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殺馬特,印度有沙馬蘭。M·奈特·沙馬蘭。美籍印度裔導演、編劇、製作人。他可謂是好萊塢最褒貶不一,毀譽參半的導演了。除了《靈異第六感》和《天兆》,沙馬蘭的電影幾乎都是差評的。多次被提名金酸梅獎,《最後的風之子》更是拿到了第31屆金酸梅獎。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為他是鬼才導演,甚至是下一個史匹柏。
我對沙馬蘭的看法是,他駕馭大製作電影的能力確實欠佳。但是沙馬蘭有獨到的恐怖懸疑反轉風格和對電影成本極強的控制能力,並且原創劇本。鬼才可能說不上,也沒有史匹柏的天賦。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不斷的磨練中成長。繼《靈異第六感》和《天兆》之後,沙馬蘭打造的廉價版電影宇宙三部曲。就是這位導演成長的最佳見證。沙馬蘭的電影是絕對不能有劇透的。但是一點不劇透也是無法談論的。所以如果還沒有看這三部電影並且已經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先抽空一下。
《不死劫》沙馬蘭電影宇宙第一部
《分裂》沙馬蘭電影宇宙第二部
我喜歡沙馬蘭電影中的那種類型的反轉。這種玩法跟昆汀的《殺出個黎明》類似。就是前面大量的鋪墊(你以為就是個公路片,結果最後突然吸血鬼就來了。)讓你覺得這是一個什麼類型的片子,到最後給你來一個「野蠻」的大反轉,把前面鋪設的東西全部推翻。這種反轉不是劇情內的反轉(比如《看不見的客人》《海市蜃樓》《調音師》),而是類型的反轉!
有些人覺得這特別扯,但是我覺得挺刺激的。但是昆汀那個是B級片,是完全不講道理的類型反轉。沙馬蘭這個還是有一點區別,沙馬蘭的類型反轉你從電影裡看得出來他還是講道理的,還是給了你一個不太嚴謹的科學設定。但是作為科幻片,這種設定是可以接受的。
還有沙馬蘭的這三部曲裡面,人物的情感內核建設很完整,有邏輯。也就是人設建立得非常好。沙馬蘭的類型反轉最牛逼的地方就在於,他從選演員開始就在布局。《靈異第六感》裡面,當時布魯斯·威利斯是最紅的動作明星之一,結果他演的是一個鬼,而那個特別邪氣的小孩是正常人,誰能想得到?這種類型反轉的反例就是陳可辛的《武俠》,讓甄子丹來演一個看起來不會打的農民。可他是甄子丹啊,片名兒又叫武俠。誰都想得到他肯定會打。
《玻璃先生》沙馬蘭電影宇宙第三部
以成本和收益來說,《分裂》的成本只有900萬美元,《玻璃先生》是2000萬美元。能拍成這樣的水平。票房上已經算是大賺了。劇本上來說,三部都是自編自導,原創劇本。這些對於我來說都是加分項。而且沙馬蘭這些年,最可貴的是,雖然頗具爭議性,但是電影本質並沒有什麼改變。還是堅持寫自己的那種東西,表達自己的那些東西。
作者/連城易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