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12月3日疫情數據
西班牙新增10127例,累計1675902例,新增死亡254例,累計46038例;
法國新增12696例,累計確診2298057例,新增死亡324例,累計死亡54140例;
英國新增14879例,累計1674134例,新增死亡414例,累計死亡60113例。
義大利新增23225例,累計1664829人; 死亡新增993例,死亡累計58038人;
德國2日新增18544例,累計1097793例,死亡新增514例,死亡累計17411例。
12月2日,94歲的法國前總統瓦萊裡·吉斯卡爾·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1926-2020)因感染新冠去世。9月,德斯坦曾因肺部感染在巴黎入院治療,上個月他還因心力衰竭被直升機送往醫院搶救。
▲ 馬克龍於3日晚八點發表講話,宣布12月9日為全國哀悼日。2月2日,德斯坦誕辰日,將舉行正式全國哀悼儀式。
德斯坦的名號多得驚人:法國前總統、歐盟憲法之父、現代歐元之父、法蘭西院士、作家、戰士。不過,近年來他更像一個早已湮沒在歷史幕布後的「古董」,偶爾與之相關的新聞也往往集中在「養退任總統花費好驚人」(德斯坦每年開銷390萬歐元!)、「94歲受性侵指控」類的負面新聞、抑或是和「貴族式總統」的刻板形象捆綁。下面,我們將試圖還原一個更完整的德斯坦畫像,八一八這位前總統的豐富人生。
▲ 馬克龍發推特表達對德斯坦離世的哀悼。(推特截圖)
12月3日,歐時記者探訪德斯坦巴黎寓所。(視頻拍攝:梁家銘)
總統「前傳」:「天之驕子」代言人實至名歸
1926年2月2日,德斯坦出生於德國科布倫茨(Coblence),父親是萊茵河地區法國高級專員公署財務主任、母親也出身名門。在他出生4年前,德斯坦的家族姓氏還從「平平無奇」的吉斯卡爾(Giscard)升級為貴族氣息滿滿的吉斯卡爾·德斯坦(Giscard d'Estaing)。
▲ 德斯坦14歲時照片。(維基百科圖)
不僅長輩裡有政客與歷史學家,德斯坦的祖上更來頭不小!據悉,其母系家族是法王路易十五私生女德·聖日耳曼(Adéla de de Saint-Germain)的後人、到外祖一輩仍保有議員頭銜。這樣看來,德斯坦頗為人詬病的「貴族氣質」也絕非師出無名。事實上,這位身高1米89的貴族後代也身體力行地向世人展示了「畢生開掛」的生存模式。
不過,這位「天之驕子」也有熱血的一面:從路易大帝中學畢業後,18歲的德斯坦入伍,隸屬在德佔區專職保護戴高樂民事代表的部隊。後來,他拒絕回名校預科班備考,而是繼續為軍隊效力。在接近9個月的服役時間裡,德斯坦還因數次坦克戰中展現的冷靜和勇氣被授予二戰十字勳章。
戰爭結束,19歲的德斯坦以排名第6的好成績被名校綜合理工錄取,並在畢業後不出意料地進入精英搖籃、法國國立行政學院(ENA)。再次以第6名的成績將ENA畢業證收入囊中後,這個26歲的年輕人正式踏入政界。
「年少有為」的政治生涯
在繼續「八卦」前,我們先用一連串數字來轟炸讀者,主要目的是突出德斯坦「年少有為」的政治生涯:
1955年任內閣辦公室副主任(29歲);
1956年被選為多姆山省議員(PUY-DE-DOME,德斯坦後來在此地建了火山公園、下文會提到);
1959年開始擔任財政部國務秘書;
1962-1972年間,在多屆政府中擔任經濟和財政部長(36歲);
1966年任「獨立共和黨人士全國聯合會」(簡稱「獨立共和黨」,由德斯坦1962年創辦)黨主席(40歲);
1974年成為1895年來最年輕的總統(48歲)。雖然最年輕總統的紀錄已被馬克龍打破,但別忘了德斯坦2017年又創了個「法國最長壽總統」記錄;
與德國總理施密特聯合建立歐洲貨幣體系計劃(1978年)
▲ 1962年,德斯坦與美國總統甘迺迪在白宮見面。(維基百科圖)
雖然1981年連任競選時敗給密特朗,但卸任後,德斯坦仍然保持「牛仔很忙」的狀態、在歐盟事務中很受倚重:
奧弗涅大區議會主席(1986年);
法國民主聯盟(l』Union pour la démocratie fran aise)主席(1988-1996年)、他也是當時主要的反對黨領袖;
歐洲議會議員(1989年);
主持《歐洲未來公約》(2001-2003年);
歐洲制憲委員會成員(2002年);
當選法蘭西院士(2003年)
▲ 1980年10月,時任法國總統德斯坦攜夫人訪問中國。(法國國立視聽研究院圖)
▲ 訪問中國時,德斯坦特別提出希望參觀兵馬俑。(法國國立視聽研究院圖)
▲ 德斯坦舉起望遠鏡看兵馬俑。(法國國立視聽研究院圖)
成也席哈克、敗也席哈克?
看完德斯坦人生大事紀,我們接下來進入「正題」——他和「老對頭」席哈克的燃情「政鬥」!事實上,德斯坦去世當晚,法國《世界報》發的2篇長文一是介紹德斯坦政壇生涯、另一篇就津津有味地細數倆人的過節。
倆人於1969年開始合作時,都堪稱政壇「鮮肉」:當時43歲的德斯坦擔任財長,被視作蓬皮杜「精神傳人」的席哈克則擔任預算事務國務秘書。1971年席哈克升職後,德斯坦還祝賀稱「此人以後會取代我(出任經濟部長)」。
不過,比德斯坦小6歲的席哈克晉級之路比他想像得快:1972年成為農業部長、1974年擔任內政部長。1974年擊敗密特朗當選總統後,德斯坦立馬任命席哈克為總理,不過兩人嫌隙日盛、最後分道揚鑣。
▲ 1975年,時任總統德斯坦(左)與時任總理席哈克握手(右)。(法新社資料圖)
讓我們回到兩位才俊的「蜜月期」。據《快報》援引的說法,德斯坦之所以能當選總統,也託了席哈克的福:1974年蓬皮杜在任內病逝後,在同屬傳統右派的席哈克和沙邦-戴爾馬(Jacques Chaban-Delmas,戴高樂主義「正統傳人」)的內訌中,德斯坦成了漁翁得利的那一方,獲得了不願選擇沙邦-戴爾馬陣營的支持。
戴高樂的親信曾如此描述自己的絕望心情:「這個背叛了戴高樂的男人(指德斯坦,因他在戴高樂全民公投中拒絕呼籲投支持票),最後憑藉蓬皮杜『精神傳人』(指席哈克)的支持而獲勝」。曾在戴高樂、蓬皮杜、德斯坦政府擔任部長的「三朝元老」季夏(Olivier Guichard)也認為:「席哈克比德斯坦更強」。
除了席哈克的支持,德斯坦在競選中運用的新型宣傳方式,也將自己「勢單力孤」的劣勢轉化為「充滿活力的年輕政治人物」的正面形象,獲得了當時一波流行偶像,如碧姬·芭鐸、阿蘭·德龍、搖滾歌手哈利代的支持。
▲ 德斯坦與愛犬在愛麗舍宮。正是德斯坦「開發」了這種通過愛犬打造「人設」的新型宣傳方式。德斯坦之後,每位入駐愛麗舍宮的總統都會向公眾展示他們的愛犬。(網絡圖)
這位和女兒一起上競選海報、以「先進的自由社會」為賣點的年輕政客還對著密特朗說出了「您不能壟斷人們的心」的金句。以「史上最微弱」優勢(50.8%對49.2%)獲勝後,身為戴高樂派代表的席哈克也被這位非戴高樂主義者「籠絡」為總理。
新政府陸續推出了一系列舉措:
將法定成年年齡降至18歲;
墮胎合法化;
允許協議離婚,使「離婚自由」。此前夫妻雙方只能因「過錯」離婚;
擴展質疑法律合憲性的權利;
建設法國高鐵TGV;
重振核工業計劃;
視聽行業重組……
一句話,轟轟烈烈地改革、搞事情!
派系鬥爭和權力的遊戲
不過,當時法國陷入了兩次石油危機引發的經濟泥沼。與此同時,總統總理間的不睦在不斷加劇:自行創建「獨立廠牌」全國獨立共和黨人聯合會(FNRI)、定位為「中右翼」的德斯坦在經濟上傾向於自由主義,但來自傳統右派、戴高樂主義政黨「共和國民主人士聯盟」(UDR)的席哈克更強調國家權威。
一方面,總統擔心被「篡位」、在政府人事安排上安插自己黨派的要員,另一方面,頻繁的改革和被「架空」的擔憂更讓席哈克火冒三丈。甚至有知情者透露,「席哈克再聽到『改革』這倆字,就要掏槍啦!」
陣營立場不同、大小相互施壓動作不斷……終於,1976年7月26日,本當支持總統資本利得稅法案的席哈克撂挑子了。雖然就在此前1個月,兩人還試圖在總統度假勝地布裡揚松和解,但 「分手」還是在所難免。席哈克晚年坦言,自己很難和德斯坦溝通:「老實說,我真的很難理解他的反應、處理方式和心理活動」。
應總統要求,席哈克在請辭1個月後才公開宣布辭職決定。就在這一切塵埃落定的3天前,從非洲旅行返回的德斯坦終於和曾經的下屬見面,並不無風度地對其說道:「真的可惜。我們本可一起開創一番事業」。
▲ 2010年,德斯坦與席哈克參加憲法委員會會議。(法新社圖)
席哈克的繼任者、「政壇白紙」雷蒙·巴爾(Raymond Barre)從政之前堪稱學霸,打入政壇全憑高智商。不過,面對經濟危機,這位「法國首席經濟學家」推出的 「巴爾計劃」在抵抗通貨膨脹和挽救就業上效果不佳,這也引起了民眾不滿。
在政治和社會的雙重緊張局勢下,德斯坦選擇收緊治安政策。在治安和移民方面的保守立場,似乎也和他的自由主義者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1979年,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爆料的《綁鴨報》透露德斯坦曾接受中非共和國總統伯克卡索(Bokassa)的鑽石。1981年,德斯坦競選連任失敗。
▲ 2019年9月,德斯坦參加席哈克的葬禮。(France24新聞臺截圖)
「歐洲一體化」的狂熱擁護者
被擊敗後,德斯坦還到希臘修道院和加拿大農場去慢慢消化難以接受的失敗,他自己後來也坦言:「講真,我以前沒想過自己會輸」。
雖然再無緣總統寶座,但正如上文提到的,德斯坦在歐洲層面「滿血復活」,可謂是「歐洲一體化」的代言人:他曾在7年總統任期內同德國總理施密特共同加強了法德聯繫,側重歐洲一體化中的經濟建設。1978年,法國和德國還聯手推動歐洲貨幣體系,為未來的歐元區打下了基礎。不過,2003年德斯坦負責起草的歐盟憲法在許多公民投票中都被否決。
在2014年出版的《歐羅巴:歐洲的最後機會》中,德斯坦進一步「兜售」了拯救歐洲的「歐羅巴計劃」:「今天的歐洲是四分五裂的脆弱大陸……美國和中國既是今天、也是未來的超級大國,要想和這些巨人比肩,唯一的辦法是歐洲一體化」,而解決方案正是通過 「歐羅巴成員國的經濟和貨幣一體化」催生出一個強大經濟體。
闢謠與黛安娜緋聞
94年,德斯坦發表了名為《片段》(Le passage)的處女作,雖然這沒激起什麼水花,但他的下一部作品顯然更知名:2009年,83歲的德斯坦出版《王妃與總統》,「核心要義」是講述80年代法國總統蘭伯特與英國王妃帕特麗夏的激情往事。
▲ 1994年,德斯坦和黛安娜一同參加凡爾賽宮晚宴。圖為當時《巴黎競賽畫報》(Paris Match)報導的倆人緋聞八卦。
此書一開頭神神秘秘地出現了「兌現承諾」的字眼,且不少情節難免讓人想到黛安娜世人皆知的不幸家庭生活。據稱,黛安娜在巴黎車禍住院時,第一個為她送上紅玫瑰的正是德斯坦。還有八卦小報稱,德斯坦與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為黛安娜爭風吃醋。另外,蘭伯特被刺殺的橋段,也讓人想起那個年代頻受生命威脅的政治要員。
▲ 1994年,德斯坦和黛安娜在凡爾賽宮晚宴上。
虛實參半的情節也燃起了人們的八卦之魂,不過德斯坦後來出來闢謠,稱愛情故事純屬虛構。所謂的神秘「承諾」,是指他曾對黛安娜說要寫一個「大國領導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前總統的風流文人夢
為什麼前總統能毫無顧忌地寫和王室情事?他似乎並不反感人們對作者的聯想?《泰晤士報》對此的猜想比較損:「寫這種聳人聽聞的浪漫故事,是為了壓過其頭號敵人席哈克回憶錄的風頭。」
85歲時,德斯坦又寫了《瑪蒂爾達》,被《觀點》稱作「德斯坦版的《走出非洲》」。《紐約時報》駐巴黎的記者西歐力諾(Elaine Sciolino)在2011年的書中,指「勾引」是法國政界人物保持吸引力的武器。德斯坦尋求女性選民支持的方式是深信自己的男性魅力。這位記者還更不留情地認為,他的幾本小說是年過80的德斯坦渴望把自己塑造為「雄風猶存」的男人:「在他堅持的花花公子夢和理想愛情中,有種東西令我感到酸楚。」
懷揣風流文人夢的德斯坦曾表達自己對莫泊桑和福樓拜的鐘愛,《三個火槍手》、《紅與黑》也是他的靈感來源。不過,文學界似乎不是很買帳:Mathieu Lindon在書中談到,他和阿蘭·羅伯-格裡耶(Alain Robbe-Grillet)閒聊時提到德斯坦想當福樓拜或者莫泊桑的志向時,羅伯-格裡耶對此不以為然:「他要是福樓拜,可能就不會寫《包法利夫人》了」。
雖然寫作天賦暫且「存疑」,德斯坦的人文情懷還是為法國文化做出了實際貢獻:他創立了「文化遺產日」,並修建了巴黎奧賽博物館。
古稀之年學中文,一句《論語》語驚四座
德斯坦生前一直關注中國發展,並通過多種途徑了解中國。古稀之年的他開始學習漢語,儘管他的中文帶些家鄉口音。
作為一名中國文化愛好者,他對漢、宋、明、清以及19世紀的中國史都有所研究。在德斯坦的床頭柜上,時常放著一本《論語》。2000年,他在中國參加一次文化研討會時,還用中文引用了《論語》名句「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在場的人都為之驚嘆。
▲ 2014年 德斯坦出席時任中國駐法大使翟雋履任之後首次舉辦的春節招待會 。(歐洲時報記者歐文 攝)
愛玩會玩,業餘生活豐富到令人髮指
體育也被認為是德斯坦用來打造自身活力形象的手段:除了享受滑雪、打獵、網球、足球的樂趣,愛玩會玩的德斯坦還構思了「歐洲火山公園」(Vulcania)。據稱每年都有35萬遊客造訪這座位於奧弗涅火山自然保護區中心的公園。
▲ 「歐洲火山公園」裡有各種火山科學專題和巖石展覽,遊客還可透過各種技術和遊戲來獲得多種科學知識。不僅如此,在模擬展覽廳中還能體驗天體動力、火山爆發現象,甚至飛躍其他星球。(旅遊局官網圖)
讓人毫不意外的是,他的兒子亨利也擔任了知名度假集團Club Med的全球總裁。
94歲受性侵指控
然而,德斯坦的名譽也籠上了不容忽視的陰影:今年5月,一位名叫斯特拉克(Ann-Kathrin Stracke)的德國女記者稱,在一次採訪後的合影中,時年92歲的前總統摟住她的腰、隨後把手放在她臀部上:「我當時感到很震驚、很不適,試圖推開他的手、但效果並不好。」拍第二張合照和展示以往合影時,德斯坦又故伎重施,數次觸摸她的臀部和腰,並在離開時一邊「緊緊親吻她的臉頰」、一邊在耳邊用德語輕聲說道:「做個好夢」。
斯特拉克團隊的攝影師證實了她的說法,不過,另一名錄音師拒絕作證。為何在一年多之後決定重上法庭?斯特拉克表示,在#metoo運動之後,她才意識到了這些問題的社會嚴重性,決定提出申訴。
不過,德斯坦辦公室主任雷沃爾(Olivier Revol)表示前總統對此次會面「毫無印象」。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不知是在解釋還是在「補刀」,雷沃爾居然稱前總統經常成為此類指控的目標。
(歐洲時報/ 靖樹 編譯報導)
編輯:小米粥
向上滑動查看疫情圖表