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張建平 中華讀書報
長按二維碼訂閱《中華讀書報》
2007年,法國前總統德斯坦先生造訪徽州,為即將開展的中法鄉村旅遊項目做前期訪問。
老先生抵達徽州後與接待人員的一段對話,我記憶猶新。
機場貴賓室內,德斯坦先生詢問:「安徽的省府在哪裡?」接待人員回答:「在合肥。」老先生搖搖手,說:「不對,在那個叫安什麼的地方。」接待人員回道:「安慶,那是很早以前的省府。」老人家又問:「大運河經過杭州嗎?徽商就是從杭州去的蘇州嗎?」接待人員肯定地說:「是。」
2007年時,即便是在黃山市,知曉徽州通識的年輕人都「鳳毛麟角」。及至今日,能知曉「安慶」「徽州」二府曾於安徽之重,「徽商」因地利優勢,由水路「入杭州」再借「京杭大運河入蘇州」的中國年輕人,依舊不是大多數。而此時第一次抵達徽州的德斯坦先生所提的問題,顯然是對古徽州、徽商有先行了解的。老先生對中國的這種了解,令人欽佩。
巴黎時間2020年12月2日,德斯坦先生因新冠病毒引起的併發症於法國羅亞爾地區的家中去世,當我的好友將這一消息告訴我時,我不知如何起筆向大眾講述德斯坦先生對於徽州的幫助,文字無法表達我聞此噩耗後的心情。
一切仿佛就在昨日。
2007年4月13日晚9點50分,德斯坦先生一行乘坐的飛機降落在黃山機場。14日早9時,德斯坦先生來到了唐模村。因為對徽州古村落的建設格局不太了解,老先生站在村前的水口處,不停地詢問隨行人員:為什麼這裡看不見村民住戶?導遊給他解釋,中國古代講究風水文化,水口只是村落的入口。
德斯坦夫婦在唐模水街
在許氏文會館(現多稱為「小西湖」)接受村民題贈的「壽比南山」條幅時,德斯坦先生勉強讀出了幾個漢字,村民見狀,便請他題詞,並拿來題字筆和傳統毛筆給他備選。老先生一把抓過毛筆,像握鋼筆一樣,抬筆就是三點水,寫了「很好」兩個字。隨行人員在旁邊看到這情形,笑著提醒:「很字左偏旁應該是雙立人而不是三點水。」老先生刷刷地改了過來。事後我才得知:德斯坦先生因對中國文化的喜愛,70歲以後便開始學習中文。
德斯坦在許氏文會館用毛筆題寫「很好」
德斯坦先生還很喜歡攝影,在唐模古村水口處便頻頻舉起相機。後來有一段時間,老先生注意到一個女孩不時出現在他身邊,就很幽默地問:「為什麼老和你相遇?」得知女孩是徽州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後,為了便於女孩完成工作,老先生配合其拍了照片,並饒有興致地打開相機翻給她看。
呈坎的貞靖羅東舒先生祠的形制在全國都不多見,特別是男女同祠(男祠內設有規模較大的女祠)在封建時代尤為少見。德斯坦先生聽了這段介紹後,看見夫人已站在女祠門外,連忙拿出照相機,招呼夫人進女祠拍了相片。
遊覽村落時,老先生見村中有老人拿著鋁鍋吃飯,便一直端著相機,隨著那人的走動不斷調整角度,一定要拍出一張滿意的相片來。在村裡一家幼兒園門口,德斯坦先生很想走進去,但也許是覺得冒然打擾不禮貌,他猶豫了一會兒,還是退了回來。
臨近下午1點的時候,德斯坦先生才依依不捨地告別祠堂,去村民家中用餐。席間發生兩件計劃外的事情,一是他特別邀請小院內兩家主人坐下來共用午餐,二是小院主人曹篁生贈送了自己親手雕刻的竹質筆筒。德斯坦先生拿在手中反覆欣賞,一定要主人籤上名字。曹篁生笑著解釋:他的籤名按中國傳統藝術習慣,已經刻在竹筒底部了。之後德斯坦先生和夫人主動邀請兩家人一起合影。
呈坎村徽雕大師曹篁生向德斯坦贈送竹雕筆筒
4月15日下午3點40分,德斯坦先生及夫人,以及法國駐華大使蘇和一行又來到屯溪老街。德斯坦先生屢次問身邊陪同的古建專家:「在哪裡可以看到官窯瓷器?在哪能買到最好的徽州旅遊地圖?」古建專家陪同老先生一連進了幾家老店,沒想到老先生對中國瓷器很有研究,認真地看了幾件瓷器的底款,什麼話都沒說,最後只買了一張黃山旅遊地圖。
買完地圖後,德斯坦夫婦一行在老街茶座欣賞了小型徽州傳統戲劇,徽州之友俱樂部主席王樹楷先生將祁門紅茶、休寧松蘿茶作為禮物贈給了德斯坦夫婦,德斯坦先生收下茶葉後,便立即開始詢問有關徽州茶葉的歷史。
4月15日晚6時,徽州之友俱樂部成員在黃山高爾夫酒店與德斯坦先生話別。作為行程記錄者,我默默地站在王樹楷先生身後,而德斯坦先生主動向我伸出手,熱情友善的笑容使我感到一個老人的親切隨和。
這天晚上,應安徽省省長王金山、黃山市政府的邀請,在法國駐華大使蘇和及隨行人員的陪同下,德斯坦先生前往赴宴。我注意到他一身休閒打扮,穿著白色襯衣,並沒有打領帶。先生臨走前與時任新浪董事長的汪延先生、法國歐萊雅中國副總裁蘭珍珍女士有一番法文對話。事後他們告訴我,前總統非常喜歡徽州這個古老的地方。法國駐華大使蘇和先生也非常樂意擔任俱樂部高級顧問。至此,德斯坦夫婦對黃山的這次訪問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登機前,老先生對徽州之友俱樂部陪同成員說:「謝謝你們的幫助,我非常喜歡徽州,我會把這裡看到的一切介紹給我身邊所有的朋友。」
這一句,並非客套話。
老先生將徽州介紹給法國的朋友們後,為更好地向法國民眾介紹徽州,我與法國作家安娜女士開始合作出版法文圖書《石與墨書就的儒商徽州》。
翌年,中法籤署「唐模鄉村旅遊合作協議」,共建「唐模國際鄉村旅遊示範點建設合作項目」。
2010年,在法方幫助下,我受邀於法國舉辦「徽州面孔」影展,一方面向法國民眾介紹徽州,另一方面,還結識了法國從事文物保護工作的學者,為徽州古建保護提供更多參考案例。
2010年元月,《石與墨書就的儒商徽州》法文版在法國巴黎的中國之家首發
我的圖書《徽州:撿拾歷史的碎片》之所以出版為「中英雙語」也是因為德斯坦先生。老先生造訪徽州前,我與汪延在徽州找尋外文圖書無果,爾後不得不趕製一本純英文畫冊贈予德斯坦先生,便於老先生能帶回法國,向朋友們推薦徽州。有此經歷,我感到介紹中國的圖書有出版外文版的必要。而且,德斯坦先生造訪徽州前,我本不覺得外國人能比我們更了解中國,或有這樣大的興趣去了解中國。但陪同過程中,先生對徽州通識的了解程度以及對中國的熱愛鼓舞了我,令我下定決心,要將我的圖書出版為「中英雙語」。
這篇文章我寫了很久,刪刪改改。我不知如何描述這位萍水相逢但卻對我影響深遠的老先生,才能將其為徽州提供的幫助,以不夾雜過多私人情感的形式呈現。最後,我還是決定用最為平實的方式敘述這段回憶,因為先生對中法鄉村旅遊乃至中法友誼的助力,即便只是平述,亦足以彰顯。任何溢美之詞,在先生的實際行動前,均黯然失色。
最後,我想引用近期媒體關於德斯坦先生生平的報導來結束此文,了解並記住一個人,可能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1926年,德斯坦生於德國科布倫茨市。
1944年,德斯坦投筆從戎,參加從德國法西斯手中解放巴黎的戰鬥,並因表現英勇受嘉獎。1959年,德斯坦出任財政國務秘書,後兩次任財政部長。在戰後法國的繁榮時期,他是貨幣穩定和預算平衡的堅決擁護者,為鞏固公共財政和發展經濟作出貢獻。
1974年,48歲的德斯坦在總統選舉中獲勝。任總統7年間,他積極推動法國政治生活現代化並出臺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允許年輕人從18歲開始投票、允許協議離婚、賦予殘疾人新的權利等。
對於德斯坦的貢獻,法國總統馬克龍在3日晚發表的電視講話中評價說,德斯坦推進了法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正是由於他的果敢和勇氣,我們今天的生活更加自由」。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的聲明則說:「德斯坦執政的7年改變了法國,他為法國確定的方向仍然指引著我們。」
1979年,德斯坦和施密特共同倡議建立歐洲貨幣體系,為歐元奠定了基礎。因其重要貢獻,德斯坦被譽為「現代歐元之父」。
1980年,德斯坦首次以法國總統身份訪華。在任期間,他為中法關係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卸任後,他多次訪問中國,並積極參加中法交流活動,繼續助力雙邊關係發展。
作為中國的「常客」,德斯坦曾對媒體說,自己去過「很多歐洲遊客不常去」的地方,在山西睡過熱炕,去蘇杭欣賞園林,到過山東曲阜看過三孔,前往西安參觀過唐乾陵……
德斯坦長期堅持學習中文,能用中文發表演講,並能引述中國春秋時期的先賢思想。2010年初,在巴黎舉辦的一場中法漢語教師志願者新春招待會上,年過八旬的德斯坦曾用中文進行長篇演講。
本文為中華讀書報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留言。歡迎轉發到您的朋友圈。
歡迎訂閱《中華讀書報》
書業的風向標
學者作家的交流平臺
教師學生的課外園地
編輯的案頭參考
書店圖書館的採購嚮導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郵發代號:1-201
國內統一刊號:CN11-0160
原標題:《法國前總統德斯坦先生與中國徽州》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