結果,共同梳理出「2019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其中,騰訊視頻與愛奇藝推超前點播付費服務事件上榜。
  • 被「超前消費」所毀掉的職場人:雙12過後,我窮得只能吃「土」
    現在的大多數的職場人士,都習慣了,透支消費,超前消費,往往透支每個月的工資,用今天的錢花,明天要買的東西。這個社會是怎麼了?超前消費,到底有什麼魔力?讓人們就如同泥潭深陷一般,無法自拔。 1.現在職場人喜歡超前消費
  • 2021年國考面試預測:一些年青人為追求精緻生活選擇超前消費!
    2021年國考面試預測真題:一些年青人為追求精緻生活選擇超前消費!對此,你怎麼看?熱點背景一:一些年青人借力網際網路+工具超前消費,為此付出不小的代價!熱點背景二:2020年,許多人的薪資在縮水,甚至是被裁員,超前消費不可持續!執點背景三: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理性消費敲響警鐘!
  • 大學生「偽精緻」夢碎疫情並非壞事
    疫情導致延期開學的大學生一時間斷了主要經濟來源——父母提供的生活費。為了填補之前的超前消費的欠款,有人選擇變賣「家財」,有人去做線上零工,有人用花唄套現……過去「偽精緻」的生活一去不復返。但面對消費經濟的強力衝擊,大學生在物質和精神上的非理性消費現象愈演愈烈,亦影響了大學生的正常生活。在追求「精緻」的路上,不少年輕人不經意間走「歪」了:有的人過度透支自己的信用,讓自己成了失信的「老賴」;有的人為了錢陷入套路貸,負債纍纍;更有的為了還錢,走上了違法犯罪的不歸路。不顧自身經濟承受能力,片面追求「精緻」,盲目提前消費,無疑是導致此一問題的癥結。
  • 大學生消費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面對大學生盲目消費、超前消費、衝動消費,高校應開設大學生消費觀教育課程,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充分發揮大學社團輔助作用,設立勤工助學崗位,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 超前點播一年觀察:騰訊視頻最早推行,數量最多
    2019年8月7日,騰訊視頻率先在其熱播大劇《陳情令》上應用超前點播模式,據推算,該模式至少為騰訊視頻創造了約7800萬收益,顯而易見的消費熱情讓這個模式迅速蔓延至全行業。據云合2020H1會員內容報告(後臺回復「2020會員」獲取),現如今愛騰優芒四家視頻平臺內容已全面會員化,劇集方面尤為突出。根據統計,上半年127部網劇會員可以搶先收看內容。
  • 超前消費的當代年輕人,沒存款,背著債但非常敢花錢
    老一輩的人消費觀念是:有100元僅用10元,剩下的錢都存起來。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是:有100元用100元,不夠再去借,根本不會想到將來的日子要如何過。「超前消費」已經根植在很多年輕人的心目中。超前消費就是投資自己也許你不認同這句話,但我覺得利用未來的錢買到現在想要的東西簡直太值了,而且分期付款減少了一次性付款的壓力,沒有利息還可以跑贏通貨膨脹,不管怎麼樣我覺得這是一筆划算的生意。
  • 年輕人被挑唆著超前消費的背後,是整整一代人難以治癒的童年
    題:年輕人被挑唆著超前消費的背後,是整整一代人難以治癒的童年!文/姜子說書消費主義思潮盛行的這些年,你只知道「買買買」,卻不知道你為何會被慫恿著「買買買」。為何輕飄飄的一句「你值得」,卻能在你的心底濃重地激起千萬層驚濤駭浪?
  • 老爸評測聯合本地官媒打造民生消費觀察專欄
    如何在網絡電商、民生消費領域搜集更多民意,提供更科學、完善的消費預警,引導正確消費?近日,通過檢測發現並曝光有毒有害產品的科普自媒體大號「老爸評測」與官方媒體「杭州網」合作,共同打造「民意直通車·杭網議事廳民生消費觀察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